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如何應對中聯辦? 林保華
七月十六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駕臨香港立法會,與全體議員午宴。這是
破天荒之舉,而令人關注的,自然是他與泛民議員的互動。
香港現任立法會的主席是曾鈺成,他從來沒有否認自己是共產黨員,所以
來撮合這場飯局,義不容辭。曾鈺成在香港土共中行事比較開明,不像其
他左仔那樣乞人憎,所以這場飯局沒有受到抵制。
革命就是請客吃飯的飯局
這場活動當然經過深思熟慮。去年張曉明蒞任中聯辦主任,在六個副主任
中換掉三個,可見他要“除舊佈新”的決心。原來中聯辦行事極左,支持
梁振英,怎樣挽回局勢,自是張曉明必須考慮的,而“吃吃喝喝”就是一
個很好的辦法。
張曉明一定看過前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社長許家屯的回憶錄,
許家屯介紹了他如何宴請各界,包括反共人士吃飯開展統戰的經驗。他說
:“有專欄作家嘲笑:新華分社把毛澤東的『紅語錄』,『革命不是請客
吃飯。』戲改為『革命就是請客吃飯。』我不以為忤:一字之改,改得好
,改得符合實際。”
是我,在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的《信報》,寫了標題就叫“革命就是
請客吃飯”的專欄文章。我說:“毛澤東有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這個青年毛澤東的思想已不是毛澤東思想了。現在已修正為『革命就是請
客吃飯』,雖然它可列為中國革命的四大法寶之一。但也應記住,它是第
三法寶武裝鬥爭在和平環境下的另一種形式,也是為第二法寶統一戰線服
務的,更服從於第一法寶黨的領導。”
這場午宴,表面輕鬆,實際上各有原則。泛民議員向張曉明“送禮”,社
民連主席梁國雄(長毛)穿上印著被囚的中國異議人士、諾貝爾和平獎得
主劉曉波圖像衣服,向張曉明遞上請願信;隨後支聯會主席兼工黨主席李
卓人也遞上封面寫著“平反六四”的信件;人民力量陳偉業送的書是《來
生不做中國人》;民協主席馮檢基送上筲箕挖苦中央要篩選特首提名;民
主黨主席劉慧卿則要張曉明轉交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封信,代表民
主黨表明對二○一七年特首普選的基本立場。梁國雄在送完禮物後就走人
。
泛民送禮,張曉明表立場
張曉明在“溝通”中表面輕鬆、笑容可掬,實際上還是很有“原則”的傳
達了北京的立場:一是表明普選制度要確保國家主權、安全和中央政府權
利得到保障,二是以“篩子”可挑選出優良品種來比喻篩選特首的必要,
三是表明《基本法》沒有公民提名的選項,四是批判“佔領中環”後患無
窮。
與泛民作秀式的“送禮”,顯然張曉明表達的內容更引人注目,達到在統
戰中又爭奪話語權的目的。張曉明食髓知味,所以飯後又立即傳出中聯辦
要回請議員的意思。泛民要如何反統戰,可是傷腦筋的事情。
中聯辦是代表“黨的一元化領導”,可是香港泛民卻是好幾個派系,即使
沒有相互攻擊,要整合也需要一番工夫。二○一○年民主黨反對社民連的
五區變相公投,接著民主黨進入中聯辦協商政改,就被批為黑箱作業,出
賣民主。因此進入中聯辦吃飯,可能就要有一番爭執。至於溝通,如何擺
脫被動形式而進行反統戰,相信更會意見紛紜。
在泛民商討對策時,當然應該考慮香港民意。除了民調之外,在這裡有一
個很可以參考的數據,那就是媒體報道今年七一遊行中的捐款數字:
和平佔中 80萬元 (—)
學民思潮 72萬元 (—)
社民連 69萬元 (+72%)
公民黨 63.5萬元 (+62%)
民主黨 35萬元 (+59%)
人民力量 32萬元 (-56%)
工黨 23萬元 (+15%)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 近20萬元 (—)
職工盟 15萬元 (+20%)
新民主同盟 11萬元 (+83%)
()與去年比較
從遊行捐款看泛民主流民意
每個人的財力有限,選擇捐款對象,一定是自己最認同的政黨與團體。總
的數字比去年有增加,說明香港市民對“民主”有更加熱切的期待,期望
泛民能做更多的事情。還值得觀察的,一個是得到捐款最多的,是民眾最
認同的,而與去年捐款對比,則顯示該團體的民意支持度是上升還是下降
。
從這些數據看來,泛民支持者最認同的是“佔中”,等於為普選做最後一
搏。但是“學民思潮”緊追其後,如果加上與其有關的“國民教育家長關
注組”,數字超過“佔中”,這表示了香港市民對學生的關懷與期待,也
就是希望長期抗戰。
在激進的“社民連”與“人民力量”中,過去從社民連分裂出去的人力影
響比社民連大,也更激進,包括對泛民溫和派的批判。但是人力最近一再
分裂,精神領袖黃毓民退出,支持度大為下降。七月中旬前港姐袁彌明當
選人民力量主席,能否挽回頹勢還需觀察。有消息說,人力可能退出由泛
民組成的“真普選聯盟”,顯示他們還要走激進路線。
民主黨、公民黨捐款數字也有可觀增長,說明民眾對他們還是有期待的。
工黨與職工盟基本上是一套人馬,代表貧窮的勞工階層,捐到的款項自然
不會太多,有這個成績算不錯。
至於新民主同盟,多為原民主黨內被視作“改革派”成員。他們反對民主
黨不參與五區公投,以及反對民主黨與中聯辦妥協的政改方案,並退出民
主黨。二○一二年七月,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出來直選,並成功當選而一炮
打響,並與公民黨的毛孟靜自認是溫和的香港本土派,也就是不贊成完全
與中國切割。因此它雖是新的小政黨而捐款數字暴增,也顯示這種主張比
較得民心。它的主張比較接近社民連,但比社民連溫和。
看來激進的溫和派,或者是溫和的激進派,是比香港人比較認同的。
中方尋找“第三條道路”?
在七一大遊行後,接近中方的《亞洲週刊》突然冒出鼓吹“超越建制和泛
民派兩極化局面”的“第三條道路”的主張。它所引用的言論,來自與梁
振英鬧翻的商界人士劉夢熊,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
劉夢熊聲援過趙連海、艾未未等中國異議人士,但他更被欣賞的是不斷與
“佔領中環”的發起人戴耀庭、支持者余若薇等人的公開辦論。劉夢熊還
主張,泛民也要對台、藏、疆獨要有明確的反對態度,“對要和祖國切割
,讓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港獨思潮也要旗幟鮮明的反對。”
陳健民被引用的主張,是他建議泛民應與激進勢力進行理性辯論。陳健民
曾經接受《亞洲週刊》的訪問,認為一些激進力量表達訴求的手段,本身
就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言行舉止是不寬容與包容,比如“反蝗蟲
運動”是不能接受的,是“去中國化”;他認為香港不能獨立。
看來,這個“第三條道路”就是防止“港獨”。然而即使劉夢熊那樣愛國
,因為揭露梁振英把泛民視為“敵我矛盾”的機密,連全國政協委員職務
也丟掉。陳健民因為支持佔中,在國內的活動也被取消。這個“第三條道
路”是真正的道路,還是只是鼓勵泛民內鬥、分化泛民的道路?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激進派,也就沒有溫和派的價值。因此泛民的不同派
系不應相互攻擊,而是相互依賴、分進合擊,共同實現民主的目標。
《爭鳴》月刊 2013年8月號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站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