close

2016 7 4《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倪匡1990年給我寫的序言;亂扯的飛彈陰謀論;馮世寬該不該下台;將官晉升 輕作戰、重隨員;四成八民眾不信馬清白;記協:京意識形態控制越深圳河侵港;倪匡舊作再版講共產黨追捕經歷;中共駐港特工的白色恐怖;北京如何威嚇林榮基?連鄧小平遺訓也忘記的王光亞;習近平選定了接班人?希拉蕊遭FBI約談


倪匡1990年給我寫的序言

看到倪匡(衛斯理)重版他的反共舊書,也把他當年為拙作《老革命遇到性問題》寫的序言(1990)重發。有關倪匡的消息,見本期綠參的後面部分。

嚴肅風趣兩相宜(代序)

認識凌鋒,是先認識其文,再認識其人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會太久),在報章雜誌上開始看到凌鋒這個筆名,撰寫評論,著重討論中國的政局,不但立場鮮明,而且立論中肯,不多久,就喜讀其文,而且肯定,能寫出這樣評論文字的人,一定至少是見過共產黨的,如連共產黨都沒有見過,卻擺出研究共產黨的專家,自然大不相同,不相同之處是:空頭猜測少,實際分析多,凌鋒的政論,每多一針見血之言,絕少模棱兩可的臆測,所以大受讀者歡迎,也受到傳媒界的肯定。

後來認識了他的人,才知道他對共產黨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曾在北京專攻“黨史”,可知他文章老辣,事出有因了。

他寫嚴肅的政論,也寫趣味盎然的小品,這本書中收集的短文,就十分有趣,可以看出中共“老革命”的一些真面貌,從側面了解這些“老革命”的心態----別忘記,這些“老革命”,仍然是十一億人口的中國的統治者!

                              倪匡
                              一九九○年六月四日
                                  可怕的日子  香港
----------------------------------------------------------------


林保華按:
請大家注意,現在雄三誤射事件真相還搞不清楚,有的媒體與名嘴就一再要國防部長下台,這是不是又是另一種陰謀?難道已經有人準備接下這個寶座?馬英九下台前,在軍隊、國安、司法已經做了精密部署,因此民進黨切忌聽輿論起舞,綠營的民眾也不要人云亦云,要以不變應萬變,觀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與新政府共同克服困難。國民黨到底掌控台灣各個要害部門超過一個甲子,面對深刻的改革,其反撲力量勢必也是空前。

今晚三立54台請來的雄三前總工程師(那樣的年輕)張誠說得好,軍隊士氣低落,是因為沒有國魂,沒有國魂哪來軍魂!
可見國家認同是多麼的重要。有中科院的優秀團隊製造的精良武器,還需要優秀的士官去運用,所以我再次呼籲青年朋友們,去讀軍官學校,去參軍,建立台灣真正的國軍。

蘋論:亂扯的飛彈陰謀論
2016年07月04日
台蘋

國軍誤射雄三飛彈事件令人震驚,但因事件令人匪夷所思,加上整個過程牽涉諸多軍事專業與軍隊內部不為外人熟知的內控管理,讓陰謀論滿天飛,其誇張程度直逼電影情節。
誇大兩岸兵兇戰危

飛彈誤射超出一般人認知的範圍,讓人產生未知的恐懼,不過,只要願意正常思考、不人云亦云,用常識就能拆穿這些荒謬言論。
第一個陰謀論是:「蔡英文用射飛彈挑起兩岸緊張,牟取政治利益。」姑不論蔡英文才就職1個月,短時間內台灣根本沒有任何選舉,挑起兩岸緊張到底對她有何「政治利益」?此事從海軍司令以降,已經有7名將軍與士官兵遭到懲處,難道7名軍人,甚至整個中華民國海軍都配合蔡英文合謀演這齣戲嗎?
第二個陰謀論是:「若干軍人趁著蔡英文不在台灣,用誤射飛彈事件讓三軍統帥難堪。」同樣地,這次誤射事件至少已經導致7名軍人遭懲處在案,未來還可能擴大懲處名單,這些軍人都甘冒被懲處,甚而提前結束軍旅生涯的風險,只為了讓蔡英文「難堪」?而難堪的下一步是什麼?以中華民國今時今日,真有軍人可以勾串外部政治勢力圖謀不軌?
第三個陰謀論是:「習近平指示飛彈飛過海峽中線就必須予以摧毀,只差5秒共軍就回擊了。」先不管這種貼地飛行的反艦飛彈共軍能否偵測得到,1顆速度1到3馬赫的超音速飛彈迫近,共軍還要等到習近平指示才能攔截回擊,那老共還打什麼仗?若干政治人物蓄意誇大兩岸兵兇戰危的程度,當然有其政治圖謀。
妖魔化對真相無益

第四個陰謀論是在沒有任何具體佐證下,指涉操作飛彈發射的士官「歡呼」、「事後玩臉書」、「冷笑」,此除了妖魔化這名士官,讓外界對軍隊管理衍生不必要恐懼外,於追查事件真相何益?
這是個不幸的飛彈誤射事件,但陰謀論會讓人停止思考,恐懼則會讓彼此升高對立、逼近衝突。誤射飛彈顯示台灣從軍隊管理到國安系統的應變,有太多該檢討之處;但炒作恐懼與陰謀論,反而讓國軍失去檢討的契機。
----------


林保華按:
下台容易接任難。

辣蘋果:馮世寬該不該下台(余艾苔)
2016年07月04日
台蘋

二○一三年陸軍洪仲丘冤死,五十萬名白衫軍上凱道,怒吼軍方輕賤人命,國防部長高華柱請辭下台。
二○一五年阿帕契案發生時,社會大加撻伐軍紀渙散,參謀總長嚴德發記過一次,成為史上首位被記過的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高廣圻請辭但獲慰留。
小英說重話斥責

二○一六年七月一日,海軍金江艦誤射雄三飛彈,造成漁民一死三傷,震驚兩岸,舉國譁然,國防部長馮世寬連公開向全民致歉都沒有,遑論自請處分。若將這三件事拿來比一比,雄三誤射案有比較不嚴重嗎?為何馮世寬仍高枕無憂?
蔡英文前晚召開會議時痛責國防部,連「目無軍紀、人謀不臧」重話都說出口,但就不見馮世寬自請處分,三軍統帥未開口,不代表小英能容忍,馮是否該識相點?
面對逼退,政客最愛說「請辭不能解決問題」,但留下來問題也沒法解決。而民進黨在野時,動不動就要部長辭職,如今當家連要馮負政治責任的話都不敢說,未免雙重標準。
軍紀不彰已多時

軍紀不彰非一日之寒,帳不能全算在馮世寬身上,但這不是閃躲責任藉口,若真如此,以後是不是規定部長上任一年內不能下台?
------------


調查報導》將官晉升 輕作戰、重隨員
自由時報
2016-07-04

記者鄒景雯/調查報導

六月廿三日,蔡英文總統上任甫一個月餘,她親自出席了將官晉升授階典禮。這一批定期在七月一日晉任的將級人員,共有卅七位,是近年來晉升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蔡英文就職後核定的第一批星星。

    蔡英文總統上任首批核定三十七名將官晉升,由作戰部隊晉升的只有七人,引發「輕部隊、重機關」的質疑。圖為蔡六月二十三日出席一○五年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情形。(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蔡總統首批核定將官晉升分析表

這份星光燦爛的名單上,有七名中將與卅名少將名列其上,外行人看熱鬧,但內行人看門道,包括中國解放軍都可以透過其人員成分與結構來了解:台灣政府建軍備戰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那麼究竟新政府拔擢這批將官透露何種思維邏輯?又反映出哪些現實情況?
蔡晉升37人 作戰系統僅7人

如果逐一了解這次晉升將官的所屬背景,可以歸納出一點相當明確的結論,卅七人中,由作戰部隊晉升的只有七人,二名是部隊中的行政職,其他廿八人全都出於各機關,而且具有隨員資歷者特多。
作戰部隊24小時待命 更應激勵

作戰部隊廿四小時待命,機關軍職正常上下班,這麼明顯「重機關、輕部隊」的不平均現象,可想而知,其對鼓舞作戰部隊的士氣毫無助益,外界要解讀其代表的意義,恐怕也很難與新政府建軍的主要目的在提升戰備相連結,因為戰備人員獲得晉升的比例並不高。

這樣的佈局,極可能並不是蔡總統企圖向國人表達的本意,但是國防部提報上來的各單位建議名單,呈現的正是這樣的效果。
7中將 僅2人屬於作戰編制

這次晉任的七位中將,屬於作戰編制者只有二位,分別是王興禮與傅正誠;其他五位機關人員中,比較讓人關注的是熊厚基,他原是作次室助次,出任新職被視為是三級跳,其實國防部政務辦公室主任,也就是俗稱的「大辦公室」,這位置是全部的總務,並非內臣,不一定要隨部長更迭就換自己人,部長要帶人可以安排「小辦公室」,即部長辦公室,更能減少外界說話。類似的情況,稍早也出現在特任或上將的政務副部長由海軍李喜明出任一事,通常部長是空軍,兩位副部長會找其他軍種擔任,以提供必要諮詢,同時,未考慮文職的安排也讓上將七名的編制超編為八人。

另一個焦點則是空軍參謀長范大維,副參謀長要升參謀長,通常會先調到外面去歷練後再回來接,而原空軍參謀長柏鴻輝中將也未經副司令歷練,即直跳國防部常次,這兩者都成為馮部長上任後未按慣例走的實例。
少將23人出身機關 遭譏「隨員當道」

這次晉任在少將方面,先從最近誤射雄三出事的海軍說起。六位晉升少將者,逐一清點,只有二五六戰隊長趙建國一位是作戰部隊,其他五位全出身機關;而且,郭治國與徐綬章兩位跟過林鎮夷前總長,賀紘璿是高廣圻前部長的參謀主任,因而被戲稱是「隨員當道」。

空軍部分,更是顯著,這次晉升六位少將,沒有一位是作戰部隊,全部來自於機關,其中最引起討論的是:政務辦公室公共事務處長一職,空軍原來建議由該軍戰訓副處長顏有賢調任,其人事業經馮世寬批示,本人也到了國防部去銜接業務,然人事令送到總統府後臨時生變,改由前副部長柯承亨的隨員傅孟杰出任,並規劃傅孟杰在轉到國安會任職後,再將缺還給顏有賢。這過程,不知是否有指揮體系以外的力量影響?與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有無關係?難免在軍中引起了討論。

至於陸軍,這次晉升少將的十八人,嚴格而言只有四人為作戰單位,且只有七人為陸軍所建議。其他十一人,倪邦臣被指為嚴德發總長的人脈;趙亞平傳出是高廣圻所建議,但屬於胡鎮埔的關係;王智弘與張宏兩位則是軍醫,前者竟涉嫌假捐贈真逃稅被起訴。
少將製造機?國安會半年升2人

比較特別的是,韓立昱與余劍鋒兩位是前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的色彩,而國安會半年就晉升兩名將官,如同少將製造機,過往少見,且余劍鋒是上校調至國安會佔少將缺,立刻再外調佔花防部參謀長實缺;國安會、國安局是軍文通用的缺,國防部幹部可以調國安會或國安局佔將官缺,但除非是國安會秘書長帶去的隨員,一般外調到部外的幹部回軍就是退伍,很少再回去佔高缺的。因此,新政府會同意這安排,讓人意外。若再加上今年元旦馬英九最後晉任的周國健少將等著回陸軍佔實缺,作戰單位怎麼會有士氣?

統整下來,還可發現這次晉升中,會計管錢的有一中將(國防部主計長陳國勝)一少將(財務中心財務長沈健群),總務有一中將(熊厚基)二少將(賀紘璿與韓立昱),這些皆與強化作戰無關,國防部多年實施裁軍下來,這些單位縮不掉?值得思考。
精實案推動多年 將官減幅不足

如果國軍推動精實案,是要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精銳勁旅,那麼將官員額不減反增,是否適當?這有關戰力配置與國家財政的雙重問題。

國軍自一九九七年實施精實案始,兵力員額已由當年的四十五萬二千人降到現在的廿一萬五千人,但將官員額在馬英九上任之初仍達三九三人,面對將官員額降得不夠快的包袱,馬英九在任內曾經立下每半年一次的晉升不超過卅人的規定,卻仍持續超編。但是這次新政府上台,蔡英文一下子就核示晉升卅七位中少將,超過了前朝的限制,該如何合理看待這個人事安排?負責提報的國防部也需要提出足以說服的理由,然從量化的角度看,應該很困難吧。
建軍備戰思想 國防部應說清楚

交出這樣的首份晉升名單,國防部長顯有必要說明其建軍備戰的思想到底是什麼?總統的國防幕僚有沒有發揮正確的作用?總統府這麼多戰略顧問,是又顧又問或不顧不問?這三類人是否稱職,攸關三軍統帥能否耳聰目明,不被浮雲蔽日。
-------------


涉弊連連 四成八民眾不信馬清白
自由時報
2016-07-04

〔記者蕭婷方/台北報導〕台灣智庫昨公布民調,前總統馬英九涉及貓空纜車塔柱經費浮報案、教唆前檢察總長黃世銘洩密案、大巨蛋圖利遠雄案等,四十八.六%民眾不相信馬英九清白、卅三.四%民眾表示信任;但對於馬是否應該要被限制出境,卻有四十七.五%民眾覺得不應該對馬英九限制出境、四十.六%民眾認為要限制馬英九出境。

民調結果顯示,四十三.八%的民眾認為,司法檢調單位沒有偵辦馬英九前總統疑似涉入弊案的決心,卅二.五%的民眾認為政府有決心偵辦;對於「檢調司法單位不積極偵辦馬英九,就是新政府在推動轉型正義上欺騙民眾」,有五十二%的民眾不同意,同意者占卅七.四%。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表示,大多民眾認為馬英九有罪,但是不用限制出境,認為「跑出去也沒關係」,言下之意,馬英九已經不重要了;此外,人民對於政府要偵辦馬英九,力道認為不足,但也不會要求政府要強辦馬英九,唯一的解讀也是「馬英九已經不重要了」。
----------


林保華按:
河水浸淹井水,一國兩制不走樣勢成放屁,習近平放屁能走樣嗎。

 記協:京意識形態控制越深圳河侵港
言論自由受壓
港蘋
 ■記協指銅鑼灣書店事件反映中國意識形態已入侵本港;圖為店長林榮基上月返港見傳媒。

【本報訊】銅鑼灣書店5人先後失蹤,店長林榮基踢爆內地跨境執法內幕、記者採訪遇襲、港大申請禁制令禁止傳媒披露校委會內容等事件,過去一年,本港言論、出版及新聞自由受盡風吹雨打。香港記者協會昨發表2016年言論自由年報,以「一國兩魘」為主題,指中國意識形態控制「越過深圳河」入侵香港,一國兩制受嚴峻威脅。記協促港府須強而有力地捍衞一國兩制。
記者:譚靜雯

記協昨發表2016年言論自由年報,以《一國兩魘:港媒深陷意識形態戰》為標題,意思是一個國家,兩個噩夢,綜合去年7月起至今,本港言論、新聞及出版自由等相關事件。
■去年港大校委會否決副校長任命,港大申請禁令禁止傳媒披露會議內容。
林榮基事件嚇窒書商

報告指銅鑼灣書店5名出版及銷售人員先後失蹤事件,是過去一年最影響香港新聞和出版自由。
言論自由年報編輯麥燕庭稱,銅鑼灣書店專門出版及售賣批判中共書籍,店長林榮基等人被失蹤,事件發生後對出版中國敏感議題的書商產生寒蟬效應,不少出版商不敢在香港出版批評內地的書籍。
麥燕庭又稱,在一國兩制下中國及香港原本是河水不犯井水,但「𠵱家河水不斷侵犯井水,意識形態控制越過深圳河嚟到香港」。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也稱,銅鑼灣書店事件反映中國意識形態控制延伸到香港,香港高度自治也受到侵害,令一國兩制方針受嚴峻威脅。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首去打壓意識形態的情況下,中國政治環境正迅速惡化,對香港的表達自由及新聞產生不利影響。
港大禁披露會議內容

另本港學術自由也受打擊,去年香港大學遴選副校長,因為校委會否決陳文敏的任命而鬧出滿城風雨,事件更引起港大申請禁制令,禁止傳媒及公眾人士披露所有校委會會議內容。記協指事件反映香港自由受到內地各種勢力影響,又擔心港大申請禁制令會造成先例,令其他公共機構仿效,窒礙新聞自由。
本港傳媒機構自我審查情況嚴重,記協副主席任美貞指本港傳媒首日在報道巴拿馬文件時,只有「唔夠5隻手指(傳媒)」以國家領導人的家人可能涉及在內作為該則新聞主題,「不少香港嘅媒體以普京(俄羅斯總統)可能涉及不當行為做呢條新聞主題,係咪好荒謬呢?呢個唔係自我審查係乜嘢呢?」
她又稱,港媒自我審查程度已不單止在新聞內容,「我哋見到在香港土生土長受自由教育嘅記者,暑期工都搵唔到工,呢啲係更深層嘅自我審查」。
記協指香港及傳媒面對各種憂慮,當中面對「一國」影響日漸顯著,對《基本法》承諾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威脅與日俱增,港府必須強而有力地捍衞一國兩制,保障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
----------


林保華按:
傳媒成為對抗惡勢力的戰場,記者是最前線的士兵,既辛苦,又危險,但,這是一種榮譽。民眾會記住你們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功勳,唾棄那些流氓賤人。

 1年8記者遇襲受傷
港蘋 

■屯門良景邨年初爆衝突,有記者被口罩男打爆頭(右圖)。
 
【本報訊】大年初一旺角騷亂中,多名記者被阻礙採訪及遇襲受傷。記協指出,過去一年有8名記者在採訪旺角騷亂及屯門良景邨事件中遇襲受傷。負責撰寫2016年言論自由年報的編輯麥燕庭指出,以往記者遇襲事件寥寥可數,指「襲擊記者係大件事」,認為襲擊記者等同襲擊新聞自由,但更令人憂慮是部份市民是對傳媒記者採取敵視態度。
採訪旺角騷亂遭警毆打

過去一年,香港記者經常在暴力陰影下採訪,大年初一的旺角騷亂多名記者受傷,包括一名無綫電視攝影師拍攝示威者焚燒雜物及撬起路面磚塊時,被示威者以碎裂的玻璃樽刺傷;另外《明報》記者遭警方驅趕時,雖已表明身份但仍被毆打,導致後腦受傷要縫針。
麥燕庭指出,記者在採訪期間面對示威者及警方暴力對待,過去一年就有8名記者受傷,包括在旺角騷亂及屯門良景邨事件採訪中受傷。她表示,以往記者遇襲事件寥寥可數,發生襲擊記者是大件事,而更令人憂慮是部份市民對傳媒記者採取敵視態度,「覺得人哋唔幫佢就打記者,敵視態度非常不正確,並予以譴責」。
記協呼籲社會勿敵視主流傳媒,認為襲擊記者等同襲擊新聞自由。
■記者譚靜雯
----------


林保華按:
染紅就是染血。于品海從辦中國人的報紙,到辦中國人的網路傳媒,黑手伸進台灣辦紙媒《多維》雜誌,協助中國進行統戰,但是豈能騙到現在覺醒的台灣人?

 8主流傳媒染紅 陸續有來
港蘋
■阿里巴巴集團去年底收購《南華早報》。資料圖片
 
【本報訊】中共為控制輿論收服港媒。記協本年度言論自由年報指出,全港26間主流傳媒,8間機構由中國政府或中資商人直接控制,或持有股份。記協指中國企業併購港媒日漸增加,情況令人憂慮,指有關做法是意圖令港媒成為大陸政府的喉舌。
本港新聞自由受到嚴峻考驗,中共更落力對港媒施加不同程度的影響及操控,言論自由年報編輯麥燕庭指曾有傳媒機構的中國組負責人透露,受到北京人士稱「唔好亂咁點評習近平」。
網媒或被建制利用

本年度言論自由年報指出,現時全港26間主流新聞傳媒中,8間由中國政府或中資商人直接控制,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南華早報》、中國傳媒大亨黎瑞剛入股無綫等。年報更指出八成主流傳媒老闆或新聞部主管,已獲委任為建制成員或獲頒勳章。記協指中國企業併購港媒日漸增加,情況令人憂慮,指有關做法是意圖令港媒成為大陸政府的喉舌。
麥燕庭表示,中共透過控制港媒影響言論空間,情況是越來越嚴重,形容業界前景艱難。她又擔心未來有更多港媒被「染紅」,包括曾有報道指出九倉集團可能出售有線電視,市場更有傳言指已有數個中國潛在買家接觸九倉。
隨着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網上新聞媒體也發展蓬勃,近年不少網媒相繼成立,如《香港01》、《端傳媒》等。麥燕庭指網媒入場門檻較傳統媒體低,網媒的發展可以作為抗衡作用,也是出路。
不過她提醒也有大陸資金進入網媒,可被建制利用控制輿論,市民要擦亮眼睛,「大家唔好忘記(網媒)可能同時俾建制利用,市民要擦亮眼睛,睇吓邊啲網媒會全面反映意見,而唔係一面倒只反映一邊意見」。
■記者譚靜雯
----------


林保華按:
憶往昔反共歲月稠。倪匡兄,我們是不忘初衷的老而不,加油!

 舊作再版講共產黨追捕經歷 
「港青抗爭唔逃避」 
倪匡︰佩服佢哋
港蘋
 ■書展再版舊作談及逃避共產黨,倪匡受訪時直言中共收回香港多年,最失敗是未做好思想教育。王子俊攝

【本報訊】漸趨低調的名作家倪匡今年趁書展出書,將已絕版舊作再編輯重見天日。深居簡出但仍關心時事,倪匡不認同外界批評香港青年激進,並稱自己當年逃避共產黨來港,「𠵱家啲後生仔唔選擇逃避,選擇對抗,我好佩服佢哋。」常批評中共的他又笑言不再反共,因強國已無共產黨,「𠵱家全部都變晒資本家,你搵個共產黨(員)畀我睇吓。」
記者:佘錦洪

倪匡80年代作品《倪匡傳奇》講述他青年時逃難來港經歷,《靈界》則公開其命書及對鬼神學說的見解。今次由豐林文化再版,促成此事的倪匡契女陳麗珠稱自己丈夫兼新書主編施仁毅是契爺書迷,幾經辛苦在網上找得這兩本絕版舊書,以《倪匡談往事》及《倪匡談命運》之名重新出版,並加入全新訪談內容,令讀者更立體了解這位一代名作家。
倪匡少年時曾是解放軍及公安成員,親睹共產黨腐敗,最後遭特權階級誣衊被迫逃亡香港,成為文壇反中共標誌。
[《追龍》] 《追龍》
「我站喺年輕人嗰面」

今日大國崛起,再談共產黨,他受訪時竟稱不再反共,「我話我唔反共啦,點解啊?𠵱家冇共產黨,邊度有共產黨?嗰啲共產黨個個都身家千萬億萬,仔女喺晒英國,自己周身名牌,出嚟個個都乜乜集團總經理,全部都變晒資本家啦」。
倪匡也指出內地電視劇一個怪現像,「全部集中講做生意同感情,大企業見到女總裁攬住幾十萬皮包,企業黨委書記去咗邊?」他稱習近平要求媒體要姓黨,但電視劇偏偏反其道而行,「共產黨員咁光明正大,點解要故意避免?尤其是香港共產黨身份唔公開,好似梁振英個個都知係共產黨員啦」。
8572771,兩組共7個阿拉伯數字,是公共圖書館中衛斯理科幻小說的索書號,佔據整個書架,是不少青年人的啟蒙讀物。對於本地青年被形容為激進,倪匡認為年輕人站出來反抗必有自己一套想法,「以我過去立場嚟講,總之我一定站喺年輕人嗰面。」
倪匡指自己雖然是「老坑」,但不會固守所謂老人立場,認為時代環境以至科學進步,都會影響青年人產生新的思想,「人類之所以有進步,全因為下一代人唔聽上一代話」。他指青年人創意令人眼花繚亂,每隔20至30年就一代,不可沿用舊有制度。
他的80年代作品《追龍》似已預告香港的死亡,倪匡指自己40年前已明言回歸後「香港死梗」,就如同魚在砧板上,「有冇得救?冇得救,但佢都要跳幾跳,而家香港後生仔就係想跳幾跳。」年輕人講抗爭、講港獨,他坦言未夠激進,「我係最冇勇氣嘅人,冇勇氣反抗咪逃走算數,𠵱家啲後生仔唔選擇逃避,選擇對抗,我好佩服佢哋。」
指中共思想教育失敗

一片反赤化聲音中,不少人主張守護廣東話及正體字。倪匡稱內地早已開始消滅本土語言,「上海講上海話嘅細路越來越少,上海話20至30年後就冇㗎喇」,但慶幸廣東話尚有香港可以維持。他又指自己向來討厭殘體字,最主要壞處是「唔好睇」,但與內地人談及時對方從不覺得是問題,「好似個個都光頭冇頭髮,咪覺得冇問題」。
倪匡稱共產黨收回香港多年,最失敗是未做好思想教育令社會到處反共,「當初搞革命宣傳共產主義,搞到全國青年人如癡如醉、如瘋如狂嘅本事去咗邊度?」他認為共產黨「連收番香港之後出世嘅後生仔都搞唔掂」,笑稱「你思想教育實在太失敗。」
------------


 「絕筆」序言 笑稱江湖賣藝
港蘋
 ■倪匡稱手震難以控筆,其新書自序手稿字迹一如傳聞「龍飛鳳舞」。

【本報訊】自稱用盡寫作配額,「衛斯理」倪匡封筆多年,今年書展罕有再度執筆,為兩本絕版舊作重新出版親手寫序,更不諱言直認是「絕筆」,「手都震晒,控制唔到支筆」。但講到記性,年屆81歲的他十分精靈,新書加入全新訪談內容,「主編一次問我30條問題,我話問得詳細啲唔緊要,我寫過嘅嘢都記得」。
「手都震晒 控制唔到支筆」

兩書用同一序言,題為江湖賣藝,倪匡認為重新出版舊作,好比表演完畢開始問觀眾索酬的賣藝郎,他風趣地說:「落得個兩手空空,並無所得,境況淒涼,當然也反映了本事不濟,未能打動人心。」他文末又提到執筆寫下短短幾百字已覺「大腦和手指間聯絡遲滯」,直認是「一生最後一篇筆寫文稿」,更以「絕筆」作形容。
倪匡自序手稿字迹一如傳聞中般「龍飛鳳舞」極難辨認。他說已極少提筆寫字,「手都震晒,控制唔到支筆,冇以前咁流利」,加上現時已學會用電腦打字。他稱苦學多時都學不會倉頡輸入法,「最後搵到隻叫九方,同太太一齊學,兩個鐘就可以用,但缺點係慢」。
倪匡指新書主編施仁毅一口氣問他30條與自己過去寫作相關的問題,有問題提到自己曾寫到有3次面臨死亡的經歷,他即反駁「得2次」。他又笑言:「網上仲流傳我騎隻馬落嚟香港,好離譜,如果有隻馬我都食咗啦。」
■記者佘錦洪
------------


林保華按:
老兄,一樣哦。我是豬潤豬腸、雞皮鴨血,照單全收。老共拿我們這種食死如歸的人沒有辦法。

 「食肉要食肥 食雞要食皮」
港蘋
 
■倪匡多年來有太太李果珍默默陪伴,二人保存不少合照。
 
【本報訊】81歲的倪匡體形稍胖,走路要靠枴杖輔助,但訪問時精神奕奕,思辨敏捷。問其有何養生之道,他說平日飲食以味道行先:「食肉要食肥,食雞要食皮。」在場者忍俊不禁。他稱要活得健康,保持開心最重要,「好多人憂鬱致死,憂鬱對任何事情都冇幫助」。
倪匡稱自己時間所餘無多,雖有看書習慣,但往往只看頭3,000至5,000字,「唔好睇就唔睇,無謂浪費生命。」他亦有看網絡小說,但大多「睇唔明」,「唔會怪人寫得唔好,只怪自己理解能力唔夠」。倪匡亦選擇看內地電視台的文化節目,認為水準普遍較高,「睇香港電視好似侮辱自己」。
520結婚撞正《明報》創刊

鹵莽的衛斯理有賴機靈溫婉的白素扶助,倪匡則有太太李果珍默默陪伴。倪匡大爆兩人在1959年5月20日註冊結婚,「註冊完行出高等法院,門口有報紙檔見有新報紙出版就買一份,原來係《明報》創刊」。衛斯理便是於這報章誕生。倪匡之後作品《命運》說:「宇宙間,奇妙的事雖然多到不可勝算,但是決不會比命運更奇妙」,520,甜蜜又玄妙的密碼。
■記者佘錦洪
----------


林保華按:
斯大林死後第一個被槍斃的就是特務頭子貝利亞。那些充當共產黨間諜特務的人,大多沒有老下場,這是歷史證明了的。

 中共駐港特工的白色恐怖 
(時事評論員 林和立)
港蘋
■2003年超過50萬人上街後,中共加緊在港搜集情報等工作。資料圖片
 
林榮基與李波的遭遇帶出一個嚴重影響一國兩制的問題。中國「強力部門」,包括公安、國安、解放軍情報部等派駐香港的特工究竟有多少?而它們監控中共認為是「敵對分子」的活動會否增強?
林榮基接受傳媒訪問時指,他6月14日回港後一直受到起碼兩個安全部門人員的監視,中央專案組人員在寧波盤問他時,更曾問他三年前跟一位資深時事評論員在港島吃飯的一個小時內談過甚麼。
林榮基陳述又一次證明:尤其是在2003年超過50萬人上街抗議「23條」立法,中國強力部門派駐香港的人員越來越多。發動與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民主人士曾表示,他們受到看似大陸國安人員不同程度的滋擾。最近有一位在大專院校教書的朋友透露,有疑似大陸特工超過兩次跟蹤他,而且故意讓他知道以增加「震懾力」。令人髮指的是,這位學者只不過發表過批評中共的文章,但絕少參與香港的民主街頭運動。看來在香港散播白色恐怖已經成為習近平政權特區政策的重要部份。
因為派駐香港的特工來自北京不同部門,而且未必有互相協調與通報的機制,特區政府很難掌握準確的數字。但香港的紀律部隊人數不少,光是警隊便有2.8萬人,很難想像警察與他們的線人對大陸駐港特工的所作所為沒有起碼的認知。據熟悉大陸安全部門運作的人士評估,他們駐港人員至少有兩、三千人,這包括負責行動、搜證、協調、研究與「網絡戰」不同任務的人馬。
其實,特區政府的紀律部門,包括警察、海關、入境處等,與國內相關部門有一定的「合作」關係與機制。中共中央委員或以上級別的高幹,無論是正式訪問香港或過港,都會獲得駐港公安、國安人員的保護與提供其他專項服務。更重要的是,駐港的大陸特工負責監控北京認為是為其他國家做情報工作的可疑人物。香港入境處的電腦載有北京安全部門提供的黑名單,一旦有「嫌疑境外特務」入境,有關方面很可能會通知駐港的大陸特工跟進。
前不久,全國人大頒佈了監管海外NGO的法規,所有駐華的外國非政府組織被納入公安部的管理範圍,要定期向公安申報活動與財政狀況,包括向中國的志願組織與團體提供了多少資金與其他援助。此惡法沒有說明適不適用於在香港註冊的NGO。但很明顯,眾多外國NGO在香港開設規模不小的辦事處,而它們無論在人權、法律、勞工或宗教等領域都同大陸同類的非政府組織有聯繫。據駐港的外國NGO人士介紹,他們曾受到類似國安人士監視,而大陸特工在香港的活動有增強的趨勢。特區政府假如在這關鍵問題繼續裝儍的話,一國兩制將加快幻滅。

林和立
時事評論員
----------


 壹錘定音:北京如何威嚇林榮基? 
(李慧玲)
港蘋
■林榮基因得悉被跟縱而臨時缺席7.1遊行。資料圖片
 
原本答應在7.1遊行領頭的林榮基,當天以人身安全受威脅缺席。
林榮基遊行前夕接受傳媒訪問仍然企硬,為何一夜之間改變主意?他返港舉行記者會之後,很多市民早已擔心他人身安全,他反而安慰大家不必過慮,更多次強調身在香港就感覺安全。究竟發生了甚麼事,令林榮基連在香港都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
根據民主黨引述林榮基的講法,他在遊行當日得知自己近日遭多名可疑人士跟蹤監視,人身安全受威脅,所以被迫缺席遊行。其實,如果林榮基曾經以為他在香港可以逃得過神通廣大的中央專案組跟蹤監視,未免天真,但專案組跟蹤監視一個普通香港市民,而又竟然「失職」讓這名市民察覺,結論只有一個:專案組故意讓他知道,老大哥在看着你,並藉此達到威嚇的目的。
甚或,除了被跟蹤監視外,林榮基會不會收到其他的訊息?舉個例子,烏坎村前村委會主任林祖戀被拘留之後,他的孫兒亦被帶走,最後林祖戀電視認罪之前,孫兒才獲釋。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為甚麼林榮基被跟蹤監視,會認為不出席7.1遊行就安全?按常理,他站在隊頭,四方八面都是保護他的人,不是更安全嗎?是不是林榮基收到準確訊息,他被威嚇是衝着7.1遊行而來,不想他出席?
遊行前夕,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受官媒訪問,重申中央對港政策,大有為遊行降溫之意;遊行當日早上,他又再次發話,今次主旋律是反駁外間就銅鑼灣書店事件對中央的指摘。北京重視7.1遊行是很明確的,甚至是恐懼,因為上街的人越多,對政府壓力越大。早陣子,有人灰心失望覺得遊行沒有用,但事實絕非如此。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

李慧玲
----------


 蘋論:連鄧小平遺訓也忘記的王光亞

回歸十九年香港跟內地關係越來越疏離,矛盾越來越尖銳原因很多,北京政府最高層一副強國氣燄,不尊重《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承諾,不斷想以一國凌駕兩制固然是關鍵,負責港澳事務的官員庸碌無能又恃勢凌人同樣是重要原因。坐鎮香港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肆意插手香港內部事務,粗暴操弄選舉過程令社會嚴重分化撕裂,甚至建制派內部也因他的不公正而起齟齬。卻原來愛擺出一副溫和嘴臉的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同樣不堪,連一國兩制是甚麼一回事都不清楚,連香港的獨特制度及生活方式不也不理解,不斷胡亂解讀,難怪中港關係越弄越僵。
鄧強調港人可罵共產黨

別的不說,王光亞前幾天在北京就「銅鑼灣書店」事件的解釋,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就教人瞠目結舌,不明所以。據王光亞說,「銅鑼灣書店」的店長林榮基先生及員工出版、發行攻擊內地政治制度及官員的書籍,並把書向內地銷售,這不但嚴重違反中國法律,也違反一國兩制,內地部門「依法」追究合理不過。他還一臉怒氣的說,假如容許像「銅鑼灣書店」般出售「禁書」就是「一國兩制」,這樣的「一國兩制」不要也罷。王光亞還說,民主派有些人希望影響內地的變革及政治發展進程也是一種僭越一國兩制的行為。
王光亞的說法反映他真的不明白一國兩制是甚麼一回事。首先,他肯定沒有仔細看一國兩制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文集特別是有關香港的發言。當年鄧小平一再強調的是香港人可以繼續罵共產黨,香港可以保留原有的社會制度及生活方式不變,還自信滿滿的說中國共產黨是罵不倒的。「銅鑼灣書店」出版各種有關內地政治制度或領導人問題的書籍正正是屬於罵共產黨之類的做法,港人批評中國打壓維權律師、異見分子、欺侮捍衞自己權益的市民同樣屬於罵共產黨的行為。這完全合乎總設計師當年設計一國兩制的原意,完全符合一國兩制的精神,王光亞竟然說這是僭越,是破壞一國兩制,反映他自己要不是無知就是忘記了「老祖宗」的教訓。
撇開「老祖宗」的教訓,單從《基本法》及香港法律角度來看,「銅鑼灣書店」各人的做法,民主派要求中國不要打擊異見人士也合法合情合理,沒有理由被追究。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七條,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自由。「銅鑼灣書店」各人出版批評內地政府及官員的書籍不過是在行使《基本法》賦予的權利與自由,任何人包括北京中央政府官員不得也不應干涉阻撓,更不該視為違法行為予以懲治,不然就是在損害《基本法》賦予港人的自由,就是在破壞《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可以說,真正破壞、僭越一國兩制的是北京的「強力部門」及王光亞,不是林榮基先生及其他「銅鑼灣書店」職員。
胡亂劃定禁書製造陷阱

至於書店出版的書籍可以在內地找到或有人把書籍帶到內地出售也不能把責任放在書店的員工包括林榮基先生身上。真正的問題在於內地資訊封閉,政治專制,內地居民被迫要從其他渠道包括非正式渠道如國外出版的書籍才能了解本國的政治情況。若真的要杜絕所謂「禁書」流入,關鍵還在於北京本身開放政治體制及政治討論,讓民眾以正常渠道了解政治發展形勢,積極參與討論。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被所謂的「禁書」吸引,也不會存在所謂「禁書」入口的問題。
退一步看,內地政府政策寬緊不定,規範常變,何謂「禁書」,何謂攻擊內地政治制度的書根本沒有標準,只有長官喜惡。八十年代以前經濟學者Adam Smith的《原富》或孟德斯鳩的《法意》也被劃為禁書,不能出版也不能公開閱讀。到九十年代後這類書幾乎任何大型書店都看得到。近幾年內地再次收緊意識形態控制,談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的書文變得敏感,隨時令作者及出版社招禍。像這樣胡亂劃定禁書的做法根本是在羅織法網,製造法律陷阱,怎麼反過來追究書店或作者呢?
由此可見,王光亞的言論及批評根本毫無道理,只反映他的無知、傲慢與「離地」,只顯示他不明白一國兩制的真意。由這樣的人主管港澳事務中港關係怎能不越弄越糟呢!

盧峯
----------


林保華按:
如果曾鈺成出來選特首,梁振英只能見鬼去了。

借用林鄭答案 會否選特首 曾鈺成:拭目以待
圖3之1 - 借用林鄭答案 是否選特首 曾鈺成:拭目以待(楊凱力攝)

【明報專訊】回歸後便擔任立法會議員、歷任兩屆立法會主席的曾鈺成將退下火線,不再競逐連任,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卸任議員後的動向,稱自己會多花時間做好智庫工作,並會到中大教書等。過去曾說年紀太大不適合選特首的曾鈺成,再被問及是否一定不會參選特首時,69歲的他說會提供一個新答案,就是「拭目以待」。對於記者追問這也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新答案,是否代表大家可以期待他參選?他僅笑着重複「拭目以待」。

退休做智庫教書 有媒體邀論政

還有兩星期本屆立法會便會停止運作,面對議員生涯即將告終,曾鈺成稱暫時未有太大感覺,談到退休後的動向,他透露將多花時間在早前成立的智庫上,亦會在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教授「議會程序及運作」一科,每星期到中大講課一次,每次3小時,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亦會協助任教。他透露,有電視台、電台接觸過他,希望他開咪主持論政節目,他形容「角色像立法會主席,畀人論政」,但自己一同論政亦無妨。

上述3個發展,都與明年3月的特首選舉無關,被問到是否一定不會參選特首?曾鈺成借用林鄭月娥早前的答案,指自己有了新答法:「我答了很多次大家都不相信,我不再說了,拭目以待啦。」《亞洲週刊》早前刊出曾鈺成訪問,該訪問於6月11日進行,當時他被問及會否參選特首時回應稱:「退休就是更上一層樓,我有自知之明。」

做主席民望升 因議題不用表態

曾鈺成過去做議員時不算最受公眾歡迎,直至做立會主席,一直排在十大議員之首,對此,曾鈺成稱擔任主席有更多曝光機會,對於爭議事項亦可以事件在立法會討論為由的「護身符」不作回應,例如毋須就TSA、一帶一路獎學金等表態,與過去擔任民建聯主席時需就不同事例表態明顯不同。他說,主席的身分令其受歡迎程度上升,過去任議員落區時,不時被市民揶揄是為選舉才落區,現時街坊則會高興稱「主席你這麼忙都來」,但他指出,擔任議員時落區的次數,肯定較任主席時為多。

稱談梁「擺明抽水」 與梁無芥蒂

近年曾鈺成的言論及專欄文章廣受好評及廣傳,部分內容明顯針對特首梁振英,令市民對他的好感增加,曾鈺成笑言,「坦白講很多都是擺明抽水!這類政治小品觸及到梁先生的,大家反應便很熱烈,我是知道的。」他續稱,「私人來說,我與梁先生其實一點芥蒂都無,其他人成日話他炒了你細佬(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去年被梁振英撤換),我細佬現時不在政府,不知幾開心!完全不是那回事,其他人信不信都好。」

曾鈺成認為,文章若能捉摸到社會脈搏,大家便會反應熱烈,「我自問我不會對任何人,包括對行政長官作惡意攻擊」,部分只是開玩笑。曾鈺成早前一篇文章將梁振英的英文名字重組為hugely cunning(非常狡猾),他說,「好奇喎,好易就看到喎!所以我也無再想其他了」,隨即又解釋指cunning一字是中性字,除可解作狡猾,亦可解作聰明、靈巧,只是「得啖笑」。

被問到離開議會後仍會否維持現時作風?曾鈺成自言由讀書時已是「調皮、搗蛋、多口」的人,經常因此闖禍,但當上民建聯創黨主席後,每句話都要再三思考才敢講,「與我個人性格其實是相反」,指即使沒有議員、主席等身分,仍是學校校監,「不可以太過離譜」。他說,自己在專欄的文章有掌握分寸,「不至於太離譜,都入得課室的,不至於兒童不宜」。

(告別議會系列之一)

明報記者 何曉勤
---------------

 

 習近平選定了接班人?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港蘋
 
■張慶偉有傳被習近平欽點陪同外訪。互聯網
 
英國公投脫歐當日,習近平剛離開歐洲,轉往中亞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及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會議。不過,習此時沒片言隻字談及英國公投,最受注目反是一位中共政治新星,甚至他被懷疑是習近平接班人。
6月17日至24日,習近平國事訪問塞爾維亞、波蘭、烏茲別克,陪同的有夫人彭麗媛、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辦主任栗戰書、國務委員楊潔篪等,還有習的兩名心腹中財辦主任劉鶴、大秘丁薛祥。這些都是習近平外訪的固定成員,但當中有唯一隨行的地方大員──河北省長張慶偉。
6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參觀河北鋼鐵集團在塞爾維亞購入的斯梅代雷沃鋼廠畫面。片段長約6分鐘,張慶偉出現了不下6次,一般政治局委員也不一定有此待遇!
事實上,習近平外訪很少帶地方諸侯,去年訪問美國時有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等6人隨行,只因他們要出席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一般而言,隨行人員名單都是習近平決定的,顯見張慶偉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不凡。張慶偉是航天專家、中國第一代殲擊轟炸機「飛豹」工程組組長,而他最大本錢就是年輕,今年55歲!
過去一年,中共政壇風雨不斷,高層政治角力呈白熱化,因為明年秋天就是中共十九大,政治局常委要大換班,除了習近平和李克強,其餘5人已屆退休年齡。誰人入常呢?更重要的是,按常理,習近平只能再任5年總書記,下屆的新常委中必有一人會是習的接班人。習近平主政前,現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皆被視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選,前者是胡錦濤的嫡系「團派」,後者派系色彩較淡,卻頗受溫家寶賞識,兩人目前都是最年輕、也是僅有的「60後」(都是1963年出生)政治局委員。習近平上台後,這個接班安排有變嗎?
團派胡春華受打壓

今年3月人大會議開幕,習近平在台上與李克強等人很少互動,離場時也只跟王岐山攀談,而香港網媒則引述消息稱,習在人大閉幕離場時,孫政才緊跟其身後,兩人曾握手致意。而且,今年習近平首次國內考察就是1月去了重慶,指其果園港「大有希望」。4月初,孫政才率領一個中共代表團訪問古巴等中南美洲三國,代表習近平向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轉達問候。事實上,重慶經濟增長連續兩年(2013年、2014年)在全國排第一,是很了不起的。這些動作顯示,習近平並沒抗拒孫政才。
相反,胡春華的形勢惡劣得多。習近平近期痛剿李源潮及汪洋在廣東及江蘇的團派舊部,中央巡視組今年2月狠批團中央有「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要團中央縮編減員,都顯示習正重手打擊共青團。作為團派的未來核心,胡春華焉能有好日子?事實上,今年3月,中央空降民政部副部長鄒銘到廣東任省委秘書長,令追隨胡春華20多年、被視為胡左臂右膀的副秘書長劉可為,不僅升職無望,還被調離胡春華身邊,到寧夏任自治區副主席。這又是對胡春華另一打擊。
因此,今次張慶偉突然受熱捧,不僅是用來打壓胡春華,成為胡的競爭對手,更有可能取而代之,成為習的接班「黑馬」!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
----------


希拉蕊遭FBI約談 CNN:時機再糟糕不過
2016/07/03 21:08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2016年7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民主黨全國大會即將登場,以及美國人歡度國慶假期之際,希拉蕊昨天因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郵伺服器處理公務,在聯邦調查局總部接受三個半小時詢問。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這項約談的時機真是再糟糕不過了。

在聯邦調查局(FBI)展開約談前,希拉蕊的夫婿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6月27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機場私會美國司法部長林奇(Loretta Lynch),事情遭披露後,引發政治風暴。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接受各界期待已久的詢問,顯示聯邦調查局對她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的冗長刑事調查進入尾聲。消息人士告訴CNN,預期希拉蕊不會遭到控告。

柯林頓表示,他後悔會見林奇。

但是柯林頓在妻子接受調查時會見林奇,如果和希拉蕊接受約談一事合併來看,再度助長柯林頓夫婦在政界依照不同規則行事的論調。在民主黨正式提名希拉蕊為總統候選人前的這幾週,她目前面臨的風險較以往高出許多。

近幾週飽受川普(Donald Trump)失言之苦的共和黨人,馬上利用這個機會抨擊希拉蕊。

川普昨天也呼籲給予希拉蕊刑事起訴。

他在推特推文說:「聯邦調查局不可能不給予希拉蕊刑事起訴。她的所做所為是錯的!比爾(柯林頓)的所做所為是愚蠢的!」

希拉蕊在經歷與桑德斯(Bernie Sanders)漫長且激烈的初選纏鬥後,如今似乎站穩腳跟,而川普陣營的非受迫性失誤,使她在全國性民調領先川普的幅度擴大,正當她必須強化川普不適合入主白宮論點的時刻,卻發生上週的事情。

柯林頓廣被認為是他那一代最聰明的政治人物之一,他不期而遇林奇似乎是一項失策,給人他可能利用權力和影響力安排會見林奇的觀感。

林奇1日誓言,一定會尊重聯邦調查局和檢方對是否起訴希拉蕊的決定。

林奇承認,與柯林頓的那次私下會晤,在11月大選逼近前讓針對希拉蕊電郵的調查「蒙上陰影」。但她堅稱,身為政務官,她不會推翻調查人員的決定或干預司法調查程序,必會維護司法部的廉正。

電郵事件已糾纏希拉蕊的總統競選活動1年多,並助長選民認為她不值得信賴的疑慮。儘管她的競選團隊表示希拉蕊昨天是主動接受約談,仍無法阻止川普的砲火,川普稱她是「不誠實的希拉蕊」,應該為使用私人電郵入獄。

這起調查對希拉蕊的可能政治傷害,以及川普可能用以對付她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聯邦調查局多快結束調查以及調查結果。

熟悉調查的消息人士此前告訴CNN,司法部打算在本月共和黨與民主黨全國大會前結束調查。
----------


蘋中信:讓弗利曼還魂(吳惠林)
2016年07月04日
台蘋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今年已經過半,全球經濟依然低迷,台灣經濟更為能否「保一」而憂煩。就在此浮沉時刻,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更投下一顆威力無窮的震撼彈。
面對每下愈況的情勢,世人依然還是寄望政府積極干預、創造出需求來當救世主,這不禁讓我懷念起2006年離世的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ilton Friedman),更希望他能還魂,運用他的口才文才向全球各國領導人勸說、示警,趕緊懸崖勒馬,急踩煞車,以免人類掉入滅絕黑洞。因為當今各國領袖的「管理經濟」,已經不只是像弗利曼在世時所說的「像酗酒」而已,早就升級為「吸毒」而引領世人「到地獄之路」了!

弗利曼警告我們︰通貨膨脹就像酗酒一樣。酒鬼在飲酒的時候,從酒精中得到的是高度的興奮,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才感到頭疼欲裂。不過,這時他會想起昨天從酗酒中得到的愉悅,於是忍不住繼續喝,結果酒精中毒越來越深,最後難以自拔。
當政府開始靠印鈔來增加開支的時候,大家都會感到心情愉快,因為政府開支大了,僱用的人多了,失業減少了,購買的物品增加了,卻不必多交稅。
通膨造成惡性循環

結果,似乎人人都得到好處而毋須付出。不過,在一段時間後,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漲,繼而引起生產成本的上升,反過來再刺激物價,而人們手中的錢統統縮了水。
政府雖然沒有加稅,但是通貨膨脹卻成為一種變相的稅收。這最終會反過來影響到整個局面,使經濟從成長轉入停滯,這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局面。而停滯一旦開始,人們又會要求政府刺激經濟。這樣就出現了類似酗酒的惡性循環。
弗利曼又告訴我們,治理通貨膨脹跟戒酒一樣,唯一的辦法就是「大煞車」。但是這個過程將是非常痛苦:酒鬼們會朝思暮想那個酒杯,而停止大量印鈔也會造成低成長與高失業率,因為政府沒有辦法再像過去一樣大量花錢。酗酒或者通膨的時間越長泡沫越大,治理的過程也就越緩慢而痛苦。但是,如果不下決心去根治,身體或者經濟都無法恢復健康。
弗利曼提出的藥方,曾經被美國雷根總統和英國的柴契爾夫人視為至理名言。在1980年的總統大選中,弗利曼是雷根的顧問;雷根在白宮的8年裡,弗利曼也一直都是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雷根上台之初,治理通貨膨脹果然非常痛苦。在大筆削減稅收和政府預算、降低貨幣供應量之後,一年多時間,失業率增至兩位數,GDP的成長也陷入停滯。但到1982年後期,經濟和就業就開始恢復。在恢復之後就進入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繁榮,政府在GDP中的比例也逐步下降。
治療付出高副作用

必須強調的是︰縮減政府開支後造成的低成長與高失業率不是醫治通貨膨脹的措施,而是在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國家陷入通膨泡沫越深,副作用就會越明顯。
弗利曼的藥方也只有雷根和柴契爾夫人接收並付諸實現,如今全球各國已都不只是在「酗酒」,甚至升級到「吸毒」,而人類也浸在悲苦和迷茫中。這不免讓我想像如果弗利曼還在世的話,他會如何喚醒陷入迷失的政客們和世人。
在弗利曼無法還魂下,將其信念主張予以重述、闡揚,應是濟世、救世的正道,而以描繪其一生的方式應該是適當的,這也是我寫這本《弗利曼》的原委。
除了更簡要、活潑介紹弗利曼外,詮釋、評論兼具的夾敘、夾議方式,將弗利曼與其學說主張重見天日,應值得大家,尤其是新政府決策者仔細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