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勝文咆哮什麼?
[林保華]
連勝文的選情並不樂觀,尤其在柯連辯論以後差距拉大,因此自稱不是靠爸族的連勝文老爸連戰出來告急,甚至大概因為七老八十的關係,講些不著邊際使人一頭霧水的話,表明自己因為一天吃兩餐與只睡七八個小時因而不是權貴的剖白。而一直要擺脫權貴形象的連勝文,卻又由另一個九十好幾的權貴郝柏村出來歇斯底里的大喊「中華民國與台獨的對決」來為連勝文拉票。
我的一生人 林保華
目前分類:台灣政治 (767)
- Nov 19 Wed 2014 00:58
不開心的勝文咆哮什麼?
- Nov 12 Wed 2014 09:01
國民黨健康力量初現
- Nov 11 Tue 2014 18:31
「豬八戒倒打一耙」與「豬八戒照鏡」
- Nov 10 Mon 2014 00:33
連柯辯論的民調觀察
- Oct 29 Wed 2014 08:28
包庇官商勾結的三種方式
- Oct 29 Wed 2014 00:16
「非國」陣營在選舉中的協調
- Oct 10 Fri 2014 00:11
荒腔走板的張顯耀“共諜”事件
荒腔走板的張顯耀“共諜”事件
林保華
八月十六日上午,台灣行政院公布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
辭獲准。張顯耀是馬英九總統特任的政務官,還是對中國談判的首席代表
,他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重要職務也一併辭去。由於他的能力
- Oct 01 Wed 2014 07:37
嚴防奧步,抵制國賊
《林保華專欄》 嚴防奧步,抵制國賊
自由時報
2014-10-01
台北市長選舉,雖然無黨派的柯文哲支持度一直高過國民黨的連勝文,但是看好度一直不高,尤其在檢調出手調查國民黨立法委員羅淑蕾提告的台大醫院MG149案後。台中市長的民調,林佳龍對胡志強也有類似情況。
在台大醫院與連家財產來源的爭議中,連勝文指柯文哲「作賊喊捉賊」,某些輿論也以各打五十大板假裝公正。其實,即令全是賊,也有大賊、小賊之分,更有國賊與小偷之分;如果司法不公,正義一方會被判為賊,而真正的賊卻成為道貌岸然的君子。司法作為正義最後防線的重要性就在於此,尤其檢調歸法務部領導,很容易被執政黨的政治力介入,宇昌案是最明顯的例子,去年馬總統啟動九月政爭揭出的非法監聽也是如此。
- Sep 18 Thu 2014 22:03
應該調查陳瑞光的死因
應該調查陳瑞光的死因
《民報專欄》
2014-09-18 09:53
林保華
太陽花學運的優秀領導人、精通英、日、德、法四種語言因而把訊息向全世界發布的陳瑞光同學,在11月15日深夜被發現死於北宜公路46.3公里處的溪谷裡。(記者黃謙賢攝)
- Sep 17 Wed 2014 17:06
從公民力量與權貴世家的對決談 對台派朋友的一些期望
〈林保華專欄〉從公民力量與權貴世家的對決談 對台派朋友的一些期望
自由時報
2014-09-17
我對二○一六年總統選舉能夠實現再一次的政黨輪替一直比較悲觀。前美國在
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最近在華府的一場研討會中也指出,美國向來會對台灣
- Sep 02 Tue 2014 20:26
從「共諜」到「枝微末節」
從「共諜」到「枝微末節」
[林保華]
不論太陽花學運,還是張顯耀事件,都不會減慢馬英九投共的腳步,甚至因為感到時日無多而加快腳步;而中國絕對會配合。更不可
相信「兩岸互信基礎」被破壞的謬論,因為從來沒有「兩岸互信基礎」,只有「國共互信基礎」,或者是連馬與共產黨的互信基礎,而這是建
立在彼此共同利益之上,不會被破壞的。這點是在野黨與公民團體所必須保持清醒的。
- Aug 31 Sun 2014 12:08
台灣清流政治的傳承:從林義雄到島國前進
林保華按:
這種討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涉及台灣公民運動與台灣的未來怎麼走,這些問題應該認真思考,冷靜討論。不要攻擊,不要扣帽子。任何社會運動都有其從初始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神”,只是錯誤的多與少而已,正確認識也必須有個過程。對台灣前途我們都有焦急的心理。但是討論過程須有寬容的心態,因為大家都是戰鬥的夥伴,不是敵人,因此絕對不可以做人身攻擊。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既要堅持己見,又不可太固執而不作任何反省與修正。也不要低估太陽花運動的偉大成績。我們的討論,只是要更好總結經驗,讓未來走的更好,而不是擴大分歧,造成內鬥,讓親痛仇快。所以在討論當中也必須密切關注以激進面貌出現來煽風點火、製造分裂的別有居心者。
台灣清流政治的傳承:從林義雄到島國前進
徐兆安(布朗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2014/8/24
- Aug 30 Sat 2014 11:00
台灣青年民團雨後春筍
台灣青年民團雨後春筍
艾克思
台灣太陽花學運在四月十日宣佈退場時,提出「轉守為攻、出關播種」的口號。如今事隔多月了,他們的「攻勢」如何?「播種」情況又怎樣?
從外部觀察來看,「攻勢」有多方面的,例如專攻憲政改革的,致力於「台獨」者,從事「割闌尾」(「割藍委」的諧音,即發動罷免緊跟馬英九的國民黨立法委員)的組織,還有從事關注公民議題的團體等等。至於「播種」情況,則是在台灣各地,出現各種各樣的青年公民團體,有比較持久性的,也有針對某個議題的臨時組合,有的是延續以前組織產生的分支,有的完全是新的組合,不一而足。比較著名的大約也有近十個。
公民運動新團體的活動引人關注
- Aug 23 Sat 2014 22:14
張顯耀的檢舉人來自哪裡?
- Aug 20 Wed 2014 11:01
暫停中、台重要交流活動
- Aug 20 Wed 2014 10:46
連家對「聯共」禍福前後態度不一
連家對「聯共」禍福前後態度不一 [林保華]
自從連戰2005年到北京,搞第三次國共合作,或曰「聯共制台獨」,他在北京的人氣急升,成為中國的座上賓。他的連胡五點共識,更成為馬英九繼承的衣缽。2012年中國全力插手台灣選舉,民進黨敗選,於是「聯共」成為台灣的顯學,連一些民進黨人也認為,如果得不到北京的承認,就別想在台灣執政。 2012年秋中共18大後習近平上台,次年2月立即接見連戰、連勝文父子,連家人氣更旺,連馬英九也要拜託連戰幫他帶話到北京。今年2月,更是浩浩蕩蕩七八十人奔赴北京見習近平。著名評論家江春男在2月18日台灣蘋果日報的專欄裡說:「若是昔日,選舉之前訪問北京,所謂賣台集團、向北京磕頭、尋找中資和介入選舉等等紅帽早已滿天飛。今天連戰特別選在兒子宣布參選前夕,趕赴北京新春團拜,行程公開,光明磊落,不忌諱必然出現的質疑,可見兩岸關係今非昔比。」
真是這幾年來,連家的「春風得意馬蹄疾」而忘形,因此有多家媒體報導去年習近平與連家談到連勝文選舉台北市長問題,相信連家以得到習近平加持而暗中得意,所以完全沒有否認。但是一經柯文哲陣營發言人潘建志說出來,僅僅因為個別用詞不太準確卻引發連營勃然大怒,聲稱是「抹紅」。原來被抹紅不以為意,甚至暗中得意,如今卻要怒告柯營,還嘲笑報導這些新聞的媒體不入流,轉變之大令人好奇: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
的確,今年2月的形勢,似乎親共成為台灣的主流,只要親共,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在江春男文章發表的第二天,作為中南海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美關係研究室一個署名張華的人在中國網發表文章,稱讚連戰的貢獻,更強調連戰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還寄望連勝文在台北市長選舉中贏柯文哲,來繼承政治香火;甚至表示,「如果44歲的連勝文成功當選台北市長,其此後的政治行情應該是看漲的。」顯然,還要把連勝文送上總統路。
更奧妙的是,這篇文章大篇幅介紹中共如何厚待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季辛吉)至今,即使他在共和黨已經完全失去影響力。顯然以此呼喚投共人士,即使過了氣,成為垃圾,北京也不會把他們當廁紙扔掉。統戰到如此地步,顯然要對台灣來個最後一擊。
- Aug 04 Mon 2014 21:59
連勝文捐款有那樣難嗎?
林保華按:
這是我在8月3日早上寫的一篇評論,那天下午,連勝文宣佈向高雄捐款
200萬元,除了給原先說的警消人員外,加上環保人士。我沒有時間修改
此文也就沒有投出去發表。現在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
連勝文捐款有那樣難嗎?
- Jul 30 Wed 2014 08:19
對沈富雄奇情招數的觀察
對沈富雄奇情招數的觀察
[林保華]
這次選舉最養眼的,應該是台北市長的選舉。權貴與素人、神豬與柯P;而沈富雄的介入,形成連勝文、柯文哲與沈富雄的三角關係,更增加不少懸疑性。而沈突然又在近日宣佈可能退選,讓情節更加曲折。
沈富雄是在今年6月12日民進黨民調柯文哲贏了姚文智後第二天的6月13日宣佈的。可見,他早就準備這一天,之前也放過空氣。他的目的很明確,對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不服氣,以75歲高齡老驥伏櫪。 台灣參加選舉,競選成本很高,沒有金主或廣大民眾財力上的支持,是很難做到的(後者非常個別,也非常辛苦),除非純粹是玩票性質。而沈富雄抬出一大堆政見,顯然不是玩票,而是做了周密準備,後來他還透露向馬英九總統做了報告。
由於沈的針對性太強,背後的金主又頗神秘,讓我不期然想到1999年「信良兄」的那一幕。那時許信良與陳水扁爭奪誰代表民進黨出選總統大位,許信良對敗局不服,當時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留下「信良兄,連戰的錢不能拿」的經典名言。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沈富雄人品也不會那樣差,但是這個謎團還是一直縈繞。
- Jul 23 Wed 2014 09:37
在野大包圍 台灣大視野
〈林保華專欄〉在野大包圍 台灣大視野
自由時報
2014-07-23
我對二○一六總統大選缺乏信心,因為朱立倫會出戰,除了國民黨的資源與奧步以外,還因為他的岳父走中國路線(去年上海的和平論壇),他本人走美國路線(維基解密所披露他與美國的關係)。要救台灣,就在今年打好九合一選戰,讓馬英九處在內外夾攻的困境而無力賣國,美國也進一步看到台灣人民的力量而徹底轉變政策。
國、民兩黨都看到九合一選戰將「決戰中彰投」。但是台灣人民光佔領台中,還不會給馬英九集團造成真正的打擊,只有再收復台北市,才會給他比較致命的一擊,因此還必須「突破北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