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密會民主黨種種
2015-08-30 08:19
民報專欄
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
中國港澳辦日前赴香港會見反對派民主黨要員,雖說是中國想在香
港直接聽取泛民的一些不同聲音,但民主黨也須設法避免陷入被分
化的窘境。(圖:取材自網路)
6月18日,北京設定框框的港共政府政改方案被否決後,雖然特首梁
振英放低身段與泛民接觸,但只是作秀性質,因為在投票10天前,
梁振英已經恐嚇,如果政改被否決,就把政改放在一邊而去關注經
濟民生;投票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也表示不會再公開談政改。
但是8月27日,港澳辦副主任馮巍卻來香港,會見香港民主黨的5名
要員,包括劉慧卿等正副主席在內。顯然,北京不是來與民主黨談
經濟民生,主要是來談政治。政治不等於政改,但是許多政治議題
,勢必與政改有關。如果不是純粹作秀,或者要分化泛民,那麼可
能是目前香港所出現的許多衝突已經使到北京不安,港澳辦想在香
港直接聽取泛民的一些不同聲音,而不只是由中聯辦與梁振英來匯
報。當然,這也可能與北京的高層權力鬥爭有關。
這場密會,是民主黨在8月27日下午於記者會上宣佈的,事先給媒體
發出的通知,講明要交代與中央溝通事宜,也就是主動“爆料”。
但是如果事機不密而被人爆料,那麼民主黨就完蛋。
2010年,民主黨因為反對其他泛民推行的“五區公投”而獲北京垂
青,從而與中聯辦密會達成政改協議。事後被泛民激進派指責為“
出賣香港”。這個妥協方案基本上是中性方案,只是在立法院增加
10名議員,直選與功能各半,讓僵局得以打破。但由於那是原則問
題的妥協,在具體貫徹的條文中北京沒有讓步,所以泛民沒有得到
具體利益。
可是因為密會,對民主黨形象影響不小。因此這次與港澳辦官員密
會,當然也得冒一定風險。
北京之選擇民主黨,因為他們取態上較為溫和,願意與北京溝通;
尤其還是泛民的“大哥”。當然,現在民主黨的影響力比過去小多
了,但是與他們溝通,對北京風險也小,甚至或者還可以達到分化
泛民的目的。
對此,民主黨當然也瞭然於胸,尤其是2010年進入中聯辦所帶來的
強烈反彈。因此在政改方案表決以前,北京就要與民主黨會晤而被
拒絕。因為那時見面,必然流言四起,對泛民的團結非常有害。而
這次見面,是政改被否決後的第一次,而且是北京提出來的,副作
用相對比較小。
當然,記者會後,泛民內部也有兩種不同看法,但是反彈的聲音不
算很強烈,公民黨的梁家傑還表示贊同。民主黨表示向港澳辦反映
了香港的“民憤”,以及北京的“偏聽偏信”,偏聽偏信誰呢?當
然是港共政府與中聯辦。這是對北京的“反分化”。
對香港與台灣的民主派,或者是“進步力量”來說,如何與北京溝
通,都是一門學問。尤其是秘密接觸。有時候,秘密接觸是不可避
免,這個“秘密”是不想因為敲鑼打鼓橫生枝節,這可以理解,但
是接觸後必須第一時間對外詳細披露會見情況,而且參與見面的人
一定要多,這樣才可以避免隱藏私下的秘密交易。
而參與接見的人,必須有公信力,才能在事後的披露過程為公眾所
相信。如果參與會晤的泛民人士公信力不高,或與北京有利益上的
瓜葛,那就不能參與。經過政改方案的被否決,泛民的團結有所進
步,減少了相互攻擊,因此此時民主黨與港澳辦會晤,應該有助於
香港政局的發展。北京願意這樣做,也應該給予鼓勵。如果會晤後
,中聯辦與港共政府仍然採取加劇香港社會衝突的路線,那麼說明
民主黨的會晤沒有什麼成效,民主黨再次被出賣。
民主黨要避免被分化孤立,應該用更有力的態度,要求北京與其他
泛民政黨接觸,尤其是與學生團體接觸,傾聽年輕人的聲音,除了
雨傘運動,還有最近港大委任副校長的風波,這樣做,才可以更好
解除民眾對民主黨的疑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