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8 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港人治港,還是港人制港;外省權貴與本土議員;紀委巡視小組進駐上海;維吾爾鋤奸隊
2014 8 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港人治港,還是港人制港;外省權貴與本土議員;紀委巡視小組進駐上海;維吾爾鋤奸隊
2014年07月31日 17:35 PM
勿讓兩種極端化民族主義撕裂新疆(上)
中國中央黨校民族宗教理論室主任 靳薇 為英
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近年,中國的邊疆動盪,引起廣泛關註。學界
2014 7 30《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我台灣‧我觀點‧我主場;沈富雄奇情招數;兩個爛黨?打虎未完;維人暴亂 喀交會急閉幕
我台灣‧我觀點‧我主場 當大中華膠變成台獨
2014-07-30
創辦兩年的香港新興網絡媒體「主場新聞」宣告關門,震撼人心,因為它每天有三十萬人點閱。不論港、台乃至全球,都要面對中國以龐大財力滲透媒體,從而扭曲普世價值,網絡媒體已成為對抗專制獨裁的犀利武器。
因此中國也試圖進一步掌控全球網絡,財力無法達到目的時,不惜採用恐怖手段,這是主場負責人蔡東豪透露出的重要訊息。
恐怖手段太多了!今年年初「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重傷事件,雖然很快抓到了藏匿在中國的凶手,然而至今無法交代出案情真相,就非常值得玩味。
對沈富雄奇情招數的觀察
[林保華]
這次選舉最養眼的,應該是台北市長的選舉。權貴與素人、神豬與柯P;而沈富雄的介入,形成連勝文、柯文哲與沈富雄的三角關係,更增加不少懸疑性。而沈突然又在近日宣佈可能退選,讓情節更加曲折。
沈富雄是在今年6月12日民進黨民調柯文哲贏了姚文智後第二天的6月13日宣佈的。可見,他早就準備這一天,之前也放過空氣。他的目的很明確,對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不服氣,以75歲高齡老驥伏櫪。 台灣參加選舉,競選成本很高,沒有金主或廣大民眾財力上的支持,是很難做到的(後者非常個別,也非常辛苦),除非純粹是玩票性質。而沈富雄抬出一大堆政見,顯然不是玩票,而是做了周密準備,後來他還透露向馬英九總統做了報告。
由於沈的針對性太強,背後的金主又頗神秘,讓我不期然想到1999年「信良兄」的那一幕。那時許信良與陳水扁爭奪誰代表民進黨出選總統大位,許信良對敗局不服,當時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留下「信良兄,連戰的錢不能拿」的經典名言。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沈富雄人品也不會那樣差,但是這個謎團還是一直縈繞。
2014 7 29《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馬英九「棄美親中」的戰略選擇;愛國與孝順;沒有元朝,只有蒙古殖民的100年
馬英九「棄美親中」的戰略選擇
林保華
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是因為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有「不沉的航空母艦」的稱號。尤其中國崛起之後,要突破西方國家圍堵的第一島鏈,還要把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海,台灣更加成為中國與西方陣營爭奪的焦點。馬英九也「以小事大」周旋在美中兩國之間,並作為他「外交休兵」、犧牲主權的藉口。
美中關係惡化逼馬英九選邊站
2014 7 26《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張德江南下的重要訊息;港媒體《主場新聞》宣布關站;論「支那人」;中國人與支那豬
沒有元朝,只有蒙古殖民的100年,世界史學界嘲笑中國歪曲歷史
歷史的錯不是我的罪
2014-07-24
│
中國人把蒙古史說成中國史,把成吉思汗列為中國的民族英雄,現在
練乙錚:論「支那人」
近有某北官因本地獨派人士繼「蝗蟲」之後以「支那人」稱呼大陸人而大感不悅,是很可以理解的。「支那」一詞,視其用法、場合,可以是尊稱,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表達言者對受者的一種輕藐,而後者更包含了中日之間百年恩怨糾結,非常複雜,當中既有彼方惡意,也有己方自卑,更有雙方的誤解及以訛傳訛。本文主要介紹一些有關「支那」一詞比較少人留意的資料,讓大家更了解這個詞的歷史和涵義。
1998年,大陸四大入口網站之一的「新浪」成立,網址的英文寫法是sina.com,馬上引起在日本的大陸移民和留學生抗議,因為sina是「支那」一詞的日語羅馬字(Romaji)兩種主要寫法其中的一種;他們深怕,網站一旦流行,勢必在日本勾起不必要的聯想,加深一些日本人對他們的歧視。
日語羅馬字的兩種主要寫法,一為「平文式」,又稱「黑本式」、「赫本式」,是19世紀美國旅日日學家James Curtis Hepburn創製的,把日語中的し音記作shi。這位學者在日本很有名,是老牌基督教私立大學明治學院大學的創辦人,因為曾經用「美國平文」作筆名,所以他創製的日語羅馬字寫法在中文裏通常叫「平文式」,但在日文裏則一般用片假名音譯Hepburn,寫作「ヘボン式」。若用這種寫法,「支那」便是shina,跟新浪的sina沒有關係。
「新浪」含歧視隱義
林保華:香港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是什麼?
本土新聞 2014-07-22 • 港台共振, 首頁 • Views: 502
圖片來源:Denis Taraskin
7月20日,民進黨開全代會。針對某些黨員向全代會提出「凍獨」議案,
引起黨內與民眾的強烈反彈而暫時擱置,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這天也對傳媒表示,台獨黨綱是民進黨創黨時期所揭示的目標,也是這一代民進黨人及台灣人民的追求與理想,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我們建構了深厚的「台灣意識」,這個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這樣的事實、這樣的狀態,如何去「凍結」?如何去「廢除」?
台灣人的「台灣認同」創新高
〈林保華專欄〉在野大包圍 台灣大視野
自由時報
2014-07-23
我對二○一六總統大選缺乏信心,因為朱立倫會出戰,除了國民黨的資源與奧步以外,還因為他的岳父走中國路線(去年上海的和平論壇),他本人走美國路線(維基解密所披露他與美國的關係)。要救台灣,就在今年打好九合一選戰,讓馬英九處在內外夾攻的困境而無力賣國,美國也進一步看到台灣人民的力量而徹底轉變政策。
國、民兩黨都看到九合一選戰將「決戰中彰投」。但是台灣人民光佔領台中,還不會給馬英九集團造成真正的打擊,只有再收復台北市,才會給他比較致命的一擊,因此還必須「突破北北基」。
2014 7 2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黎智英向施明德取經曝光;香港特區政府政改諮詢報告流程玄機;台獨黨綱議題永遠耗下去嗎
2014 7 20《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我的質疑,證實沒錯;“黃種人”的崛起?獨臺新社創立聲明及介紹;年輕人的台灣情
程映虹:“黃種人”的崛起?
——當代“中國人”認同中的種族因素
發表於 2014 年 07 月 17 日 由 lixindai
世界現近代史上,大多數曾經崛起的強國都強調它們的“獨特性”—文明的,文化的,制度的,觀念的,道德的,等等。這種獨特性有的是用來論證自己的霸權,有的是用來挑戰現存的霸權。從16世紀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文明使命”到19世紀美國的“天定命運”都是如此,更不用說20世紀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的國家意識形態。支撐這種“自己獨特”的話語,都離不開種族優越性的信念—自己的優越性是血脈裏就有的,是生物性的,自然的,歷史的,所以是獨特的。
在納粹德國生活過的美國社會學家喬治‧莫西George L. Mosse 1918-1999)是西方研究種族主義的著名學者,他對於“獨特性”話語和種族觀念之間的聯繫有這樣一個精闢的觀察:“如果民族長期一貫地強調自己的‘民族特色’,那麼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就走得很近了”;反過來,“如果種族主義建構出一個‘理想種類’,民族主義遲早會尋找一種相應的‘民族特色’”。莫西不但從一個方面劃清了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澄清一個有關種族主義的錯誤概念:好像一定要有對他者的建立在種族概念上的歧視、隔離和迫害才叫種族主義。其實,種族主義的第一步,是借助種族性語言建立起自己的獨特性概念。有了這個強調種族性的概念,才會產生對種族意義上他者的歧視和敵對。
2014 7 18《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怎樣看中共新的反腐風暴?怎樣看姚立明出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陳致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