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 2 2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民進黨亟需自己的國防、外交與國安人才;香港的「沉淪」與北京的權力至上思維;香港高校學生港獨思潮上漲;鄭國漢推開嶺大生逃走;無綫J5簡體字幕捱轟;中港台媒體 姓黨還是姓習?中國地產大亨質疑「黨媒姓黨」;中共疑封殺金馬獎;王毅訪美談「薩德」南海;中國武器出口升至全球第三;擺脫扁馬用人盲點;向孟庭麗致敬;60後不能生 70後不敢生 80後不願生


民進黨亟需自己的國防、外交與國安人才
[林保華]

民進黨在這次立委選舉中大勝,113席中取得68席,然而在新立法院的委員會中,居然只有羅致政報名進入國防外交委員會,實在使人訝異。民進黨是台灣本土政黨,對台灣主權獨立有責,而與主權獨立最有關係的國防外交委員會卻缺人問津,將來又如何在這方面使力?
民進黨在提出不分區立委名單時,各方讚好,我在臉書就說缺少國防方面的人才,但是不想影響選舉,加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只好現在放馬後砲。

民進黨立委中比較熟悉國防外交的是蔡煌瑯與蕭美琴。蔡煌瑯在區域立委選舉中失利;蕭美琴則長期投入花蓮的服務而被迫「改行」。蕭美琴的深耕基層令人佩服,她在花蓮的破冰,小英列為她自己勝選以外的第二件喜事,但是如果她因此放棄她的外交事務專業,對民進黨與台灣,都是一大損失,因此她應該回歸專業,再關心與花蓮在地有關的其他事務,這點只能再次難為她了。

由於國防、外交、國安等部門長期在執政的國民黨掌控之下,民進黨人才非常缺乏,卻又是國家非常要害的部門。尤其這次選舉已經使台灣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當前的國際緊張局勢,也大大提高台灣的國際戰略地位,因此台灣在國防、外交、國安方面的人才更是亟需,一點都不能拖延。

因為國民黨的潰敗,民進黨這次執政應該比較長期,因此要為長期執政綢繆,立委方面如果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應該選擇一些能力較強而有一定基礎的立委轉行,例如段宜康。一些新進的立委更應勇於承擔這方面的重責。而在政府方面,雖然執政過一次,但是當時還未能真正掌控全部部會,何況現在面臨新的發展局勢,需要更多的人才。這主要有兩個渠道:

一,使用原先國民黨政府在這方面的人才。但是必須有選擇性的,那就是認同台灣這塊土地,包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而不是夢幻中的「秋海棠」。然而即使這些人,因為被馬英九長期毒化而必須有一個重新教育的過程,例如要從「外交休兵」中醒覺,認清目前台灣的敵人在哪裡?國安不是監控台獨人士,而是親共人士,嚴防中國的第五縱隊,不許中國官員在台灣亂跑,而不是與他們把酒言歡。

二,培養自己的人才。從熱愛本土的相關學者中,進入上述體系成為執政官員。更鼓勵青年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報讀相關系科專業。台灣有許多外語專業的畢業生因為缺乏外交空間而被浪費,這個情況應該會隨著台灣逐步擴大其國際影響而可以人盡其才。有朋友建議台灣應該開辦自己的軍校,這是很好的建議,要釐清為誰而戰,擺脫「黃埔軍魂」。而且台灣是海洋國家,也必須擺脫「大陸軍」的迷思。這些年來馬英九的親中政策衍生大量匪諜,民進黨也缺乏諜戰的實戰經驗,這方面如何補空補強,更是重要的課題。

台灣百廢待舉,保護國家安全,維護主權獨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請民進黨諸君多加思考,時代力量也應對此給予一定的重視。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February 23,2016 15:21
No.493 極光電子報
-------------


林保華按:
這是對香港目前局勢的高度概括。中國即使看到也不易改變政策,因為共產黨就是與人民為敵。可嘆還有許多泛民還至死不悟,並且尋找各種陰謀論來為自己的愚頑辯護,也不怪他們被年輕人痛罵。

林泉忠:香港的「沉淪」與北京的權力至上思維

【明報專訊】過年期間筆者由台北返港小住,與衆多知識界及年輕人交流,交換對香港前景的看法,結果發現一個頗為普遍的現象: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傾向認為——香港沒希望!

其實眾所周知,香港社會對前景悲觀的氛圍並非此時此刻才出現。當2014年中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扼殺了香港市民追求特首與立法會普選的可能性,當轟轟烈烈、史上最大規模的雨傘運動也無法令掌權者讓一小步時,無數港人已對香港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相比之下,台灣則剛剛順利舉行了總統大選與立法院改選(別說是特首普選,香港連立法會的全面直選也遙遙無期),台灣社會尤其是衆多年輕人則對自己的選票改變了政治現狀而迎來了新的時代充滿期待。這些年筆者穿梭台灣和香港兩地,目睹兩個社會的變遷,一個在不斷沉淪,另一個則在努力提升的鮮明對照,充滿感慨。

「胡下習上」 不再「綏靖」

不過是20多年前,那時的香港是幾乎樣樣都讓台灣人羨慕的文明進步的社會。不僅僅是因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而擁有琳琅滿目的商品、與世界接軌的服務與設施,更是因為香港的高效率、嚴明的法治制度、受到充分保障的言論與新聞自由。

雖然經過了1980年代對「九七」的不安,儘管經歷了「六四」、「回歸」、SARS的動盪,香港人依然積極面對,仍然對「一國兩制」保持信心,也對「中國崛起」帶來中國社會經濟的變化及國際地位的提升予以正面的評價。正因為如此,香港人的「中國人」意識在2008年上升到歷史新高(參考港大民意計劃歷年的調查)。

然而,北京領導層因統治大陸的經驗與對權力執著的迷思使然,不忘在政治上加強對香港的控制。2003年欲制訂「23條」及2012年欲引進國民教育科就是此一思維的表現。然而「自由」是香港人最不能妥協的核心價值,也因此引發九七回歸後香港社會與北京之間多次的激烈衝突。

重點是胡錦濤時期對「香港問題」的處理還能展現相當的彈性與柔軟度,因此在2005年果斷「換董」及2007年承諾「10年後香港可以普選」後,相當程度安撫了香港人的情緒。只是「胡下習上」後不僅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對大陸境內言論與思想的控制,在應對「香港問題」時也不再展示過去的「綏靖」姿態。

北京「當什麼都沒發生」 矛盾未消

2012年香港社會的反國教運動後,中南海對「權力備受挑戰」的「危機感」日深,因此當2014年「普選」議題進入程序後,北京就迫不及待地決定要把門堵上,同年6月發表罕見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全稱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就是擺明車馬的態度。要不是前朝已經答應「普選」,這場「假普選」的戲碼恐怕也省得排練。

儘管是「假普選」,儘管特區政府及建制派竭盡全力上演「2017一定要得」這齣戲,據消息靈通人士稱,在香港立法會對特區政府根據「8.31決定」制定的「假普選」方案表決前,北京高層仍存在對這個「假普選」方案,究竟是「希望通過」還是「希望不通過」兩種觀點,結果是「希望不通過」成為最終意志。在香港「普選」議題上,北京的「權力至上思維」如何表現得淋漓盡致,不言而喻。

筆者在「假普選」方案被民主派議員否決掉前,發表了一篇題為〈政改方案否決後如何收拾殘局?〉的文章(《明報》2015年6月16日),指出「普選」死局後北京處理「香港問題」的3個選擇:一、當做什麼都沒發生,「8.31決定」原封不動,梁振英繼續當他的特首;二、換掉梁振英,雖然是治標不治本,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能撫平一部分香港市民的不滿;三、對症下藥,盡早重啓政改,同時修正「8.31決定」,盡快讓普選問題軟着陸,讓已嚴重撕裂的香港社會恢復和諧。

結果,正如筆者所預測的,北京選擇了「當做什麼都沒發生」,印證了中南海告別「綏靖政策」的決心。重點是在此思維下,即便特區政府在「後政改」時期「集中精力改善民生」,然而任何一個有基本IQ的人也知道:香港社會與梁振英政府及北京之間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不會因此而消除!

旺角騷亂 恐非最後一幕

事實上,如今的香港不僅無法恢復「政改前」的狀態,當嘗試過所有和平抗議與民主訴求都得不到任何善意回應後,不滿的情緒已將訴求與抗爭的手段帶向了原本香港主流社會並不期待的「激進」方向。

因此,當旺角騷亂發生時,筆者並不驚訝,並且研判如此的激進行動(政府定性為「暴亂」)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幕。誠然,「激進本土派」傾向街頭抗爭的手法並不為當下香港主流社會所認同;不過從這次騷亂中即使在半夜仍能動員數百支持者上街,也足以窺視出「激進本土派」的氣勢不僅沒有萎縮,且已發展到不容小覷的規模。

「後政改」政府掩耳盜鈴政策失敗

除了抗爭手段的「激進化」,年輕世代的訴求與思維也不再只停留在效果不彰的「爭民主」範疇,對過去被視為禁忌的主張不再低調和克制。雨傘運動時期,領導抗爭的學聯提出「命運自主」及「和平非暴力」的理念;然而時至今日,如此的思維在學生之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香港大學學生會新任會長孫曉嵐就直言支持「港獨」,認為「香港脫離中國、成為獨立國家」,在將來不排除有此可能,並主張「大家可繼續思考、討論,不應該自我設限」。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不僅透過公投通過廢除特首任校監制,也在前天選出了高舉「本土」旗號的「星火」新內閣。候任會長周竪峰直言「本土化」是學界大趨勢,並聲稱不排除採用「勇武」的抗爭路線。

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世代日趨明顯的「本土化」與「激進化」,印證了「後政改」時期特區政府掩耳盜鈴政策的失敗;同時也揭示了不僅僅是台灣,雨傘運動結束後香港社會的發展方向,也不因北京的意志而轉移。

香港台灣問題 根源是「中國問題」

此外,周竪峰率領的「星火」新內閣在校內選舉期間打出的標語是「完成本土革新最後一里路」,其中的「完成最後一里路」正是源自於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前奮鬥的目標。近3年來,從香港的反國教運動到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再到香港的雨傘運動,港台兩地社會運動尤其是年輕時代的抗爭行動互相影響。雖然「『台獨』與『港獨』的結合」是中南海最為忌憚的趨勢,然而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北京似乎也無法阻止。

無論是所謂的「香港問題」,還是「台灣問題」,其根源實際上是「中國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中南海能否真正開竅,擺脫權力至上思維的桎梏,換上民主開放的新思維,無疑是解開所有癥結的關鍵所在。

http://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香港高校學生港獨思潮上漲
海彥
2016.02.22 19:44
VOA

在香港特首梁振英去年在施政報告中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刊 載有關民族命運自決專題是宣揚港獨,掀起有關本土和港獨思潮辯論的一年後,轉向本土思潮和認同港獨的年輕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增。近期香港幾所主要大學 新當選的學生會會長明確表示立場,不反對甚至認同港獨,引發關注。有分析表示,北京和特區政府剝奪香港人的真普選權利,實行高壓管控,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支 持本土,甚至港獨,思考用更激進的方式去抗爭。
香港高校學生港獨思潮上漲

今年2月15日正式上任的港大新任學生會長孫曉嵐近日在商台節目上表示,她個人支持港獨,認為是可行出路。她還表示,本土意識捍衛香港核心價值,是正常現象,無可厚非,但抗爭的底線是不傷害他人身體。
作為首位公開表態支持港獨的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對其他媒體表示,香港脫離中國成為獨立國家,現時未必可實現,但也不排除將來有可能,有關港獨的討論應該是開放的,可繼續思考、討論,不應該自我設限。她還稱,不擔心因此受打壓。
就讀港大社工系三年級的孫曉嵐表示,學生會會長不容易當,但眼見港大被赤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副校長任命風波後,感到大學受到政治打壓,自己有責任捍衛院校自主,因此參選學生會,並傾向先嘗試制度內可做的事,如進行不合作運動或以校委身份進行遊說。
同時,《學苑》新任總編輯顧博謙也表示個人支持港獨,編委會雖意見不一,但認同港人應有選擇自己前途的權利,包括選擇港獨的自由,希望打破港獨被視為禁忌的現狀,發表更多文章討論,不會因批評便有所顧忌。他表示,相信港獨是一條漫漫長路,第一步應為港獨“去汙名化”。
中大轉向
此外,香港另一所主要大學中文大學的學生會選舉星期天結束。打本土旗號、要“開創中大本土的第一步”,“重新認清港人身份,守護香港獨有價值”、 “香港資源香港優先、減少依賴力抗赤化” 的候選內閣勝出,支持率高達60%。而當選學生會的其中一名閣員曾在大年初一晚至初二發生的旺角警民暴力大衝突中被捕。
港媒報導,當選會長周豎峰表示,他們當選代表本土思潮勝出,如果港人共同願望撐港獨,學生會會支持。他還表明,中大學生會不出席支聯會主辦的六四晚會,會另行舉辦六四紀念活動。
嶺南大學新一屆學生會選舉這個星期舉行。唯一的候選會長鄭沛倫對媒體表示,理解旺角衝突中示威者激烈反抗,但學生會不會舉辦以扔磚頭為目標的活動,如果體制內及和平表達訴求方式都沒有效果,可有目標、有共識地包圍或者衝擊。
面臨學生會換屆的香港科大的唯一候選內閣近日則表明,不贊同暴力抗爭,但是理解旺角示威者的憤怒及行為,他們認為警方濫用武力以及政府一直施政不當、漠視民怨,是示威者衝擊的原因。
前路絕望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獨立評論人協會召集人呂秉權星期一對美國之音表示,雨傘運動之後,香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傳統和平的爭取民主的方 式,已經無法抵禦核心價值空間被打壓、一國兩制下的兩制被侵害的局面,進而轉向更激進的本土,甚至港獨思潮,而抗爭方式也更激烈和勇武。
他說:“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拋棄傳統的爭取方向,改為支持本土,甚至港獨。這種取態是中央壓制、高壓管控底下迫成的。大家覺得前路絕望了,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再用傳統一套去爭取了,把很多人推向本土,甚至港獨的思想。”
因旺角衝突而曾被拘捕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候選人、本土民主前線的港大學生梁天琦,星期六在沙田舉行造勢大會,參加者有六七千人,其中還有許多中年人,甚至長者,遠遠高過預估的百來人。
曾是資深記者的呂秉權表示,本土派近幾年主要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但是梁天琦的造勢大會凝聚了許多中年、年長支持者,顯示很多人對特區政府以及傳統的示威抗議方式越來越不耐煩,對激烈抗爭方式的支援有擴散的趨勢。
他說:“老年、中年人比較難去支持激進的、勇武的。但是連他們都出來,那我覺得有一定的反映,去思考是不是走一個比較激進的路線。我覺得這個是對特 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一個警號,就是說,你封堵了香港民主自由的空間,一點點都不給香港人落實真普選,香港人只會越來越會想到另外一條路去抗爭。”
激進情緒
另外,在旺角警民大衝突後失蹤兩個星期的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22歲的黃台仰,星期天在天水圍一位朋友家,以涉嫌煽動他人參與暴動被捕。香港立法會 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建制派的葉國謙對媒體表示,黃台仰應當負上法律責任,稱旺角大衝突“並非偶然,是有組織的”。葉國謙在被問到近期有關港獨的聲音不斷 出現,北京是否會收緊政策時表示,中央肯定提高關注重視事件,搞港獨的人是屬於少數,但是不能忽視。
------------


林保華按:
醜態百出。這些害怕學生的梁糞校長,還有什麼資格當校長?香港的大學,什麼時候出現過這些情況?是梁振英任用私人、摧毀教育的結果。

 對話中途 鄭國漢推開嶺大生逃走
■鄭國漢昨與學生對話期間,圖逃入大樓時與學生推撞。王子俊攝

【本報訊】嶺南大學校董會上月以大比數否決成立專責小組檢討校董會的組成議案,嶺大學生會昨日發起請願,要求校董會「找數」,重新討論成立專責小組。學生與校董會主席對話期間,嶺大校長鄭國漢突然推開學生,並逃跑入會議大樓,學生批評鄭國漢逃避學生意見,校董會最終流會收場。
學生:唔配做校長

嶺大學生會去年11月就動議廢除特首任校監必然制、特首委任制和提高校董會的師生比例發起公投,九成投票學生贊成議案,惟校董會上月討論有關議案時以大比數否決。
學生會會長劉振琳批評校董會欺騙學生,指去年11月學生圍堵校董會成員時,大部份成員表示贊成議案,惟到表決就出爾反爾,「超過一半校董都係由梁振英委任,議案有損佢哋利益梗係否決」。
校董會主席歐陽伯權指,校董會成員是獨立個體,且代表不同持份者,「我冇可能叫佢哋投乜票」。他強調議案在校董會已作出深入討論,「依家擺埋一邊先」,指現時應專注提升學生成績及就業等問題。劉振琳反駁指學生會舉行的公投有九成同學贊成議案,即使校董會已否決議案,「新增議程再討論都十分合理」。
學生與歐陽伯權、鄭國漢於會議室所在的黃氏行政大樓門外對話逾半小時,其間鄭突推開學生,並一度與學生推撞,最終在保安協助攔截學生下逃跑入大樓。劉振琳批評鄭逃避學生意見,「當時討論去到一半,佢臨時逃脫,根本唔配做嶺大校長」。
嶺大校董會其後發聲明回應,表示有學生於會場外進行抗議活動並阻止校董進入會場,導致會議未能召開,校董會表示極度遺憾,並譴責示威學生的行為阻礙校董會正常運作,或會為大學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記者趙雅婷
------------


六七史專家:旺角騷亂不應稱「暴亂」
港蘋
張家偉
 
【本報訊】政府不接納成立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旺角騷亂,又將事件定性為「暴亂」,又稱事件不能與60年代的「騷動」相提並論。專門研究六七歷史的資深傳媒人張家偉昨稱,認同旺角騷亂不能與六七暴動相提並論,但用「暴動」、「暴亂」定性當日混亂亦不對稱,應以「騷動」、「騷亂」描述較為恰當。
張稱六七暴動造成多人死傷,並有近2,000人被入罪,不認同社會言論指當年暴動僅屬「一小撮市民引起的民怨」。他又指當初社會怨氣的確不大,「點解搞到咁大,係因為當年左派駐港機構新華社,等於𠵱家嘅中聯辦,以及工聯會策動」。
湯家驊:港未需設禁蒙面法

但張亦不認同建制派「邀功」指,六七暴動推動港英政府改革,他指當年暴動期間正值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本港思潮,加上港英政府早已想改革,六七暴動只是催化劑,認為建制派的解讀「相當簡化,甚至粗疏,甚至有啲危險」。
被問到如何化解民怨,張表示自己雖不能接受扔磚等行為,但他引毛澤東的名言「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指靠「從重、從快」地懲治參與衝突的年輕人,而不去留心分析及聆聽他們的意願,不是長治久安的思路。
對於建制派指本港應制訂禁蒙面法,禁止遊行示威時戴面具及口罩,民主思路召集人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昨表示,此舉或會損害表達自由、遊行示威兩大核心價值,屬非常敏感的議題,需凝聚共識,但他認為本港目前未有需要設禁蒙面法。
■記者于健民
------------


 黎智英撐楊岳橋:守住這席抗惡法
■楊岳橋前日在寶琳舉行造勢活動。朱永倫攝
港蘋
【新東補選】
【本報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昨拍片公開呼籲選民支持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候選人公民黨楊岳橋。他指,一旦立法會少了民主派關鍵一票,政府會更積極推動惡法,包括危及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基本法》23條,屆時《蘋果》等傳媒難以再撐下去,並指若選民支持暴力抗爭的人,等於出賣香港,讓中共有藉口以統治西藏手法鎮壓香港,強調香港無本錢以武抗暴。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昨呼籲新界東選民支持楊岳橋。鄭逸宇攝
香港無本錢以武抗暴

繼多位重量級人馬公開力挺楊岳橋後,黎智英昨日拍片呼籲。他指,如果立法會少了楊岳橋一席,政府會更容易推動惡法,包括危害言論、新聞自由的《基本法》23條:「傳媒就好難做,壹傳媒、《蘋果日報》好難撐落去,我希望我哋繼續撐落去。」
黎智英指,明白很多年輕人在特首梁振英粗暴管治下抑壓很多怨憤,需要宣洩,但認為香港沒有本錢以暴力抗爭,批評呼籲、煽動擁護暴力抗爭的人是陷港人於不義,以暴抗暴正中中共下懷:「我希望大家唔好擁護呼籲暴力抗爭嘅人……我哋唔可以畀佢(中央)有藉口將香港變成一個暴動社會,以佢管治、鎮壓西藏嘅手段嚟鎮壓香港。」
他指,香港人應冷靜一點,勿失去和平抗爭的道德力量:「我哋冇本錢用暴力抗爭。」他指,《蘋果》會繼續撐落去,支持社會以和平抗爭的方法面對這個粗暴政府,為異見繼續發聲,不希望壹傳媒、《蘋果》撐不下去的一天那麼快來臨:「但如果我哋唔沉住氣,喺今次選舉支持一啲用暴力抗爭嘅人,我哋等於出賣香港。」
新東補選參選人尚有周浩鼎、黃成智、方國珊、梁天琦、梁思豪及劉志成。
■記者姚國雄
--------------


林保華按:
別忘了,媒體姓黨,簡體字也姓黨。

 黃金時段播普通話新聞 
無綫J5簡體字幕捱轟
港蘋
■無綫J5台昨晚播出的普通話新聞報道,採用簡體字幕。無綫電視截圖

【本報訊】攻不進校園,先攻入電視,原稱高清翡翠台的無綫數碼85台昨日正式易名為「J5」,晚上黃金時段全被普通話新聞報道、普通話財經新聞等佔據。除了字幕為簡體字外,節目中的圖表、動畫文字也獨沽一味簡體,觀眾無法自選轉為繁體,引發網民反彈。據了解,作出字幕「殘體化」決定的,正是早前力挺新聞部播出「洗頭艇」言論的無綫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李寶安。
記者:張嘉雯
■新聞中的圖表均用上簡體字。

無綫電視早前把「J5」定位為「一條財富及知識並重的全新頻道」,播放自製財經資訊節目,首日節目重整即帶給觀眾「驚喜」,節目表顯示晚上8時半至9時10分播放普通話新聞報道、普通話財經報告、普通話天氣報告及普通話新聞檔案,4個節目均無麗音標誌,即觀眾無法將普通話轉為廣東話;更甚的是,字幕、圖表和動畫文字均用簡體字,觀眾不能把後二者轉為繁體字。
不少觀眾對新安排感驚訝,紛紛大呼赤化,表示要向通訊局投訴。據了解,今次J5台轉用簡體字字幕的安排,由無綫高層李寶安於上周一個管理層會議中提出,新聞及資訊部總監袁志偉和議下落實,當時會內無人提出反對。但有人已私下估計,此決定會引起觀眾反彈。
議員:謀殺本土文化

企業傳訊部副總監曾醒明回應傳媒查詢時稱,該頻道是要照顧一些只懂普通話而不懂繁體字的觀眾,想看廣東話新聞,可看翡翠台及互動新聞台。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對無綫安排感憤怒,直斥無綫濫用大台地位,強迫市民在黃金時段「睇住佢謀殺本土文化」,批評無綫並非以香港觀眾利益為先,將會發起一人一信行動向有關部門投訴。他指事件反映無綫一台獨大,是非常惡劣現象,若港人不就此投訴,情況只會繼續惡化。
翻查資料,無綫普通話新聞報道1993年3月1日起於明珠台播放,惟啟播23年來,所有圖表和動畫文字,一直採用繁體字。2010年10月4日起,無綫普通話新聞除為粵語以外的語言配上中文字幕外,其他內容亦增設中文字幕,但一直都採用繁體字。
-------------


林保華按:
“中港台”這三個字就有免疫力,因為在中國禁用。

 蘋論︰中港台媒體 姓黨還是姓習?
港蘋
「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中央電視台上周在習近平視察時打出的標語,令海內外輿論譁然。其實,中國的媒體原本就姓黨,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真的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媒體如今是否改姓習?香港、台灣又有多少媒體姓黨或姓習?
一手抓槍桿子,一手抓筆桿子,是中共維繫一黨專政的基礎和傳統。習近平在完成解放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後,就親手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是中共這種傳統的延續,也是鞏固其黨內地位的需要。央視打出的標語,其新意不在於打出姓黨的旗號,而在於請習近平檢閱。央視與其說是要表明姓黨的態度,不如說是要表明從此改姓習的立場。尤其是在20多個省市表態「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後,央視改姓習的訊號就更清晰了。而被譏為新華詩社的新華社,同樣以接連發表兩首讚頌習近平視察的詩而表明姓習。
習近平在視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後明確下令:「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所謂政治甘霖不如望梅止渴

這已不是中共媒體傳統意義上的姓黨、愛黨問題,而是如何護黨、看齊的問題,是如何姓習、向習看齊的問題,《人民日報》社論更把習的訓示吹捧為「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雖然有海外親共媒體強行從習近平視察過程中挖掘正面因素,把習近平要求記者深入調查研究,美化為飽受打壓的記者調查的「政治甘霖」,但只要看看中共控制媒體的魔爪已伸向台灣、香港,甚至伸向美國、歐洲,就不難想像,這場所謂政治甘霖連望梅止渴都不如。
央視的無恥不只在於公開宣佈姓黨,還在於習近平與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北美分台視頻連線時,央視台長聶辰席竟叫囂:「讓我們黨的聲音,在美國的心臟迴響!」早在習近平主政之前,就有報道指,中共在海外的宣傳費用每年多達上百億元人民幣。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曾發表報告指,中共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收買策略包括投資控股、對媒體老闆許以在中國的商業利益、人員滲透等。
台港欠缺對中共宣傳免疫力

於香港、台灣的民眾來說,早已見慣媒體染紅,見慣中資介入、操控報章和電視台,但對中共的宣傳伎倆未必有認識,對這些宣傳的免疫力甚至可能差過內地民眾。因此,中共開動中港兩地的宣傳機器大肆宣揚旺角騷亂的暴力後,主流民意在譴責暴力的同時,也失去了譴責暴政的焦點,甚至墮入其中的陷阱。一是給國際社會予香港亂了的印象,只記得年初二清晨的騷亂,忘記了市民當晚欣賞煙花匯演的興致未受影響,香港社會整體秩序未受影響。二是強調梁振英所說的被控涉嫌參與暴亂的人士多為失業者,把問題的根源歸結為經濟,忽視了其中的政治訴求。三是把騷亂說成影響中國遊客來港,進而扣上中港衝突、等同疆獨的激進分離勢力的暴亂。
如果說,這些媒體的基調姓黨,那麼,海外媒體、網站顯然還有一波姓習的聲浪。有報道指,習近平就旺角事件批示禁止動用軍隊處理香港問題、禁止內地輿論發表進一步激化中港矛盾及懷疑「一國兩制」的言論等。中港台媒體不時出現姓黨還是姓習的矛盾,頗符合外界對中共高層權鬥的想像,但有時只不過是紅臉、白臉之別,實質上都是姓習,是在為習近平塑造「中興明主」形象,讓民眾在充滿期望中放棄抗爭。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
------------


林保華按:
任志強也是幹部子弟,王岐山的同學。習近平對媒體人的瘋狂刑警,我相信王岐山也不會完全認同。

 地產大亨質疑「黨媒姓黨」遭點名清算
港蘋
■任志強被中共官媒點名抨擊。
 
習近平日前視察中央三大喉舌媒體並召開新聞輿論座談會時強調,「黨和政府的媒體要姓黨」,引輿論譁然。華遠地產前董事長任志強質疑習的說法,不料遭北京官媒點名清算,似預示當局要對這位大膽敢言地產商動刀。
習近平的「媒體姓黨媒說」公開後,向以敢言著稱的任志強「任大炮」微博發問:「人民政府啥時候改黨政府了?花的是黨費嗎?別用納稅人的錢去辦不為納稅人提供服務的事。」「徹底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了?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並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
中共收緊黨內言論自由

任志強的質疑招來官媒指名道姓炮轟。千龍網昨以「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為題,給任戴上「反黨」帽子,指他「不惜充當某些勢力急先鋒」,又起底任過往諸多「反黨」言論,警告「已無需對其進行黨性教育,一個只為資本代言的任大炮,啞火,是遲早的事」!
千龍網屬北京市政府,任志強屬北京市管黨員幹部。分析指此舉或意味任要遭清算,說明中共收緊黨內言論自由。任昨在微博反駁:「董事會受股東委託代表股東管理、經營公司。但公司屬股東,不屬董事會。這是常識!」暗喻習的黨媒說缺乏常識,並自慰稱:「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心寬似海,風平浪靜!」
《蘋果》記者
任志強出位言論

.(中共)這個制度爛透了!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被這口號騙了十幾年!
.1949年10月1日不是一個國家的產生,而是一個新政權產生。
.我們愛國,但不代表我們要有這個國家的現行制度和法律!
.我們唯一的責任就是努力把面前的牆推倒,建立民主制度!
.共產主義就是西方來的,(中共)還好意思批評西方價值觀?
資料來源:互聯網
----------------


林保華按:
對金溥聰馬英九的大不敬。

 繼禁播金像獎再出手 斥「不符國情」
中共疑封殺金馬獎 
台文化部長轟小器
港蘋
■傳中宣部為防金馬獎「帶來不良影響」,下令各大網站禁止直播,圖為去年金馬獎典禮。 資料圖片

習近平當政後,內地意識形態明顯保守。日前有報道證實,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疑因一部涉敏感政治話題的電影《十年》入圍,被中共下令禁轉播4月舉行的頒獎禮;近日又傳,中共還下令禁轉播年底舉辦的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實況,理由是因應「台灣社會變化,防不符國情作品帶來不良影響」。台灣文化部長洪孟啟批北京以意識形態干涉兩岸文化交流,譏中共「何必這麼小家子器」!

原定直播今年4月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的騰訊網,日前突向大會表明將停播頒獎禮;獲電視播映權的中央電視台亦會停播。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確認有關消息,指騰訊收到北京官方下令停播。
[■台灣文化部長洪孟啟呼籲大陸不要小家子器。台灣《蘋果日報》] ■台灣文化部長洪孟啟呼籲大陸不要小家子器。台灣《蘋果日報》
爾冬陞證騰訊停播金像獎

據悉,原因或與被譽為2015年香港最重要電影的《十年》入圍;該片由五段獨立短片組成,內容為對十年後香港前景的想像,內容涉北京視為敏感的港獨、國安法等政治議題。
近日,有內地媒體人又在內地社交平台透露,中宣部及國家廣電總局對各大網站下達要求,由於今年香港和台灣社會發生變化,為防不符合國情的言論和影視作品帶來不良影響,今年各大網站和移動應用,要停止直播和轉播4月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年底11月台灣金馬獎的實況,但各媒體對兩獎的報道採訪可繼續進行。
消息未有透露北京擔心本屆金馬獎有何內容會給內地「帶來不良影響」,且該獎的入圍名單還沒有影,縱觀去年度兩岸三地所產影視作品,亦未見有何對中共屬負面、可能會入圍而令北京擔心的作品。故有台灣輿論認為,北京封殺今年金馬獎頒獎禮,可能與台灣政治變天、綠營上台有關。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中共文化交流趨向保守。
台灣文化部長洪孟啟昨日就事件回應,呼籲大陸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從意識形態角度干涉兩岸文化交流。洪孟啟說:「我覺得中國大陸要對自己有點信心,文化的交流不要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對自己沒有信心來想問題。人家在上面(電影中)如果有批評的話語,你可以拿來作為自己的借鏡、參考,何必這麼小家子器呢?」
日治片入圍曾遭禁播

洪孟啟強調,台灣金馬獎向來秉持開放與自由,不會因為中國大陸任何政策自我設限,因為惟有自由,才能有好的創作和創意展現,他相信金馬執委會的立場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金馬獎執委會表示,目前沒接到有關通報,還在跟中國網媒洽談轉播權,確定轉播單位要等簽約付定金才能對外宣佈。
台灣金馬獎為華語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電影獎,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頒發,1996年大陸電影首度納入參賽範圍。央視於2001年首次實況轉播。近年內地電視台、視頻網站也加入轉播報道。2014年因一部日治影片《KANO》入圍,央視曾奉命停止轉播金馬獎頒獎禮。
博聞社/台灣央廣網
---------


 中國武器出口升至全球第三
港蘋
■中國近年武器出口大增,已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外國軍事智庫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在過去五年武器出口增長近一倍,當中往亞太區的輸出更逾倍,躍升至全球武器輸出國第三名;而它的武器進口量與上一個五年相比下跌25%,標誌着中國對國產武器信心日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昨公佈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間的軍事報告,指中國武器進口量與上一個五年相比下跌25%,但生產的主要武器出口則增加88%,輸出至亞太國家的數量更增加139%,其中以巴基斯坦購入中國武器最多,佔35%,其次則為孟加拉及緬甸。SIPRI稱,「中國現在生產的武器比起十年前已經大幅改進,在國外市場吸引不少目光。」報告指,中國投放於國產武器的資金已達過千億元人民幣,以強化南海及印度洋的軍事力量,並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國際市場的買家。
只佔5.9% 遠遜美俄

雖然中國武器出口量近年大幅上升,但仍需要進口大型運輸機及直升機等軍事裝備。另外,中國雖然從全球武器輸出國第六名升至第三名,但是它只佔市場的5.9%,與第一名美國及第二名俄羅斯相差很遠,它們分別佔全球33%及25%的市場比例。
SIPRI網站
------------


林保華按:
中國不是說一小時之內可以消滅薩德系統嗎?還花那樣多時間去懇求美國佬幹嗎?打吧,別做紙老虎。

王毅訪美晤克里 談「薩德」南海

【明報專訊】中國外長王毅(圖)今日啟程訪美3日,將與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探討包括朝核、「薩德」反導系統和南海局勢。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記者會上稱,南海問題不是也不應是中美之間的問題;又稱中國在永興島部署導彈與美在夏威夷布佈防沒有本質不同。

美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Washington Free Beacon)此前報道,王毅此行還將與美國防長卡特(Ashton Carter)、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等人會談。

報道引述美方官員,預料中國在南海部署導彈一事將成為主要議題。美方也預期,王毅會對美國軍艦在南海巡航及美軍偵查、轟炸機飛越南海島礁表達反對意見。

另外,美國《國防》(National Defense)雜誌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察森(John Richardson)19日邀請中國參加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

他說儘管美方對中國存在「巨大擔憂」,中國在一些領域的主張與行為似乎與國際準則非常一致。他還提到與中國海軍高層「保持着密切聯繫」。
--------------


 曾秘密接觸 北韓拒談核 
美朝終戰和談告吹
港蘋
朝鮮半島此輪緊張局勢原來曾經可以避免。美國國務院證實,白宮上月初曾作出讓步,秘密同意跟北韓(圖)就正式結束韓戰舉行和談,但北韓因為拒絕將核計劃列入議程,和談最終告吹。

美國《華爾街日報》最先披露和談消息,指北韓在核試「前數日」,美國「秘密地」答應了北韓的和談提議,但提出議程應探討核問題。雖然華府放棄了長久以來要求北韓先展示有意裁減核裝備的談判條件,算是一種讓步,但仍觸動北韓神經,不只截斷和談去路,更繼1月6日核試後,再在本月7日發射衞星(西方視為試射導彈)。
經駐聯國代表溝通

南韓韓聯社則報道,美國和北韓這次是通過「紐約渠道」,即是兩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溝通,兩國無面對面交換意見,屬「非正式接觸」。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前天證實消息,並澄清講和是由北韓提出的,結果亦是北韓回絕美方,「我們慎重考慮後,提出的要求無非貫徹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向來立場」。
1950年韓戰爆發,北韓與南韓分別獲中、美支援,三年後四國簽署《兩韓休戰協定》,但只限暫時休戰,不屬全面停戰,因此兩韓技術上現仍處戰爭狀態,而北韓發展核武一直是半島和平最大屏障。
美國去年成功爭取伊朗與西方簽署核協議,原希望照辦煮碗解決北韓核問題,但北韓的反應不像伊朗熱衷,有北韓問題專家指,「北韓視成功爭取和約為朝美關係核心,認為核武會為北韓帶來優勢」,不易言棄;另有分析提醒,長期被孤立正正令制裁對北韓阻嚇有限,「(北韓)不像伊朗那麼多弱點,(制裁)或許有些影響,但中國援助才是(北韓)真正的救命索」。
美國《華爾街日報》/韓聯社
----------


林保華按:
奴才不乖。

 拒存款轉賬 
華銀行凍結北韓賬戶
港蘋
中國東北三省的部份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圖)遼寧省丹東分行,已凍結屬於北韓人的賬戶,不再為這些賬戶提供存款和外幣轉賬服務。
南韓《東亞日報》昨日報道,工行丹東分行一名職員透露:「這措施於去年12月已實施,目前包括美元和人民幣在內所有外匯的存款和轉賬都處於中斷狀態。」丹東與北韓的新義州僅一江之隔,北韓與中國70%以上的貿易都在這裏完成。
報道引述一名北韓問題專家指,去年12月12日北韓牡丹峰樂團原定在北京作首次海外演出,但在演出當日臨時返回北韓,顯示兩國關係惡化。中國政府為了向北韓施壓,開始採取一些措施。
南韓《東亞日報》
--------------


蘋論:擺脫扁馬用人盲點
2016年02月23日
台蘋

昨日《自由時報》的報導,蔡英文即將下鄉展開產業之旅,並進行社會溝通,到各地請益。蔡自己把此行定位為內閣布局的最後思考。
蔡競選時承諾當選後不會整碗捧去,因此內閣絕大部分不會是民進黨籍者,而是以專業為考量吸納人才,希望光譜因此放大。
布局新閣業界找人

據前述的報導,蔡對新閣布局已浮現若干原則,除了部會首長與政務官多數為非民進黨籍之外,她希望多從產業界引進人才到政府服務,「已經有個小組受命在業界找人」。此外,張善政內閣目前的成員,也是觀察與參考的對象。
扁、馬在尋找院長、閣員的條件上都有盲點。扁著重派系、自己人和利益平衡,並不重視其能力與品德(如清廉)。馬尤其偏向在身邊小圈圈裡找人或照鏡子找人,盲點是相信博士學位、獨尊學者教授;雖然嘴巴高喊廉政,實際上也不太注意官員們品格與能力。
扁是把人才當奴才用;馬是把奴才當人才用。蔡英文似乎已看到前兩位用人的缺失,決心避免重蹈覆轍,所以她既不為了派系平衡而用人,也不盲目崇拜博士學者,而務實地找產業界「具執行力與管理力,能貼近產業的需要者」,以因應振興台灣經濟的此一首要任務。
美國新任總統都親自打電話約見入閣名單的人選,誠懇地說服對方同意入閣,尤其是向產業界、金融界禮聘管理人才入閣。例如花旗銀行和高盛等的CEO,就被總統請去當財政部長一類的高階職務。而在思考部門像是國安會、聯準會以及智囊性質的機構,才會請學者任職。
但是,蔡可能會在獵人頭部分飽受挫折。產業界想入閣為官的人很少,好好的CEO不做,去做常常被立委羞辱、責罵的官員,犯賤嗎?
內閣備詢莫名其妙

美國總統和閣員不必去國會備詢,沒有官不聊生的問題;台灣這部亂七八糟的憲法硬要把總統制和內閣制加總除以二,內閣須進立院備詢,附加羞辱,簡直莫名其妙。
產業界不願入閣除了在立院不受尊重外,政務官必須申報財產。這是企業界高階經理人的七寸。光憑這一條,小英就很難如願。
內閣布局不會民進黨整碗捧去,是非常聰明的高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小英能秉持初衷,排除萬難履行她競選時的承諾。
--------------


向孟庭麗致敬(陳韻)
2016年02月23日
台蘋

當孟庭麗因為拍戲昏迷而送醫,她在臉書上最後寫下的文字是:「我可以的我可以的…雖然只睡30分鐘就又出門工作了…我一樣可以做好的?雨水加淚水我可以的。」最後,她留下了美麗的身影,並同意器官捐贈,至少嘉惠8個人。
光鮮亮麗的演藝圈,總是吸引人嚮往,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小框框裡的大明星,走過星光大道,手握獎盃,聽到有人高喊「偶像,我愛你」。一齣戲裡的男主角、女主角只有一個,有些人像鴨子划水,把男二、女二演成主角,讓自己晉升主角,有些人慢慢的認清了事實,開始演主角的爸爸、媽媽,因為,紅花也需要綠葉陪襯。所以,有些劇集是靠配角撐起戲劇的質感,增加俊男、美女生嫩演技之外的可看性。這樣的情況,在八點檔連續劇裡,更是屢見不鮮。
依據2月3日《蘋果日報》的報導,去年三立電視台營收超過62億,民視營收超過40億。「八點檔」是電視台的金脈,為了搶攻收視率,播出時間從60分鐘,一再延長到目前的150分鐘。播出的集數,民視有:《意難忘》(526集,長達2年)、《娘家》(415集)、《夜市人生》(410集)。三立有:《台灣龍捲風》(345集)、《真情滿天下》(311集)、《天下父母心》(311集)。
勿放任八點檔長度

在台灣「八點檔」的另一個名字是:「長壽劇」,民視與三立角力的結果,造成了年輕族群跑去看偶像劇、韓劇、日劇。為了節省成本,劇情開始以熱門的社會新聞為梗,同一齣戲裡,每個人的頭銜都很大(CEO、總裁、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每個角色都有複雜的身世,都會有婚外情、有小三、懷孕與流產交替發生;今天是主角的再造恩人、重生父母,明天變成殺父奪產的世仇;已經去世的角色,隨時可以復活重生或變臉、或換個名字,繼續騙人。今天晚上錄到天亮,天亮開始後製,晚上熱騰騰的播出,然後,日復一日。
媒體總是報導:哪位演員自從演了長壽劇之後,幫家裡還清了多少債務;哪位演員感謝電視台讓她有機會買下人生第一個小豪宅。沒有人會出來抗議這個體制的,因為,當你登高一呼,電視台、製作單位會把你視為:問題人物(永不錄用),旁人雖然會把你視為:英雄,為你喝采,但也會開始漸漸遠離你,怕你開口向他借錢。
台灣「工會」影響力有限,對電視台也只能柔性喊話。要奢望:民視與三立雙方自發的停火,縮短「八點檔」時間到90分鐘(或60分鐘),也無異緣木求魚。NCC掌握執照換發的權力,更對節目時間表有事前核備的權力,不應該拿「自由經濟」為藉口,放任電視台的「利益導向」,如果不要下猛藥,可以請兩台高階主管喝咖啡,協商一個日期之後,「八點檔」不得超過90分鐘。
讓孟庭麗美麗的身影,不只嘉惠8個人,而是整個演藝界。

行銷企劃
--------


林保華按:
強國人無法繁衍,是地球的損失。

經濟壓力大 「二孩」不吸引 60後不能生 70後不敢生 80後不願生

【明報專訊】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中,提出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緩解30多年來因嚴格執行一孩政策而帶來的諸如老齡化、人口紅利等社會與經濟問題。雖然有專家估計,開放二孩在內地最少有1億目標人群受惠,但本報記者採訪發現,受惠於新政策的90後、80後、70後乃至60後目標人群,普遍存在「想生的不能生,能生的不敢生,敢生的不願生」情况,二孩政策在短時間內的推進未必如預期順利。

明報記者 鄭海龍

生於1981年的岳先生再過幾天就要做爸爸了,但他對是否生二孩卻有些猶疑不定。妻子懷孕之初,夫妻雙方曾一度因應老人的要求有過要生兩個孩子的想法,「最開始我在想如果我老婆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那麼我會考慮再要一個,畢竟不用擔心嫁人成本,但老婆第一胎是男孩,再要二孩的經濟風險就大了很多」。

「娶妻成本」高 中產夫妻憂負擔重

岳先生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財經網曾盤點內地娶妻成本排名前10位的城市,深圳以208萬元(人民幣,下同)位居第一。岳先生和妻子均在國企工作,兩人3萬多元的月薪在深圳同齡人口已算高收入,可是如果生育二孩就增加了生活的負擔,即使不考慮通脹,將初生嬰兒養到大學畢業,估計亦需二、三百萬元。

事實上,開放二孩政策也引起不少80後在網上大吐苦水,稱自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悲慘的一代,「我們小時候被剝奪了兄弟姐妹,工作結婚了需要面對雙方4個老人,如果再養2個孩子,想想都怕啊」。對於大部分畢業後就定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80後」來說,生育二孩的顧慮主要來自經濟原因,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多一個孩子會使夫妻雙方私人空間完全被擠佔,以致生活水平及情趣下滑。

「婚後需養4老 不敢再生兩孩」

對於不在一線城市生活的「80後」來說,結婚及養育子女的成本雖然相對較低,但收入亦同時較低。嫁到承德的李穎現年30歲,來自山東農村,雖與丈夫都是獨生子女,早已符合生二孩條件。不過,夫妻兩人年收入只有三四萬元,以至於兒子已快上小學了仍沒生二孩的意願。直到去年公婆家因徵地拆遷獲得一筆數十萬元的賠償,夫婦兩人才在得到公婆的資助保證下「閃孕」二孩。

廊坊「90後」獨生女箐箐是一名公務員,家境殷實。她表示,結婚生子的同學中,除了一兩個家庭經濟環境比較好的考慮要二孩外,大部分都因經濟問題而放棄這種想法。她直言生育二孩實際上是待自己年老了才有好處,萬一入院需要照顧,有兩個子女就可以輪班,甚至可以分攤老人的醫藥費。

箐箐坦言如果她結婚,會先生一個孩子,「聽說生孩子太痛了,如果真的太痛我就不要二孩了」。至於剖腹產,她表示這對孩子健康不好,身體又會留下疤痕,不會考慮。

60後經濟狀况較佳 恐「有心無力」

而相對於80及90後的經濟及生活壓力,70後及60後相對來說有較優厚的經濟條件,故不必考慮太多養育二孩的經濟成本問題。兒時大部分生長在多子女家庭,婚後經歷過一孩計劃生育政策的他們,對生育二孩的意願亦普遍高於80及90後。問題是歲月不饒人,70後和60後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要圓二孩夢,即便有人願意冒生命危險,恐怕部分人也必須依靠輔助生殖技術甚至代孕了。

【系列四之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