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中轉為「鬥爭」關係?

2018-03-19 10:10  民報
 
美國的對中國政策,一向是軍方強硬,國務院軟弱,商業部門更是在親中的跨國公司壓力下,放縱中國。現在的人事變動,可以使政、經、軍統一起來,對中國絕對不是好消息。(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美國的對中國政策,一向是軍方強硬,國務院軟弱,商業部門更是在親中的跨國公司壓力下,放縱中國。現在的人事變動,可以使政、經、軍統一起來,對中國絕對不是好消息。(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在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柯恩與國務卿提勒森出現人事變動後,當前的美中關係進入了非常敏感時刻。

自從1917年十月革命誕生共產政權後,西方民主國家就成為他們的死敵,世界上出現了自由與共產兩大陣營。即使某些時候的聯手,也是暫時的。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也出現不同階段。鄧小平表面親美反蘇反越,也是為了穩固自己政權而「絕不出頭」的韜光養晦策略。江澤民聲稱「不搞對抗」,甚至引誘美國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尤其利用所謂的「反恐」,美國雖然心動,還是沒有上鉤。

到了歐巴馬時代,開始比較明確彼此是競爭關係,然而歐巴馬的軟弱競而乏爭。川普上台,經過一些迂迴曲折,才明確中國是戰略競爭關係的主要對手,而且開始擺出強勢的競爭態勢。隨著柯恩與提勒森的下台,美中關係可能進入競爭中最激烈的「鬥爭」關係。

這並非川普好鬥。中國早把美國作為鬥爭對象,以消滅「帝國主義」為己任,只是在不同時期耍弄不同策略與手段;美國一直以為中國是禮儀之邦,看不透它是外儒內法的騙子之邦、痞子之邦、強盜之邦。經濟學家納瓦羅就不斷提醒中國的侵略性,不單只是經濟角度;資深中國通的白邦瑞所著《百年馬拉松》開始用法家的觀念來審視中國對美國的長期欺騙。

這些清醒的思路逐漸帶動澳洲、德國等國家的覺醒。當然,也是這些國家吃了中國的苦頭以後,才有真正的覺醒。現在連中國的親密夥伴,例如:巴基斯坦、緬甸、尼泊爾,乃至一些非洲國家,也從中國的欺騙與掠奪行為中,轉變對中國的態度。

川普上台後,慶幸的是納瓦羅出任了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對中國的違法行為做了詳細調查,目前經貿大戰開始全面開打以拉抬聲勢,然後可望將盟友與敵人分開,也就是聯合盟友,把主要矛頭對準中國,因為中國是損害美國與經貿利益的最主要國家,占美國進口額的21.2%,而美國出口中國僅占中國進口額的8%。不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談得上公平貿易?

接下柯恩職務的是CNBC的財經評論員庫德洛,庫德洛是共和黨員,信奉小政府及減稅,1980年代擔任過當時雷根總統的經濟顧問,因此也是反共無疑。

更使人關注的則是接替國務卿職務的是中情局局長龐皮歐。且不說龐皮歐友台,最重要的是中情局主要是對付敵國的機構,由局長來出任國務卿,是否意味著未來美國的外交路線會相當強硬?而且把對付敵國作為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務。而龐皮歐長期對中國持批判態度。

老布希在擔任總統以前,也擔任過中情局局長,然而那時美國的敵人是蘇聯,而拉攏中國,但後來也發動了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則是他的兒子小布希發動。然而他們對中國的崛起都缺乏應有的警覺,甚至還懷有某些「中國情結」而失策。

美國的對中國政策,一向是軍方強硬,國務院軟弱,商業部門更是在親中的跨國公司壓力下,放縱中國。現在的人事變動,可以使政、經、軍統一起來,對中國絕對不是好消息。

由於台灣與中國是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的對立,因此美國反中就必然友台。因此即使美中爆發貿易大戰會波及台灣,然而不排除美國會適當的放台灣一馬。而在政治、軍事上,彼此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川普總統簽署了《台灣旅行法》最具象徵意義,表明台美關係的大幅提升,與美國行政部門不畏中國激烈反應的決心。

因此台灣必須密切關注美中關係的發展,在展現台灣主權獨立、提升美台關係的同時,也須謹慎從事,避免輕舉妄動,給美國造成干擾而損及台美關係。例如一旦貿易戰開打,中國會到WTO上訴,台灣就應該避免與中國一樣,在WTO解決問題,而成為中國的「夥伴」,而是以美台雙邊會談為宜。

如果美中鬥爭是以經濟作為序幕,台灣也切忌以其他議題橫生枝節,除非得到美國的默契。總之,台灣作為小國,不是美中大戰的主體,而是要配合美國的戰略部署,在適當時候才可以切入。

天佑美國,天佑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