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 10 25《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難敵中獨;夾縫本土;犀利夏千福;乾隆還是慈禧?再請放人;3中全會的改革傳說;東盟與中;殺光中國人?

 

 

(林保華按:極精彩的評論。只有真正了解台港中的人,並且身具普世價值理念的人才寫得出。)

 

難敵「中獨」

劉雲龍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926  | 1 1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立法會建制派議員放著正事不做,煞有介事的聯署聲明,批評佔中發起人朱耀明、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和工黨李卓人,到台北與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會面,是借助台獨分子推動佔中。

自從普選三人組訪台後,親北京報章已砲轟多天,《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更形容雙方會面是「兩獨合流」。

 

在漫天烽火中最高興的人可能是施明德。這幾年寶島內罵他「台奸」的人遠多於尊稱他「台獨」,新一代社運人士也漸漸淡忘這位「過氣」的紅衫軍元帥。施不過跟普選三人組踫了個面,港陸媒體就齊聲高呼他「台獨分子」,不斷將這桂冠扣到他頭上,把他形容到好像龐大勢力似的。不要說來香港「推動佔中」了,要施明德在台灣推動另一場社運也很難成事,他看到那些「吹捧」他的報導,能不爽歪歪?

 

左報稱施明德為「台獨勢力」,台灣人看了會失笑;正如港人看見《環球時報》將普選三人組比作「港獨」,一樣笑破肚皮。台港兩地社運人物會面,並非「兩獨合流」,而是兩地普世價值合流。台港人民在自由、平等、人權、民主等價值觀上相近,都是世界公民一員,面對來勢汹汹的中共文化、資本、人員不斷流入,越來越有唇亡齒寒的憂戚感,兩地社運人士互相扶持、互傳經驗,是正常不過的趨勢。

 

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裡,已很難分清什麼是台獨、港獨,卻明顯有個「遺世獨立」、不肯與普世價值妥協的「中獨」勢力存在。

 

鄭宇碩與施明德會面當天向媒體說:「香港人真的等很久,這是最後一戰。」其實這場不僅是普選的最後一戰,也是港、台的赤壁之戰,「吳蜀」倘不聯手,就會給「中獨分子」逐個擊破。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香港瞭望 難敵 中獨

 

 

從『夾縫』看本土意識

週五 2013-10-25 白蓮達 從『夾縫』看本土意識

引言

 

身處中國領土的一塊土地,香港需要自己的本土意識嗎?特別是與在地關懷不同,現在香港討論本土意識可能是香港認為自己與中國不同,對於北京不滿,到底這樣的本土意識與大中國意識型態在港人眼中,會怎麼走?而香港的本土意識興起是否又可能成為另一個種族霸權的展現,如香港人對於外來族群後裔的排擠?

 

借來的時空與本土意識

 

在英殖時代,香港人根本無本土意識的概念。殖民地政府從來沒藉此培育出香港市民的本土意識,到底香港需要本土意識嗎在此亦先說明,本文所提及的「香港人」,不單指長居於香港的華人,亦包括幾代長居香港各族裔的人士。

 

在英殖民統治百多年,香港人在 「借來的空間、借來的時間」生活、工作,一個小小漁港竟蜚聲國際,成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齊名。香港有以捕漁維生的漁民,也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戰亂及逃避中共政權而選擇南來香港的華人。這批南下的華人,有學者、生意人及技術人員。抵港後,從商的在港設廠,建立自己的生意,學者到學術機構任職或任教,透過各種渠道將華夏文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亦令很多經典古籍得以流傳。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學術發展蓬勃,這些南來的商人和知識份子實在功不可沒。

 

香港人「以香港為家」的觀念及確立「香港人」身分,大概要推到上世紀七至八十年代,在傳媒、藝術及流行文化中紛紛展現出來,電視台劇集的內容,亦與當時社會現況息息相關,如:「變色龍」、「大丈夫」、「網中人」、「香港八幾系列」等等,至於流行曲方面,也有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相繼推出,如「香港.香港」、「東方之珠」、「蚌的啟示」等,其中「蚌的啟示」更是當時公民教育宣傳的主題曲,至於電台,香港商業電台自六十年代已播出的廣播劇「十八樓C座」[1],透過小市民談論時事,諷刺時弊,嬉笑怒罵,這廣播劇至今仍然廣播。香港作家西西於七十年代創作小說《我城》,「以人物為經,以城為緯」(見何福仁《〈我城〉的一種讀法》),可算是本土文學的始祖。《我城》在當時來說乃創新嘗試。

 

英國在殖民統治時代為香港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令香港人在學術出版及言論方面的自由皆受保護,以致大量學術著作能夠出版面世,為文學創作及流行文化,開拓了康莊大道。另外,香港的法定語文是英文和正體中文,香港人大部份以粵語為母語,奠定香港人的本土身分。英國政府縱使無心插柳,卻為香港本土意識提供基礎。

 

從「夾縫」看大中華情意結

 

有人總是以 「香港是移民的城市」為駁斥本土意識的理據,事實上,香港於上世紀曾經歷幾次人口遷移: (五、六十年代,大批移民由中國大陸逃難來港;(七十年代末大批非法入境者來港,其後港府實施 「抵壘」政策,特赦大批偷渡人士;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為止,不少香港人因六四事件而人心惶惶,紛紛移民海外,移民潮一直持續至九七前後。[2]

 

可是,遷移歸遷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移民在移居香港後,迅速融入香港社會,努力找工作,不懂廣東話的學習廣東話,學習社會風俗和世情。五、六十年代的新移民都能趕上七十年代經濟起飛的列車,和其他香港人一樣,與社會邁步前進,不止改善物質生活,也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

 

上世紀九十年代,身處象牙塔的學者也熱衷研究香港人身分問題,參照外國學者對香港人文化身分的描述,多以「夾縫」(in-between) 去說明香港人的處境。「夾縫」的確突顯了香港人身份的曖昧和尷尬。我們並非英國人,我們只是在英國殖民地生活的香港人。我們大部分也是黃皮膚的華裔人士,然而,我們和中國大陸的華裔人士又不太相似。身處「夾縫」的香港人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

 

有些早年移居香港的人,雖然視香港為家,但在他們心中,仍以中國大陸的土地為他們的故鄉。有很多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也有類似的心態,此所謂 「大中華情意結」。七十年代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為香港人帶來希望。隨後一系列描寫家國情懷的流行曲應運而生,如:「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中華民族」、「中國夢」等等。有份主唱這類型歌曲的張明敏,亦被冠以「民族歌手」的稱號。

 

沉醉在大中國夢多年,卻因八九年學運及後來發生的六四事件,令很多有大中華情意結的香港人心碎了!由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香港已經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本來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香港人對九七主權移交的憧憬頓成泡影。六四事件後頭幾年,陸續有香港人移民海外,為自己家人尋求避難所。

在後殖民時期,香港人面對主權移交的恐懼揮之不去,除了享受世紀末剩餘的日子,對自身的「夾縫」處境從來無法亦不敢面對。學者從來沒為這個問題提供實在的答案。如何在「夾縫」中尋找香港人的身分其實,答案必須由香港人自己去思考去發掘,別期望別人告訴你。

 

本土意識的確立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仍承襲殖民時代的普通法。另外,《基本法》亦清楚解釋香港特區與宗主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分野和關係。受《基本法》保護下,主權移交後初年,香港人仍感到與英殖民地時代沒兩樣,香港人仍享有一切自由,每年仍能參與六四晚會,仍然可以表達激烈言論、有出版自由。可是,在往後的日子,卻起了微妙的變化。

 

二零零三年,沙士在香港迅速爆發,特區政府對疫情隱瞞及應對遲緩與醫護人員以至一般市民的反應成強烈對比,當時香港社會的凝聚力是史無前例的強烈。同年,政府官員強行推出廿三條立法,引發五十萬人上街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這是自主權移交以來上街人數最多的一次。之後政府因為民怨沸騰,擱置立法,這是民意推倒政府政策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二零零三年可以說是喚醒香港人對本土意識醒覺的開始。

 

沙士之後,一連串反對政府無理施政的公民及社會運動,令很多本來對政府非常冷漠的香港人,漸漸關心社會,並開始評論政府政策,由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九年期間,經歷了政府強行搬遷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再有包圍立法會反對興建高鐵,以及保衛菜園村運動等等。這些運動未必完全與本土意識的確立有直接關係,可是,卻是本土意識發展至最熾熱的時候,可惜當時並無一套很完善的本土論述,就像熱鬧過後,火炬熄滅。二零一零年,有關由政改爭拗演變的五區辭職變相公投,再次牽動本土甚至是自主意識。可惜政改一役再次令香港人跌進深淵。

 

二零零三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簽訂 CEPA (更緊密經貿協議),並向香港推行「個人遊」(自由行)計劃,最初中國廣東省東莞、中山、江門及佛山四個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身分來港旅遊。之後,「個人遊」計劃進逐步擴展至多個中國城市,令申請來港旅遊中國居民大大增加。後來,大家索性稱呼此為「自由行」。開始時,大家都視此計劃為救港良方。可惜,十年下來,香港人真正得益的有多少當大家假日往旺角彌敦道或西洋菜街,滿目只是金舖、藥房、化妝品專門店或那些外國名店,名店只顧爭取「自由行」旅客的生意,商場乘機大幅提高租金,令很多光顧多年的老字號都消失,原本在同區經營的本地小商店無法抵受昂貴租金,或是結束營業,或是將鋪位搬到遠一點的位置或改租樓上舖,店舖所在的街道均令人寸步難行。

 

二零一零年八月,在菲律賓發生人質慘劇,原是歡天喜地的暑假旅遊,最終釀成八名港人魂斷馬尼拉。當時學者沈旭暉提出有關「次主權」[3]的問題,慘劇亦令香港人對中共政府無實際行動去營救人質頗有微言,亦令香港人重新再思考香港人的主體身分。

 

二零一二年,令人驚訝的事情終於發生,尖沙咀廣東道名店D&G因拒絕香港人在店外拍照,引發多次由網民發起的圍影店舖活動,這次可說是香港真正的本土運動,令香港人真正反思自己香港人的身分,在有問題發生時需要挺身而出,保護「主場」。

 

同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清楚表達了香港人對中共企圖以愛國來包裝洗腦教育的不滿,為何要取消中國歷史科而通識科的課程也包括當代中國等內容,何必要另外撥資源去增加上課時數表面上,政府讓步了,不再推行國民教育科實際上,國民教育這陰霾仍籠罩香港教育界。

 

由於大量「自由行」旅客借旅遊在香港大量購買嬰兒配方奶粉,令香港媽媽無法買到奶粉,事件再次觸動香港人神經。及至二零一三年初,網民發起「光復奶粉」運動,由於輿論壓力,特區政府不得不急急推出「限奶令」,這次是繼二零零三年的反廿三條後,再次因為市民發起反對政府無能施政,而取得暫時勝利。

 

在反對新界東北發展、反雙非、反對殘體字、及在上水反走私 (水貨客等多次本土戰中,都是香港人重新確立自主身分的重要事件。經過多場本土戰事,香港人明顯已走出「夾縫」,確認自己身為香港人的自主身分。

 

執筆之時,特區政府因受中共政府的壓力,月來不斷出口術,說要檢討「限奶令」成效,並打算於十月一日後撤銷「限奶令」,若特區政府依然不理香港人的需要,凡事要討好中共政府及其人民,難保市民會再次與大陸遊客發生衝突,後果堪虞。

 

本土意識、主體身分與排外

 

二零一一年末,香港學者陳雲的著作 《香港城邦論》[4]出版,當中提出的 「中港區隔」論點,為學術及社運界揭開一場本土意識與大中華意識之筆戰。二零一三年初,陳雲的著作《香港遺民論》出版,再次深化其本土論述及中華聯邦之主張。年多下來,網上輿論由最初反對本土論述,到後來漸漸認同其「香港人優先」的觀點,更有議員認清本土利益才是香港人心所趨,遂成立政治組織「香港本土」[5]

 

曾有些長居中國大陸的香港作家撰文攻擊本土派論述,他們的論點主要是: 1) 香港人很多都來自中國大陸 2) 香港人應包容新移民及雙非,因為他們都是「同胞 3) 關於限奶令一事,他們說 「港媽何不餵人奶? Its all about determination. (這是取決於意志) 4) 簡體字容易學習。還有其他零碎言論,不贅。陳雲及旅美港裔學者孔誥烽多次於面書及專欄撰文駁斥這些論點,香港作家陶傑亦多次於其專欄文章表示支持本土論述。

 

如果命運能選擇,香港人本來就希望誠如鄧小平所言「五十年不變」。可是,只是區區十六年,香港在各方面已被中共步步進擊香港沒有審批單程證的自主權,「自由行」計劃只能任憑中共的安排,因為《基本法》條文的灰色地帶,「雙非」(父母皆非香港永久居民嬰兒在香港出生便能自動獲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分,特區政府並無推出相應措施去應付近年大量飆升的「雙非」嬰人數,現時連小學學位已被「雙非」學童攻陷,導致本地學童無奈要到跨區學校上學。在往後的日子,可以預期中學及大學學位會被雙非學生搶奪。另外,自一九九七年後,入讀研究院的學生均以中國內地學生為主。

 

在多次本土運動中,參與人士所製作的標語和撰寫的文章都以「香港人優先」、「香港我主場」等為主題。這是因為近年香港人意識到,只有本土優先才能守衛香港本身的特色,保護香港人的權益。如香港人遇到壓迫不作抗衡,香港很快便會淪為中國大陸一個城市,而非具獨有特質的特區。如果中國政府仍未認清本土意識已在香港人心中茁壯成長,而打算用種種方法損害香港人的利益,必然會有惡果。那些說捍衛本土為「排外」的人,根本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誣蔑本土派支持者。

 

「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無疑擔當了示範的作用,是中國向台灣體現一國的表現。有人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香港人怎樣自處,台灣人想必也有類似的看法。

 

香港之所以是香港,正正因為她承襲了前殖民地一百多年的歷史、風俗及文化,使她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儘管只是地球上那僅可標示的一點,卻是國際著名的都市。

 

香港於一八四二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凡一百五十五年。

 

二零一三年八月廿五日

 

本文根據本人多篇投稿文章整理而成,現詳錄如下:

 

1) 〈『自由行』的不自由〉, BBC 中文網 「大家談中國」2012710

 

2) 〈港人十年來受惠於『自由行』嗎 , BBC 中文網「大家談中國」2013130

 

3) 〈本土意識是如何煉成的《輔仁媒體》 201368

 

4) 〈香港遺城十六年〉,《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13619

 

5) 〈我的未來在十六年前被移交了〉,《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13629,

 

6) 〈遙祭港人英靈〉,《輔仁媒體》 2013823

 

參考書目及資料:

陳雲面書貼文

孔誥烽面書貼文

陳雲《香港城邦論》,香港:天窗出版社, 2011,全部。

朱耀偉《繾綣香港 大國崛起與香港文化》,香港:匯智出版, 2012,全部。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1998,全部。

 

[1]十八樓C  維基資料

 

[2] 香港人口  維基資料

 

[3]沈旭暉﹕〈解構香港次主權 ——從曾蔭權致電菲律賓總統談起〉《明報》2010827

 

[4] 《香港城邦論》簡介

 

[5] 「香港本土」面書

 

本文刊載於台灣新社會智庫新社會香港政策2013年度專刊《覺醒 – 台灣、香港的公民力量》, 頁93 – 98, 已獲准在本人部落格轉載, 特此鳴謝。

 

 

(林保華按:這位領事很不簡單,不但了解香港及其歷史,如果還參透生死,那就天下無敵。)

 

隔牆有耳:夏千福香港生死之旅

港蘋

■陳智遠(左二)上周末帶夏千福(右一)行勻中西區,仲去埋棺材舖

 

美國國會上星期暫時解決債務危機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夏千福上周末即刻出動,應「Walk in Hong Kong活現香港」呢個文化旅遊社企嘅邀請,參加主題為「生與死」旅程,暢遊中西區了解香港歷史同文化,細味港人生活同死亡嘅活動及禮儀。

身為呢個社企創辦人之一嘅食物及衞生局前政治助理陳智遠(Paul)當日做埋導賞員,帶住夏千福周圍去,遊足三個鐘。朝早先去上環皇后街熟食市場歎中式早餐,之後百無禁忌入棺材舖,又去太平山街百姓廟等參觀。喺棺材舖入面,阿Paul仲展示咗長毛抬棺材請願嘅相片,說明棺材喺香港政治上有一定角色,夏千福笑笑口冇回應。

 

來港前做足功課

夏千福來港前肯定做足功課,事關路經英國佔領香港時登陸嘅水坑口一帶,夏千福即時講出當年邊個軍官帶隊以及坐邊艘艦,阿Paul都甘拜下風。之後遊到百姓廟、知道百姓廟義祠同旁邊嘅空地曾經借畀保良局做辦公室後,夏千福對最初為遏止誘拐婦孺成立嘅保良局好有興趣,表明關注human trafficking(人口販賣)。

 

 

(林保華按:說香港樓價會跌一半是太誇張了。但是目前卻是在消耗購買力階段,否則二手貨不可能那樣冷。)

 

西九新盤大戰 二手冰封

德銀:樓價最熊瀉50%

港蘋

■新盤平價搶客,二手樓市雪上加霜。 黃偉傑攝

 

【本報訊】繼尖沙嘴天璽及The Austin後,惜貨如金的「梁粉」陳啟宗,旗下恒隆地產(101)塵封多年的大角嘴浪澄灣超級貨尾加入散貨。新盤爆發激戰,二手雪上加霜,當中西九龍為重災區,成交大冰封。近期各大行均睇淡本港樓價,昨日德銀更發表「最熊」言論,預期本港樓價最多可由高𥧌大跌五成。 

記者:朱連峰 楊智佳

 

近期各大行均睇淡本港樓價,昨日德銀更發表「最熊」言論,其分析報告指樓市於此輪下跌周期,以樓價對收入比率計算,最多可由高位大跌五成。

 

料未來12個月跌20%

至於未來12個月,該行則預計住宅樓價下跌15%20%。面對前海及上海自貿區的挑戰,德銀認為,香港將持續失去競爭力,因此懷疑樓價長遠能否維持現水平。至於此輪樓市下跌周期開展的明顯訊號,便是最近的新盤劈價潮,料跌勢將蔓延至二手市場。另外,德銀計算的樓市負擔比率為67%,雖遠低於1997年的120%,但目前的負擔比率以低按息計算,故該行指不能作準。

近期各外資大行均發表淡友言論,其中美銀美林預計由今年2月高𥧌起計,直至明年底前港樓將下跌20%25%,瑞銀則預期明年樓價下跌15%20%

大行唱淡本港樓市之際,發展商狂推盤,二手吃不消。中原地產高級營業董事林偉文直言,「𠵱家仲加埋個浪澄灣」,西九龍樓市勢進一步受壓。

他又認為這區樓市的跌勢,現在才是開始。西九二手樓市陷入冰封,成交大跌至少五成,以長沙灣四小龍屋苑為例,上月得20多宗買賣已是「好弱」,比正常少一半以上,本月更恐佈,暫得十宗。

美聯物業高級營業經理黃志明稱,長沙灣碧海藍天5座高層F室,建築面積664方呎,實用面積496方呎,減價32萬元,至618萬元市價易手。

「梁粉」也散貨,嚇到區內有二手豪宅自動降價百萬元求售。消息稱,大角嘴一號.銀海6座高層海景戶,業主原本收實要2,180萬元,但見「梁粉」散貨,加上最近樓市氣氛欠佳,主動將叫價調低100萬元,至2,080萬元,可惜仍乏人問津。

 

美孚劈價120萬甩貨

美孚新邨已連食十日白果,有業主終於跪低,累劈離場。香港置業助理聯席董事余柏表示,6期恒柏道2號低層D室,建築面積896方呎,實用面積672方呎,今年3月放盤開價700萬元,放盤半年仍乏人問津,本月初已減至630萬元,至本周三要減多一口價,累劈120萬元,至580萬元才售出,低於市價約3%,建築及實用呎價分別6,473元及8,631元。美孚對上一宗成交已是本月19日。

新盤搶客戰升級,恒隆的浪澄灣前晚更失驚無神開價,公佈首批366伙價單,本周日將發售其中40伙,售價折實約643.4萬元起。

 

 

(林保華按:“可立言但終難立功”,善哉斯言。在紐約與夏立言有多次接觸,他的工作的確努力。包括“抗共”方面。)

 

司馬觀點:送到國會鞭打的孩子(江春男)

20131025    台蘋

夏立言出任國防部副部長,綠營批評他未具軍事國防背景,砲聲隆隆,其實,國防與外交關係極為密切,由傑出外交官出任文人副部長,比較符合體制上和功能上的需求,在馬英九任命的眾多特任官之中,他是少數最值得肯定的人選。

他正值壯年,但歷練豐富,思想開明,活動力很強,他在每一個任所的表現均令人刮目相看。他在紐約做得有聲有色,在印度積極開展南亞次大陸,在印尼廣結善緣,拓展東協關係。他對歐美與亞太的安全議題相當熟悉,與智庫學者來往密切,他的見識作風和講究禮數排場的職業外交官,很不一樣。

 

照美國人的說法,國防部副部長是「送到國會被人鞭打的小孩」,主要的工作是應付國會議員,到各部會搶預算,並負責國防外交,參加數不完的國際安全會議,有無軍事背景一點也不重要。

三十年來,對美軍售是台美外交的重心,動不動就數十億美元,但是外交部對軍售諱莫如深,國防部靠軍協組和採購組直接和美方打交道,他們經常碰到難題,外交部卻渾然不知。

台美斷交以來,美方即對我軍方採取單向聯絡,許多規定不合時宜,但是軍方事事保密,自陷於孤立,許多陋規無法改變,對我相當不利,阿扁上台後才發現嚴重性。

2000年冬天,國防部某中將向來訪的美國客人大吐苦水,在座的外交部官員大感驚訝,其實許多問題透過外交途徑很容易迎刃而解。阿扁決定國防外交兩部要建立制度性的協調機制。

 

可立言但終難立功

此後,國防外交有定期協調會議,兩部互派官員到對方上班,軍文關係逐漸跟民主國家看齊,事實上,中共高層的軍文關係走在台灣前面。不幸的是,馬英九上台後,在外交休兵的保護下,本位主義壓倒一切,肥水不落外人田,國防與外交各自走回老路。

過去十多年的文人副部長,其中有學者也有政客,都號稱有國防背景,但均有志難伸,最被看好的是林中斌、柯承亨和楊念祖三人,其中以楊念祖最適任,在部內,國會和華府均有好評。夏立言雖缺國防背景,但若論外交長才和國際經驗,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話說回來,在目前的國防外交政策下,再好的人才也使不上力,留在外交部或到國防部,一樣會被埋沒。夏立言可立言,但終究難以立功。

 

 

辣蘋果:誰讓奸商坐大 (余艾苔)

20131025    台蘋

黑心食用油引爆民怨,馬總統昨說他感到憤慨,行政院長江宜樺昨批評不肖業者貪圖暴利讓台灣在國際間抬不起頭來。馬江罵得很帶勁,展現大是大非的氣魄,但站在小民立場,奸商固然可惡,確實該唾棄,不過,難道不是政府未盡把關之責,才讓奸商坐大。

 

政府把關不嚴

事實上,去年衛福部委託進行「市售調合油標示符合基準」相關研究,就已發現市售食用油成分不符標示,卻等到近來爆發大統油品問題才開始處理,立委痛斥政府嚴重吃案、隱匿。衛福部解釋,研究單位只是懷疑,不能作為摻偽證據;但如果行政部門善盡守護把關之責,把食安當一回事,發現問題初始就快馬加鞭追查,至少可早一年嚴懲奸商,全民可少吃一年黑心油品。

 

稽查人員不足

發生問題後,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嚴辦,馬總統昨也說,政府會嚴密檢舉與監測,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但要如何嚴密監測?目前全台衛生稽查人員五百七十六人,平均每人要為近四萬名民眾食安把關,這樣的人力真能嚴密監測?民眾不期望大政府,但至少要設計出一套有效的監測方法,讓奸商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只是嘴巴喊喊有啥用!

 

 

說謊破功 連惠心認當CEO

代言食品含禁藥 律師稱只掛名

20131025    台蘋

 

連惠心今年以菁茵荋公司CEO身分,接受年代專訪。翻攝網路

【綜合報導】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長女連惠心代言保健食品威力纖Plus,遭北市議員阮昭雄踢爆含禁藥Cetilistat成分,北市衛生局前天檢驗確認並將全案移送檢調,昨阮再批連惠心是販售該產品菁茵荋公司執行長,應道歉。曾宣稱連非執行長的連惠心律師方文萱昨改口,承認連惠心「掛名執行長」,但強調連事先不知情;阮聞言再批連惠心只想撇清責任。

 

阮昭雄上周開記者會踢爆,民眾吃菁茵荋生物科技公司販售的威力纖Plus後腹瀉,衛生局前天證實威力纖含未經國內核准許可的Cetilistat成分。昨阮再開記者會批,連惠心曾以該公司執行長身分上年代《從台灣看全球》節目、接受引言人沈春華訪問,上周公司官網還可見連任執行長(CEO)資訊,現網頁已除名。阮批,連惠心大弟連勝文也曾在公司網站推薦指試用後肚子變小,他籲連家姊弟應為代言產品出問題道歉。

 

威力纖Plus被驗出含禁藥成分。翻攝網路

強調事先不知情

方文萱上周撇清連非菁茵荋執行長,昨方改口指連掛名執行長,但是廠商行銷考量、連事先不知情,後因產品未出問題也未積極澄清;連未任管理職或董事,僅代言公司形象,合約到本月為止,不知產品有問題。

阮昨批,「連惠心涉世未深嗎?說法翻來覆去毫無誠信,只想撇清責任。」記者昨未聯繫上沈春華,節目製作單位指不回應連惠心問題。連勝文特助徐弘庭昨說,只是姊姊請連勝文用一下其代言產品,他也回餽了意見,無關代言。

 

全案移北檢偵辦

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昨說,全案已移送台北地檢署,連惠心責任由檢調偵辦。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黃謀信昨指,受理後依法處理。律師張立業指,若連惠心明知產品含禁藥還代言,恐違反《藥事法》、有刑責,否則頂多因代言不實,以《食品衛生管理法》裁罰。如廣告不實,可罰四萬到二十萬元。

吃過威力纖的名嘴陳文茜昨說,二○○六年連惠心送她威力纖,用後身體未出現異常;也曾在宴會上看連惠心母親連方瑀拿給先生連戰吃;連應無騙大眾意思。

 

影響維生素吸收

菁茵荋總經理特助黃琬茵昨說,接受民眾持發票退貨;連惠心並未入股。製造商云丰生技醫藥公司昨向社會大眾、連惠心及菁茵荋致歉,副總經理黃振康說,送驗發現產品確含微量禁藥Cetilistat,可能是原料遭污染。威力纖Plus每瓶三十粒,訂價兩千九百八十元,黃拒透露產品銷量,僅指是回購率高的產品。

減重開業醫師蕭敦仁說,Cetilistat與核准上市的減肥藥「羅氏鮮」成分Orlistat類似,是常見減肥藥成分,但國內尚未取得藥證,食用過量會引起腹瀉、腸胃不適,並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威力纖含禁藥爭議

◎連惠心代言菁茵荋公司販售的威力纖Plus,號稱為健康食品,上周三被北市議員阮昭雄指控內含禁藥Cetilistat;北市衛生局前天檢驗確認。

◎阮昭雄上周三也指連惠心是菁茵荋執行長,連否認。

◎阮昭雄昨再指連惠心是執行長,且菁茵荋官網上周還有相關資訊;連的委任律師改口是掛名執行長。

◎減重開業醫師蕭敦仁指,Cetilistat是脂肪抑制劑,與現核准上市的減肥藥「羅氏鮮」成分Orlistat類似,但國內尚未取得藥證。Cetilistat食用過量會引起腹瀉,並影響脂溶性維生素AD E K等吸收。

資料來源:阮昭雄、蕭敦仁

 

 

盡論中國:習近平 是乾隆還是慈禧?

台蘋  李平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5月曾在封面刊登習近平身着龍袍的圖片(圖),並提及中國夢和1793年,隱晦地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比作乾隆盛世之末,結果激怒北京。隨着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外界質疑習近平能否加快改革的聲音也在增加,而且把中國現狀與清末慈禧同意實施憲政改革時相提並論。

習近平前日會見外賓時強調,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做出總體部署。但是,中共近期對意識形態的整肅已遍及網絡、媒體、大學校園,對憲政、普世價值的攻擊更令自由派、改革派寒心,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案二審定案亦未轉化成推動改革的助力。可以說,當局所營造的輿論環境與支持改革是背道而馳的。

習近平是乾隆還是慈禧?中國將走向盛世末路還是已走入亂世深淵?《經濟學人》的報道還比較含蓄,而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就坦白說,習近平和慈禧太后是異曲同工,面臨同樣兩難──改革太慢會造成社會停滯,改革太快將引發動盪。

 

溫家寶頻亮相 改革派展力量

其實,海內外近年不乏把今日中國比作清末的言論,特別是官場腐敗的嚴重性。中共中央黨校喉舌《學習時報》亦發表《慈禧太后為甚麼想立憲》的文章,勸喻中共領導人莫錯過憲政時機。而任上高舉改革旗幟的前總理溫家寶近日頻亮相,在央視談習仲勛,昨日又宴請印度總理辛格,似乎是改革派也在展示力量。

mailto:China@appledaily.com

 

 

京城密語:別把新聞劣習帶來香港

港蘋

 

廣州《新快報》記者陳永洲(圖)因揭發上市公司中聯重科涉財務造假,而被長沙警方跨省抓捕的事件,罕見地引起內地媒體同仇敵愾,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媒體無不譴責長沙警方。對於網上有傳陳曾收中聯重科競爭對手70萬元人民幣好處費,有廣東傳媒人強調,這是有人故意抹黑,企圖轉移視線!

該名傳媒人坦誠,有人故意抹黑陳永洲,與當前內地從事傳媒行業的人員良莠不齊有關,特別是有許多地方媒體至今仍要求記者拉廣告,而出現有償新聞或利用手中的「曝光」權力訛詐經營者,逼其做廣告等事件,令記者形象嚴重受損。他期望中紀委的介入,令事件真相大白。

 

造假逼企業做廣告

陳永洲被抹黑事件,令筆者想起一宗讓香港新聞界感到可悲的事件!話說,本港一名親中媒體的高層,竟將內地媒體的劣習帶來香港!這位曾任職新華社廣東分社的仁兄曾下指令,要求中、港兩地的記者大肆報道企業的負面新聞,然後逼企業做廣告。該報的香港記者聞後譁然,「睬佢都儍」。反之,內地記者卻勇字當頭,大肆報道著名涼茶企業加多寶贊助廣西殺狗節,搞到其遭網民圍攻,聲譽受損。但加多寶不甘被屈,企硬兼發律師信,令該媒體馬上由網上撤下有關報道。有在該報任職的港記暗自訕笑:「活該!並呼籲公司管理層別把內地那套的新聞劣習帶來香港。」

 

 

 

長沙跨省抓記者 新快報:再請放人

大陸新聞組/北京24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20 AM | 1704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跨省刑拘,據中新社報導,以「二兩硬骨頭」姿態出現的廣州新快報,24日再次在頭版用「再請放人」的大號黑體字,為該報記者陳永洲被長沙警方刑拘發出抗聲,此事件不僅在網路上繼續發酵,還引來多家媒體同行支持,而多方表態均強調要程序合法。

24日的新快報在頭版如是表述:「一切在法律框架下解決,不能先抓後審,再請放人。」同時,新快報在頭版還給出「新華社追蹤關注新快報記者被跨省刑拘」的導讀標題。

 

報導指出,今天多家平面媒體如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河南商報就此事件發表言論或報導此事,網路媒體也還在持續關注該事件的風吹草動。

 

長沙市公安局23日回應,刑拘陳永洲是因為新快報及陳永洲捏造虛假事實,發表關於中聯重科的負面文章18篇。但記者的職務行為是否適用「損害商業信譽罪」、是否可以越過其單位直接拘捕等問題引發熱議。

 

中國記協目前已介入調查,稱當局若如無確鑿證據,應盡快釋放該記者。案件已引發中央高層關注,中紀委中宣部已介入。

 

新華社報導,長沙市公安局認定,陳永洲捏造的涉及中聯重科的主要事實有三項:一是捏造中聯重科的管理層收購旗下優質資產進行利益輸送,造成國資流失,私有化。二是捏造中聯重科一年花掉廣告費51300萬,搞「畸形營銷」。三是捏造和污蔑中聯重科銷售和財務造假。

 

報導指出,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杜峰表示,「在做這些報導之前,這個記者和媒體,沒有來過我們單位,沒有來過任何電話、短信或郵件提出採訪請求。」杜峰說。杜峰表示,中聯重科法務部門確實有報案。中聯重科表示報案是為捍衛股東及投資者權益,受事件影響,23日中聯重科A股和H股雙雙大跌。

 

此事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南方都市報24日社論指出「跨省刑拘記者,警察執法意圖引關注」;京華時報刊發記者評論稱「冷靜看待涉嫌損害商業信譽」。新京報社論指出,「輿論監督的正常開展,是政治民主和法治文明的重要標誌。如果因為刊發批評性報導,就構成『損害商業信譽罪』,這觸及了新聞從業者的生存底線,觸及了法律和文明的底線。」

 

勇敢?無恥? 同業看法不同

 

不少媒體人也呼籲警方放人,東方今報記者奚春山表示:「社會當今的共識底線是法制,警察為何跨省抓捕,什麼執法依據?」《中國選舉與治理》專欄作家朱智勇說:「『請放人!』沉寂猥瑣的世界裡一聲吶喊!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時刻。」

 

但環球網要聞部副主任郝珺石則指出:「案犯四處流竄,哪有不跨省的,你們這是編噱頭賺眼淚。另外,你們自己圈子內互相通氣,自己判斷新快報這次是勇敢還是無恥。」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長沙跨省抓記者 新快報 再請放人

 

 

中聯反擊變自殺 市值蒸發逾9

 

【明報專訊】無論《新快報》記者陳永洲的報道是否屬實,他被長沙警方跨省誘捕,引起全國輿論譁然,希望給對手致命打擊的中聯重科自身卻已泥足深陷。繼前天股價急瀉5.93%後,昨日再次大跌3.52%,以6.58元成交,蒸發市值9.58億港元。

 

報道指控反成全國焦點

 

在《新快報》接連發表所謂「負面」報道後,中聯曾派代表前往報館交涉不果,今年9月向警方按「損害商業信譽」的刑事案件報案,目的明顯是給批評者以致命打擊。然而隨案情推展,事情走向已與中聯的初衷南轅北轍。

 

列刑事案 不容庭外和解

 

陳永洲被捕事件目前已上升到全國層面,與媒體監督、言論自由和法律文明底線掛。中聯管理層收購旗下優質資產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國有資產流失?中聯是否存在一年花5.13億廣告費的「畸形營銷」?是否存在銷售和財務造假?上述涉案的3個關鍵疑問,已斷非中聯一貫的「一概否認」所能澄清,相反,問題必將被放在聚光燈下接受眾人的審視,其影響已遠超《新快報》作為一份地方小報所發展的十幾篇報道本身。

 

此外,案件目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刑事案偵查程序已經啟動,中聯也不可能像民事案一樣與對方庭外和解。而由於輿論反應激烈,事件據說已經驚動中央高層,中紀委已介入調查,估計這些都是中聯所始料不及的。

 

除了數以億元計股值蒸發外,不論中聯的「三宗罪」廣受關注,還是公眾對其刑訴記者不齒,其形象已隨事態升級大打折扣。難怪已經有消息傳出,中聯已要求上下統一口徑,避免個別高層單獨接受採訪,並在昨日回覆媒體的聲明中加插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句:中聯一如既往尊重及感謝媒體對公司的關心及監督。

 

明報記者

 

 

(林保華按:今天上午很快做出維持原判的判決。也是意料之中。)

 

薄案二審 退休官諫習慎判

大陸新聞組/香港24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1485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明天二審宣判,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報導,前國家統計局長李成瑞等一批退休幹部、學者,發表致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人的公開信,認為對薄熙來判決不公正,呼籲二審判決必須「慎之又慎」。

據報導,該封題為「關於薄熙來案第二審必須慎重的建議」公開信,在海外網站發表,由北京大學教授鞏獻田起草,聯名支持的包括有前國家統計局長李成瑞等多名退休高官,亦有多間高校學者和紅二代,以及商人、農民和工人等,共42名支持薄熙來的人士。

 

公開信指出,薄案一審判決令人意外和不解,認為對薄熙來定罪的證據不確實和不充分,違反法律規定。強調二審判決必須慎之又慎,「絕不能草率做出同意一審判決的結果」。報導指出,李成瑞昨向傳媒稱,相信薄案仍會維持一審原判,發表公開信是希望向社會揭露真相,並向領導人作出警醒。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薄案二審 退休官諫習慎判

 

 

習近平談三中:深化改革總部署

大陸新聞組/北京23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1891  | 0 0 評論 | 2 2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北京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中新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北京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中新社)

即將於11月召開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被視為定調「習李體制」改革全局的一次重要會議,重要性不亞於啟動中國改革開放的11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3日在北京明確表示,中共18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

習近平強調,中國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

 

此前習近平在赴印尼峇里島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元首峰會談及三中全會時,首次透露中共正在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他矢言改革尤其是經濟領域的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涉及各方面體制機制完善,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後,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中新社報導,習近平23日會見包括凱雷集團董事總經理魯賓斯坦(David M. Rubenstein)和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理事會主席桑頓(John Thornton)等在內的海外智囊團,就中共即將決定的經濟改革走向他們討教。

 

據報導,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與這些身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的專家會談,聽取他們的意見。習近平表示,中國正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他並表示,科教興國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將秉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兼收並蓄,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香港媒體指出,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中曝光的改革路線圖將在「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改革」的思路下,在政府體制改革、基礎產業領域改革、土地領域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等八大領域將同時發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習近平談三中 深化改革總部署

 

 

吳敬璉:下波改革關鍵在政治體制

要聞組/綜合23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1718  | 1 1 評論 | 2 2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曾在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中起過重要推動作用的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23日表示,只完成了一半的改革,是中國當前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的根源。他認為下一波改革需要將政治體制作為直接目標。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未能完成的改革,導致腐敗成風,因為不負責任的官員從中國經濟繁榮中漁利。他說,這些所謂的尋租者希望中國這種依賴資源消耗的投資,而不是消費的不平衡增長模式永遠持續下去,這就導致了經濟浪費和低效。

 

他認為,必須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才能使增長步入可持續軌道,也才能扭轉公眾對30年的改革只是讓特權精英獲利並拉大社會差距的看法。

 

報導說,吳敬璉並非狂熱的改革派。市場普遍稱他為「吳市場」,中國的多位總理也都會聆聽他的觀點,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還聽取過他的建議。他也是本屆政府中知名改革派的導師,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及財政部長樓繼偉。

 

報導說,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吳敬璉所積極堅持的看法已受到關注。這次會議將確定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戰略,其結果將對中國21世紀的前景乃至全球經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過,那些試圖阻止這次會議可能發起新一波改革的人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在83歲高齡的吳敬璉看來,他的改革思路在中共黨內面臨著比過去30年幾乎任何時候都要大的阻力,正是這個原因,才需要讓經濟改革始於政治改革。

 

不過報導指出,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本人最近提出毛澤東式的口號和運動思想。他近期表示,要讓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換句話說,現在在中國,吳敬璉的核心改革建議甚至不能公開談論,大大縮減了三中全會可能提出的改革範圍。

 

報導指出,對11月會議的普遍預期是改革金融體系,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經濟,並加快城市化。但它們卻遠不及以前的幾波讓經濟走上高速增長軌道的改革。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吳敬璉 下波改革關鍵在政治體制

 

 

北京聞風﹕中共紀檢體制「開刀」未到其時

 

【明報專訊】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多方消息顯示,中共反腐最重要的運行機制——紀檢監察體制走上「手術台」已經排上日程,但本屆三中全會未必會有相關細則。

 

827,中共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未來5年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規劃,其中重點提到了「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本月18日,中紀委副書記吳玉良與網民交流時,特意提到了中共紀委領導體制的沿革,被指意在為改革吹風。

 

內地反腐長期存在陣線過長的問題,除了負責查辦官員的中紀委,及與其合署辦公的監察部外,承擔反腐職能的機構還包括直屬於國務院的預防腐敗局以及檢察院內部的反貪局。

 

反腐陣線過長 效率成疑

 

這些機構看似分工不同,但不僅效率不如本港廉署,由於機構與行政系統廣泛交叉,反腐工作亦容易受到官僚系統的干擾。

 

對反腐機構進行整合、並獨立於現有行政體系,早已成為了學界共識。今年6月,智囊機構中共中央黨校下屬媒體《學習時報》刊登了中紀委駐國家糧食局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趙中權的文章,趙提議整合各機構建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這是改革紀檢體制的呼聲中,首次出現官方人員的聲音。

 

據接近中紀委的學者透露,將改革紀檢體制寫入未來5年的反腐規劃,預示這一目標將成為王岐山任內的改革選項。不過,這並不意味中共立即將對這一自1982年延續至今的體制「開刀」。該學者表示,改革難度過大是主要影響因素。紀檢監察體制涉及司法系統(檢察院)、黨務系統(中紀委)和政府系統(監察部與預防腐敗局),需要三系統共同認可、協調配合,並不像司法體制改革在單一系統內進行改革即可。

 

三中全會料僅提原則性方向

 

有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反腐機制改革可能會出現在官方檔案之中,但篇幅大小難以預計,紀檢體制改革細化方案也不會在三中全會上釋出。

 

該消息人士稱,中共三中全會更多將提及改革的原則性方向,不會有過多具體內容出現。紀檢體制改革何時正式啟動,仍要視中共高層的決心而定。

 

文﹕鍾鳴九

 

 

商業銀行民營化 法規三中後發布

大陸新聞組/北京23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350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今年被稱為中國的「改革年」,下半年至今已密集公布多項重大措施,提前布局金融改革,意味著呼聲已久的金融改革從理念層面步入行動層面。各方信息顯示,在人口、土地等要素紅利日漸萎縮的背景下,中國決策層視金改為「牽一髮而動全身」、能夠「一招制勝」釋放新紅利的改革,商業銀行民營化、金融要素市場化這兩大金改的關鍵改革,有望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上作出全面部署,有關部門也提早為改革做準備,寄望今年年內能獲突破。

對於金融改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即向外界描繪了圖景。當時李克強提出四點規畫,首先是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第二是推進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第三是推進金融對內對外開放,第四是防範金融風險。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李克強形容金融改革能到達「一招能夠影響全局,滿盤皆贏」的效果,至此外界對三中全會後金融改革獲得突破的預期日益升溫。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商業銀行民營化、金融要素市場化是未來中國金改兩大主線。其中商業銀行民營化更是基礎性改革

 

報導說,三中全會將對商業銀行民營化提出更明確部署。而自7月開始,「試辦自擔風險的民營金融機構」就已列入中國監管部門「下半年集中精力推進」的工作列表,銀監會更提出「爭取在下半年推出」。此外,與民營銀行設立密切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制度將在三中全會後發布,包括銀行破產法律程序、存款保險制度等。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商業銀行民營化 法規三中後發布

 

 

匯豐中國PMI 創七個月新高

港蘋

■匯豐中國10PMI初值達50.9,較市場預期為佳。

 

【本報訊】匯豐中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創七個月高位,達50.9,較9月高0.7點,較市場預期的50.4為佳。

中國製造生產指數為51,亦為六個月新高。當中產出、新定單、新出口定單均加速增長;採購庫存扭轉為增加,製成品庫存亦扭轉為擴張;就業指數跌幅則在減慢。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屈宏斌認為,10月各項指數普遍溫和改善,反映中國經濟復蘇踏入第四季會持續穩固,估計情況於未來數月會持續,為結構改革提供有利環境。

另外,標準人壽投資環球策略主管Andrew Milligan認為,未來一、兩年中國最好能保持在7%以上經濟增速;假若低於7%,市場將會很憂慮中國經濟已硬着陸,他強調中國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相當重要。

 

 

(林保華按:又是人命一條。公安改革在哪裡?沒有普世價值,改個屁!)

 

滬維權漢疑遭警打死

 

【明報專訊】上海維權人士沈勇昨晨被公安從浦東家中帶至當地派出所,兩小時後被公安送回家時已奄奄一息,家人立即將他送院,但趕到醫院時已證實死亡。據稱,沈勇脖子上有繩勒痕,身上有多處傷痕,而沈母昨晚已被公安帶走,去向不明。上海市公安局值班人員昨晚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工作人員已下班,請記者今日再致電查詢。

 

明報記者

 

 

(林保華按:共產黨統治下,任何問題都可以成為政治問題。馬英九所謂“先經後政”實質上是不存在的。因為“經”裡已有政治因素,所以自然而然非談政治不可,否則會在經濟上採取報復手段。不過如果有捍衛主權的決心,這個關口就是要闖;但是,目前情況是“裡應外合”,這是台灣真正危機所在。)

 

日本明治奶粉撤出中國

港蘋

■民眾在天台飼養山羊,以提供安心的鮮奶。

■明治宣佈在內地停售奶粉。

 

中日關係緊張,竟會影響奶粉供應!深受內地父母歡迎的日本明治奶粉,宣佈會退出中國市場,轉戰歐洲。該公司稱中日關係緊張,內地市場銷售前景未見樂觀,加上北京當局對外國品牌奶粉不友好,最終作出這樣的決定。

2007年進入內地市場的明治奶粉,現在一罐嬰幼兒奶粉賣230元人民幣,昨日宣佈停售。該公司稱長期原裝入口澳洲奶粉,成本逐年增加,嚴重影響盈利。今後會開發奶粉產品,期待重返市場。

內地媒體的報道指出,明治奶粉決定撤出中國市場,與近年中日關係緊張有關,明治要改進生產、加強銷售渠道等要加大投資,但政治因素影響對投資風險加大,此外內地對外國品牌奶粉不太友好,今年夏季發改委曾對外國品牌奶粉進行反壟斷降價調查,明治在調查期間將奶粉價格降低37%,並承諾今後兩年內以這「優惠價」供應中國市場。

 

內地人天台養羊取奶

對於明治奶粉這次撤出內地市場,有專家認為這也許意味着今後兩、三年將會是外國品牌奶粉的嚴冬。內地品牌奶粉不斷出現問題,民眾信心盡失,更要到香港、海外搶奶粉運回內地。河北省邯鄲市更有老人為要孫兒飲放心奶,自行在天台飼養山羊取羊奶。

新浪網/財新網

 

 

牛軍﹕東盟與華:「升級」還是改版?

 

【明報專訊】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相繼訪問東南亞國家,被媒體稱為中國外交的「盛況」,加上今年又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對話伙伴關係10周年,各種紀念活動持續升溫,諸如建設「海上新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戰略伙伴升級版」等新口號,喊得十分響亮。由於中國政治文化中向來有「頌聖」傳統,能否將這陣子「盛」定義為是中國—東盟關係要「升級」,這尚需觀察,不過雙方關係如何發展確有諸多需要仔細審視的趨勢

 

相關即時新聞

楊潔篪美雜誌撰文談習外交(08:49)

 

中國與東盟關係大幅提升始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伴隨東亞地區主義思潮興起,各國普遍對推進區域一體化興趣濃厚,尤其獨特是在用所謂「東盟方式」推動區域內互動,達成了一定程度共識,所以就有了諸如「東盟10+1」、「東盟10+3」等的發展。當時的地區一體化努力的確為東亞地區持續繁榮提供了助力。不過,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關係遇到新的問題不能忽視。

 

口號雖響形勢須細察

 

首先是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GDP已經雄踞世界「老二」,而且是「坐二望一」;中國已經站在世界中心,東盟仍然是地區國家集團。雙方綜合力量對比的明顯變化難免影響中國的態度和政策。當年中國也還願意讓東盟在地區擔當有限的領導角色,這是「東盟方式」得以成為地區共識的原因之一。問題是中國還會保持這姿態嗎?在與美國一爭高下的呼聲此起彼伏的國內氣氛中,中國的地區政策包括對東盟的政策將如何發展,是需要持續觀察的。

 

其次是東盟國家外交政策近年來出現重大變化。一方面,它們同中國的經貿關係愈來愈積極和密切,同時對中國的戰略不信任日益增加,因而愈來愈傾向於接受美國提供安全保障。

 

中國力量大增姿態恐變

 

與當年相比,那時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曾經充當東南亞國家的後盾,在南海領土爭端能保持克制,並對東盟主導的多邊機制持相當積極的支持態度,這些促使東盟國家很不願意面臨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基辛格當年就曾經警告克林頓政府,冷戰後美國想在亞洲孤立中國,結果可能是自己被孤立。可以說那時東盟的態度是中國在亞太制衡美國遏制的重要因素。

 

貿易依靠中國安全靠美國

 

現在東盟國家已經從超然的「不選邊」轉變為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上倒向美國的「兩軌制」,東盟國家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兩面下注」的政策基本定型。這是中國—東盟關係能否穩定發展的新障礙,中國—東盟關係就實際狀來說,與其說是「升級版」,不如說是在「改版」。如果那些樂觀的倡議不僅僅是喊喊口號,就有必要設法消除互不信任,至少不要聽任其深刻化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林保華按:日前遺漏掉的新聞。一方面反映“中國人”在世界上惹人厭;另一方面也為這種暴力語言感到恐怖。我很討厭中國對台灣的態度,要征服我們,當然包括殺我們。但是,用殺戒來反制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以設想,假設,雖然這種假設很少可能實現,假設有某一個地方出現“殺光中國人”的事件,當地的台灣人,甚至日本人、韓國人,也難逃一劫,因為膚色相同,暴民們分得清麼?所以總不能以階級或種族來劃分敵我。這也是我們區別於共產黨與義和團的地方。)

 

「殺光中國人」 美國6歲童脫口秀狂言

記者王艾香/紐約報導

October 21, 2013 06:00 AM | 45208  | 196 196 評論 | 63 6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我們應繞到地球另一邊,殺光中國人!」一名六歲美國男童在ABC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最近討論到如何處理美國對中國的債務時語出驚人。這一言論也讓很多在美國的華人大感不爽,有人在「臉書」(Facebook)、白宮請願網站「We The People」等發起簽名,抗議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台和主持人吉米金莫(Jimmy Kimmel)在節目中選擇播放針對華人的惡意言論。截至20日下午,已經有1000多人在請願網站上簽名。

ABC電視台16日的夜場節目「吉米金莫現場秀」(Jimmy Kimmel Live),以「議員像小孩子一樣愛賭氣」為題召開「兒童圓桌會議」,邀請了四位不同膚色的小朋友召開邊吃糖果、邊討論國家大事。當主持人吉米金莫問:「美國欠了中國很多錢,約1.3萬億元,我們怎麼樣才能還完這筆錢?」孩子們議論紛紛,並發表自己「高見」,其中一名白人小孩回答稱 「我們應繞到地球另一邊,殺光中國人!」

 

網上有人認為不需要對一個六歲孩子的無心之言大興干戈,但更多華人網友認為,孩子或許是無心之言,但主持人吉米金莫是成年人,ABC電視台選擇播放這樣的言論也帶有明顯種族仇恨的色彩。更有網友指出,如果換做說猶太裔或非洲裔,ABC電視台一定不會播出,後果也不堪設想。

 

在白宮網站的請願書和臉書的網頁上,簽名者要求調查「吉米金莫現場秀」,並要求ABC電視台就此對華人道歉,鼓勵華裔民眾寫信給當地民選官員,表示對該節目不滿。還有人指出,華人應該一起抵制「吉米金莫現場秀」贊助商的產品及服務,不僅是在美國的華人,更包括在中國的華人。

 

江小姐簽完請願書後表示,在電視台上看到這樣的言論確實太讓人不能接受了。在美國的華人被歧視的現象仍就存在,希望華人能團結,發出自己的聲音。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殺光中國人 美國6歲童脫口秀狂言

 

 

(林保華按:德國有《竊聽風暴》這部電影,揭露當年共產黨的惡行,梅克爾勢必印象深刻。)

 

手機遭監聽?梅克爾電歐巴馬發飆

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

October 24, 2013 06:00 AM | 3297  | 0 0 評論 | 5 5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德國總理梅克爾23日致電歐巴馬總統,抗議手機遭監聽。圖為梅克爾今年3月與黑莓機合影。(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23日致電歐巴馬總統,抗議手機遭監聽。圖為梅克爾今年3月與黑莓機合影。(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23日打電話給歐巴馬總統,抗議美國情報部門可能監聽她的手機。圖為梅克爾2008年用手機打電話。(歐新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23日打電話給歐巴馬總統,抗議美國情報部門可能監聽她的手機。圖為梅克爾2008年用手機打電話。(歐新社)

歐巴馬23日在白宮與巴基斯坦總理沙里夫會談。(Getty Images)

歐巴馬23日在白宮與巴基斯坦總理沙里夫會談。(Getty Images)

美國監控風暴擴大,又傳出美國竊聽德國總理梅克爾行動電話之說,梅克爾獲悉美國可能監聽她的手機通訊後,23日打電話給歐巴馬總統抗議,宣稱這種做法嚴重破壞盟國之間的互信。

歐巴馬則在電話中保證,美國現在並未監聽梅克爾的電話,以後也不會這樣做,可是沒有否認她以前的電訊聯絡或曾遭到截聽的可能性。

 

媒體引述德國政府發言人塞柏特(Steffen Seibert)的說法指出,梅克爾在電話中明確地表示,如果這件事屬實,嚴重破壞了互信,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必須立即停止。

 

梅克爾的發言人說,梅克爾表明她絕對反對監聽做法,並要求華府立刻徹底說明其監聽計畫範圍,德國也期望日後對情報活動及合作,建立明確的合約基礎。

 

詢以美國根據龐大的反恐計畫,廣泛掃描全球電話時,是否曾無意間截聽到梅爾克的電話,白宮發言人卡尼並未否認國安局以前曾聽到梅克爾的電話交談的可能性。

 

美國國安局前合約人員史諾登,繼續揭發美國的情報作業機密內幕,使白宮尷尬的面對更多重要盟國指摘而窮於應付,並急著控制外交損害。

 

歐巴馬21日也曾因此尷尬的與法國總統歐蘭德通話,墨西哥也對美國監聽其以前和現任領導人的私人電話表示憤慨。

 

卡尼強調,歐巴馬正在檢討華府蒐集情報的做法,以「在人民和盟國的安全顧慮以及所有人共有的隱私顧慮之間,獲得適當的平衡」。

 

美國官員私下表示,所有國家都會對外國領袖做情報掃描,美國也認定歐巴馬免不了成為這種監測作業的目標。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手機遭監聽 梅克爾電歐巴馬發飆

 

 

北韓監獄半米高 囚犯慘過畜牲

港蘋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繼續就北韓人權狀況召開公眾聆訊,兩名脫北者在聆訊作供,道出在監獄的生活苦況和脫北失敗的哀歌。

 

其中一名脫北者表示,北韓沒有人權,他的母親在獄中過身後,當局收起亡母屍身不准家人領回,估計當局想以遺體做實驗。監獄情況更慘不忍睹,他憶述監獄僅高50厘米,但一間小房要容納4050名犯人,他們既不能站立,又不能坐下。獄卒曾跟犯人說:「你猶如動物,所以你只可像動物般爬行」,他們雖獲分派流質食物充飢,但食物摻雜碎骨,生活苦不堪言。

 

另一名女脫北者表示,她與家人計劃逃出平壤政府的魔掌時被發現,當局怕她再次逃走,用鐵鏈把她與另外三名女子串連一起,而鐵鏈扣上一噸重物,令她們寸步難行。平壤政府把她們賣到中國當新娘,但若發現她們懷孕便強行墜胎,因北韓政府不想中國的血統流入北韓。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形容北韓的人權狀況「有組織、大規模和嚴重」,北韓自3月聆訊開始都沒有派代表出席,只斥責作供的人是「敗類」。

 

英國《國際財經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