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馬英九“列管” 林保華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一名派出所的警察到我所居住的大樓﹐
向管理處表示要找我。管理員問甚麼事情﹐該警員回答說﹐我是“列管人員
”﹐要我填表。我太太是大樓管理委員會主任﹐那時我們都不在家﹐因為問
題嚴重﹐大樓管理員立刻打電話給我太太﹐我太太回來後就到派出所詢問﹐
我被馬英九“列管” 林保華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一名派出所的警察到我所居住的大樓﹐
向管理處表示要找我。管理員問甚麼事情﹐該警員回答說﹐我是“列管人員
”﹐要我填表。我太太是大樓管理委員會主任﹐那時我們都不在家﹐因為問
題嚴重﹐大樓管理員立刻打電話給我太太﹐我太太回來後就到派出所詢問﹐
選舉提名考驗綠營政治人物 林保華
最近的選舉提名﹐對綠營是一個新考驗。其實何止對綠營﹐對綠營的政
治人物更是考驗。
去年立法委員與總統的選舉﹐綠營大輸﹐士氣低落﹐綠營也處在療傷期
間。剛剛輸掉的時候﹐一些人灰心喪氣﹐綠營可以保持短暫的團結。但是選
《凌鋒專欄》馬總統應向中國買票論
馬英九總統雖然包攬火車票的生意﹐只要民眾買不到票就可以打電話到
總統府由他協助解決﹐展現與中國春運一票難求﹐胡錦濤口沫橫飛也不敢要
民眾打電話向他求助的不同態勢﹐顛倒了“兒總統”與“父主席”的人倫體
統﹐說明台灣才是頭家當家作主的真正民主國家。
《凌鋒專欄》劉柏煙老師與野草莓學生
劉柏煙老先生的告別儀式已於一月三日上午九時將在南投中興新村厚德
殯儀館舉行。沒能親臨送行﹐只能在這裡祝願劉老先生一路走好﹐台灣也一
路走好。
劉柏煙老先生是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在自由廣場以自焚的激烈形式對馬英
一箭雙雕的“收押不禁見” 林保華
陳水扁前總統的海外存款案﹐在進入正題前的序曲﹐就已經把台灣的司
法玩的天花亂墜。手銬問題已經成為過去時態﹐最近冒出來的是是否需要進
行第二次收押﹐更是充滿政治力的介入。
第一﹐台北地方法院判決把陳前總統從看守所釋放出來後﹐特偵組的發
《林保華專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前被中共當作資產階級的口號﹐因為根據馬列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不同的階級在法律面前怎麼可能平等﹖因此雖然毛澤東死後的改革開放﹐中共也搬出這句話來欺騙民眾﹐但是始終沒有辦法做到。因為一黨專政下﹐共產黨享有特權﹐又怎麼可能人人平等﹖在“人治” 的情況下﹐無法律準繩可言﹐更無法人人平等了。
台灣作為“自由世界”的國家﹐應該這方面會做的比較好﹐但是這次審理前第一家庭的海外存款案﹐卻發現有許多類似共產黨的辦案手法﹐對台灣邁向正常民主﹑法治國家造成了傷害。
前第一家庭的海外存款案﹐應該清查﹐必須清查﹐向人民交代清楚。即使摒除統客﹑統媒所增加的許多水份﹐我也認為第一家庭的做法﹐不論動機為何﹐表現是相當難看﹐因此不管他們有沒有罪﹐也不管國民黨是怎樣的更加不堪,它已經損害台灣這個民主國家的形象﹐也損害民進黨的民主進步形象。我們不能以國民黨更加不堪而原諒我們自己﹐否則民進黨無法進步﹐台灣無法進步。如何反省﹐是民進黨與綠營今後能否前進的關鍵問題之一。
但是檢調對第一家庭的清查﹐的確存在許多問題﹐因而也傷害台灣的形象﹐不但是民主的形象﹐還有司法的形象﹐例如無罪推定的原則﹐偵察不公開的原則。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人提出﹐但是法務部﹐連哈佛的法學博士馬英九都一直置若罔聞。這個問題不解決﹐特偵組的起訴書就減低它的公信力﹐因為可能是用非法手段獲取與推演的不可靠資料。
林保華專欄》我被警方「關切」
十二月十二日,民間司改會、人本基金會等團體在自由廣場聲援陳雲林來台期間遭警方暴力對待的黃怡翎等三位受害人,批警方濫用公權力;三人並於稍後到台北地院出庭自訴前松山分局長黃嘉祿涉嫌妨害自由等案;我有到台北地院旁聽。這是我自願來聲援她們;同時我也來熟悉環境,因為在馬政府「聯共制台」下,說不定哪一天,我也可能在非自願的情況下來這個地方。
可能事情比我想像的還快:十二月十五日,家居所屬派出所警察來找我。家裡沒有人,我太太後來去問,原來要我填寫「大陸人士」的資料;我太太一口回絕,因為我是香港人,根據台灣法律,我是「港僑」,根本不是「大陸人士」。
我在香港生活了廿一年,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五年兩次被中國政府沒收「港澳同胞回鄉證」,中國政府不認我是「同胞」。一九九七年離開香港到美國時,我拿的是「英國海外屬土公民」(BNO)護照,來台灣也是用這個護照申請入台證。
九七香港主權轉移以前,我曾求見台灣駐香港的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鄭安國先生,領取移居台灣的表格,也是港僑身份。鄭先生回台後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後來是馬英九辦公室主任,兩年前因為馬英九的市長特別費案成為棄車保帥的犧牲品。但是我後來決定移民美國,沒有來台灣。
外交部會不會併入陸委會? 林保華
二○○四年十一月﹐從美國來台北時﹐住在青年會﹐在很偶然的情況下
認識了當時即將出任台灣駐巴西代表的周叔夜先生﹐他在巴西長住了幾十年
﹐是個“巴西通”。當時說了﹐如果去巴西玩﹐會去找他。哪裡想到不久決
定回台灣定居﹐“巴西夢”自然沒有實現。最近﹐在台北一個場合見到他﹐
台灣人權的冬天 林保華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不幸﹐對台灣來說﹐可能是人權倒退日。原因
就在於國民黨的馬英九當選總統﹐中國的勢力大舉入侵台灣﹐因此中國的人
權觀念也滲透到台灣。也就是“人權就是生存權”﹔為了生存權﹐老百姓應
該去拼經濟﹐而讓政治由馬英九之流去“拼”﹐然後由他來主宰台灣人的命
官逼民反﹐台灣風滿樓 凌鋒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問台灣﹐據說是“破冰之旅”﹐也因為破冰溫度太高﹐導致民怨沸騰﹐離開後久久不能平復。 十月二十五日由綠營主導的﹑有五﹑六十萬人參與的大遊行﹐實際上有不少中間群眾參加﹐他們憂慮台灣主權的流失﹐不滿政治﹑經濟一面倒的傾向中國﹐尤其在毒奶事件對民眾﹑企業造成傷害時表現軟弱無能。也因為如此﹐馬英九政府擔心民眾激烈的情緒會得罪中國而採取強力壓制的態度。即使把陳雲林來台日期避開週末﹐擔心大量民眾湧上街頭抗爭﹐但是也阻止不了民眾自發的抗議行動﹐以致又在“馬陳會”前一小時把時間從下午調到上午﹐在鐵刺刀片拒馬包圍下還因為怕民眾﹐只見七分鐘就草草收場。
警察的強力鎮壓﹐除了普通民眾﹐還導致立法委員﹑市議員以及記者被打傷﹐血流如注﹐因此引發民眾的激烈抗爭。馬政府仗著在媒體與司法的完全執政優勢﹐竟然先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抹黑成為“暴力小英”﹐把民進黨污衊成為“暴力黨”﹐完全不承擔自己鎮壓民眾的責任與向共產黨諂媚的無恥。
如果一般民眾認為這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以分清是非﹐那麼只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警察不惜使用暴力搶奪民眾手中的中華民國國旗﹐卻允許以黑道頭子張安樂為總裁的中華統一促進黨高舉五星紅旗而不受任何干涉。這根本已經到了敵我不分的地步。早在十月二十五日遊行中﹐有民眾質問一位執法過當的女警的主管單位是誰時﹐她竟回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為泄漏了機密﹐這位女警立刻被調職。
為了緩和民眾的情緒﹐國共合作騙台灣人﹐聲稱陳雲林來台灣﹐只談經濟﹐不談政治。陳雲林出訪前夕﹐大談對台灣“鄉親”的骨肉感情﹐甚至於為毒奶向台灣骨肉同胞道歉。中國官方媒體卻沒有刊登這些道歉﹗國民黨也有意忘記每次國共合作時他們被騙導致亡國的慘痛教訓﹐幫共產黨來騙台灣人﹐說陳雲林來台灣只簽署經濟協議﹐與政治完全無關。然而陳雲林見馬英九﹐就是不願喊他一聲“總統”﹐以維持“一個中國”內兩個省部級幹部之間的對等地位。這不是政治是甚麼﹖
打擊“安亞專案”涉泄密與賣國 林保華
第一家庭海外存款案﹐根據10月23日出版的台灣“壹週刊”第387期所
說﹐“特偵組預計在11月25日﹐會初步偵結機要費和洗錢案﹐並追加起訴陳
水扁貪污罪﹐到時候﹐扁家貪污惡行就會在眾人面前全部露餡。”特偵組沒
有出來否認這個“預計”是壹週刊捏造的﹐因此當它的確是特偵組提供給壹
《凌鋒專欄》反戈一擊與激情表演
中共幾十年的歷史中﹐不論是黨外鬥爭還是黨內鬥爭﹐分化自己政敵的
手法有一條就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其
中的反戈一擊﹐往往就表現出來人性的眾生相。那就是在當權者的威脅利誘
下﹐“脅從者”如何交代問題﹐供出主犯的罪行。人品好一點的的﹐實事求
《林保華專論》制度改革比個人清白重要
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與陳瑩﹐訪問美國﹐會見政府官員與國會議員﹐向他
們報告台灣司法﹑人權倒退的情況﹐他們舉出的例子﹐是陳雲林來台灣期間
台灣警察對民眾施加暴力的情景﹐有許多畫面為證﹐引起美國方面的震驚。
近來﹐也的確有一些美國非官方組織表示對台灣這方面情況的關心﹐包括對
“特偵”扁案特偵組 林保華
陳雲林來台灣﹐以及借第一家庭海外存款案而打綠不打藍所暴露出來的司法濫權問題﹐已經引起台灣民眾的不安﹐認為是台灣人權的倒退。前者的是非問題比較容易判定﹐所以爆發“野草莓學運”﹐後者因為涉及藍綠問題﹐比較難解決﹐但是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這裡著重講的問題﹐是特偵組濫權所表現出來它所違反的無罪推定與偵察不公開的原則。從而帶出一個問題﹐該由誰來“特偵”特偵組的問題。
引發這方面的看法﹐是因為自從八月十四日第一家庭海外存款案公開以後﹐特偵組的表現﹐尤其是在媒體的表現﹐因為我非常了解媒體作為“宣傳工具”的作用﹐所以是我長期最關心的議題。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該是“壹週刊”莫屬﹐不但是它的銷售量﹐也因為它會被電子媒體翻炒而家喻戶曉。從八月十四日出版的第377期的封面故事“利用黃睿靚洗錢﹐爆扁密匯3億出境”開始﹐到目前為止﹐每一期的封面故事都是事關第一家庭﹐形成長篇連續劇﹐其中不少就是來自特偵組提供的故事。連續下來的封面故事﹐第378期是“扁家族貪污大追密”﹔第379 期是“檢調鎖定扁家洗錢資金”﹔第380期是“扁家用120人頭戶洗錢”﹔第 381期是“扁探詢法國庇護﹐陳幸妤將攜子出走美國”;第382期是“珍2度撞牆尋死”;第383期是“扁家全部淪陷﹐檢調鎖定陳幸妤內線交易”﹔第 384期是“檢調追錢﹐海外洗錢7億﹐扁珍在台暗藏4億現金”﹔第385期是“ 親找國外理專﹐陳致中主導海外洗錢”﹔第386期是“揭扁新家3千萬豪奢裝潢”﹔第387期是“三大金控成洗錢密道﹐扁家二次金改貪污現形”﹔第388 期是“扁家貪污海嘯﹐中信台泥辜家捲入洗錢案﹐爆鋼鐵業行賄吳淑珍”﹔第389期是“安亞專案五千萬元揭邱義仁買通WTO秘書長”﹔第390期是“ 八大罪狀押扁”﹔第391期是“2500萬不連號舊美鈔起疑﹐查扁吞外交秘款 ”;第392期是“丹麥一億賄款成謎﹐辜仲諒自首解碼扁家洗錢”。除了“ 封面故事”外﹐還有其他涉及扁家海外存款或家庭情況的其他內容。
看了上述標題﹐已經肯定扁家是“洗錢”﹐是“貪污”。在宣判以前﹐甚至起訴以前﹐媒體已經為扁家定罪了。這違背了無罪推定的原則﹐合適嗎﹖“壹週刊”在香港不敢這樣做﹐在台灣敢。這種藐視人權與法治的亂象﹐政府不管嗎﹖NCC不管嗎﹖ 這些“爆料”的內容﹐有相當部分內容來自特偵組﹐例如第379期就有 “根據特偵組線報”﹑“檢調高層指出”﹑“檢調人員也查出”等﹔第383 期﹐有“據檢調高層人士透露”﹑“根據檢調內部人士表示”﹑“特偵組下一步﹐十月間將針對內線交易這部分案情重啟調查”﹔第388期則有﹕“根據特偵組接獲的線報”﹑“特偵組也向本刊證實”﹑“根據特偵組掌握的資料”﹑“幾乎所有特偵組追查的弊案都有吳淑珍的影子”﹑“檢調高層透露 ”等等。
《林保華專欄》讓「切割」見鬼去!
◎ 林保華
參加十一月廿二日圓山操場的晚會與廿三日與蔡英文主席的網聚,就已經憂心於綠營內部的紛爭而構思這篇文章,就是因為「切割」這個詞語又流行起來,甚至從媒體延伸到群眾活動中。到底「切割」是甚麼意思?查了幾本辭典,包括一九四七年出版的「辭海」,都沒有這個詞;但是它又是不難理解,那就是又切又割、一刀兩斷的意思。
注意到這個詞語,是兩年多前「紅軍」亂台時,「切割」隨著「反扁」而出現。原因是如果阿扁下台,呂秀蓮副總統就會繼任總統,於是統媒從她的所有言論中,尋找與陳總統「切割」的內容;其後是當時身為行政院長的蘇貞昌的一些言論,也有與陳總統「切割」之嫌;到民進黨內總統初選時,「真堅定」的黨主席游錫堃因為與阿扁在認知上有分歧,就輪到他「切割」了;民進黨正式推出謝長廷作為總統候選人後,不但「扁長情結」一直成為話題,他的每一句話當然更被檢驗有沒有與阿扁切割;後來發展到,只要不稱讚陳總統,就是與他切割。現在這個厄運,輪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來承受了。
顯然,「切割」這個被賦予特定意義的詞語是統媒發明出來,統媒利用它在媒體的優勢,取得話語權,利用捕風捉影、無限上綱的手段來切割綠營。有些綠營人士,包括媒體,在不知不覺中也沿用這個詞語,並且按照統媒所設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政治人物。
《林保華專論》江丙坤不懂利益迴避﹖
十年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看他們的財經官員﹐如江丙坤﹑王志剛等﹐覺
得相貌還算老實。但是自從江丙坤在二○○五年作為連戰投共的先遣部隊﹐
我對他的觀感就逐漸變壞。自從他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爆出的問題越來越
多﹐除了國家認同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高官﹐他不懂利益迴避嗎
《林保華專欄》小英對抗老英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旋風雖然已經離開台灣﹐但是台灣朝野並沒有鬆
一口氣﹐還有“瘡痍”需要收拾﹐台灣還必須繼續前進。
一○二五的五﹑六十萬人大遊行﹐有甚麼具體成果嗎﹖沒有。台教會會
長蔡丁貴教授預估到執政者的傲慢決不會理睬人民的聲音﹐所以當機立斷轉
為何成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 林保華
一個多星期前﹐我們幾個朋友在北海岸八斗子﹐感動於台灣風景如畫的
好山好水而又憂憤於國事﹐痛心於共匪的鐵蹄即將踩進台灣。李筱峰教授感
嘆說﹐要成立一個團體來護衛台灣。大家非常認同﹐經過討論﹐決定了“台
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稱呼。
《林保華專論》司法迫害﹐人權倒退
陳雲林剛剛回到北京﹐警察向民眾“鎮暴”的是非引發民眾對白色恐怖
回潮的憂慮﹐並且爆發新一波的學運﹐以“野草莓”代替十八年前的“野百
合”﹐要求修改集遊惡法﹐以保障人權。但是在同時﹐司法部門在沒有公佈
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又以手銬羈押陳水扁前總統﹐以致引發新一波的爭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