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 7 2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黎智英向施明德取經曝光;香港特區政府政改諮詢報告流程玄機;台獨黨綱議題永遠耗下去嗎


林保華按:
曝光了。這是北京利用駭客不擇手段的“超限戰”。但是自己國家自己救,我們一直不想黎智英插手台灣政治,因為他有濃厚的“大中華意識”(香港土共卻硬說他是台獨,說明他們的無限上綱製造可笑局面),318學運後他有所改變。另外他還有一些商人的投機性格,美其名“市場導向”。以下是去年11月6日我在自由時報的專欄文章,已經在暗示黎智英利用施明德插手台灣。我沒有點他名,只是點出蘋果日報的角色。香港與台灣的新公民運動已經聯成一氣,誰也無法阻擋,但是我們除了要阻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還要防止被政客插手,成為他們謀私的工具。以此寄望台港兩地的年輕朋友。

 

〈林保華專欄〉台獨與香港的左膠、右膠

三位香港泛民人士來台灣接觸施明德商討支持「佔領中環」,被中共扣以「勾結台獨」。其實施明德已經不是台獨,中共只是沒有理由打壓佔領中環而借題發揮。

泛民內部對此也有爭議。十月二十日媒體披露施明德支持佔中的消息後,二十二日和平佔中秘書處就發表聲明,由三位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連署。聲明中表示:「感謝施明德先生精神上的支持,但施先生所提出的『明年每月派十七人進行佔中』,此事從未在『和平佔中』運動內部討論過。」婉拒了施明德。其中朱耀明牧師是來台的三人之一。

但是熱中推崇施明德的台港《蘋果日報》,一直沒有發表這則新聞,並且繼續大作施明德支持香港佔中的文章,希望此事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在中共大肆批判後,施明德也趕緊脫身,在接受《明報》專訪時表示:「我自己一直是被動的」,「我是客人」,今後都不會主動與香港民主派人士接觸。

我奇怪的是,泛民的一些人怎麼對台灣這樣不了解?施明德在台灣已經缺乏影響力,當年指揮紅衫軍,支持者已經離他而去。而在這以前他也沒有表態支持佔中,或者關心香港的民主運動。據我們了解,香港泛民的年輕一代,對施明德並不欣賞,但是「大中華情結」的年長一輩看中他,結果卻導致兩面不是人。

與「大中華情結」有關的是,九月三日,兩位香港本土派議員范國威、毛孟靜與幾百位泛民與社運人士連署在台灣報章刊登拒絕「中國化」的廣告,也引起泛民內部的反彈。十月底,范國威在立法會提出「港人優先」的議案被否決,其實主要就是要求中國以家庭團聚為名每天放出一百五十人到香港定居的名單審批權應在香港,竟被土共指責為歧視中國人的「法西斯主義」而被否決。

為此,十一月一日范、毛與一批本土派人士連署「港人優先」的聲明。但是泛民的另一位議員梁國雄(長毛)牽頭,由二十二位泛民議員(持泛民立場的議員有二十七位)與一批社會人士連署另一個聲明,以示與本土派的區隔。後者認為港人優先,就是歧視中國人;然而前者認為也要關心香港最弱勢族群(印度、巴基斯坦裔)的家庭團聚權利,則被後者去除。更激進的「城邦派」領袖陳雲,乾脆連「港人優先」也反對,他認為港人優先意味著中國人其次,他連其次都不同意。

總之,兩者的根本分歧,還是以本土還是大中華為立足點。目前香港的所謂「左膠」、「右膠」之爭,實際上就是大中華與本土派之爭,年輕人多持「右膠」立場,大罵左膠賣港。香港土共正在為泛民的分化而喝采。(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2013.11.6


黎智英向施明德取經曝光
談公民運動部署 疑黎下屬電腦被侵

黎智英、施明德對話曝光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收到一名自稱「壹傳媒股民」所發的電郵,當中附有逾860個估計來自現任壹傳媒動畫商務總監Mark Simon的電腦密檔,內含黎智英捐款予泛民近千萬元單據、《蘋果日報》被抽廣告等敏感資料,甚至有黎智英與台灣「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的對話文本及錄音,顯然是黎智英向施明德取經,但未確證是否與去年的香港民主及佔中運動有關。

兩人對話提及公民運動的部署,包括「不讓特定政治人物加入」、「提防有人假裝激進」,黎智英稱會「組織班底赴台」與施會面,令人想到是否與去年10月佔中發起人朱耀明、工黨李卓人及真普聯鄭宇碩赴台與施明德會面有關。朱耀明、李卓人昨不在港沒有回應事件,鄭宇碩稱他當日赴台與黎智英無關。

黎智英施明德暫未回覆

Mark Simon昨回應本報表示,不評論事件,亦不知文件為何外泄,以及外泄文件的內容。本報並致電黎智英及施明德查證,二人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對於有說李、朱與施明德會面,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游說而起,李柱銘昨稱事隔太久不清楚詳情,印象中曾與李卓人和朱耀明談及赴台找施明德一事,?記者找李朱二人了解清楚。

自稱「壹傳媒股民」寄出 有影片錄音

黎智英早在2011年遭人外泄密件,匿名者當時向傳媒發放電郵,指稱可在foxy搜尋到黎的政治捐款證據。本報昨收到自稱「壹傳媒股民」電郵,聲言「我呢個小股東賺唔到錢,街外人仲分?咁多錢」,所以把網上資料公開,而外泄資料有影片、錄音、捐款單據及壹傳媒內部文件,當中最少3個文檔,存有寫?「黎智英、施明德、范可欽」等對話文本,相信所指為台灣民進黨前主席、前「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以及台灣名廣告人、前倒扁運動發言人范可欽,另有前「紅衫軍」副總指揮姚立明。

施﹕若港不獲民主 北京怎讓台信任?

文本顯示,施明德指97年以後香港人的心態不一樣,出現「真正的香港人」,會考慮香港前途。對於公民運動,施認為「不一定要特別強調不跟政治結合」,但可「不用政黨名義 ,改用個人名義,最好是有社會公信力、有號召力及魅力的人」,而公民運動最重要有3個條件,包括有理想、有組織及有領導,又稱「香港可以借助台灣,如果香港不能獲得民主,北京怎麼能讓台灣人信任?」

對話提及「提防有人假裝激進」

另一疑是施明德與黎智英飯局的錄音,施提醒「要小心,有些人很積極、很激進。激進就是『我一定要衝進去、要丟火把什麼的』……要犧牲生命。但我們講的犧牲是說『我就讓你抓呀』,不要跟你拚命。但你要提防,他(她)會派人來做這個(假裝激進)」。

范可欽在文本提及,公民運動可以有「17人用分階段接力」,最好有學者、宗教界、教育界、婦女代表、演藝人員或工人等各行業,並指愈多女生參加愈好,先採遊行及靜坐等方式,層層加壓,「還是不理我,才被逼得要佔領中環」。他又指「假設是明年7月1日啟動,大約有10個月的時間……最後D-day才是7月1日」,故相信上述人等會面是於去年進行。

另外,有文件顯示今年3月,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曾邀請李柱銘、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黎智英,與美國駐港前總領事楊甦棣吃晚飯。本報致電李國寶手機,有人說「李國寶不在」,至截稿前未能找到當事人回應事件。

明報記者

黎智英密檔外泄﹕http://video3.mingpao.com/inews/201407/newspaper20140721lai.mp4
--------------------

 

《民報專欄》香港特區政府政改諮詢報告流程玄機
2014-07-20 09:19
[完整介紹]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親歷反右、大躍進、文革各項政治運動。曾任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共黨史。2009年創辦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擔任理事長。著有﹕《一個中國人的台灣情》﹑《中共風雨八十年》﹑《告別江澤民》﹑《閒話鄧伯伯》﹑《神州千奇百怪論》﹑《血與淚-----八九學運札記》等。今年3月的台灣太陽花學運,進而激勵了香港的學生,堅持在7月1日舉行佔中。(圖片:網路資料、資料照,民報合成)香港特區政府於7月15日拿出香港政治改革的諮詢報告交給北京,作為北京掌控香港普選政策與方法的依據。說起來特區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還是很尊重香港民意了。

特區政府為何此時拿出政改報告?原來,為了因應北京原先應承在2017年舉行特首普選而引發的相關爭論,香港特區政府在去年12月4日發表了諮詢文件。其中安排了相關的流程。

第一輪諮詢期是5個月,在2014年5月初結束。估計特區政府需要兩個月撰寫諮詢報告,然後特首才正式啟動「政改五部曲」的第一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要修改目前的選舉辦法。估計最快要在2014年7月才能提出。

在第二部曲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了要修改選舉辦法後(估計今年秋天),特區政府才會向立法會提出修改選舉辦法的具體議案。為此,特區政府還會進行第二輪諮詢,大致是在2014年下半年進行。特區政府現未能確定第二輪諮詢期有多長,但立法會很大可能要在2014年10月復會後才會收到特區政府根據北京是否修改選舉辦法的議案。

然後特區政府希望立法會在2014年年底前以全體立法會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完成第三部曲。最後兩步曲,第四部是由特首同意議案,最後一部就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實現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但如果方案在第三部時被否決(泛民擁有三分之一以上立法會議席的否決能力),下屆選舉就會原地踏步。

香港特區政府這個流程的「巧思」在那裡呢?因為泛民原先提出的「佔領中環」是訂在今年7月1日,第一輪諮詢卻在5月初結束。而7月1日前政府沒有提出政改報告出來,在得知政府意見以前,7月1日的「佔中」就有點無的放矢。所以佔中指揮部就在佔中日期上猶豫不決,要從7月1日往後挪,導致民眾的熱情冷卻,加上中方大肆打壓,因此支持佔中的民調只在兩成幾的基本盤上。

幸虧今年3月的台灣太陽花學運,激勵了香港的學生,堅持在7月1日舉行佔中。因為即使諮詢報告沒有出來,依照北京的態度,根本就反對公民提名,難道泛民認為在民眾顯示決心以前,北京與特區政府會做出讓步?也因此,在6月,部分民眾已經就東北發展計劃的財政撥款問題做出兩次佔領立法會的牛刀小試。

但是由於第一輪諮詢是在5月初結束,所以6月22日的79萬人民間公投,與7月10日的51萬人遊行所代表的民意,不在這個報告之內。所以諮詢報告膽敢把特首必須「愛國愛港」,而且必須經由提名委員會篩選,作為香港的「主流民意」列在報告裡。但是又沒有量化的數字,等於隨他們判定就是。其中建制派以填表方式寄出意見書,即可代表他們炮製的民意。容易過泛民號召的「一人一信」。

諮詢報告出來以後,當然引起泛民的反彈。然而因為報告沒有文字否定公民提名,因此有些佔中要角還抱有希望,希望能在「縫隙」中找出一條活路。

然而問題是第二輪的諮詢報告能夠真的列出香港真正的民意嗎?因為建制派也推出反對佔中的聯署活動,聯署對象包括來香港旅遊的中國遊客,在香港工作的菲律賓妹,最近更爆出中華煤氣公司(老闆是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的李兆基)要屬下員工都去聯署。如果連香港本地企業都是如此,那麼中資企業會怎麼做,也可想而知了。至於這些聯署是否合法,由政府決定。因此隨便製造一個可以與公民投票與遊行人數相抗衡的數字易如反掌。如果第二輪諮詢的民意是平手,第一輪主流是提委會提名,那麼「平均下來」還是北京的意見佔優勢。這就是“諮詢”的實質。

香港泛民對特區政府與北京當局,果然真有期望嗎?
http://www.peoplenews.tw/
--------------------------


林保華按:
政治決斷,說得好。有時需要模糊空間,有時需要明快決斷;端看領導者如何判斷形勢。判斷正確,民望飛升,;判斷錯誤,問題不斷。台灣目前的政治經濟形勢,許多問題不能再拖下去,否則等於慢性自殺。學生因此挺身而出,政黨還在那裡對自身的改革拖拖拉拉。蔡英文批評了馬英九,那麼民進黨自己應該做出表率,在維護主權獨立的問題上,不要讓民眾失望。

焦點評論:台獨黨綱議題永遠耗下去嗎(杭之)
2014年07月21日    台蘋
民進黨召開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重頭戲有二:一是改組未來兩年黨的權力結構;二是有關《台獨黨綱》的相關提案。前者是例行,沒什麼可說的;後者是周期性打擺子,耗費體力,傷身子。

記憶中,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民進黨有關黨綱的各種爭議就不斷,有要廢除的,有要貫徹的,還有許多變種,如正常國家、如凍結……。印象中,這些大多不是黨中央提出的,而是各方「賢人」(借友人邱義仁語,請用台語發音)提出或者弄出氛圍的。目的據說都是為了民進黨可以執政,或說是要捍衛台灣人尊嚴、捍衛民進黨黨格的。
面對這些,十多年來,大概多是交「研議」。最大陣仗的是上一屆黨中央,動用了可能是創黨以來最大政策研議能量,在約半年的時間內,召開多次黨內外會議,據說參與者超過600人次,黨中央彙整的文件應該超過50、60萬字。當時說:「這是台灣有史以來對於兩岸關係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

兩岸存在嚴重對立
照理說,既然如此,那解決問題的方向、步驟應該大致解決了,黨內各方就不必提出這種南轅北轍的提案,對著幹了。說穿了,那大陣仗的排場不是在搞政策研議,進而作政策(治)決斷,而是在搞盍各言爾志的座談會,走個過場。問題仍然在那裡。
事實上,了解問題本質的人都清楚,在這議題上,最重要的是「政策(治)決斷」,研議也好、探討也好,都是為了要鋪陳這個「決斷」的出現。在兩岸問題上,最根本的問題是存在一個嚴重的對立意志:北京政權對台灣主權的主張是跟台灣民意趨向衝突的。面對這個民意趨向,國民黨有國民黨的主張,民進黨有民進黨的主張,那就是所謂的《台獨黨綱》及其衍生文件。
如果說,1990年代李郝體制制訂的《國統綱領》是國民黨的戰略性綱領,那《台獨黨綱》應該就是民進黨的戰略性綱領。我認為,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發展,《國統綱領》大致是失敗了。那民進黨如何評估自己的戰略性綱領的發展呢?

衡量情勢做出決斷
「戰略的本質就是一種抽象性的相互作用,也即,兩個對立的意志使用力量來解決其爭執時,所用的辯證法藝術。」因此,不存在一個本質性的、信仰性的政治綱領,而是在衡量相互作用的諸力量的變化後做出「政治決斷」,我能得到什麼、我要保住什麼?我可以付出什麼?政治不是只要我的信念是對的,我就這麼幹,其他的就交給上帝。
同樣的,政治也不是一方「一廂情願」地想著:我怎麼樣那就會怎麼樣,我凍獨了就走完了最後一哩路,等等等等。民進黨執政過八年,執政團隊搞過好幾次政經兵推,那就是在衡量相互作用之各方力量,作出情勢判斷,最後作「政治決斷」。這樣的思維,不能用在這個不時打擺子的問題上嗎?
說白一點,凍了獨又怎樣?北京就說yes了嗎?貫徹黨綱,你貫徹得了嗎?看來這次打擺子也會是「交中執會研議」之類處理法。是否該檢討一下各方戰略情勢變化,在選擇的價值下像兵推一樣好好研議,最重要的是最後的政治工作,政治決斷。這應該才是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

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政論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