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鄉三點行      凌鋒  1987-2-11

    去年十二月初,回福建老家跑了一趟(註一)。由於「三點式」在中國
興起,所以此行也來個三點----廈門、泉州、福州。因三點之故也就只能蜻
蜓點水,不能一覽無遺。

        一點:第三次回廈門

    這是我第三次回到故鄉廈門。

    第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夏天。從上海乘火車到江西上饒,然後轉長途汽車
,越過武夷山,經南平到福州,再從福州轉長途汽車到廈門。也記不得走了
幾天,反正年輕,熬過了一路住宿和如廁的困境。

    第二次到廈門是一九七四年秋天。從上海坐火車到鷹潭,再轉鷹廈鐵路
,旅途比第一次方便多了。秋天的廈門景色宜人,特別是住在鼓浪嶼,就好
像遠離繁噪的塵世。那時已經做了出國的決定,此生此世能否再來亦打了問
號,因此有某種惜別之感。

    這次去是第三次,從香港乘飛機一小時就抵廈門機傷。

    三次不同的交通工具,象徵了時代的進步。廈門的國際機場,是八三年
擴建而成的,拜開放政策之福,以適應廈門特區的發展需要。

    廈門是在一九八○年闢為特區的,開始是湖里那塊只有二點五平方公里
的地方。八四年二月鄧小平訪問廈門後拍板,廈門特區就擴大到整個島(包
括鼓浪嶼)。特區自然有一些新建築物,但作為鬧市的中山路和思明路,仍
是三十年不變。據說廈門市的發展主要是北伐勝利後的一九二八到三十年代
打下的基礎,如此說來,頗有「五十年不變」的味道了。不過,下榻的華僑
大廈倒是新建的,原來的改為集友銀行了。

    當晚光臨華僑大廈的舞廳。音樂多為五十年代的懷舊音樂,如印尼歌曲
《梭羅河》。在第一故鄉聽第二故鄉的曲子,不禁浮起一片滄桑感。這種感
情上的浪花,非當時的歸國華僑是難以領會的。

    那天深夜,送一位親戚回家。從輪渡碼頭坐三輪車(也算懷舊)回華僑
大廈,在車上遇到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事。一是先後有兩個騎單
車的青年要跟我換港幣,好不容易把他們打發走;二是那踩三輪車的無產階
級同志問我要不要找個女孩子玩?本人雖然在香港過著資本主義腐朽和投機
的生活,但在社會主義祖國卻是標準的良民,以免給公安同志抓住辮子,再
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不過我對這種現象並不感到憎惡,而是覺得這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
度必然要出現的現象,說明中國的經濟有些活了。

    在鼓浪嶼見到了九十多歲的老祖母。可惜她老人家年事已高,常常失憶
,已記不清這位浪跡天涯、年久不歸的不孝孫兒。她老人家與毛主席同歲,
我記得她八十歲時曾說她已有好些事記不住了,而毛主席還要管國家大事,
怎麼行?幸虧那時沒有人去「揭發」她,否則怎能活到今天?不過她這句話
到現在還是普遍真理,看看現在已經八十多歲的老家夥,不但要管國家大事
,還熱衷於爭權奪利和階級鬥爭,真是十億人民的大不幸!

        二點:泉州模式具特色

    此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還是泉州。

    七四年到廈門時,就聽聞泉州僑鄉石獅鎮,除了沒有掛青天白日旗外,
其他都和台灣一樣。其實如果真是這樣,倒是最有利統一了。

    當年陳永貴大叔視察福建,雖未駕臨石獅,但他對福建的「資本主義」
印象深刻,據說他的座駕車為個體攤販所阻,開不進公社大院,遂大叫社會
主義大門被資本主義堵住。如今開放、改革,使福建的百姓更是如魚得水。
石獅鎮的服裝專業市傷其熙熙攘攘的程度不亞於香港的女人街,還有來自全
國各地的採購員辦貨回去。石獅的仿港服裝,在全國帶領潮流,石獅鎮現有
三百個左右製衣廠,一百個左右針織廠,這顯然是商業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街邊還有「上海式服裝技術訓練班」的招牌,看來並非「全盤西化」,還拜
上海為師呢。

    由於石獅鎮成了工商業中心,所以交通樽頸相當厲害,特別是手扶拖拉
機充滯公路。這種手扶拖拉機一部才一千二百元人民幣,既可載貨,又可裝
人,甚受農民歡迎。如果說電單車構成台灣現代化的特色,那麼手扶拖拉機
大概就是閩南一帶邁向現代化的特色了。

    和石獅鎮齊名的是陳埭鎮,被譽為鄉鎮企業的一枝花,那裏多僑眷,以
前是「寄生」,現在由於政策放寬,他們得以利用僑匯,聯合經營一些企業
,變為生產者。當然,其中也有不法分子製造假藥,前年被中紀委通報全國
,使陳埭聲譽大受損害,不過去春以來《人民日報》又為陳埭恢復了名譽。

    泉州的鄉鎮企業的發展被稱為「泉州模式」,同樣出名的還有浙江南部
的「溫州模式」。泉州以聯合經營見長,溫州則重個體經營。泉州和溫州的
繁榮,說明了只要沒有來自上頭的壓制,人民的才智和創造力是可以充份發
揮,利國利民的。             .

    但是現在所開展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使人擔心這些地區經濟的
蓬勃發展,會不會被視為是資產階級在自由作怪。不過好在泉州和溫州都交
通不便,但願天高皇帝遠不會被「管死」。

    和泉州經濟上的繁榮相適應的是:周圍都在大興土石。之所以說是「土
石」,是因為那裏盛產石頭,建築物包括房頂都由石頭鋪成。最著名的產石
區惠安縣,正是哈公(註二)的故鄉,哈公的花崗岩腦袋可能與此有關。

    泉州在宋朝時就設有市舶司,該是中國最早的海關。中國的漢、唐、宋
三代都實行開放政策,面向西域、日本、波斯、阿拉伯等,當時經濟也比較
繁榮,還有伊斯蘭古蹟。可見鄧小平搞經濟開放,也是古有明訓,是恢復優
良傳統,而非發展馬列主義。

        三點:福州繁榮不足

    福州面積較大,馬路也寬,一副「省會」的氣派。雖然新建築物較多,
但「繁榮」似嫌不足。一百二十萬人口,只有四百部的士,路上難見。當然
比起一九五六年我看到的人力車,也是一種進步。

    市內的五四路及其兩邊的建築,一眼望去,頗似台北的中山北路。夜晚
過五一路,五一廣場是當年文革時期群眾集會的地方,如今廣場側邊的展覽
中心,頂上「舞會」兩字燈光閃閃。展覽中心前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全身塑
像,據說是福州市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寶像」。毛主席高大威猛的形象矗
立在「舞會」之前,頗似舞廳的門神。他老人家是個舞迷,當年從延安跳到
北京,但是他跳的是無產階級舞,並且以舞會愛人,和藍蘋同上革命之床。
如今,由他看住社會主義的舞廳,舞客們應不敢亂跳自由化之舞。

    馬尾開發區,因修路沒有去成,有點可惜。馬尾之著名,除了位於閩江
口,是福州的外港,還因為清朝時洋務派在馬尾開設造船廠,成為中國近代
工業的先驅。現在又在批「全盤西化」,當年「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既然
救不了中國,現在又準備如何做呢?

    福州雖然看來沒有廈門洋化,沒有泉州繁榮,但是作為福建省會,發揮
了中樞作用。特別是項南擔任省的領導以後,他的班子思想比較開通,勵精
圖治。可惜項南上調北京以後,竟然未能繼續發揮他的才幹而成為「待業老
年」,如今恐是失業了。

    福建省的文化水準在全國來說也是此較高的,文革以前高考的成績常居
全國之冠,普通話也此較流行。開放、改革、文明,這都是優勢。和一些學
者接觸,他們待人接物誠摯,沒有社會主義的權貴派頭,也沒有資本主義的
銅臭味道,頗為難得。

  十二月初,田紀雲副總理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都曾去福建視察,不
知對福建未來的經濟發展有什麼妙策?據說著名作家劉賓雁和白樺當時也在
福州(註三)。第一次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是白樺遭殃,第二次輪到劉賓雁
了。中國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何其苦哉!「我愛祖國」和「第二種忠誠」都
不曾感動當權者,文化優勢敵不過權力優勢。這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悲劇。
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解放月報》 1987年2月號

註一:此行其實是應華閩公司邀請跟隨張五常教授到福建考察。由於以個人
      旅遊身份寫這篇文章,所以略去在鼓浪嶼與當時擔任廈門副市長習近
      平會晤的內容,也略去在福州見到當時從北京貶到福建社會科學院的
      李洪林。


註二:香港著名的反共怪論作家,《解放月報》社長。1987年6月病逝。

註三:在東湖賓館吃早飯時意外的見到白樺,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由於當
      時政治氣候不佳,不想可能給他“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的麻煩,所
      以文中沒有提及見面的事。

2009年1月7日補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