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民團雨後春筍
艾克思
台灣太陽花學運在四月十日宣佈退場時,提出「轉守為攻、出關播種」的口號。如今事隔多月了,他們的「攻勢」如何?「播種」情況又怎樣?
從外部觀察來看,「攻勢」有多方面的,例如專攻憲政改革的,致力於「台獨」者,從事「割闌尾」(「割藍委」的諧音,即發動罷免緊跟馬英九的國民黨立法委員)的組織,還有從事關注公民議題的團體等等。至於「播種」情況,則是在台灣各地,出現各種各樣的青年公民團體,有比較持久性的,也有針對某個議題的臨時組合,有的是延續以前組織產生的分支,有的完全是新的組合,不一而足。比較著名的大約也有近十個。
公民運動新團體的活動引人關注
公民運動不可能是一個人的運動,這些新團體的活動引人關注。一般來說,目前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由於有許多新人出現,原來彼此並不太熟悉,所以分分合合在所難免,因此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比起「大人」團體,好在基本上沒有相互攻擊,因為他們還比較清純,還沒有捲到大人世界的利益糾葛裡面。這是令人告慰的地方。
第二,激進與溫和仍是這些團體的兩大派系,但是基本上也是沒有相互攻擊,而是各自為戰,但是也還談不上有很好的配合默契。
第三,「大人」樂意支持這些年輕人,但是也很難操控他們。這也是令人欣慰的地方。由於這些年輕人對台灣歷史不熟悉,所以他們也很樂意請教老一輩。例如曾經充當抗日間諜、並在華北聯合大學受訓的九十六歲台獨大老史明,不但中南部走透透,也有不少年輕人上府請教。
第四,這些年輕人中,有許多「藍三代」。隨老蔣遷台的外省人,只是台灣的過客,第二代在認同上出現猶豫,但因為「國民教育」的成功,基本上還跟隨父輩認同大中國,或者認為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但是第三代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過,他們有的可以認同自由民主,要他們廢除中華民國,可能還有猶豫。
面對中共軟性收買與滲透破壞
不管怎樣,這批新生力量,有可能打破藍綠的固定架構,讓台灣邁出新的一步。這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無黨派的柯文哲民調經久不衰,改變了台北是「天龍國」與「中國城」的刻板印象。但是最後能否真正跳出藍大綠小的選民結構,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今年六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不顧馬英九政府的反對,硬要以欽差大臣身分來台灣訪問,並且鎖定以「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青年)為接觸目標,其中的青年,就是這些新公民力量。對中共來說,他們對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瞭如指掌,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也基本摸清,即使是中南部,也已經有中共的樁腳,有在地的里長聲稱,向中國申請活動經費,還比向國民黨申請來的快,可見中共的滲透程度,也是馬英九執政六年的惡果。
但是中共就是不了解這些新冒出來的年輕人是何方神聖,還沒有為他們建立完備的檔案,所以即使要收買,也不知要從何收買起,所以張志軍要親自來摸一摸。但是馬英九政府給他們接觸的還是國民黨眼中的「好青年」,真正的年輕公民力量則在街頭伏擊張志軍,白漆還潑到張志軍從北京帶來的保鏢身上(見圖),讓張志軍提前拂袖回去。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未來如何整合自己的隊伍有效的進行公民運動,如何面對馬英九的鎮壓,以及如何面對中共的軟性收買與滲透破壞,是他們的重要課題。
《動向》雜誌 2014年8~9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