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週年的反思
今年是六四30週年,會有怎樣的紀念活動與以前有所不同?這是我最關注的問題。
比燭光晚會的人數,香港一直位居“冠軍”不容動搖,可是如果參與者都成為“逃犯”而押送中國,那就難說了。如果不比人數而是比質量,今年由華人民主書院與香港支聯會在台北主辦的國際研討會與其他相關活動可說不錯,也比較活潑。
第一,台灣是民主國家,來自海外d的學者與公民運動參與者,沒有像香港有黑名單而禁止入境,政府也鼎力相助。
第二,正派的中國民運人士逐漸取代那些老混混。香港支聯會與某些民運人士從司徒華時代就保持一定距離;而華人民主書院參與擬訂的名單,也擺脫了過去陸委會制定的名單(有些是國民黨秘密黨員,有些與老共關係隱晦不清,或長期靠吃民運飯混日子者)。更有幾位長期關注中國民主運動的中外台學者參與。
第三,這次紀念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第一次得到外國元首的接見,那就是蔡英文總統的接見。這是30年來的破天荒大事,台灣以實際行動顯示美國副總統彭斯所評價的“華人世界民主燈塔”。
當然,以我的觀點,還是有不夠的地方,那就是“混混”還沒有除盡,但已盡力,尤其蔡總統的接見,名單更加慎重。而因為紀念六四也是為了傳承,但是受邀請的香港年輕人太少了,這與某些人的偏見分不開。
而最重要一點,研討會討論了政治、軍事、經濟諸問題,就是沒有涉及文化。六四後發生了蘇東坡事件,導致蘇聯解體與東歐衛星國變天。1956年我在北京讀大學時,正好發生波匈事件,文革期間的1968年再度發生布拉格之春,兩次都是蘇軍坦克開入鎮壓;而六四後半年柏林圍牆被人民沖垮,蘇聯東歐全面變天。
可是89年學運百萬人上街,坦克一鎮壓就全線崩潰,從此一蹶不振。我思考了很久,只能得出東西文化背景的不同。被中共拿來吹噓的五千年中華文化,正是獨裁統治與奴性民眾的溫床。統治者以“維穩”為圭臬;大部分老百姓則沉迷在“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苟活。
不解決文化問題,不但“拳匪”會一再出現,中國民主運動也難成功。台灣之所以不同,就是接受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文化,但也受到中華文化的種種干擾。香港則是被中共進行殖民統治,斷送了民主法治的大好前程。
文化議題需要深入討論。美國把美中貿易戰也歸為中西文明的衝突,刺激了習近平的神經。可見這裡大有文章可做。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9.6.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