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 1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冷戰新格局與台灣定位;國民黨的兩條路線鬥爭;美在意台經濟能否維持自主性;馬英九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 拒答卸任計劃;別誤會柯市長;幫倒忙 香港政改民調差距縮至3百分點;為何不承認日本討厭中國?


〈林保華專欄〉冷戰新格局與台灣定位
自由時報
2015-05-13 06:00

四月底,日本首相安倍訪問美國,取得重大成果。最重要是強化兩國軍事合作,《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不但擴大美國的參與度,包含釣魚台;

更進一步擴大日本自衛隊的國際角色,跨越地域限制,在全球範圍和美國進行軍事合作,範圍涵蓋防禦彈道飛彈、網路與太空攻擊,以及海上

安全等。應對中國經濟擴張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與亞投行問題上也有一致意見。

另一方面,莫斯科紅場為紀念二戰勝利七十週年舉行盛大閱兵式,俄羅斯邀請七十個國家參加,結果只有中國、印度等二十六個國家應邀,西

方國家因為烏克蘭問題而杯葛。習近平被排在俄羅斯總統普廷身邊,兩人不時交談,凸顯親密關係。今年九月,中國也要閱兵慶祝抗戰勝利七

十週年,威懾美日,西方國家冷待,普廷則應邀出席。

看來二戰後東西方的冷戰態勢重新布陣。俄羅斯取代了已經崩解的蘇聯,中國也取代蘇聯而成為主角;而自由世界這一邊,因為地理位置的關

係,日本取代了當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歐洲國家而成為美國的主要夥伴。

當年冷戰,印度是不結盟國家的領袖,印度與俄羅斯一直是夥伴關係,現在與美國、日本也保持友好關係,對中國則充滿戒心。人口將會超過

中國的印度,不可能幫助中國去打美日。而今天中俄的友好關係,是中國確認將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割讓給俄羅斯而取得的,俄羅斯

則擔心中國大量移民會重新拿回這些領土。

因此新的冷戰態勢主要是中國對美日。當年冷戰時期,美國禁止蔣介石反攻大陸,以免橫生枝節。現在美國不希望台灣宣布獨立,可能也是同

一種心態。但是說中美共管台灣,應該已經沒有這個可能性。

面對這個局勢,台灣有三個對策:一是站在中國一邊,二是站在美日一邊,三是中立。以台灣的國家利益來說,中立似乎是最佳選擇。然而,

中國不會允許台灣中立,因為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又是所謂「炎黃子孫」,故必須與中國站在一邊,如同「保釣」。明確站在美日一方,可

以保證台灣未來的獨立,也確保民主制度的延續;但是一旦戰火爆發,可能成為中國首先攻擊的目標。

為此,較好的選擇辦法就是,台灣官方不必宣布站在美日一邊,但是暗助美日,包括必要時允許美日在台灣駐軍。尤其如果中國策動沖繩獨立

破壞美國駐軍,台灣必須明確站在美日一邊。台灣要真正獨立,必須願意付出代價,不能坐享其成。(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林保華按:
本篇對中共的統戰策略分析細緻,台灣人應該找出自己的位置,國民黨本土派更是應該找出自己的理念,而不是根據“習慣”或“黨產”走。

綠營的民眾如何也以細緻的不同策略來爭取國民黨人,還是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打倒,把他們推到共產黨那裡;甚至對綠營的自己人,因為某些

看法的不同,也把他們推到國共那裡?那綠營還剩下多少人?

蘋論:國民黨的兩條路線鬥爭
2015年05月12日
台蘋
朱立倫去北京會見習近平,他基本的邏輯是國民黨統派的理路。國民黨統派又分外省統與本土統,兩者中又個別有絕對統與相對統,可排列組

合成外省絕對統、外省相對統、本土絕對統、本土相對統。絕對統又稱無條件統,是指無論怎麼樣都必須和中國統一;相對統又稱條件統,指

在某些條件(如中國民主化)獲得滿足後,才能統一。
理論上,國民黨內沒有反統派,全是統派,只有維持現狀統(緩統)和打破現狀統(急統)的區別。前者佔絕大多數,後者是少數,像許歷農

等老軍頭。祖籍浙江的朱立倫平日表現出來的言行,應可歸類為外省相對維持現狀統,與馬英九類似,他們不急於立即統一,但致力於鋪陳統

一的途徑,為統一製造條件,最終目標是統一,又稱終極統一。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統派又被分作三類

對中國而言,台灣所有統派都是統戰對象,都是盟軍或同路人;但習於區分自己人和外人的中共,會把國民黨的外省及本土的絕對急統看成自

己人;把外省相對緩統看成準自己人;而本土的相對緩統則是內圈的外人。反統反獨的現狀機會主義者是外人;台獨份子則是敵人。統戰的目

標是全面升級,敵人化為外人,外人晉級為準自己人,準自己人晉級為自己人,當質變引起量變,就是統一大業即將完成的時候。
以上是中共針對國民黨的統戰藍圖,和對民進黨不同。民進黨是敵人,統戰方式是分化離間,各個擊破。
從時間的縱軸來看,國民黨自蔣經國晚期和李登輝的國民黨本土化以來,國民黨已從大中國的大一統道統裡被拉出來,轉軌到台灣化的路徑裡

。經過20多年的民主選舉,益發鞏固了本土化,國民黨的統一色彩和理念已經很稀薄,年輕一代尤其如此。這使得中共和馬英九等外省統派十

分焦慮。他們與中共聯手要把國民黨拉回中國的理路和話語系統裡,於是有兩岸共同擴大紀念抗日勝利的戲碼和台灣歷史課綱修改的鬧劇等。
本土派王金平為首

王金平是國民黨本土派的領導人,雖屬統派,但有本土意識,是反國民黨本土化的人要優先剷除的異己。他的本土意識早已種下馬要鬥他的伏

筆。明年大選,國民黨內候選人的鬥爭,很可能就是黨內反國民黨本土化、要回歸中原意識的勢力,包括隱藏的中共黑手,與擁護黨本土化勢

力的兩條路線鬥爭。
----------------


林保華按:
因為形勢的變化,蔡英文此行所受待遇應該比上次好許多。希望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因為此行而開展新的一頁。民進黨也準備接手與美國簽署

自由貿易協定的事項。

蔡英文29日啟程訪美 將晤副國務卿
自由時報
2015-05-13
蔡:美在意台經濟能否維持自主性

〔記者李欣芳、陳伃軒、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綜合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將在五月廿九日到六月九日率團訪美,進行「點亮台灣,民

主夥伴之旅」;蔡此行預定與國務院副國務卿畢林肯會談,並安排與美國國安會和國防部官員見面。蔡英文昨表示,美方很在意台灣的經濟是

不是可以維持自己的自主性、未來有沒有國際競爭力,以及對外擴張的能量,這些都是她這次訪美要和美方交換意見的重點。
12天訪6城市「台灣版鋼鐵人行程」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黃志芳昨表示,蔡英文以十二天參訪美國六大城,這是「台灣版鋼鐵人行程」,期間蔡英文將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

心(CSIS)發表演講,向國際社會呈現台灣的願景與新風貌。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金明昨重申,美方歡迎蔡英文來訪,也期待與蔡就各種議題展開討論。

蔡英文受訪表示,此行將拜會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議員,這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特別注意到台灣經濟發展有遲滯不前的情況,想聽一聽民進黨

未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規劃與想法。她說,美方很在意台灣的經濟是不是可以維持自己的自主性、是不是有未來國際競爭力,以及對外擴張的

能量,這些都是她這次訪美要和美方交換意見的重點。

黃志芳表示,蔡英文訪美團共十九人,五月廿九日啟程前往洛杉磯,卅日洛杉磯台僑歡迎晚會,卅一日在芝加哥與海外台灣留學生的青年世代

對談。六月二日拜會華盛頓行政部門,三日在CSIS演講,當天美國國會也有歡迎酒會,四日參加華盛頓台僑歡迎餐會,五日當晚有紐約僑

社歡迎餐會及演講。六日休士頓台僑晚宴,七日舊金山媒體茶敘、僑社演講,八日舊金山產業參訪、科技論壇,預定六月九日返抵台灣。

此外,美國國務院十一日宣布,國務卿凱瑞將於五月十六、十七日訪問北京,為今年六月在華府舉行的美中經濟暨戰略對話以及九月中國國家

主席習近平訪美做準備。由於蔡英文將於六月初訪問華府,凱瑞此行是否會就台海情勢與習近平和外長王毅等人交換意見也極受注目。
------------------


林保華按:
在美國人面前穿上新西裝,好像就可以變成“小馬”了。

美媒專訪 陸拒我入亞投行 馬直稱政治考量
台蘋2015年05月12日
馬英九總統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他透露中國因政治因素,不讓台成亞投行創始會員國。中央社

【陳郁仁、何哲欣、黃揚明╱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面對台灣加入亞投行議題,馬總統說,中國大陸可能

因政治考量,不讓台灣成為創始會員國,但我方仍希望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正式會員。但正在白俄羅斯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

與白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及台灣,更罕見強調「白俄羅斯反對台灣加入以主權國參加的國際組織」。是否跟我方近來積極爭取加入

亞投行有關,令人產生聯想。但總統府昨不願對此回應。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馬總統上周五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馬在專訪中表示,去年十一月我國就針對加入亞投行進行評估,今年三月西方國家開始準備加入時,

我國也表示希望成為創始會員,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知道我們有強烈意願,雖最後中國大陸大概有政治方面的考量,我方無法成為創始會員,

我們仍希望比照「亞太經合會」(APEC)模式,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正式會員,大陸也表示歡迎我們以適當的身分與形式參加。
然而,習近平造訪白俄羅斯時,兩國前天發表聯合聲明,共列出十二項共識,其中提及台灣,強調白俄羅斯堅持奉行「一中」政策,「反對台

灣加入任何僅限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聲明還指,白俄羅斯不向台灣出售武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訪白俄羅斯,強調白俄堅持「一中」政策。歐新社
朱習會後政策緊縮

對中共與白俄羅斯的聯合聲明,是否影響我國加入亞投行,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昨不願評論。藍委費鴻泰說,國共論壇期間,中方對我國加入

亞投行的態度都表達歡迎,未來我國以一般會員國名義加入亞投行,不會有問題。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說,有尊嚴、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且對國際社會貢獻力量、扮演建設性的角色,是台灣人民的共同主張,呼籲北京應

尊重台灣的民意與期望,莫讓台灣社會加深對北京的負面觀感。
綠委黃偉哲則說,從中國上周發布的《國家安全法》草案提及台灣同胞有義務維護國家主權、統一與領土完整,到習近平與白俄羅斯共同發表

聲明反對台灣參加任何主權國參與的國際組織,顯示「朱習會」後中國對內、對外都把對台政策縮得更緊。
馬:敗選無關親中

此外,馬總統在專訪時,被問到兩岸關係密切,讓國民黨付出政治代價,如太陽花學運及選舉落敗等,回顧過去政策,馬是否會採取不同措施

?馬回應說,執政七年來,一直都有人對他的大陸政策不滿,去年選舉落敗與大陸政策沒有關係,是內政問題,包括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

國內食安問題、資本利得課稅等,都引發民怨。
但馬總統也強力捍衛他的兩岸政策說,兩岸不但和解,還簽署二十一項協議,許多中小企業都獲益。至於「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卡關,是

否影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馬說,中國大陸是我們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如果我們和第一大貿易夥伴協商的經濟協議都無法通過,其他《跨

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會員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兩岸貿易不只牽涉兩岸,也牽涉到其他國

際貿易夥伴對台灣誠信與評價。
白俄多次表達反對

外交部表示,白俄羅斯分別在二○○七年與二○一三年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聯合公報中,都提及「反對台灣加入任何僅限主權國家參加之國際和

地區組織」文字,此次舊調重談,顯示白俄羅斯長期為討好中國,發表此昧於國際現實及影響我國權益之不當聲明,外交部表示遺憾。
總統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重點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是否影響台灣
馬:上任以來已把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降低1%,中國大陸是許多周邊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是經濟現實面,無法改變,但可減少對我

們不利的因素
★美國提出亞洲再平衡,近年來美國影響力是否降低
馬:以往亞洲各國對美國在經濟和安全上都很依賴,但現在大家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雖大部分國家支持美國的亞洲再平衡,但與中國的經濟

關係不會因此改變
★中國在南海建造人工島
馬:人工島無法在國際法上享有自然形成島嶼所擁有的權益,南海問題各國仍須擱置主權爭議,支持自由航行,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服貿協議是否仍有機會通過
馬:須先通過《兩岸監督條例》,才有可能通過服貿協議,但對台不利,因台灣的服務貿易相較日本、香港、新加坡與韓國已落後很多,若還

自我退縮,找一堆政治理由反對,不論哪一黨當政都是不利
資料來源:總統府
----------------


林保華按:
美國記者的提問可是直入要害問題,以致總統大人“不便”回答。是天機不可洩露嗎?準備到中國出任人大副委員長?

美媒問卸任計劃 馬拒答
台蘋2015年05月12日
年金改革未推動讓馬總統感到失望。圖為勞團遊行反對勞保年金修法。資料照片

暢談內政
總統馬英九任期只剩一年,他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被問到卸任後有何規劃?馬拒絕回答,僅說:「我想卸任後的事,現不便談。」但馬

也對台灣未來領袖提出建議,指台灣過去在外交被孤立,兩岸關係緊張,使發展空間受局限,他任內改善兩岸關係,國際環境也變好,要珍惜

這成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或在重點上做重大的改變。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年金改革馬最遺憾

被問及歷史會如何評價他?馬說,任內帶領台灣GDP重回亞洲四小龍第一名,失業率與通膨也都很有競爭力,今年股市更曾上到萬點,且改

善所得分配,對縮小貧富差距有幫助。馬強調,他上任時盼打造自由民主而繁榮的台灣、創造和平的兩岸與友善的國際環境,現在相當程度已

實現這願景。
但被問到任內有哪些政策未達目標,讓他感到失望?馬說,內政方面,他想推動的年金改革,卻在國會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但租稅改革中房地

兩稅合一,似乎有進展,這對於居住正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仍盼簽署貨貿協議

至於兩岸關係方面,馬說,他仍希望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簽署貨品貿易協議,及旅客中轉等與兩岸人民權益息息相關的改革。
◎記者陳郁仁
------------


林保華按:
最重要的是柯文哲的家人光明磊落,坦誠無間,不像馬英九的大姐馬以南暗中活動與貪官、奸商、喝哦到勾結;也不像高育仁到處為朱立倫進

行政治上的拉線、放話。

蘋中信:別誤會柯市長(馬維敏)
2015年05月12日
台蘋

有人說,柯文哲用大巨蛋案迫害馬英九。也有人說,柯文哲會變成希特勒。我說,這些都不是事實,你們都誤會了。
以柯文哲高達157的智商,如果真要藉大巨蛋案迫害、鬥爭馬英九,一定不會留下破綻,減損了自己的正義高度,也降低了對馬的殺傷力。
所以,當大家看到北市府廉政委員會調查還沒結案,內部公文、影音檔案就不斷外流,甚至把理論上連柯文哲都還沒看過的調查報告交給名嘴

公布,讓人見識到廉委會透明到令人咋舌的不設防程度,乃至傷害了這個單位的客觀形象,但向以治軍嚴明自豪的柯文哲,竟對此不聞不問,

可見他並沒有鬥臭馬英九的惡意念頭,否則他必然早拿出當初修理信義分局長的霹靂手段,警告廉委諸公:「再亂搞,我就把你換掉!」用盡

一切方法維護廉政委員會公信力。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怎會對馬趕盡殺絕

如果柯文哲真要讓馬英九死得很難看,以他的英明睿智,一定不會讓陳前總統的律師及民進黨中執委這些人負責調查大巨蛋案,徒增外界政治

聯想。但柯市長不處理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可見他有多不在意廉委會予人的觀感,甚至令人懷疑他非但沒想要迫害馬英九,反而是故意要透

過有瑕疵的廉政委員會暗助馬某人。
如果柯文哲真要查弊打馬,他就絕不可能一方面對大巨蛋案刀刀見骨,同時間卻又對松山文創與三創園區慈眉善目,對蔡明忠、郭守正左一句

良心,右一句誠懇,更無法想像的是柯居然還和蔡、郭私下會面(簡稱密會?),兩種面孔差距大到必會落人口實,柯P卻勇敢前行,可見他對

大巨蛋、對馬,也不會趕盡殺絕啦。
柯市長並沒有迫害馬總統,也不會是希特勒!
如果要當希特勒,柯文哲在現階段會要求家人務必低調,約束團隊守紀律,勿招搖,別犯錯。但擺在眼前的狀況卻是,市長的親人們仍享有高

度言論自由,對公私事務勇於發言,火力有時甚至比柯市長還犀利,至於柯市長最親近的機要幕僚,更打破官場慣例,經常在鏡頭前大發議論

,落落大方毫無避諱的態度,絕對絕對絕對是政壇僅見,即使是李登輝、陳水扁兩位總統任內那幾位號稱一人之下的機要親信,也無此等磊落

勇氣。
自砍高民調支持度

以柯文哲的識見,不會不知他的親人、幕僚站上第一線,是有風險,而且若有負面後果,都會由他概括承受,倘若他有心尋求更高位,要變成

希特勒,就會下令這些人封口退到幕後。可是他並沒這麼做,所以,也就不必杞人憂天他會是台灣希特勒。
結論是:(1)柯文哲並沒有迫害馬英九,他只是想降低自己高得不正常的民意支持度,他也是在幫馬英九脫困,9.2別不識好人心。(2)柯

文哲不是希特勒,沒人認識希特勒的親人、機要,柯文哲剛好相反。

《蘋果日報》總編輯
------------------ 


林保華按:
北京與港共政府的囂張與不擇手段,也不作任何承諾,讓原先務實而轉向支持“袋住先”的香港人反彈,認為他們欺人太甚。而港官在宣傳車

上不敢下來與民眾接觸,更顯他們的心虛與高高在上,揭穿了他們的虛偽面目了。

政改民調差距縮至3百分點
學者﹕高官落區幫倒忙 林煥光﹕天經地義

政改方案支持淨值跌至3% 何安達稱政府應清楚表達如何改變2017後普選制度
行會召集人林煥光認為,官員落區游說政改的做法值得鼓勵,不應因支持政改比率下跌便全面偃旗息鼓。 (葉家豪攝)

【明報專訊】3間大學進行的政改民意滾動調查最新一次結果發現,支持政改的比率跌至42.5%,是政改方案出爐至今,機構公布11次調查結果

以來的新低;反對比率為39.5%,支持與反對的民意差距收窄至3個百分點。泛民及學者認為,民調結果反映高官落區宣傳幫倒忙,有份負責民

調的學者認為與建制派人士言論有關,如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明「反共」的人不能出閘做候選人。建制派表示,民意變化屬正常,現時支

持、反對政改的民意結構穩定。

支持率42.5% 反對率39.5%

中大、港大、理大共同進行的政改滾動民調,自上月政改方案公布後翌日起每日進行,三大昨公布最新3次民調結果,其中最新一次,即5月3日

至5月7日進行、共訪問1157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支持比率為42.5%,反對比率39.5%,一半半、唔知的比率為18%。

綜觀11次三大發放的民調結果,可見支持政改比率持續下降,首次公布時支持比率有46.7%,最高曾升至49.5%,但最新一次的比率則見新低。

至於反對比率則維持在35%以上,結果較支持比率平穩,最高曾升至40.2%。

理大鍾劍華:料因非政府建制 如董言論

參與調查的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向商業電台稱,民調結果與非政府建制派人士的言論有關。如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明,「反

共」的人不能出閘做候選人,令部分市民質疑政改有篩選,這正抵消政府宣傳的努力。他認為,民調結果和官員落區的表現無顯著關係。

中大馬嶽:

支持率新低 高官落區「立竿見影」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系主任馬嶽認為,支持政改比率見新低,反映高官落區成效「立竿見影」,5月2日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落區後,往後的

民調便跌至新低,反映其表現影響民意。除官員表現差之外,亦因建制派如董建華、譚惠珠等的言論有關。

馬嶽說,民調結果反映政府陷入兩難困局,「唔做又唔得,做了民調愈來愈低」,認為政府現時亦很難再說主流民意支持通過政改,即使是其

他政策,只得四成比率亦難說市民支持。他說,支持政改淨值只有3個百分點,一旦出現「交叉」,即反對比率高於支持,政府過去宣傳政改的

基礎便會消失。

林煥光:自己簽名對政改沒幫助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表示,民調會受不同事件影響,會留意支持、反對比率會否持續收窄,但支持、反對政改民意都堅定,相信若無大事發

生,比率不會有大變化。他認為,官員親身落區解說政改值得鼓勵,是天經地義,應令落區變得日常化,不能只「匿埋寫blog」,亦不應因支

持政改民調下跌而全面偃旗息鼓。他說自己沒打算響應簽名撐政改,認為自己簽名對整件事沒幫助,而行會成員的政改立場已很清晰。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說,官員落區是幫倒忙,呼籲政府不要浪費公帑、官員時間做撕裂社會的事,政府應向中央說明8.31決定得不到市民的支持

葉國謙:信表決時支持仍較反對多

民建聯葉國謙則稱,民意有變化是正常,但五成人支持、四成人反對、一成游離的民意結構穩定,他有信心立法會表決方案時,支持方案的市

民仍會多過反對的。被問到是否高官落區令反對聲音更強,他稱「我無數據話係或唔係」,但官員有責任宣傳政府政
--------------


蘋論:政改「硬任務」的成敗及後果
 
一周前文章〈高官落區有助推高否決政改的民意〉果然應驗,三大學最新民調是支持與反對政改袋住先的比率已不相上下矣。建制派自我安慰

說:「民調有上有落係正常」,問題是在政府大力催谷和被投訴「違反電視不得賣政治廣告」的情勢下,而支持的民調卻不走高反走低,對政

府來說就不能說正常了。
市民回應越來越精彩;高官和董伯支持政改的說辭荒誕且跡近白癡;高官落區不敢通知傳媒;特首更等同偷偷摸摸落區然後自慰說「受歡迎程

度,超乎你想像」……。種種表現說明「無理寸步難行」,有腦的市民看在眼裏,支持政改的民意豈會不走低?
支持袋住先的論述已不談政改是否符合《基本法》25、26、39條的規定,不提人權公約訂明對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得有不合理的限制」了,

而是主要講兩點,一是若否決政改方案,不可能期待會有改變,中央決不會取消對選舉有不合理限制的8.31決定;另一是若對「不理想」的方

案袋住先,將來就可以期待有「優化」和改善。
袋住先邏輯極奇怪

說不通過,不會變;而通過,則反會變。這真是十分奇怪的邏輯。通過了,不是表示香港已接受8.31框架下的普選了嗎?既然普選已實現,為

甚麼還會變?只有未通過,才可能促使改變。跑步已跑到終點何以還要努力向前跑?而未達終點反而說不能再向前?真是你不說我倒明白,你

越說我越糊塗了。
市民要求改變的是甚麼?就是8.31框架所定的對被選舉權的不合理限制。若在這框架下的政改方案過了,就等於接受這種違反人權公約的限制

,還會怎麼「優化」?只有否決之後繼續抗爭,才有可能撤除這種不合理限制。
中共已公開揚言,力促通過政改方案是「硬任務」。甚麼叫「硬」?就像鄧小平曾說「發展是硬道理」一樣,表示這是非實現不可的任務。因

此特區政府和建制派,不管明不明白、講不講得出道理,都要出來死撐這個硬任務。香港普選何以是中共非實現不可的硬任務?沒有普選中共

不是仍可以操控特首人選嗎?答案是「硬任務」關乎中共在香港以至在大陸的權威和權力。
梁振英昨天說,否決政改要考慮它的後果。那麼就讓我們看看對中共來說,是甚麼後果。
首先,如果政改方案被香港立法會否決,那就意味下一級的立法機關否決了上一級的決定。這不僅使中共操控的人大常委沒有面子,而且顯示

人大常委的8.31決定根本就違反《基本法》,不應該在法治的香港實行,是中共體制的大缺失。
其次,方案被香港立法會否決,等於使中共處心積慮想要把人大常委的權力凌駕於《基本法》明文規定(等同廢棄法治)的做法破產,也就是

使中共對通過政改後的種種部署泡湯。
政改通過後患無窮

其三,甚麼是政改通過後中共在香港的可能部署呢?一是實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500萬選民比1,200人難操控嗎?給你兩個爛人讓500萬選

民投票不就操控了?有何難?梁振英與張志剛或馮煒光出閘給選民投票,相信梁振英篤定連任。接下來,立法會實現普選也會由人大常委決定

沿用特首普選的方式,地區普選改由1,200人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功能組別就由原來的功能組別提名再給市民「普選」。於是兩個普選都在「民

主集中制」之下實現了。當行政立法都在一黨的掌心中,這時23條立法、反港獨法,以至甚麼「五不搞」、「七不講」都可以用人大常委凌駕

香港《基本法》的方式在香港實行也。因為一旦我們接受了《基本法》所賦予的香港特區政府權力以及香港人的權利是可以在人大決定之下不

算數的,那麼香港就會從法律規定的人民權利最大化淪落為統治權力最大化。法治被毀,再下來實行三權合作,司法獨立也難存也。
中共的「硬任務」被香港立法會否決後,香港會如何?當然也不會有太平日子。但至少守住香港核心價值的法治,守住堅決不吃「三手飯」(

見昨日拙文)的香港人尊嚴,不使香港迅速向野蠻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淪落。我們仍然可以繼續為真普選抗爭。為政改把關的立會議員,所

有為政改揚聲的公眾人物,若支持政改通過,須知後果就是香港向人治體制淪落,對得起這一代和下一代香港人嗎?
我們爭取的普選不是甚麼高不可攀的理想,我們只要求最基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沒有不合理限制的選舉,若沒有,我們就繼續爭,但不可

接受一黨提名即「集中指導下」的假普選。有網友留言說:吃三手飯還不如乞丐,乞丐有權選擇吃或不吃,假普選係要香港硬食喎!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


盡論中國:為何不承認日本討厭中國?
港蘋 

北京《環球時報》周一刊登中國旅日學者趙宏偉的文章《日本觀光的美景與幻像》,炮轟熱衷到日本旅遊的中國客(圖)。趙文對日本景色、

美食、購物服務的貶低和歪曲,自然引致網民反擊。但網民同時指摘趙文提及的93%日本人討厭中國的民調歪曲事實,則未免同樣有掩耳盜鈴之

嫌。
趙文引用去年由中、日媒體共同進行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指有93%的日本人討厭中國。網民反駁,有關調查並沒出現「討厭中國」字眼,

而是問及對中國的印象好或不好,「用詞的感情程度不同」。網民一是承認中國遊客在國外的行為「令人印象不好一點都不奇怪」,二是不承

認日本人討厭中國人。
未影響遊日熱情

但日本內閣府進行的「外交輿論調查」同樣表明,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比率已連續三年創新高,去年達到83.1%,而有親近感的降至

14.8%。這一調查自1978年開始,對中國人有親近感的?值出現在1980年,高達78.6%,當年沒有親近感的只有14.7%。
兩項調查都沒使用「討厭」字眼,但同樣反映日本民眾是否討厭中國的情緒。不過,這種情緒主要受中日兩國政府關係的影響,對民間關係實

際影響不大。逾八成中國受訪者對日本印象不好,並未影響他們遊日熱情;日本人少了到中國旅遊主因並非討厭中國人,而是顧忌空氣污染、

食品安全問題。而日本人是否討厭中國,民間可以不承認,官方能不正視嗎?

China@appledaily.com

李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