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7 5《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香港警方的「清場」創舉;香港兩次占領立法會;論大遊行之後形勢 對民主黨作一批評


香港警方的「清場」創舉
2014-07-05 09:10
[完整介紹]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親歷反右、大躍進、文革各項政治運動。曾任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共黨史。2009年創辦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擔任理事長。著有﹕《一個中國人的台灣情》﹑《中共風雨八十年》﹑《告別江澤民》﹑《閒話鄧伯伯》﹑《神州千奇百怪論》﹑《血與淚-----八九學運札記》等。在媒體的聚焦下,香港警察的驅離行動遠比台灣警察溫和,警察臉部的表情都沒有露出兇樣。但在之後卻連司儀以及領頭車司機都逮捕,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香港七一大遊行,各界,尤其是中國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關注更是在於他們的人數,以及遊行結束後的佔中預演。因為這涉及到正式佔中時,警方應如何應對。

遊行結束後,由專上學聯(傳統的香港大專學校的學生組織)與學民思潮(三年前由香港中學生組織的反對國民洗腦教育的組織)組織了佔中預演,之所以是「預演」,乃因發動佔中的機構不贊成此時佔領中環,要給特區政府與北京有思考與轉圜的時間。但是學生受台灣太陽花的鼓舞,也要給當局施加多一點的壓力,所以還是要來預演一下。

預演佔中在兩個地方舉行。一個遮打花園,一個在特首辦公室外面。前者因為佔據街道,凌晨被驅離。後者沒有佔據街道而不動,但是梁振英早上上班,當沒有看到,傲然進去。但是至少很有共產黨「區別對待」的政策精神。

在媒體的聚焦下,香港警察的驅離行動遠比台灣警察溫和,警察臉部的表情都沒有露出兇樣。這與以往對付示威的態度有別,也不像對激進民主派那樣動輒噴胡椒。相信警察經過特別關照,而香港警察本身守紀律的行為也強過台灣警察。為此好些台灣朋友還大表讚揚,包括台灣的電視談話性節目;我自己也一度感到疑惑。

但是我們知道,目前香港警務處處長鄧偉雄,是九七後最凶悍的警務處長,中國還不斷以退休後的政協委員桂冠來引誘香港的紀律部隊首長,因此鄧偉雄有「禿鷹」的外號(有些禿頭)。而鄧偉雄的上司就是地下共產黨員,也是九七後最惡質的特首梁振英,因而也有「狼英」之稱。因而如果狼鷹都能夠溫和對待香港抗爭民眾,那是香港奇譚了。

果然,在溫和的背後,也就是被驅離的民眾用旅遊車帶到黃竹坑後,居然有511人被拘押,打破以往的記錄,以前拘押幾十個人已經很多了。被拘押者當中,居然還有3名立法會議員(他們是溫和的泛民,甚至被譏為「大中華膠」)、多名區議員、激進的社民連副主席、副秘書長(主席長毛梁國雄在獄中)、學聯的正副秘書長、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遊行主辦單位民陣召集人、華人民主書院董事、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土地正義聯盟執委等等。看來警方的眼光還相當精準,應該已對這些公民團體負責人的臉龐研究熟悉很久了。按照中華文化的權謀,就是「射人先射馬」、「蛇無頭不行」,頭抓住了,看你怎地!

到7月4日上午,當局更有驚人的行動。他們以涉嫌阻差辦公,拘捕民陣成員陳倩瑩及大會司儀陳小萍;民陣召集人楊政賢、當日領頭車司機岑永根及工作人員洪曉嫻在律師陪同下前往灣仔警署協助調查,之後警方也將他們拘捕。

逮捕司儀,以及領頭車司機,也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看來這次狼英與禿鷹都很有創意。尤其是當日因為遊行人數太多,街道阻塞,隊伍走得很慢,三點鐘起步的隊伍,最後一批在晚上八點才到達銅鑼灣的崇光,那裡離開起步點的維多利亞公園才幾百公尺的距離。當時主辦單位與民眾一直要求警方多開個車道來加快遊行人潮的行進速度,警方一直拒絕,如今反過來逮捕領頭車司機,不但可以為自己卸責,還可以阻嚇未來的遊行人士。警方的這個行動,套一句粵語來說,可以說:「你係得?。」(你真有本事啊。)

近來,香港的公民運動與台灣的公民運動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得益彰。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台港兩地的689(梁振英689票,馬英九689萬票)都是中共的忠實鷹犬,因此他們也會交流鎮壓經驗,馬英九、金溥聰對香港狼鷹的這種創舉勢必很感興趣,甚至會加以發揮,因此台灣公民運動的相關人士也應有所準備,制定相應的反制措施。
----------------


太陽花催化,香港兩次占領立法會   
林保華

《看》雜誌  第145期  2014年 7月號
www.watchinese.com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影響不可低估,這也是中共最害怕的。中國因為進行新
聞封鎖與高壓政策,民眾的反應還無法評估,但是在資訊比較開放的澳門
、香港,已經有所反應。其實,在太陽花占領立法院議場的時候,不但港
澳學生前來聲援,也有香港與澳門在台灣就讀的學生參與。

5月25日,澳門立法會本來擬就特首和主要官員離任補償法案進行表決,5
月26日,卻有兩萬澳門市民上街,要求政府撤回法案,並公開諮詢公眾,
否則將在次日包圍立法會。原因是該法案是個高官離休後的自肥法案、而
且黑箱作業而引發公憤。

澳門在1999年“回歸”前早就是“準解放區”,澳門總督只是中國的傀儡
,因此政治與社會運動一向冷冷清清,有時還需要香港的政治人物或社運
人士協助“點火”;而這些年澳門賭業興旺,澳門政府收入大增,每年派
發數千元給市民,讓香港人非常羨慕。可是50萬的澳門人口,竟然有2萬
人上街,比例非常高。澳門人為何會“轉性”爭取自己做主人,我不相信
沒有太陽花的影響。北京後來“從善如流”,壓迫澳門政府收回該法案,
但是又再一次干涉了澳門的“高度自治”。

占領中環、太陽花
港台兩地相互催化

香港呢?太陽花占領立法院議場後,香港年輕人責怪香港占領中環領導人
只是說說,台灣卻有立即的行動。他們提出可以如法炮製,在“占領中環
”以前,先占領立法會。是占中的演習也好,先聲也好,都讓香港特區政
府緊張得要命。特區政府緊張,北京當然也緊張。北京在6月10日拋出《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宣佈對香港的全面管治
,等於由北京隨時來決定香港的自治程度,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抵消太
陽花對香港的影響。

其實,“占領”云云,始作俑者還是香港,是香港先提出“占領中環”,
台灣一直無動於衷,雖然也有個別公民團體與軍中受害者在去年下半年與
今年農曆新年前逢週末占領台北火車站,表達諸多訴求,但是人數與影響
都很有限。到了318占領立法院議場,才引發全國與全球的關注,進而反
饋香港,催化香港的占領運動。

兩度占領立法會的經過

第一次占領立法會發生在6月6日。原因是6月5日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東北發
展前期撥款,反對東北發展計劃的好幾個團體在立法會外集會,並且秘密
安排成員以訪客身分在這之前進入立法會大樓,他們裏應外合,在傍晚約
5點半左右打開了立法會大門,約有100人闖進,占領立法會地下大堂。夜
裡,愈來愈多社運人士擴大戰果進入大樓示威,人數增至200人,立法會
保安無法阻擋,只能在電梯前築起人牆,防止示威者上樓進入大樓各處及
會議室,後來則封鎖電梯及降下鐵閘。混亂中有5名保安及1名市民受傷送
院。

事件剛發生時,立法會秘書處表示,由於請願者沒有阻礙會議進行,只是
在地下大堂集結,和平表達意見,而大堂是公眾可以進入的地方,因此沒
有報警。但是到了晚上進入大樓的人增加,其中有激進團體成員到場喊叫
,與保安發生衝突,秘書處才於9時左右報警處理。這是警方首次在新立
法會大樓內執法。

多名建制派議員對此不以為然。民建聯主席譚耀宗鼓吹即使有不同意見,
都應該守秩序,和平表達意見;也有認為,事件顯示保安有漏洞,有的認
為這次是預演占領立法會,因此重新思考保安問題,包括一旦立法會被占
領癱瘓的應變措施。也有其他議員認為這次是占領中環的一部分。公民黨
黨魁梁家傑則說,立法會內不應有警察執法,除非情況失控,警方不應踏
足立法會。占中發起人陳健民也說,和平示威者要走到占領這一步,政府
應反思施政出錯問題。

但是6月13日,再發生更大規模的占領立法會的事件。這天,立法會財委
會繼續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工程撥款,面對泛民議員提出大量臨時
動議“拉布”(意即以大量發言來拖延時間來阻止議案被擁有多數席位的
建制派議員強行通過),主席吳亮星晚上突宣佈“剪布”(意即不讓泛民
議員繼續發言表達意見,以便可以迅速表決通過),激發在場外集會的逾
千名村民及市民不滿,三路衝擊立法會大樓,大樓外牆更被鐵馬撞穿,在
大樓內佈防的警員以警棍和胡椒噴霧武力阻止。

但是部份示威者早戴好口罩或其他備物品防止,因此反而是其他記者遭殃
而成為最嚴重的受害者。警方雖然一度派出數十名配備頭盔的防暴警察增
援,但反而被人數更多的示威者包圍及驅趕而敗走。示威者還在大樓外停
車場外設立急救站。這個情況猶如太陽花占領立院時,不但議場內有,在
青島東路立院門內也有急救站。

到晚上9點半,吳亮星決定休會,撥款暫未能表決。有示威者歡呼鼓掌,
但亦有人高呼不止中止會議,而是要撤回方案,並欲繼續衝擊。同一時間
,警方在場外不斷增援,出動數百名藍帽子將整個立法會包圍,所有人不
准進出;立法會停車場的三個出入口的閘門也拉下,連大樓內的建制派議
員都未能離開;於是示威者就索性在示威區坐下留守。人民力量主席袁彌
明則把私家車攔在立法會停車場通道,阻建制派議員離開。這點則類似台
灣公投盟阻止立委離開的做法。

東北發展計畫 併入深圳前奏

之所以東北發展計劃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應,除了是明益財團,強行拆卸當
地民居之外,還因為這是中港雙方深謀遠慮的一項措施,也就是說,這個
地區將來會開放深圳居民免簽證進來,等於把這一塊地區併入深圳,因此
還有人取名曰“香圳”。香港已經地小人多,還要割地,不是“喪權辱港
”是什麼?

加上6月10日北京發佈那份白皮書,加緊對香港的打壓,才引發香港人更
強烈的反彈。本來,因為北京與建制派的打壓,占中的氣勢已不如前,
但是太陽花學運的刺激,以及北京全面用極端手法的打壓產生的反作用,
因此6月22日有關普選的網絡投票,以及占中,都應該可以“回氣”。北
京與香港特區政府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是面對這個新形勢,香港泛民的政治人物有些並沒有跟上形勢。例如第
二次占領立法會是,竟有泛民議員贊成叫警察來驅離民眾。他們與馬英九
一樣以“法治”來對付民眾,無視九七後香港的法治已經出現重大變化,
否則香港人何必採取激進的“公民抗命(不服從)”的手段呢?而把占領
行動視為暴力,也是對和平、理性的抗爭行為缺乏全面與正確的認識。不
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政治人物勢必被時代所淘汰。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
    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


林保華按:
台灣的未來也有些類似。其中,“北人”將取代香港原來的富人與政治人物,也是台灣未來的寫照。這點國民黨要好好想一想,尤其是國民黨的本土派,能相信共產黨嗎?能相信與共產黨勾結的外省權貴嗎?

練乙錚 論大遊行之後形勢 對民主黨作一批評
2014.7.4

7.1遊行完結,特區紅旗之下長大而竟不昧於義的青年學生一馬當先就地抗命,氣勢猶勝以戴耀廷教授等「男中坑」代表的穩健和平理性大多數;然而也許更感人的,是警察拘捕群眾押上囚車的鏡頭當中,竟有一位輪椅長者。與此同時,遊行場面裏,赫然出現來自濠江的社運人周庭希、蘇嘉豪,與來自寶島的知識分子陳惠敏、張鐵志。此世代上的「老中青三合縱」加地域上的「台港澳三連橫」,交織出目下這個以民主價值為原點的佔中運動六維新力量。但是,高牆依然堅硬。以所有港人為基礎的公民提名遇上以中共為後盾的提委篩選,後者寸步不讓,香港的政治局面將如何變化?

特區政改的特首產生辦法部分進入最後階段,民意分別於6.22民間公投、7.1大遊行兩度彰顯,換來的是香港中聯辦張曉明的「無改變、不動搖」回應,以及北京黨媒《環球時報》那「不必當回事、無甚了不起」的輕藐。張是標準駐港京官,傳遞的,除了通常以一兩句語言藝術襯托的準確官方立場之外,沒有其他的;《環時》評論香港的文章,則每一篇都很有特色,港人不宜放過。

前天的那一篇《環時》社論從大眾心理角度分析香港民運,認為不少港人變成民主派,乃是因為「如今很多優越感受到衝擊,西式『民主』就成了那部分港人自我識別『最不同於內地』的東西」。這是 「先富起來」的那部分大陸人對香港人的一種想當然,本身不值一哂,但港人不論什麼階層都應該對這類看法有點認識,因為這些已經富了起來的大陸人很多來這裏做生意、置地產、買名牌,港人常常要和他們打交道。長遠看,這些人還必然隨?紅色資本支配香港而成為本地上層社會主體,取代大部分現在的本地華人富戶。後者當中,不能接受這種大陸人的,最後必須遠走高飛;要留下來的,需接受他們的同化,觀點和價值觀念逐步與之看齊。變到這個狀況,估計不出二三十年,即不必等到2047。

看近一點又如何?

統治階級方面,發展有下列【1】和【2】兩個可能,其中以【1】實現的或然率較高,而且高得多。

【1】由於特府的政改三人組乃虛有其名,中共和大部分港人的政治對立這個本來的「深層矛盾」已經浮面。如《白皮書》所啟示,北人將全面掌握治港實權。這裏說的北人,不包括如曾鈺成那樣的北方勢力的本地土生代理人。

原因很簡單,可舉例說明。大家留意,九七前的香港新華社(所謂「大新華」,即不是新聞社,而是中聯辦的前身)裏面的本地老左派骨幹,九七之後全部下崗,一個不留;左派報紙上層也逐步由北人取代;其他大陸駐港機構不少也如此。原來的本地左派,因為有「勞苦應該功高」的心態,加上有「地方主義」的嫌疑,而且知識專業水平甚或其第二代也不夠高,故北人不會認為好使好用;要找前台代理人的話,那些八九十年代及後才靠攏出頭的新愛國商家專業人才更理想,因為這批人沒有本地老左派那些「包袱」。

同樣道理,可以接近實權的新愛國商家,將不會包括原來的一線板塊裏的大多數。原有的一線板塊守不住過往優勢,紅色資本湧港取而代之;前者於是會產生「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態,當然也靠不住。

這是未來五到十年裏香港基本政治矛盾裏的一個方面的人事格局:由現任開始,以後的特首,無論是由「普選」還是從一貫的小圈子裏挑選產生,也會是這個以北人掌實權再加幾張新愛國面孔所構成的系統裏的人,其政治定位只會比今天的梁特更梁特。然而,到這個過渡期完結,那些今天得寵的新愛國商家專業人,也會「完成歷史任務」,踢出政經舞台;到時,香港這片「福地」的統治者以至整個統治階級包括政經層面,便徹底由北人取代。大陸有權勢者誰不爭?要一片「福地」?這是一個大約為期二三十年的不斷「變味」過程。

【2】民主運動於五年到十年內取得意外的、相當程度的進展,迫使政權作必要讓步。即使如此,能當特首的人,來自民主派的機會很低;未來五到十年的特首,將是一個各方勉強認可的中間派。照目前中共的強硬立場看,作這種讓步的可能性很低。

由於民間公投和7.1遊行顯示民意強烈要求真正民主,而北京不讓步容許真普選,那麼,再經一次像樣的佔中公民抗命,則最後表決政改方案時,立會裏的二十餘張泛民票應該能夠頂住不流失。也就是說,政改拉倒的可能性很高;筆者估計,接近必然。

那麼,下一屆的立會局面又如何呢?筆者進一步推論,政改關於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那部分,會跟?特首產生辦法拉倒而一併拉倒。於是,今後五年,香港政制改革將全面原地踏步。然而,政制原地踏步不等於政治跟?不變。筆者說過,時間在泛民這一邊(見6月26日拙文《強悍作勢未必有效 時間站在泛民一邊》)。這個判斷正確的話,第一個事例將見諸下一屆的立法會選舉結果:

【3】泛民在下屆立會不僅能夠保住現有實力,還會有一定的額外進賬。原因很簡單,香港現有選民及即將變成選民的市民當中,年紀愈大的那群,愈支持當權派,而愈年輕的,則愈不支持。所以,遠的不好說,因為有大陸移民因素不可測,但五年、十年以內,泛民的得票率估計將慢慢提升(當然,大前提是,泛民本身要好自為之)。

這個有利於泛民的下一兩屆立會選舉結果與上述【1】的可能性相結合的話(即無論下一兩個特首是假普選產生還是仍舊由小圈子推選產生),行政立法關係將進一步惡化,社運將更遍地開花,出現的暴力將更頻繁更嚴重,香港社會和政府管治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短期而言,這是一個各方皆輸的結果,無一方可倖免。商界會輸,因此打工仔小市民也會輸;北京因為有在香港的商業利益,所以一樣會輸。這個結果,對商界而言,害處要比佔中運動所可能帶來的即時損失要大不知多少倍!

然而,當這個很可能的【1】+【3】場景真的出現了,商界和北京撞到南牆了,內部便有可能生出異見力量,試圖改變【1】而接受【2】。一旦【2】出現了,再加上【3】,行政立法關係改善,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民主要求得到滿足,矛盾消減,政府管治質素提升,香港社會便能起死回生。

然而,統治階級何必一定要把香港社會置諸死地而後生呢?如果北京和香港商界今天忽然明智,不讓香港掉進【1】的死胡同,一步達到【2】+【3】的局面,不是更好嗎?當然。不過,這恐怕是一廂情願了。不撞南牆不回頭,歷史上的例子多的是。

有人會說,那麼,為什麼不是應該請泛民放棄民主要求,在【1】的情況下通力與特首合作,達致政通人和?那是更加一廂情願的想法了。要替民眾中的大多數洗腦,要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放棄民主價值,那是沒有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去掉民主,小圈子為所欲為,香港管治大陸化是一個必然。所以,最客觀、也是最樂觀的估計,是香港社會先進入【1】+【3】的惡劣狀態,然後回過頭進入【2】+【3】的較好局面。這條路還不一定走得通;可能一旦進入【1】+【3】,香港也就再也走不出來了。

因此,泛民為了香港利益,如今惟有盡力阻擋社會掉進【1】。由現在起的幾個月,將是關鍵時刻。三子推行佔中的意義,無非在於呼籲整個社會特別是商界,以及北京的香港持份者,想清楚【1】的嚴重後果。

上面說,要成功迫使北京和商界同意讓政制真正民主化,泛民本身必須好自為之。具體而言,關鍵就是要能在這幾個月裏,暫時擱下黨派之間的各種恩怨成見,為同一個目標站在一塊。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不得不對民主黨的現屆領導就退出真普聯一事上作出批評。

泛民兩派因怨成仇已非一日,各種主客觀原因,大多數泛民群眾都基本上清楚。雙方有錯,甚至激進派的作風和對友黨的態度方面的錯可說更大(大得他們也自作自受);不過,毋庸置疑,對激進群眾的開發工作,「人社系」的領導是做對了;提出抗爭新思維,打破沉滯局面,他們是有成績的。而且,6.22民間公投結果出來之後,輸了票數的人民力量能夠放下面子,公開呼籲民主黨改變退出真普聯的主意,為了最後的一戰暫時放下身段、彼此合作,做得很對。然而,民主黨的回應是「不會與『不再是同路人』合作」。大家都清楚「不再是同路人」這幾個字的用法歷史和政治隱義;民主黨用之於其他泛民黨派身上,筆者不寒而慄且無法想像。民主黨可以說,不再留在真普聯也可以力推真普聯方案。誠然;但在這個時候,任何泛民政黨、泛民重要人物,絕對不宜拒絕對方伸出的橄欖枝,更不應在言語上加深泛民之間的分裂,那是大錯,因為對廣大要求泛民政黨在此階段必須通力合作的泛民群眾而言,那是一個非常大的心理打擊,絕對令人洩氣。

退一步,為民主黨自己的前途?想,現時的勢,在真普聯、在公民提名那一邊;民主黨的一貫影響力,正在逐漸流失。如果選擇繼續自外於這個勢,民主黨也許會進一步由大變小,最後邊緣化!

筆者一向視民主黨為重要的溫和進步力量,今天、明天亦然,但是,對該黨領導近日拒絕在同一陣線上與所有其他泛民政黨合作的態度卻十分失望。僅此提出善意而嚴厲的批評,希望該黨三思。

《信報》特約評論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