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腳鄧先折小鄧,中國結就此了結    林保華  1995.5.11

    鄧麗君猝然離開我們而去,中港台的老中青“三腳鄧”(鄧小平、鄧蓮
如、鄧麗君)居然先折了小鄧,在感情上實在難以接受。誰也沒有想到,有
關今年閏八月的種種災難性預測,居然變成事實的時候會落在鄧麗君身上!

    事實就是如此殘酷。各個傳媒早已嚴陣以待的老鄧特輯一直沒有上陣的
機會,毫無準備的小鄧特輯卻匆匆出台了。

    電子傳媒在這點佔了先機,五月九日下午消息傳出後,晚上開機已多是
鄧麗君的名字和她的清甜悅耳的歌聲,可惜聽者已無以往的心情。五月十日
出版的文字傳媒,民辦報紙差不多都把這消息與特輯放在要聞版,有的還發
表社評;但黨的喉舌則當作“娛樂新聞”;黨性和人性的區別,黨心和民心
的不同,由此可見一斑。

    七、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流行歌曲中,鄧麗君的歌曲是我最能接受的一
個,不過談不上著迷。八十年代初、中期,港台文化的“北伐”中,她的歌
曲席捲中國大陸,我是給予完全正面的評價。她的柔情蜜意,她的毫不做作
的溫馨聲腔,對大陸人民長期受著“精神奴役的創傷”,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劑,有助於化戾氣為溫情。可是後來龍蛇混雜的港、台文化傳入大陸,加上
黨文化向權看的同時又向錢看,鄧麗君的影響也就逐漸削弱。

    鄧麗君具有深厚的大陸情意結,或者說是民族觀念,拋開黨派的立場,
我們可以了解她為甚麽那樣熱衷於“勞軍”;而六四以後,也一直擺不脫那
個情結。我最後一次在電視中看到她,是亞洲電視的龍門陣節目,她仍然寄
情於中國的進步和發展,但絕不同於為作政治秀而聲嘶力竭的演藝界人士,
因此“名嘴”在她的面前,似乎也解除了武裝,無法慷慨激昂起來。

    鄧麗君的早逝,使她無法圓了大陸夢,這該是她終身的憾事,而大陸人
民也不能親眼一睹她的風采。對此,中共的“左王”是要負責的。八十年代
中期,他們用階級鬥爭的觀念,多次掀起對鄧麗君的圍剿,並且禁止鄧麗君
進入大陸演唱;一九八九年六四,他們又用鐵和血,深深地刺傷了鄧麗君的
心,使她不願踏足中國大陸。(這一點,著名鋼琴家傅聰和她有同一心理。
)相信,除了極左人士,中共方面也還不至於對她進行漫罵和攻擊,不少人
還很讚賞她。但現在是否有可能在大陸,借她的逝世又掀起一片鄧麗君的熱
潮,我只能打個“何日君再來”的問號。

    這幾年台灣本土意識的滋長,也使鄧麗君在那裡的影響力減少。但是我
相信,就是一般的台獨人士,也不會對鄧麗君的大陸情結惡言相向。

    說回“三腳鄧”。鄧小平僵化的共產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和作風,港、
台的抗拒是必然的;鄧蓮如則是太英國化,不要說大陸、台灣不能接受,大
部分香港人也不能接受。但是鄧麗君的,相信中、港、台都可以接受,至少
不含敵意,除了中共的某些統治者外。

    本來,老鄧逝世後的若干時候,鄧麗君可以成為中、港、台最好的統一
使者,有助於化解彼此的矛盾和衝突,如今當然已成空話。不過從中可以說
明的是,中國人就是希望大統一,也是大統一下的多元化,而不是共產黨式
的一黨專政。和解好過鬥爭,柔情好過威脅,寬容好過專橫。不知道中方何
時能認識這點。改變這點?

    鄧麗君逝世了,她的“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
心”等等,還可長時間繞樑在華人世界,並且陶冶我們的心靈;而她為人的
淳樸、正直,在這個混沌世界中更值得我們敬仰。試看某些演藝界中人的爭
名逐利、急功近利、反覆無常、猥瑣低俗,更見鄧麗君做人原則和氣質的可
貴。

    平生沒有見過鄧麗君的真人,卻在泰國見過模仿鄧麗君的人妖,惟妙惟
肖,使人嘆為觀止。不料鄧麗君也正好客死泰國,此乃她的“緣”乎?
(作者林保華先生是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助理研究員、專欄作家。)

香港聯合報  1995.5.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