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 9 4《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貼在林保華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901遊行的意義;18大連串人事;洗腦關鍵日子;馬3大政見嗚呼;郝立強大風吹;大陸冷卻民進黨西進熱

 

901遊行的意義    林保華

 

參加901遊行,到了中時大門口,赫然見到他們掛出來的大紅布標語,比

較中時與蘋果,誰的威脅更大。不但讓人啼笑皆非,更顯旺中完全沒有反

省的意願,也就更顯這次遊行的意義。。

 

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批評,旺中老闆與高層,不是反省自己到底出了什麼

問題,而是把事件歪曲為這是蘋果(壹傳媒)與米果(旺中)的鬥爭。以

蔡老闆的聰明,與中時高層的智慧,這絕不是他們“白目”,而是故意歪

曲,醜化反旺中的民眾,以誤導不明真相的群眾。從他們這樣的態度,可

以預見,他們不會改正錯誤,而是繼續朝大怪獸的目標走下去,因此我們

也絕不可有絲毫鬆懈而讓大怪獸成形。為此也必須嚴密監督擁有批准製造

怪獸權力的NCC(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不許“藍CC與紅旺中”相勾結

,來洗台灣人的腦。

 

圍繞901的抗爭,與901這天的遊行,有兩個值得觀察的目標:

 

第一,中時老員工對中時沉淪的惋惜。台灣威權時代的兩大報,中時被視

為自由主義媒體人的大本營,誰會想到,現在會變紅?那是比藍還可怕的

政治光譜。

 

參與遊行的中時的老員工,各人都有他們的一片回憶。我沒有在台灣任何

報章工作過,但是曾經在中時系的報章寫過不少文章。我是1996年開始給

自由時報寫專欄到現在;也是那以後不久給中央日報寫專欄,到邵玉銘出

任中央日報社長不久停寫。但是中時報系我是1980年代就開始寫。當時與

俞國基為首的團隊,從美國中報“轉戰”美國中時,我從香港寫的美國版

的專欄也轉到中時。1984年第一次來台灣時,還見過他們的“太子女”余

範英。在香港與中時駐港特派員江素惠有來往,後來也在美國的中時(政

論)周刊寫評論與中時晚報寫副刊。所以在中時也有朋友,他們有些後來

轉到其他媒體。因此中時報系演變成今天這樣粗暴的輿論與手段,我也感

到惋惜。現在的中時比威權時代還不如,是明顯的一種墮落。

 

第二,除中時“老人”的緬懷外,台灣新一代又是怎樣看中時的?這一代

看到的,也許就是“中國時報很中國”尤其是在2008年蔡衍明收購中時報

系以後。

 

“旺中”製造媒體怪獸已經使台灣年輕人不安,就像香港學生對特區政府

的洗腦國民教育非常警覺一樣,台灣的怪獸也旨在以“旺中”怪獸對台灣

人洗腦。不止如此,當台灣學生發出這個呼聲後,旺中居然要向因為質疑

他們污衊學者黃國昌炮製走路工事件的學生陳為廷提告。這種專橫,甚至

被懷疑賊喊捉賊的事件進一步激怒學生,讓他們明白“旺中”還能有成為

怪獸就如此霸道,一旦成為怪獸,還不是要吃人?於是不但7.317百人

出來,9.1更有幾千人出來。

 

901遊行裡出現大量的學生,成為20多年來的首次,為台灣的學生運動開

展新的一頁。說明他們開始有了危機感,不再“直把杭州作汴州”了。尤

其看到香港學生已經爆發大規模反對國民教育的運動以後。但是在中共統

治下,香港學生運動未來困難重重,台灣學生當然不能等到中共佔領台灣

後才起來行動,因為那就太遲了。年輕面孔的大量出現,相信會使“老人

”感到欣慰,因為這是薪火傳承,這些年輕人會繼續讓台灣走自由之路,

不許台灣倒退。

 

旺中(旺旺中國)這個名詞恐怕就已經使台灣人很不爽,因為身為台灣人

,為何不是“旺台”而是“旺中”?尤其是對台灣充滿敵意的“中”?最

近旺旺的一些商品改包裝,也許是因為在台灣的銷路下跌?正如經濟部長

施顏祥也呼籲台灣人購買使用宏達電製造的手機,因為老闆曾經聲稱該手

機是中國品牌,支持馬英九的傾中路線,讓台灣人十分不爽。

 

香港有一個老左王叫做曾憲梓,經營金利來品牌的領帶與服飾。1970年代

他以製造冒牌法國領帶起家,被英國人查獲判刑(但是沒有真正坐監)。

中國決定收回香港,他認為向英國人報仇的時機到了,因此非常反英愛中

,自稱常常與家人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並以在中國大量賺

錢再捐款給中國來討好,後官升全國人大常委,但也為香港人所不齒。當

年沒有人呼籲,但是我後來發現,周圍的朋友都在抵制金利來的商品,因

為那是使人厭惡的品牌。這是要給拍共產黨馬屁的人一個教訓。相信抵制

親共商人的,還不止香港人或台灣人,將來的中國人,也會加入到這個行

列。

極光電子報  2012.9.3

http://www.taup.org.tw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http://redchina.ning.com

 

常委97 水到方渠成

 

【明報專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從9人減為7人,如無意外將在下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成事。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改變委實得來不易,十七大時就醞釀過一次,可惜功敗垂成。今次水到渠成,是因上次討論改制建議人大委員長和政協主席不入常委,黨內阻力較大,今次建議是主管宣傳和政法工作的領導不入常委,黨內阻力較小。

 

回復十六大前常委人數

消息人士指出,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常委9人變7人是持正面態度的,因為可以增加常委的決策效率,而歷史上多數時候,中共最高決策層也是57人。不過,在十七大前,當中共高層討論這重大課題時,當時想法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和全國政協主席實際行政決策職能不多,沒有必要每次常委會都出席,所以建議擔任這兩個職位的人不入常委,但人大委員長和政協主席向來由黨內較德高望重的領導人出任,政治地位排序僅次於國家主席和總理,這兩人不入常委爭議較大。政壇傳言指出,政協主席賈慶林對人大委員長和政協主席不入常委很有保留,胡錦濤等常委與江澤民等元老協商後,最終同意維持9人常委會架構不變。

 

消息人士表示,今次十八大常委九改七的構想與過去不同,人大委員長和政協主席留在常委會內,取消的是排名較後的分管宣傳和政法的常委職位,因為歷史上中共政治局內分管宣傳和政法工作的委員多不入常,只在十六大上加插了這兩個常委職位,被指是因人設事。如今取消只是恢復十六大前的一貫安排,黨內爭議因此較小。

 

避「三分天下」 助習李建權威

此外,宣傳和政法工作過去數年較受民眾詬病,在維穩的大旗下,發生了不少打壓言論自由和踐踏公民合法權利的事件,在海內外引發爭議,這兩個領域的主管不入常,由7人常委兼任,例如人大委員長分管政法,書記處常務書記分管宣傳,有助於加強制衡,可對外傳達政治體制改革的信息。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如果十八大維持9人常委會,其組成分佈很有可能是「三分天下」,即俗稱太子黨的高幹子弟、共青團以及地方勢力的代表,將各得3個常委席位,這種分配將令常委會保持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但不利於黨內高層形成決策共識,不利於推行重大改革,改成7人常委會後,原有平衡被迫打破,較有利於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首的最高領導層樹立權威,建立自己的施政路線和作風。

明報記者

 

胡錦濤留軍委主席 反對聲浪大

香港新聞組香港2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15749 | 3   | 9   |   | 

兼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1日在北京出席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並講話。(新華社)

 

香港媒體2日引述一位「瞭解中共高層內幕」的消息人士說,日前舉行的「北戴河會議」並未就中共18大政治局及常委人選達成一致,目前外界所傳18大常委人數及常委名單,都只是揣測而已。

香港「明鏡新聞網」說,這位曾早於路透透露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雙規」,並最早披露胡錦濤下令判谷開來死緩的消息人士說,北戴河會議上中共各派別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鬥爭,因此迄今為止,並未就政治局人選及常委人數達成完全一致。

消息人士指出,早在中共18大問題擺上議事日程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提出要將18大的政治局常委人數限制在七人,甚至五人;而在「薄熙來事件」爆發後,胡錦濤更全力推動他的這一設想。

但中共高層不少重量級人物反對胡的設想,指出這與鄧小平以來的實行黨內民主精神是相悖的。一位政治局常委甚至說,「如果說減少政治局常委人數有利決策,那麼建立獨裁寡頭制,讓一個人說了算,豈不是更有利於決策?」更有人指胡錦濤限制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數的做法,其實是要把自己的親信安插為常委,同時又以人數為理由來限制其他人進入最高決策層,以保證自己在18大後的政治利益。

由於胡錦濤要削減政治局委員和常委人數的做法遭到激烈反對,因此此次北戴河會議並未就此達成一致意見。

消息人士說,目前中共高層除政治局常委人數意見不一致外,對人選的爭論更激烈。實際上除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張德江外,其他人均未最後確定,甚至於包括俞正聲和李源潮,也還是「半懸」著。至於外界看好的汪洋,按照七人制的政治局常委設置,入圍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更是渺茫。因為對於他的入常,胡錦濤已由曖昧地反對,轉為公開地反對。

報導說,外界所傳胡錦濤希望在18大「裸退」,其實並非如此。他要「裸退」,是因為中共內部反對他留任「軍委主席」的聲音越來越大。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胡留軍委主席 反對聲浪大

 

王珉升官 印證胡錦濤要「裸退」

記者林庭瑤綜合2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3074 | 0   | 3   |   | 

北京政壇1日傳出遼寧省省委書記王?將接替李源潮,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的消息後,分析人士2日指出,如果這一消息屬實,說明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裸退」的可能性更大。

北京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由栗戰書出任,前主任令計劃轉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這項人事異動顯示中共18大舉行在即,權力交接班腳步加快。中辦主任已定,接下來觀察重點是中組部和中宣部的人事。

「多維網」2日透露,王珉是接掌中組部呼聲最高的人選。王珉1950年出生,安徽淮南人,是胡錦濤的安徽老鄉,同時汪洋、李克強也都是安徽籍,由此看來,「安徽幫」的氣場真不小。

中共中組部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是中共最重要的機構之一,是一個高度機密和受到高度信任的機構。它控制整個國家中共黨員幹部的任命,並負責編制對未來黨領導人詳細和機密的報告。

報導說,如果王珉接受安排進入中組部,說明胡錦濤「裸退」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習近平在第一屆的五年內,胡的後續影響力仍不小。基於中共的團結穩定考量,習只能在第一屆五年內逐步鋪墊,不可能有自己的大動作。

報導引述不具名人士的話分析,這應是胡錦濤的主導動作,為了牽制「太子黨」勢力,也為自己平穩下台準備。因為王?和汪洋都是平民出身,而且都有底層生活工作的經歷,這一點可能也被習近平所接受。

分析人士說,王珉在中共18大時將年屆62歲,仍有一定年齡上的競爭優勢,未來仕途更上一層樓是有不小機會。他曾在在蘇州、吉林、遼寧等地擔任地方一把手,過去豐富的歷練使他具備橫跨三省的省際交流經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珉治理蘇州政績傑出,創造GDP高速增長位居中國地級市第一。他在吉林推廣「蘇州經驗」也頗為到位,主攻國企改革、帶動招商引資,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堪稱中共官場的「明日之星」,也形塑王珉競逐中共18大政治局委員的條件。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王珉升官 印證胡錦濤要「裸退」

 

栗戰書突入京 實屬無奈?

香港新聞組香港2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3136 | 0   | 2   |   | 

栗戰書接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啟動中共18大新人事布局。圖為栗戰書(右二)擔任貴州省委書記期間,考察貴陽一家國企與員工交談。(Getty Images)

 

接近北京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今年7月突奉召入京,一個月後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並非中共18大既定人事,而是在胡錦濤心腹、原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被醜聞纏身後,經習近平推薦,胡錦濤臨時起意,為長遠布局而緊急拍板作的調整。

「明鏡月刊」引述消息人士說,此前上海官場一直盛傳,原任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和市委秘書長等職的丁薛祥將接任中辦副主任,成為習近平的核心幕僚,因為習近平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時,丁薛祥就是他的秘書。

報導說,習近平本來確實屬意19629月出生的丁薛祥,打算先安排他進京擔任中辦副主任,熟悉情況,再在中央換屆之後扶正,接替令計劃。不料正在上海召開黨代會換屆期間,人事安排突出意外︰上海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學兵,原擬在新班子中任市政法委書記,卻因有人舉報他而被壓下,市政法委書記一職,倉促間讓丁薛祥接替。這一變故,打亂了習近平的安排。丁薛祥暫無法馬上進北京當中辦副主任,栗戰書這才撿了個「漏」。

報導說,丁薛祥落選中共18大代表,也是他未能進京的原因。但他身為習近平原來的大秘,又是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竟不能成為上海70多名18大代表中的一員,令人不解。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栗戰書突入京 實屬無奈?

 

共同社:胡春華入局主重慶

 

【明報專訊】日本共同社消息指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將於今秋的中共十八大後進入政治局,並接任重慶市委書記。若傳言為真,胡春華的低齡將使他足以擔任4屆政治局委員,創下改革開放後中共權力交接的先例。

 

這是首次傳出胡春華將主政重慶的消息,胡是全國僅有的3名「60後」地方「一把手」之一,由於年紀輕輕已有掌管團中央、西藏、內蒙的重要履歷,被視為60後官員的代表人物,更有分析指他可能成為第六代領導人核心。

 

49 能當4屆常委

胡春華被視為是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心腹,觀察家普遍相信胡錦濤希望退休後能通過胡春華延續其影響力。路透社在8月曾報道,胡春華將起碼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甚至可能直接成為政治局常委。胡春華在1963年出生,現年僅49歲。按照中共政治局委員退休的規定,他足以做4屆政治局委員。目前只有胡錦濤、習近平、李克3位「欽點」的一二把手領導人,初次入常時按年齡能當滿3屆常委。

 

另據博訊消息,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調任統戰部長後,將任政協副主席,但無望進入政治局。除了其子的法拉利車事件外,令也可能涉及原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貪腐案。多維新聞網則報道,上海市長韓正將接替上海市委書記一職,常務副市長楊雄則接任上海市長。若消息為真,韓正也將進入政治局。

 

盡論中國:留不住的「胡溫的政治遺產」 

港蘋

 

中共十八大日近,內地輿論對胡溫主政十年的評價、對習近平未來主政方向的期望也在升溫。對於官方報章把胡溫十年定調為「黃金十年」,內地敢言學者、網絡並不苟同。北京財經網接連發表三篇文章,探討「胡溫的政治遺產」,但疑因批評胡溫十年「問題比成績還多」、呼籲新領導人拿出勇氣政改,部份文章遭封殺,正正顯示胡溫的政治遺產留不住,或者毋須留。

《胡溫的政治遺產》一文分三篇,上篇列舉胡溫主政十年的政績,中篇探討中國面對的十大問題,下篇呼籲新領導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及啟動政治改革。作者是中央黨校轄下《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由於習近平現時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校的學者往往被冠上習近平智囊的頭銜,鄧聿文的文章雖然只發表在財經網,但對中共高層的影響力仍受到關注。

鄧聿文並不認同官方的「黃金十年」之說,認為「這十年同樣滋生或製造了巨大的問題,甚至問題比成績還多」。他還直率地批評:「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推進不力,與還權於民的期望有相當大距離。」他認為,雖然胡溫也在強調民主、自由、法治,強調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但實際進展有限,而「上述所有問題的解決,最後都可歸結於政改的問題,繫於政改的深度。所以,應該拿出勇氣,走出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第一步。」

批評文章遭封殺

可以說,能不能容忍體制內學者的不同意見,能不能容忍網絡上的不同意見,正正是檢驗胡溫的政治遺產有多少保留價值的標準之一。但遺憾的是,鄧聿文的文章並不見容於當局。財經網已刪除《胡溫的政治遺產》的上篇、中篇,上篇還可在百度快照中找到,批評胡溫的中篇則完全消失。而昨日剛發表的下篇,是對習近平主政的期待:「民主化和政治改革是中國必須邁出的一道難關。這一重任只能留待繼任者去解決。」只不知這份期待會否也被刪除?

 

文:李平

 

(經濟)築底之月

雲上風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579 | 0   | 5   |   | 

踏入9月,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特殊之月。對中國政治來說,這是中共18大的最後準備之月,對中國經濟來說,則是第三季度的最後一月,被戴上「築底之月」的帽子。

所謂「築底」,說的是中國經濟增幅今年持續下滑,經濟界原來預測的是上半年就見底,然而進入下半年經濟還沒能如預期般走好,就又有說法,是三季度見底,現在三季度還剩最後一個月,經濟下滑能否見底,自然惹來關注,9月是「築底之月」之說,由之而起。

當然,議論9月是否「築底之月」,要看經濟數據。8月宏觀經濟數據要到中旬才出來,現在只能看先行數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每月月初率先公布的PMI,這次僅為49.2%,是該指數去年11月以來首度跌破50%,創下9個月來的新低,而PMI50%,又被人稱為製造業的榮枯分水線,低於這條線,大意是製造業經濟仍處於不景氣區間。而這次PMI不僅低於50%,其11個分項指數,又只有生產指數略高於50%,其中原材料庫存指數降勢較明顯。

這一先行數據,顯示的是中國製造業之冷,而製造業之冷,又預示著整體經濟不僅仍冷,還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於是9月能否成為「築底之月」,還要經受考驗。

9月能否「築底」,確實有樂觀悲觀兩派之爭。樂觀一派的預測不用說了,主要是相信「穩增長」的政策效應浮現。

悲觀一派的主要根據,則是憂慮實體經濟問題重重,特別是「三角債」再現,鋼鐵、汽車等行業危機開始出現,而新麻煩是銀行不良貸款與不良率呈雙升之勢,區域性金融問題開始引爆,地方債務面臨危機等,不僅難以「築底」,還可能滑向新低。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北京觀察》築底之月

 

梁光烈訪印 藏獨燒旗示威

大陸新聞組北京3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1160 | 0   | 5   |   | 

藏獨人士在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外焚燒五星旗。(法新社)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昨天率團抵達印度,展開為期四日的訪問行程,外界預料中印雙方將討論邊境畫界問題,甚至有指兩國將宣布恢復聯合軍演。印度時報2日稱,梁光烈此訪將「重燃印中防務合作的希望」。印度綜合門戶網站rediff認為,印中兩國軍隊正處於現代化進程中,雙方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對地區穩定來說非常必要。

法新社則報導,一批流亡印度的藏族人士昨日前往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外示威,期間有人焚燒五星旗及揮舞藏獨旗幟,抗議北京打壓藏人。

據了解,梁光烈是8年來首位訪問印度的中國國防部長,隨行包括解放軍空軍副司令,以及北京、南京和廣州軍區副司令等多位軍方高級將領,今日將與印度國防部長等高級官員舉行會談。

環球時報報導指出,印度媒體此次尤為關注隨梁光烈訪印的西藏軍區司令員楊金山和廣州軍區副政委兼南海艦隊政委王登平,因為前者涉及中印邊界問題,而後者則與印度無端介入的南海問題有關。據印媒報導,印度輿論普遍希望管轄印中兩國相交地界的軍事領導人能開展深入討論,增進互信。同時有報導稱,王登平可能會與印度東部艦隊高級官員進行對話。

此外,印度媒體昨引述其國防部官員消息指,梁此行將與印度軍方拍板恢復聯合軍演。中方前年拒絕發放簽證予印度負責喀什米爾防務的高級將領,致兩國軍事交流一度中斷。另有輿論認為,中國近期與鄰國在海上爭端不斷,故梁光烈此行希望和印度改善關係,為中國外交減壓。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梁光烈訪印 藏獨燒旗示威

 

豬吃得比人貴 中國物價漲聲響

特派員李春香港2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7466 | 2   | 3   |   | 

中國經濟有很多獨特的學問,其中包括「豬肉經濟學」,即豬肉價格牽動食品價格的漲跌,食品價格又決定物價的起落,物價起落拉動了經濟興衰。最新的一個經濟現象暫時與豬肉無關,但跟豬吃的飼料有關,而且,還出現了豬飼料比人的食物還貴的怪現象。

中國傳統養豬,豬吃的是人吃剩下的,根本不值錢,就算現在人吃剩下的,被拿去煉「地溝油」(餿水油),賺更黑心的利潤,豬怎麼能比人吃的還貴呢?

然而這是真的。中國市場飼料最近漲價,漲幅最高超過了五成。以養豬業用的主要豬飼料豆粕為例,每噸由3000人民幣暴漲到4570元人民幣。

豆粕只是養豬的主要飼料,餵豬還會摻些別的東西,但豆粕是豬的主食,價格一漲,養豬成本自然大增。

豆粕為何而漲?主要是受到中國農業和美國農業的變化。豆粕用大豆製作,大豆在中國的主要產區在黑龍江,作為豬飼料當然價錢不高。於是黑龍江減少種植面積,原來5000萬畝,現在大幅縮了三成。產量低了,飼料廠家就轉而找尋進口。

進口大豆,主要找美洲。美洲的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產大豆,但中國現在主要依賴美國,以前打貿易戰,中美間會拿進不進口大豆當工具。現在中國不進口美國的大豆,已經過不了日子。而美國農業今年遭天災歉收,大豆產量可能大減,豆粕價格瘋漲其來有自。

現在的問題是,豆粕價錢漲成這樣,不只豬吃的比人吃的貴,很可能讓人吃的也跟著更貴起來。

飼料價格一漲,就會影響豬農養豬的意願,豬農減少豬隻飼養數,以減少成本;生豬少了,豬就賣得貴了,市場豬肉價格大漲很快會顯現。

中國經濟雖然先前曾受一點通膨威脅,但過去數月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逐漸下降,現在已到2%以下。這種狀況是好現象,因為中國經濟成長下滑,通膨也在消失。

但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中,物價中食品價格占相當比重,中國的食品無論從生產、供應到價格,都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當豬吃得比人貴時,人不僅自尊心受挫,錢包也受打擊,物價很可能從此抬升。

對中國來說,低成長高通膨、高成長高通膨都不是好事,所以豬吃貴了,令人緊張。更應該緊張的,是一個歷史經驗。資料顯示陸市場上,豆粕價格最高點是在20087月,每噸4700元人民幣,現在的價格已經接近當時的歷史最高點,那個高點後爆發全球金融風暴後的經濟走勢,大家都沒忘。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豬吃得比人貴 中國物價漲聲響

 

司馬觀點:中國的海界(江春男)

20120904 台蘋

 

兩年前,《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談到「新中國的三張面孔」:第一張面孔是對亞洲鄰邦,第二張面孔是對美國,第三張面孔是處理朝鮮和伊朗問題;三張面孔像三張面具,代表不同策略。

 

吵架不能當老大

對亞洲鄰邦它要擺出老大架式,有時盛氣凌人;對美國則身段柔軟、禮數有加;對核武問題採取現實主義,反對制裁,扮演仲裁者角色。

亞洲國家普遍對中國有戒心,大家都不希望單獨面對一個大國,美國重返亞洲,是應觀眾要求。昨天,希拉蕊抵達雅加達,說是要為南海主權爭端滅火,但對北京而言,根本是趁人之危,煽風點火。

美國一再強調,它在南海保持中立,呼籲大家遵守南海行為準則,減少發生衝突的可能,但又表示爭端應在東協與中國之間解決,而非兩個爭端國家一對一解決;中國反對美國插手亞洲,並且主張一對一個別談判,與美國立場剛好相反。

美國一方面要防止中國挑戰其霸權地位,一方面要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中國自詡為大國,須重新定位其國際角色,並發展承擔國際責任的能力,如天天為領海和主權而與鄰邦吵架,當不了老大,只會引起惡感。

 

勿訴諸民族主義

中國與周邊14個鄰邦的邊界糾紛,除印度之外,均已解決。但釣魚台和南海是海界糾紛,與陸界性質不同,國際法特別複雜,中國對此缺乏經驗,但訴諸民族主義,絕非大國格局:大國不會失去領土的,何況中國領土不夠大嗎?

中國在邊界談判中讓出數萬平方公里的「固有神聖疆域」,中國人毫不心疼,甚至漠不關心,如今卻因距離數百浬的無人島礁,而引發全民怒吼,豈不怪哉?

 

探針:兩個反洗腦的關鍵日子 

港蘋

 

 九萬人烈日下上街抗議,四萬人暴雨中包圍政府總部,三名中學生絕食,十名包括退休教師的義士接棒,要求撤回洗腦國民教育科,但梁振英及其跛腳政府,除不斷重複呼籲不要採取過激行動(絕食、遊行、集會也算過激?),沒任何讓步?象,看似全不把強烈民意放在眼內;北京當局也出奇地沉默,連一向愛對港人港事指指點點的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也一反常態的低調。為甚麼?

事實上,真正的民選領袖,面對強大民意壓力時絕不會像梁振英那樣冷漠、無動於衷。由此可見,他所謂尊重民意、拿?紙筆摺凳落區聽民意,都是一派胡言,更凸顯了小圈子選舉的特首,在關鍵時刻絕不會服膺於民意,而只會獻媚於權力來源的北京。更荒謬的是,那麼多人圖文並茂、情理兼備的表達了無數反對國民教育的理據,梁振英還要大家「講出反對的理由」,真不知他的耳朵有甚麼用!

種種?象顯示,表面上麻木不仁的梁振英正承受極大的壓力,這多少跟越來越多人反對國民教育有關。上星期,梁振英匆匆推出十項增加樓宇供應的措施,但旋即被傳媒踢爆有報大數之嫌,這些土地可提供的新增房屋,要麼遠低於公佈數字,要麼還沒通過城規會。顯然,梁振英政府為討好民意,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不過,梁振英即使想屈從民意而放棄國民教育科,也由不得他作主,北京才是幕後老闆。過去十多年,中共當局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令香港人心回歸,只好退而求其次打香港學生主意,企圖以洗腦愛國教育令香港下一代愚忠於中共,但快要成事時,被幾名中學生壞了大事,其怒可想而知!但中共隱忍不發,本港兩份左派喉舌報一直沒發動輿論攻勢反撲,就連中共打手、一向對中共唯命是從的土共,除了個別人士,都在此問題偃旗息鼓。無他,立法會選舉在即,公開力撐國民教育只會失去選票,而中共為了勝選,也暫時不會逼他們為國民教育護航。

可以預見,一旦選舉結束,只要建制派成績不太差,上述中共代理人及其喉舌必會全面動員,對反洗腦活動進行大反擊。因此,立法會選舉的每一票其實跟洗腦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一個反洗腦的關鍵日子就是中共十八大。十八大前,中共高層忙於內鬥,無暇於香港事務,沒有明確的「是戰是和」指示,以致梁振英政府進退失據,只能像鴕鳥那樣埋首沙堆!但一俟十八大結束,中共高層人事安排完成,北京就會有對洗腦教育有更明確的指示,且會對反洗腦人士進行鋪天蓋地的抹黑和指摘!大家可要有心理準備了。

張華

 

抗爭升級 聯盟籌罷課

政府稱可談撤科 被批緩兵計

 

【明報專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3年開展期,昨日隨學校開學禮正式展開,亦把反國民教育科運動推向高潮。「佔領」政府總部踏入第6天的民間反對國教科大聯盟,昨晚號召大批市民和下課學生到政府總部廣場集會,他們高呼「撤科」,大聯盟稱最高峰時有1萬人,警方稱晚上8時有6500人。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回應危機表示,將放寬官方諮詢委員會的權限至「什麼都可以談」,委員會主席胡紅玉稱現可談「撤科」。不過特首梁振英昨日並無現身,聯盟宣布抗爭行動正式升級,與教協全面組織罷課和杯葛國教科工作。

 

人潮擠滿政總 絕食者不設限期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沈偉男昨在林鄭月娥回應後表示,下一步行動包括長期留守新政總廣場,今晚7時再發起集會,現場絕食人士亦會無限期絕食。聯盟發起的「不合作運動」,包括即時策劃罷課,呼籲教師杯葛國教科培訓和「洗腦交流團」。他稱,罷課有多項考慮,例如家長照顧子女問題,現正聯絡學界、大專生和民間團體尋求支援,視乎民意、時機和形勢決定罷課日子,不會倉卒行事,務求「一擊即中」。

 

委會取消框架 「什麼都可談」

由政府委任的「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昨中午與林鄭月娥商討事件,證實委員會由原定在「3年開展期」框架下討論執行問題,改為取消此「框架」,即「什麼都可以談」,目標是解決國教科的各種問題。她說,委員可討論包括撤科、取消「3年開展期」等議題,只要任何一個議題有共識便會公布和交政府考慮,不會等3年後再一併處理。她相信委員會放寬職能後,與反對組織的溝通會更加樂觀,即使他們不加入委員會,也有非正式方法吸納其意見。

 

學生下課加入 王丹絕食聲援

學民思潮和反對國教科大聯盟昨「佔領」政府總部踏入第6天,原來絕食的3名學生已完成絕食回校上課,換了另外10名大學生、退休教師和家長等接力絕食,至晚上絕食者一度增至13人。政府總部東翼廣場下午約有4000人集會,到傍晚陸續有下課的學生和下班市民身穿黑衣加入,令廣場泛起「黑色人潮」,警方需開放兩條行車線給集會人士。身在台灣的八九學運領袖王丹則在facebook宣布,「自現在開始,絕食24小時,以聲援香港反洗腦教育運動」。

 

大聯盟堅持要立即撤科,並要求梁振英在晚上7時前到廣場與市民對話。不過梁振英並無應約,晚上8時半,林鄭月娥在政總另一邊的西翼大堂會見傳媒,回應危機。

 

指溝通大門打開 林鄭無承諾撤科

林鄭月娥重申政府並無清場打算,有誠意作正面和有建設性對話,政府與反對團體的溝通大門打開。她無承諾即時「撤科」,只稱由胡紅玉任主席的委員會可提交任何意見,「沒有什麼課題委員會是不可以和委員會成員和其他持份者去研究。研究之後,隨總結了的經驗,亦都向政府提出獨立和中肯的意見」。她又稱,基於委員會的意見,政府會研究及有適合回應。

 

她又重申政府立場,強調國教科是德行及價值觀的培養,是不會打分的科目,學校可自主教材,現時「不應只集中是否撤回科目,而是應集中教與學的情,防止任何洗腦式情出現」。

 

不過,在總部東翼廣場集會的反對者不接受林鄭月娥的回應,批評委員會一直預設不撤科的立場,其言論只是「緩兵之計」,從無回應大聯盟訴求,又質疑梁振英迴避群眾,僅派林鄭月娥解畫,無真心聆聽民眾訴求。

明報記者

 

民主黨告急 何俊仁:反擊人力

香港新聞組香港3日電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 1470 | 0   | 2   |   | 

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六天倒數,新報報導,人民力量和民主黨昨午先後舉行造勢大會和告急大會,兩政團隔空罵戰,互數不是。民主黨質疑對方捐獻來源,分裂泛民,人民力量則反指是抹黑,這是建制派所為。在民主黨全黨告急大會上,各候選人主力反擊人民力量,黨主席何俊仁揚言:「原本不想攻擊一些爭取雙普選的人,但人民力量在這個月派了20萬本光是攻擊民主黨的書,令一些人(選民)有所移動,我們覺得忍無可忍,是反擊時候了!」他向黨員呼籲:「不要怕人罵我們,因為罵我們的人錢從何來?我們連回鄉證都沒,還要被人圍攻,攻擊我們的人的錢是我們幾倍,現在很清楚,相信市民眼睛是雪亮的。」何強調,民主黨多年來堅持不撤退,「沒有民主黨,香港早變成深圳」!

報導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會後稱,民主黨被指在過去有錯誤決定是可以理解,但現時不只該黨被攻擊,人民力量連曾經一同參與五區「公投」的黨派都攻擊,令他很憤怒。

據報導,他又指,人民力量黃毓民呼籲,選民在超級區議會投白票,「好傷整個選舉」,現時第五席是泛民和建制派之爭,民主黨涂謹申未必勝出,如果支持民主的選民也投白票,「其實就即是投給對面(建制派)一樣」。李指,不想說人力是中共打手,「但真不懂為何他們這麼做」。

張文光批評,保皇黨和人民力量在立法會選舉中左右夾擊民主黨,後者更以語言暴力和粗暴行為攻擊民主黨,不點名批評人民力量指:「他們做了共產黨想做但從來做不到的事,他們是真正偽民主派。」他又直指:「共產黨打擊不了民主黨就開始搞分化,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人民幣支持的人民幣力量。」

斥民主黨抹黑打壓

另一邊廂,人民力量的造勢大會上,主席劉嘉鴻批評,保皇黨經常抹黑人民力量,現時民主黨亦以保皇黨的抹黑手法,證明對方窮途末路,因上周的候選人民調出了後,就全面打壓人民力量。

黃毓民隔空反駁資金來源,他為民主黨感悲哀,選舉進入後期採用抹黑,有關投共的指控應拿出證據來,他呼籲會員要沉著應戰。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民主黨告急 何俊仁:反擊人力

 

人民力量到廉署舉報《蘋果》

總編輯:基於事實報道 

港蘋

 

人民力量成員昨日到廉政公署報案。謝榮耀攝 

【本報訊】連日被《蘋果日報》及《爽報》踢爆收取左派組織資助的人民力量,其各區候選人昨日帶同寫有「反對傳媒惡勢力操控選舉」的巨型橫額,拉大隊到廉政公署,舉報《蘋果日報》「抹黑」。

人民力量昨日亦高舉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曾向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甚至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捐款的報道,批評壹傳媒偏頗。

《蘋果日報》早前曾經報道,標榜反共的人民力量,曾經接受左派政團、新界社團聯會名譽會長杜玉鳳的巨額捐款。

至於港島參選名單上的候選人蕭若元,則被揭發與內地官方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搞生意「搵真銀」。

人民力量早前一度聲言要到《蘋果日報》大樓外焚燒報紙,最後改為在日前的造勢大會上,焚燒《蘋果日報》及《爽報》的報頭。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回應表示,《蘋果日報》基於事實作出報道,並無抹黑。

 

蘋論:馬三大政見嗚呼哀哉

20120904 台蘋

 

馬總統4年多來最引以為傲的三大政策都破局,像經濟一樣泡沫化了。

 

政策遭中國綁架

兩岸政策因把自己的經濟鎖進中國,當中國經濟衰退,台灣就跟著衰退。兩岸間的政治氣氛的確比民進黨執政時寬鬆舒緩,但付出不小的代價,其中之一是中國引商圍政的空間更寬,效果更大,並且明目張膽介入台灣選舉。這趨勢未來3年多只會越來越深入,一根根釘子越釘越緊,台灣有如遭八爪章魚緊緊抱住,吸盤吸住全身,動彈不得。扁時代不必要地激怒美國和中國,「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蠢不可及;可是馬時代又戒心不足,讓中國打進來,拉出去,風險已明白可見。

第二個讓人失望的政策是經濟。台灣目前經濟成長率下修到1.66%,貧富差距擴大到7.75倍,不但在4小龍墊底,還不如東協國家。

 

經濟「633」破產

《自由時報》昨引用主計總處817的國民所得和家庭收支統計,其中所得收入去年平均每人年收入是61.1萬元,比前年減少4000元;近10年來所得收入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年輕人所得倒退嚴重。未滿30歲平均年收入僅41.6萬元,扣掉稅及利息等非消費支出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剩35.8萬,等於每月不到3萬元。3034歲去年平均所得55.6萬元,低於前年57.7萬元,甚至是1995年來新低。3539歲平均所得65.7萬元,略高於前年的65.5萬元,仍不如1997年水準。可支配所得減少表示消費力下降,影響GDP的成長。馬「633」完全破產。

 

清廉神話變笑話

馬引以為榮的清廉政府,在林益世、黃季敏及若干涉嫌貪污的官員曝光後(像是警官收賄包庇犯罪等),廉政的神話變笑話,也不再是馬的華表了。

馬的辯解是:林益世不是他進用的、黃季敏也不是;前朝貪污更盛行……不是賴給別人引薦,就是推給前朝,難道不知所有政府的表現都是由總統負全責嗎?不知道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嗎?像小學生那樣把錯誤推給別人,多麼幼稚啊!

三大政策破功,馬提前跛腳,未來3年多他將面臨諸侯問鼎的挑戰。馬個人的成敗不關我們的事,我們關切的是台灣還有多少老本給馬政府揮霍。嗚呼哀哉。

 

郝立強 縣市長滿意度排倒數

賴清德「清廉」躍冠軍

20120904

 

台南市長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從第三躍升為第一。資料照片

【連線報導】《天下雜誌》昨公布二○一二年縣市長滿意度調查,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宜蘭縣長林聰賢、嘉義縣長張花冠、高雄市長陳菊都擠進前五名,國民黨表現最好的是苗栗縣長劉政鴻獲第三名;表現最差的「後段班」全由國民黨執政縣市長包辦,除基隆市張通榮持續墊底外,台北市長郝龍斌、台中市長胡志強、新北市長朱立倫,分居倒數第二到第四名。

 

台北市長郝龍斌(左)與新北市長朱立倫施政滿意度均墊底,成了難兄難弟。資料照片《天下》分析,縣市長滿意度結果,前十名有一半為新任父母官,顯示世代間的新競爭開跑。以清廉形象擄獲人心的賴清德從去年第三名升到第一名;成功打造生活者大城,讓人民有感的林聰賢第二名;張花冠勤跑基層,在弊案及罹癌的陰影下,仍位居第四;但去年以強烈施政風格奪冠的無黨籍花蓮縣長傅崐萁,今年排名降到第七;去年排名第二名的民進黨屏東縣長曹啟鴻降為第九。

 

縣市首長滿意度排名劉政鴻擠進前3

至於五都首長的滿意度評比,《天下》指出,除賴清德連續兩年獲前三名外,今年陳菊也從去年第十名進步到第五名,顯示陳擺脫高雄市、縣合併第一年無法精確掌握人民需求的困境;相較之下,新北、台中及北市的「郝立強」,連續兩年分居第十九名到二十一名,凸顯這些城市民眾對首長擘劃城市願景,「沒有新的想像。」

對於縣市長評比全國第一,賴清德說:「榮譽屬於大家!光榮屬於全體!」未來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市民。林聰賢表示,這不是他個人功勞,榮耀歸於宜蘭縣民。劉政鴻說,經歷大埔事件慘痛教訓,他和縣府團隊目前處理任何事情,已記取教訓,會更加細膩。

 

張通榮續吊車尾

施政滿意度吊車尾的張通榮表示,基隆市府團隊會更加自我惕厲;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張其強說,「虛心接受調查結果。」

台中市長胡市長表示,民調成績沒有滿不滿意的問題,永遠都要把市政努力做好。他當然希望民調跟政績一樣好,但如果沒辦法了解民調神祕的話,他一定要把政績做好。新北市新聞局長林芥佑表示,尊重各項民調公布結果,市府團隊將會繼續努力。

《天下》也公布「幸福城市大調查」,在「五都組」排名,台北市在經濟力、施政力、文教力及社福力等四項指標第一,蟬聯冠軍;台南市從去年第三名升到第二名。在「非五都組」排名,新竹市、澎湖縣、宜蘭縣、新竹縣、桃園縣分佔前五名。

 

北市民幸福感低

但在城市幸福感調查中,最具競爭力的台北市,卻是倒數第二名。張其強表示,北市民眾可能因物價、房價高,再加上產業競爭力高,相對工作壓力也大,導致民眾幸福感低。

 

辣蘋果:郝立強大風吹(余艾苔)

20120904 台蘋

 

國民黨五都縣市首長中,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並稱「郝立強」,三人動見觀瞻,馬英九落難時,外界也會看郝立強三人如何勤王。然而很無奈的是,三人雖在國民黨內都被視為馬英九的接班人,但在民眾心目中卻非如此,施政每每吊車尾。

 

擠不上中段班

在《天下雜誌》所做的縣市長施政排名,「郝立強」三人成績都很不好,去年朱立倫排名十九、郝龍斌排名二十、胡志強排名二十一,三人包辦了倒數第二、三、四名。今年呢?朱還是十九,但第二十名換成了胡志強,二十一名則是郝龍斌拿下。

三人排名只不過在末段班中大風吹,再怎麼吹,都無法把自己的施政擠上中段班,更遑論前段班,郝立強施政無法開展,即使二○一六年想選總統或副總統,拿不出政績,人民如何信服?

 

難過市民這關

「郝立強」很可能對《天下》調查不以為然,但是施政排行是民眾打的分數,民眾感受最直接,先不說台中,光是北市與新北市,各項資源豐富,先天上環境也是得天獨厚,民眾要求標準自然高很多,而過不了自己市民這一關,郝立強拿什麼跟民進黨執政的賴清德、陳菊等縣市長一爭高下呢?

 

大陸冷卻民進黨西進熱(賴怡忠)

20120904 台蘋

 

針對民進黨最近有多位要員訪問中國,引發黨內一片有關中國熱是否過頭的討論時,一向抨擊民進黨「鎖中」的北京政府,日前卻接連放出對民進黨要員訪中有所限制的言論,似乎釋出有意降溫的訊息。這顯示了北京政府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民進黨。

 

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回答媒體有關民進黨人士訪中時,提到民進黨指標性人物要訪中除了要有適當身分,還要在適當氣氛下方能前往。同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對於民進黨要員頻頻訪中,指控這些人只是想要撈選票,不是為了轉型。

王毅的新說法在訪中要有適當身分之外,加上「適當氣氛」的新條件。有人說這主要是為了卡蔡英文訪中。因為一個不具任何職位的前黨主席蔡英文,如要以個人身分申請訪中,根據王毅先前的條件,國台辦沒有攔阻蔡英文登陸的理由。但讓先前被中方定性為「理念型台獨」的領導者登陸,對中方來說也是個大冒險。因此附加「氣氛」但書,這也會讓其他有意訪中的民進黨要員「知所進退」。

至於撈選票的指控更有趣,因中方過去都認為民進黨因擔心失去基本教義派的選票,因此在與中交流上始終畏首畏尾,但現在的指控卻是認為民進黨要員已經不擔心基本教義派的反彈,反而是為了搶奪中間選民而爭相到大陸。這似乎顯示民進黨已經不再被所謂的基本教義派綁架,呈現中方期待的「務實」色彩,北京應高興才是,但表現卻正好相反。

 

共黨反成統一障礙

中方對於民進黨要員訪中釋出降溫訊號,固然一方面與其十八大開會在即,權力繼承大戲不容有絲毫偏差有關。除非民進黨公開放棄台獨並承認九二共識,否則民進黨要員訪中必然吸引媒體目光的預期下,一旦說出中方無法接受的話,接待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拜託民進黨們別來了吧。

但除了這個短期因素外,也反映了中方不知道如何面對民進黨。如果認為交流可以造成改變,則更應鼓勵民進黨人訪中,不是指控這些人只想撈選票。過去中方是利用幾個個別訪中的民進黨要員對民進黨中央施壓,但現在卻是認為這些訪中的要員沒有造成民進黨轉型所以要他們別來了。但問題是民進黨現在與中交流對話的主張變成王道;「兩岸一國」說出現時,還有身為指標性人物的中常委認為不能以全然負面解讀視之,引起激烈辯論;之前主張國內須先建立台灣共識後再與中對話協商,但現在民進黨要員訪中時,反提到共產黨不應只和國民黨搞論壇,民共間也應建立對話。當民進黨態度出現變化,共產黨卻不知如何接招。

筆者訪中時,某位中國對台資深學者曾提到,中方要求民進黨轉型,除了要求放棄台獨外,對於轉的內容與速度不清楚,也從未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反映了中方也不知要如何面對轉型的民進黨。

其實現在的國民對峙提供中方一個簡單清楚「國共合作對抗台獨」的操作框架。當民進黨不再是反中旗手,但大多數台灣人民依然不願與大陸統一時,找不到敵人的共產黨,才會真正了解到自己才是統一的障礙。一個連統一民族光環正當性都失去的統治集團,其下場可能無法想像吧。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就不在於民進黨的作為,而是共產黨為了維繫自我生存,就必須創造出個千夫所指的佛地魔,民進黨被賦予這個角色。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反是共產黨為延綿壽命的營養針,絕對不能丟失,當然更不樂見其轉型吧!

作者為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蘇貞昌:陸客看我像猩猩

20120904 台蘋

 

【黃揚明╱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晚與中國作家許知遠對談,兩人在兩岸議題擦出火花。蘇指出,許多中國遊客來台不看風景,而在旅館看Call in節目,「看台灣人罵總統,這是中國人想像不到的。」許說,兩岸交流若只是鳳梨酥、日月潭、罵總統就太淺層,「只是生活方式交流的話,和去超市沒兩樣!」

蘇貞昌強調,民進黨不但要了解中國,也要讓中國了解,台灣不只是有討好的國民黨,且政治改變很多,所以「中國就是過去的台灣,台灣就是未來的中國。」蘇舉例,過去陸客看到他只指指點點,現在卻像看到紅毛猩猩,問他:「蘇先生!可不可以攝個影?」以前中國學者不敢和民進黨接觸,現在則是搶著來。

 

許知遠高金傳緋聞

蘇貞昌建議許知遠前往剛掛牌的「自由巷」走走,了解鄭南榕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過程。許說,他來台最訝異的是:「怎麼有這麼多徵信社?」因為男女關係若平等,就不需要這麼多徵信社。

對於許知遠的長捲髮造型,蘇貞昌自嘲:「感覺是故意刺激我!」一同對談的作家張鐵志雖推崇許在台灣出版不少書,但也「不小心上了媒體封面」,虧許去年底與立委高金素梅傳出緋聞。

 

許知遠小檔案

★年齡:36

★現職:《生活》雜誌出版人、《亞洲週刊》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學歷: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學習1

★經歷:《經濟觀察報》主筆、單向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

★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納斯達克的一代》、《昨日與明日》、《思想的冒險》、《轉折年代》、《新聞業的懷鄉病》、《這一代的中國意識》、《中國紀事》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龍應台 逼替代役搶佔電梯

綠委爆料 550竟設兩部長室

20120904 台蘋

 

龍應台之前因聆聽立委質詢時托腮挨批。資料照片【蘇聖怡、羅暐智、陳威廷╱台北報導】綠委薛凌昨爆料,文化部是所有政府單位中唯一擁「雙部長室」的部會,而且部長龍應台每次從文化部出門開會,一定提前十分鐘叫替代役到電梯卡位,吃便當還要專人將便當內菜色重新擺盤到專屬餐盤才食用,「龍應台成為現代龍太后!」

 

「便當要擺盤才肯吃」

文建會升格文化部後沿用文建會大樓辦公,之前花費近五百萬元裝修部長辦公室已惹議;薛凌昨說接獲檢舉,文化部大樓及行政院內原新聞局大樓都設有部長室。薛批,兩處僅隔五百五十公尺,走路八分鐘,竟設兩個部長室,「文化部有這樣大嗎?」

薛凌指檢舉內容還提到,龍應台從文化部大樓出門開會,一定提前十分鐘叫替代役到電梯卡位,並將電梯設定在部長辦公室樓層,影響其他樓層同仁,儼然成為部長御用電梯;吃便當還要專人將便當內菜色重新擺盤到專屬餐盤才食用。

文化部回應,該部有三個司在行政院區,為方便討論業務才設部長室。文化部辦公大樓僅兩部電梯,部長辦公室在十四樓,要搭電梯,隨扈會先去按電梯鈕,讓部長不用久候。

 

文化部:無專人伺候

文化部也說,部長開會時與所有人吃同樣便當,無專人伺候飲食。薛凌回批,不管誰按電梯鈕,影響同仁搭電梯的權益就是不對;專人伺候便當部分,會再查證。

 

龍應台小檔案

★年齡:60

★現職:文化部長

★家庭:與德籍前夫育2

★學歷: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任教台灣、香港、美國、德國等多所大學,台北市文化局長,創辦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著作:《野火集》、《孩子你慢慢來》、《百年思索》、《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目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

★爭議:

05/31 穿布鞋到立院備詢,遭質疑不尊重立院;聆聽立委質詢時托腮,遭批評輕慢

07/16 華語電影《變羊記》海報遭文化部以恐怖為由,禁止在捷運、公車及報紙上刊登,引發外界批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向中時說再見(徐元春)

20120904 台蘋

 

20歲出頭,大學剛畢業的女兒,上周六跟同學上街頭參加「你好大,我不怕」遊行。她出發前問我,「媽咪怎麼不一起來」,我說,你們年輕人代表我們去吧!期間,她不斷傳回照片,還留話「u should be here!」我怎會不知道我該在哪兒呢?離開新聞界多年,偶爾還寫寫文章,但就是一直不敢碰觸「旺中」這個議題。內心百感交集,那不是怕,而是不忍。在中時報系付出了人生最純真的黃金十年,那就像我永遠停格的記憶,那裡還有我當年的許多戰友,我怎麼忍心站在它面前,對它吶喊叫囂,那好像在對自己的過去決裂告別,否定曾經美好的一切。

 

回到家後,女兒拿出時報大樓的照片說,「真的好像媒體怪獸喔!」我心裡抽痛了一下,告訴她:「你出生前一天是星期六,我還回到這個辦公室趕稿呢!」當年那不是怪獸,那是我的城堡。

80年代末期,媒體界風起雲湧、百家爭鳴。但那時候,媒體還維持了高度的自我期許,也保有相當的社會信任與輿論影響力。當年的中時報系就像許多電影中描繪的報社,記者雖然有頂頭上司、有報社老闆,但基本上卻是人格獨立思考的自由業,他們在體制上屬於報社,但精神上卻不屬於任何人。只要你口袋有好的新聞、手上有一支好筆,上司、老闆都對你另眼相看。

當時的中時大家長余紀忠先生,是國民黨中常委,來自黨政高層及民間企業的朋友不會少。偶有記者踩到地雷,批評了某些重量級敏感人物,只要有好的論點,面對外界壓力的上司或老闆頂多也只能婉轉表達,不好直接點破。因為若是明著干預,就犯了新聞自由的大忌,傳出去是很難聽的。有些記者看準了這一點,經常先斬後奏,新聞虎虎生風、老闆則是看了報紙捏把冷汗。

 

記者應為信念工作

那是多麼美好的年代啊!

這次遊行,是公民社會對抗媒體壟斷的最後一道防線。民主社會中,新聞自由第四權的制衡精神,在旺中體系內,其實早就陣亡了。所有「錢衷時」都知道,那個美好年代,在蔡先生入主中時,要求記者齊唱旺旺之歌的那一刻起,就宣告結束了。

蔡先生是生意人,大概很難理解,一個真正的記者不屬於任何人,他們是為自己心中的那個價值觀、那個信念、那把尺工作的。

日本獨立通訊社記者山本美香,就是一個真正的記者。前些時候,她在敘利亞採訪時中彈身亡,留下遇刺前一刻,面對鏡頭的最後眼神,她蹲著身子手裡握著相機,有些驚慌但卻無懼!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畫面,它觸動了每一個真正媒體人內心最深處的那根神經。這樣的感動,蔡先生,你能理解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