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 9 28《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蔡英文巡視桃機 巧遇中客高喊「和平統一」;我拼ICAO場外外交;馬英九為了那四個字;30還不知1天命;資產53億 黨產會要查救國團;媒體「錯愕」的邏輯;梅姬肆虐 全台5死316傷;橫洲事件─社運「獵採者」取代「農耕者」;中聯辦契家黨已成香港權力核心;港獨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六中全會10月下旬召開;星大使筆戰《環時》


《林保華專欄》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2016-09-28 06:00
自由時報

蔡英文上台,應該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實卻是三颱風。然而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就是在狂風暴雨中成長,我們能夠戰勝大自然的狂風暴雨,難道不能戰勝人為的狂風暴雨?但是這些需要意志與智慧。

蔡英文在執政四年內不會搞台獨,這點她在選前已經明白表示;蔡英文對軍隊的超乎重視,也顯示她對捍衛主權的決心。然而如何應對中國流氓的欺凌,還須正確的策略。

二戰期間,中國是日本、國、共三分天下,論「民族大義」,應該是國共團結抗日,但是國共各懷鬼胎。毛澤東為如何對付國民黨發表許多文章,成為統戰策略的經典,至今仍然拿來對付台灣與西方國家。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是:「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我們不必「以鬥爭求團結」,但是在別人的鬥爭下,的確要認清「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流氓政黨與流氓國家。

今年五月台灣接到邀請信出席WHA,按照馬英九現狀的「中華台北」,有違民進黨的理念與台灣民眾的共識。這種讓步,換不到中國的善意,這次ICAO,不但不發邀請信,連台灣記者也被阻擋入內。這兩個組織的秘書長都是中國人,第一次台灣的軟弱,換來中國流氓的得寸進尺。

中國的得寸進尺何止這個,還要藍八奴不顧颱風襲台,齊齊到北京朝貢,為了賞賜一條龍遊客的小甜頭,並以此要挾中央政府。中國殖民地香港也遵照主子的命令,阻止台灣一些人入境參加研討會。而若干台商則來台灣鬧場,充當共產黨以商圍政的馬前卒。

對ICAO,政府採取了一些溫和的應對措施,但是對其他,尤其收買台灣內部的叛徒,還是只講團結,而聽任他們得寸進尺嗎?

蔡英文對中國的百般忍讓,應該是對經濟的考量,尤其擔心在中國的台商被中國挾持。但是如果不制止台灣與台商內部的叛徒,不但會助長這種裡應外合,也會讓民心流失。

中國對台灣是「鬥而不破」,也就是所謂「有節」的步步進逼,台灣也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根據必要一級一級升高反制措施。不要妄自菲薄認為台灣沒有籌碼,例如禁止某些統戰人物入境,封閉中國官媒駐台辦事處(他們大多數從事情報蒐集工作,而且歪曲報導台灣情況),經濟上我們也不全被動,中國敢動手也會雙輸。

與中國交鋒,雖然爭取「鬥而不破」,但也應該顯示敢於鬥破的玉碎決心,才可以震懾對方。到底,中國的軍事力量還不如美日。何況中國內部的政經矛盾衝突日漸惡化,國安部門應該有所掌握。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林保華按:
這些人不是來台灣旅遊觀光,而是政治統戰,因為不符合來台的目的,因此應該請他們滾回中國去,才能體現台灣的國家主權。

蔡英文巡視桃機 巧遇中客高喊「和平統一」
自由電子報

蔡英文總統下午1點在交通部長賀陳旦(右)及桃園市長鄭文燦(左後)的陪同下到桃園機場巡視。(記者姚介修攝)
2016-09-28  15:32

〔記者姚介修/桃園機場報導〕蔡英文總統下午到桃園機場巡視颱風相關簡報,除了參觀海關緝毒犬外也去看桃捷機場捷運的A13出口,在此巧遇中國觀光客,中客看到中華民國總統都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當蔡英文總統離開時其中一個團員還高喊「和平統一」目送蔡英文總統離開。

蔡英文總統是於下午1點抵達桃園機場二期航站簡報室,並有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曾大仁簡報,桃園市長鄭文燦致詞,總統最後結論,她很高興這次桃園機場在處理梅姬颱風的表現,也讚許港市合作的新模式,也希望可以共同創造更好的未來。

隨後就是參觀海關緝毒犬的訓練,之後就轉往二期航站地下室的機場捷運站巡視並聽取捷運公司簡報,就在聽取簡報前,蔡英文總統還特別和旁邊的中國旅行團打招呼,並問他們你們從那裏來,團圓回答「大陸」,總統接着問有沒有碰到颱風等問題寒暄,隨後簡報及短暫參觀捷運旅客進出電子收票月台後,大批人馬離開時,在旁不到20公尺距離的中客團中有人高喊「和平統一」,似乎總統也沒有聽到,在隨扈及陪同人員的簇擁下離開機場。
-------------------------


吃閉門羹 我拼ICAO場外外交
民航局明辦酒會 國際民航組織恐沒人來
2016年09月28日  台蘋
我民航局副局長何淑萍昨率領7人小組抵達加拿大蒙特婁,左為我駐加拿大代表龔中誠。呂明芬攝

【綜合報導】台灣今年遭中國杯葛,無法參與每三年一次在加拿大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連帶台媒也遭封殺,無法入場採訪。我駐加拿大代表龔中誠昨表示,他對ICAO大會做法感到相當不以為然。而由我民航局副局長何淑萍率領的代表團,從昨已經開始安排在場外與友邦代表團舉行雙邊會談,展現台灣與國際飛安接軌的決心。
因為中國杯葛,國際民航組織(ICAO)竟封殺台媒,不給採訪。圖為加拿大蒙特婁ICAO大會會場。中央社

龔中誠表示,ICAO是攸關全球人類飛航安全國際組織,拒絕台灣參與已嚴重影響該組織的專業、誠信與中立,現連我方媒體都遭阻擋,違反新聞自由價值。據了解,代表處將比照三年前做法,將在明天舉辦酒會,邀請友邦代表團及理念與我相同的國家參與,相較三年前ICAO航空局長與會致辭,這次礙於中國壓力,ICAO應不會派人參加。
ICAO大會場外標語寫「不讓任何國家掉隊」,顯得格外諷刺。中央社
飛安應與政治脫鉤

針對台灣今年不得參與ICAO大會,是否與「九二共識」有關?何淑萍表示,三年前我方派出十二人團以貴賓身分出席ICAO大會時,並沒有多著墨於「九二共識」議題。民航局管轄「台北飛航情報區」去年提供一百五十三萬架次飛航管制服務,服務旅客逾五千八百萬人次,台灣必須參加ICAO大會才能確保即時收到第一手航機、航線管理更新訊息,確保旅客飛行安全。
何淑萍強調,飛航安全應與政治脫鉤,台灣若無法參加大會,位處西太平洋空中航路樞紐的台灣,只能靠別國告知資訊。
加國學者投書挺台

何也透露,代表團七人小組中,有四人是三年前曾代表出席ICAO的民航局官員,但今非昔比的處境令人「怎麼樣也無法理解」。
此外,加拿大北約協會(NATO Association of Canada)研究員沙頓(David Sutton)投書《外交家》雜誌,痛批ICAO不應該屈服在中國壓力下,而背棄了全球利益。他引用數據稱,桃園機場為全球第五大貨運機場,也是全球第十一大客運機場,而身為全球第二十三大經濟體的台灣,對於全球飛航更是貢獻良多,沒有理由拒絕台灣入會。
「應維護言論自由」

沙頓還說,中國是經濟大國,拒絕台灣參與ICAO,顯得器量狹小,不論是中國或任何國家,都不該用威脅來控制國際事務。
對於ICAO拒發台媒採訪證,美國保護記者協會(CPJ)發表聲明聲援。據中央社報導,CPJ副執行長馬洪尼(Robert Mahoney)說:「ICAO身為聯合國機構,有維護言論自由責任,無論記者所屬的新聞機構為何,都應發採訪證件。」
各界聲援我參與ICAO說法

●美國:樂見台灣有意義參與ICAO,促進飛航安全、保障與效率
●加拿大:鑑於台灣航空工業以及身為國際航空交通樞紐,台灣參與ICAO符合各方利益
●日本:基於確保國際民航安全發展的實務觀點,盼台灣能以某種形式參加ICAO
●學者:加拿大北約協會研究員沙頓投書《外交家》雜誌,批ICAO不應該屈服在中國壓力下,而背棄了全球利益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


林保華按:
偽君子的裝傻。

冷眼集》馬英九為了那四個字
自由時報
2016-09-28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老師在東吳開課了,不忘吹噓「馬習會」,有一段精彩花邊,馬老師沒講,實在可惜,新聞界有必要為這段歷史進行當代的補述。

雖稱之為花邊,但是十分要害。因為馬老師的前副手吳敦義才在美國提起了這一段關鍵詞,那就是「一中各表」四個字,絕對不能偷工減料。這態度,郝龍斌、郝柏村、胡為真,都做了應和,應該算是非同小可吧。

話說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下午三點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這場會面,馬老師在開放國際媒體採訪這最重要的五分鐘內,一共犯了兩項致命性的錯誤,不僅僅是吳敦義所謂扣分而已。一是講了九二共識,卻掉了一中各表;二是進一步就九二共識限縮定義為:「海峽兩岸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

按照這二者的脈絡,後者是馬老師會前撇開幕僚,自己在講稿加上的,既然是蓄意,合理推斷前者當然經過思考,早就打算不公開講,想在閉門會時再與習近平咬耳朵。馬老師當時曾對大家宣布:「這個部分,等一下在會談時,我會再進一步說明。」就是證據。

然而,可笑的情節卻發生了。馬老師興沖沖返國後,發現大家都在罵他居然沒有公開強調「一中各表」這件事,據轉述,一心以為業已建立歷史定位的馬老師非常不服氣,他對所屬抱怨:「我明明就有講一中各表,他們為什麼亂說我沒講?」幕僚們只好說:「報告總統,你沒有講。」馬老師聞言繼續要硬拗,又再說:「我明明就有講,你們去把帶子調出來看。」

可嘆的幕僚還真去調了錄影片段來給馬老師檢視,這位馬老師當著所屬的面反覆搜尋了幾次,當然就是沒有;沒有之餘,他嘴邊仍不斷嘟囔著:「我明明就有講啊!」搞得周圍人簡直無言以對。

檢視這個過程,不在吐槽馬老師,因為他已經過去了,而在於紀錄:做為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導者,正直的人格非常重要,受人民的付託,在任者不僅要時刻警醒自己,卸任後,享有國家禮遇,如果不知道「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的基本道理,那麼民主國家自有制衡政客的機制。
------------


林保華按:
新政府雖然做了許多事情,但是展現不出魄力,需要向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那樣,人民才會有感,尤其針對惡勢力。另外人才培養方面,民進黨不缺政治人才,缺的是專業人才,例如金融、軍事、情報等方面,不能只想從藍營那裡挖角,而是必須從小培養起有牢固本土意識的專業人才。

蘋論:30還不知1天命
2016年09月28日
台蘋

民進黨創黨30周年,恰巧「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出爐,對於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獲得44.7%民眾的支持,與5月份剛就職時比較,大跌25.2%。在統獨方面,贊成獨立的有49.2%,贊成統一的17.8%,維持現狀20.5%。在台灣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問題上,不贊成74.7%,贊成16.6%。中國共產黨值不值得信賴,不值得信賴佔68.4%,值得信賴15.8%。
缺乏人才效能平庸

雖然對黨主席的褒貶不等於對黨的評價,但兩者間是正相關。馬英九最後民意低迷甚久,也拖累了黨員的選舉,尤其是立委選舉;蔡英文人氣很旺,也連帶促成立委選舉的大勝。可見黨和黨的領導人之間有唇齒相依的關聯性。
30年來民進黨在台灣民主化的成就上,無疑貢獻偉大,它給黨國體制「除魅化」、對黨國體制領導人如兩蔣的去偶像化、讓台灣從政治超現實主義回歸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化、把政治典範從開明專制轉型為多元民主典範,都能在非常艱困的處境中逐一達成,實在難能可貴。雖然也有其他部門對民主做出貢獻,但制度化持續用力促成的非民進黨莫屬。
從一般民主政黨的任務與責任作為標準來評鑑民進黨,可以分成基本常態性任務和台灣特殊的條件兩類,台灣特殊條件方面已如上述;基本任務方面有:1,作為選舉動員的機器。民進黨沒有黨產,能動員到這種程度,應得高分。2,提供國人政綱與方向。由於美、中壓力甚大,只能模糊曖昧,語焉不詳,在及格邊緣。3,培養政治人才。民進黨做的還不夠,從蔡就任後選拔的內閣官員偏向老藍男,可見民進黨人才之不足,所幸地方選舉出現不少能幹的首長,可彌補中央人才之缺乏。4,向社會提供意識形態和願景。民進黨做的還不夠,台獨理念無法實踐,非戰之罪,但對社會正義、公平寬容的實踐還不及格。5,提供社會責任和道德的訴求。民進黨還沒意識到這些抽象價值的重要性。6,高效能的政府。民進黨執政後,問題不少,效能平庸,成績不及格。
若不止跌拖累內閣

現在是民進黨內閣拖下蔡的支持度,若蔡無法止跌,按重力加速度墜落,會變成小英拖累內閣。馬英九的後期即是如此,總統、內閣、國會交纏綑綁,互為因果,抱在一起快速滾落,誰都要負責,但誰也沒有責任。蔡政府若也滾進馬的自由落體軌道,台灣只剩死路一條了。
----------


林保華按:
以救國為名,謀個人私利的典範。

資產53億 黨產會要查救國團
子公司多 財務不透明 藍營:早與黨無關
2016年09月28日  台蘋
不當黨產委員會預計下一波聽證會,將鎖定被疑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救國團。圖為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外觀。資料照片

【綜合報導】據了解,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預計下一波聽證會,將鎖定被質疑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救國團、婦聯會。據監察院二○一一年調查報告指出,救國團截至二○一○年底的總資產額高達五十三億餘元,底下又有許多子公司與數十家轉投資公司,但財務屢屢不透明,監院曾因此糾正主管機關內政部。國民黨高層表示,救國團與婦聯會已獨立運作多年,早與國民黨無關,黨產會不要為了追殺又傷害民間社團權益。
轉投資公司數十家

據監察院二○一一年調查報告指出,救國團截至二○一○年底的總資產額高達五十三億餘元,底下又有許多子公司,包括立案補習班四十六家,並持有中國青年旅行社、張老師文化事業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股份,以及數十家轉投資公司。
該報告指出,救國團身為公益性社團,擁有諸多轉投資事業,且多由團員擔任負責人及董事,完全迥異於一般社團法人,以致外界屢屢對其財務不透明、業務包山包海提出批評,監察院當時並因此糾正救國團的主管機關內政部。據了解,監察院等相關報告已列為黨產會參考資料。
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說,黨產會預計下一波聽證會,就會鎖定救國團,監察院等相關報告已列為黨產會參考資料。至於外界質疑救國團非法佔用、低價承租國有地,施說,這由主管機關處理,不屬於黨產會職權範圍。
藍批根本「黨管會」

此外,黨產會日前決議凍結國民黨四點六億元台銀支票,並希望國民黨提出組織改造計劃後,才能申請解凍相關款項支付黨工薪資,但未獲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同意。邱大展昨開砲:「這已經不叫『黨產會』,而是『黨管會』」,變成已經在管政黨的組織了,他們的職責是在管人家政黨的組織嗎?
施錦芳回應說,國民黨多年來的財務支出大於收入,黨產會才建議國民黨提組織改造計劃,「國民黨只有這條路呀!還有其他改變方法嗎?」
救國團投資事業及設立基金會

●投資事業及其轉投資事業
▲向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立案補習班合計46家
▲持有「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及「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9%以上股份,而「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再轉投資「中國青年留遊學顧問有限公司」及「嚕啦啦旅行社有限公司」
●捐助設立基金會及其轉投資事業
▲捐助設立「中國青年服務事業文教基金會」、「張老師基金會」、「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
▲相關基金會轉投資「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再轉投資「團隊鍵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及「幼獅運動休閒管理有限公司」
註:投資事業截至2010年
資料來源:監察院 
------------


自由廣場》媒體「錯愕」的邏輯
2016-09-28 06:00
自由時報

◎ 蔡鴻濱

廿七日梅姬颱風來襲,各地風大雨大,蔡英文總統前往應變中心視察與致詞,聯合報報導稱蔡總統念稿兩分鐘後「快閃」,讓某些媒體「錯愕」。這類標題乍看之下超吸睛,但稍加檢視就知「快閃」、「錯愕」這些詞彙反映出台灣媒體記者的不夠專業,若不是太過主觀、過於情緒化,就是別有所圖。

首先,交叉比對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臉書說辭,可知真相是總統九點抵達、約九點五十分離開,蔡總統花十到十五分鐘向院長及幾個部會了解當時狀況、花半小時聽取應變中心主要國家氣象單位的預測與我方評估,然後致詞走人。基此,如何「快閃」?況乎,蔡總統為何需要在應變中心快閃!

其次,「錯愕」一詞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其意為:「倉卒驚訝的樣子。」若媒體記者在現場,何來錯愕?又如何錯愕?無怪乎,黃重諺道:「除非你在睡覺,然後或許因不知名原因驚醒了,才會有『錯愕』的問題。」又況乎,「媒體錯愕」已把記者的情緒加諸新聞之中,不僅顯示記者悖離客觀報導的專業義理,新聞現場的錯愕更凸顯記者在採訪中走神,自曝其短。

慎思之,可知近年來台灣媒體報導內容口味愈來愈重,縱使內容平平的新聞也要在文字上添油加醋,大量使用情緒性字眼,諸如震驚、錯愕、不解、憤怒、暴走等等,說穿了其背後操作的邏輯,不外乎是為了衝高收視(聽)率、閱報率、點閱率等等以求生存;上開理由尚情有可原,然若因為了政治立場殊異、黨同伐異,在文字與標題上扭曲與誤導,悖離新聞專業,完全將民眾知的權益拋諸腦後,才是真正的令全民「錯愕與震驚」吧!

(作者為南華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
--------------


梅姬肆虐 全台5死316傷 逾336萬戶停電
自由時報
2016-09-28
全國25%用戶摸黑 史上第二

〔記者徐聖倫、甘芝萁、王錦義、林筑涵、林惠琴、翁聿煌、簡惠茹/綜合報導〕胖颱梅姬挾強風豪雨襲台,颱風中心從昨天下午兩點登陸到晚上九點出海,只在台灣本島待了七個小時,但是帶來的破紀錄風勢和雨量,一度造成全台至少三百卅六萬戶停電,佔全國總用電戶一三○○萬戶約四分之一。

    蘇澳港區兩艘工作平台船承受不住強勁風浪,纜繩應聲斷裂。(臺灣港務公司提供)
    梅姬帶來豪大雨,一度造成新店溪上游原水濁度超過一萬八千度。(中央社)
    滿載日本遊客遊覽車在國道三號彰化路段被強風吹翻,造成卅一人受傷。(記者湯世名攝)

截至昨晚九時卅分,全台累計五死、三一六傷,緊急就醫人數超過八百名。五名死者分別是雲林北港許姓男子,修繕屋頂失足亡;嘉義水上六十五歲男子遭倒塌鷹架擊傷送醫不治;嘉義大埔曾文水庫船公司十七歲翁姓工讀生巡水庫翻船溺斃;屏東縣四十歲吳姓貨車駕駛追撞前方休旅車送醫不治;草屯十六歲李姓男學生騎機車回家摔車後,先撞上路邊水泥護欄再撞上電桿,傷重不治。
新店軍官寢室屋頂塌 釀10傷

台中受傷人數多達二○六人,包括艾美酒店頂樓鷹架墜落砸傷兩人,昨下午三時,國道三號北上車道更因強風導致一輛滿載日本旅客的遊覽車翻覆,造成卅一人輕重傷。

國防部新店區復興路營區的女軍士官鐵皮建築寢室昨晚被強風吹倒,共十人受傷,九名輕傷者均為女性,意識清醒,送鄰近慈濟醫院包紮縫合,無大礙。
蘇澳、梧棲 出現17級強陣風

宜蘭蘇澳和台中梧棲都曾出現十七級強陣風,梧棲寫下設站以來最大風速紀錄。停靠在蘇澳港區的兩艘無動力工作平台船、及南方澳港區的裕益發一六八號漁船,都承受不住強勁風浪,纜繩應聲斷裂,前兩艘已穩定在岸邊,漁船則在港區漂移。

受到樹倒及電線桿吹斷影響,全台停電用戶數一度突破三百卅六萬,僅次於去年強颱蘇迪勒的四五○萬戶,經搶修後昨晚仍有一四四萬餘戶停電中。台中停電戶數達四十三萬戶,彰化縣也達卅二萬戶,宜蘭縣昨晚仍有逾七萬戶停電。基地台受損有八七五四座。

新店溪原水濁度昨晚六時曾高達一萬八千多度,遠超過供水標準,使得台北市約十四萬戶受到影響停水,入夜後水質逐漸穩定,今天早上六時起陸續恢復供水。
----------


林保華按:
未來社運如何與議會結合,發揮更大能量,是必須摸索的新課題。台灣也還在摸索,但與香港不完全一樣。

 氣短集︰橫洲事件─社運「獵採者」取代「農耕者」
(練乙錚)
港蘋 

橫洲公屋萬七單位變四千,差額不知所終,此乃繼前朝八萬五之後,本朝數字特首推出的新猷。當年那招,打殘中產;今天此局,出賣普羅。哀哉港人,無辜受此愛國愛港當權者一再蹂躪,罷之固然不能,選賢與能的追求,亦於前年一場如歌似泣的社會運動失敗之後,化作黃粱一夢!
然而香港社運未死,反而在京港當權派層出不窮的「德政」感召之下,正從往日不少市民以為的多此一舉,再生成絕大多數人漸次可以接受、乃至認為是不義管治之下必不可少的一股清流。
所謂社會運動,無非是一個「動」起來的公民社會,本身也在生變。上周筆者分析了社運操作層面的範式轉移(手段和目標的衍化),並指出組織層面的「碎片化」正在收斂、快要掉頭。今天,筆者再描述社運的另一變異,並舉若干眾所周知的事實作說明。
社運改MODE─「獵採者」╱「農耕者」

香港的社運和社運人,正在經歷形態和心態的二重轉變。形態和心態都是「態」(mode),這兩方面的胚變,統稱模態重構(modality shift)。大批社運人開始在政治大環境裏各自累積力量、捕捉不同的議題和選擇不同的戰場。這是泛民時代鮮有的事,謂之形態重構。心態重構,則指越來越多從事新形態社運的人練就相適應的心理要素。為求傳神,這兩個變化,筆者用「『獵採者』取代『農耕者』」的說法來形容。
何謂獵採mode?何謂農耕mode?這兩個概念語詞,除了用以描述新舊社運,還可以用來解釋哪些有關的現象?
回顧過去十年香港發生過的大大小小社會運動,包括天星碼頭、反高鐵、反國教、菜園村、佔中、雨傘、鳩嗚、旺角魚蛋等,不論是毀是譽、成功失敗,在議題發掘、人手徵召、街頭動員等方面,泛民大黨幾乎連影子也沒有,給邊緣化了。原因有兩個,簡單而具體。
一、舊社運,以《基本法》既定的「民主普選」為關鍵議題,由泛民黨派爭取政改方案的優化,及在議會行使否決權對付特府提交議會的假普選草案。這些工作無疑都是必要而重要的,但都是被動的。
二、政改的主要戰場在議會,主要戰役是立會選舉;泛民大黨當然也做社區工作爭取群眾,即所謂的深耕密植。如此議會內外並進,表面看是兩條腿走路,實際可能只是一條腿;把社區看作基地,那裏的工作便是為了取得選票以支持議會那條腿而已。然而,8.31之後,民主路不通,議會那條腿基本上作廢;大黨倘若欠其他的本領,也會跟着殘廢,與新社運絕緣。
大黨殘廢─「定地農耕」過時

觀此,以往那種在關鍵議題指定之下作被動抗爭、以社區為基地、議會是主要戰場的抗爭形態,堪稱「定地農耕」(sedentary farming)。這個形態本身沒有甚麼不好,其出現與過時,由客觀條件決定。《基本法》規定要有民主普選,民眾對之滿懷希望,定地農耕便是時義,大黨的運作模式便無可厚非。
但是,當北京已經毫無政改誠意──8.31出台、佔運失敗鐵證普選無望之後,定地農耕便失去意義,不復有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此時,特點與之相反的「狩獵採集」(hunting-gathering)形態社運就剛好接上。
以ICAC危機為例,問題源於歷任特首委出一系列既不廉潔更會為一己前途精算的官員掌此機構。可是,廉署高層任免權法定歸特首,而立會無權提案修法,700萬港人遂束手無策。因此,要挽救廉政,社運必須找好時機,以廉署改革為議題、特首為箭靶,奮力動員整個社會向政府施壓,迫使同意修改有關法例,最後在議會通過,水到渠成。然所需本事,卻非農耕者所有。
但這個無妨。當民主政改議題虛幻化,《基本法》裏再無其他促使社會進步的立法要求,慣於被動抗爭的定地農耕者迷失方向無所事事的時候,卻正正是狩獵採集者用武之時。在十年來的社會運動裏,他們練就了敏銳嗅覺和非凡膽識,不待天降瑪納而主動發掘議題、判斷時機、在地作戰、勇敢搏擊。
「獵採者」的特徵、心態、罩門

九七之後,京港統治集團以普選為餌,持續引誘泛民政黨作定地農耕,卻暗渡陳倉在全社會所有環節搞政治赤化與經濟掠奪。佔運的失敗因此非常及時,讓大家看清楚民主普選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幌子之下是不可能的,社會運動因而必須轉變形態,改由獵採者主動在全方位視野裏找尋政經抗爭點。佔運的分水嶺涵義非常豐富,讓獵採者登場是其一。然而,大家要清楚這批新鮮社運人的一些特性、心態和罩門。
獵採者講求個體的自主、敏銳、靈活和高風險承受力,與「大台」觀念格格不入。佔運後期出現「拆大台」,固然有複雜的原因,年輕社運人之間也因而有了一些牙齒印;但「大台」消失,卻鍛煉了獵採者,釋放了他們的能量。(不過,「台」的觀念,肯定會在2047漸近、二次前途問題的緊迫性壓倒其他一切議題的時候,帶着新內涵再生。)
獵採者比農耕者少強調合作。這是因為農耕者面對同一的大氣候大議題,合作關係有需要且較容易建立;獵採者則因為沒有恒常的戰場和搏擊目標,彼此沒有甚麼合作的餘地,除非鎖定的「獵物」太龐大,例如橫洲事件。
獵採者行動之時,比較多作「抽水」指控。這是一個經濟問題。發掘議題需要精力;鎖定議題、發起行動,更需要判斷力、勇氣和成本花費;因此有產權和合理回報的考慮(光環、品牌聲譽、支持者增加等,都要顧及)。是別人的獵物和搏擊權利,你不經邀請擅自進場,當然不可。不顧及這種「私心」,社運總體效率反而會受損。反過來說,政改議題是《基本法》給定的,六四是祖國贈送的,都是「公共財」(public goods),故在以之作訴求的運動裏,「抽水」指控較難成立。
獵採者不可能是持久的「明星」。捕獲一個獵物便有一刻的光環,找不到新獵物,光環就消失,找到會再有。媒體關注的,永遠是他的下一仗。這要求獵採者有特殊的心理適應能力,能捱得過沒有光環的日子。
獵採者的出擊是隨機的,卻不是即興的。會獵鹿、懂網魚的人都知道,不做大量前期工夫熟悉環境累積經驗,鮮會有所獲。黃之鋒發動反國教一役之前好幾年(念初中一二的時候吧),便不停派街招警惕家長,揭發當局在中小學裏搞洗腦。《香港民族論》面世之前很多年,公共知識分子徐承恩已在默默爬梳香港史的重寫工作。這些工夫一點都不即興,需要毅力與恒心,更要求一種能夠長期孤獨奮鬥的能耐。
獵採者有弱點。他沒有鐵票,需要近距離的民眾支持,而統治集團知道他有這個罩門,因此會出盡合法非法的辦法,切斷他與支持者的緊密關係。選舉票王朱凱廸一旦住進立法會,他的獵採者能量便會急速流失,當權者的計謀便得逞。對獵採者而言,立法會既是一個有利的搏擊場,更是一個危險的英雄塚。這不是一個民主社會裏的議會,獵採者不宜以議員生涯作志業。
大黨轉型:需否?能否?

議會道路上的農耕者過去因有既定的政改議題,所以有現成的重要抗爭事可做;一旦這個議題失重,議會工作便大體上變成替現存秩序保養維穩,雖然其中一部份還是值得做的。但是,反對派議員如果只能做這些工作,客觀上無可避免會淪為政權的「合作者」。何也?
反對派過去每被統治者、保皇派指為「為反對而反對」,最佳防衞便是指出他們給政府政策投支持票的比例,經常達到八、九成;但是,不要忘了,政改議題消失之後,那比例便更接近十成。大黨不斷要求政府「重啟政改」,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這個尷尬。可是,在8.31決議底下,重啟政改沒有絲毫進步意義。幾位下屆特首大位追求者也作如此承諾,從此可見一斑;故若反對黨也提,反會加重「與政權合作搞欺騙」的嫌疑。
泛民要擺脫無所作為甚或更劣的宿命,大黨惟有化被動為主動,嘗試發掘議題,主動出擊,逐步拋棄過了時的農耕者形態。但這個談何容易,所牽涉的是組織結構、觀念、本領和心態,並不是簡單換一大批80後上場便可解決。民主黨區議員在橫洲事件上,兩年前就率先知道政府要建四千單位,但結果卻是「見到鹿,唔曉捉」,遑論捉得到、懂脫角。欠缺獵採者那份特立獨行的心力和敏銳嗅覺之故也。如此,大黨難道還可以不深切反省?

練乙錚
--------------


林保華按:
還有梁振英老婆的準武裝的童子軍。

中聯辦契家黨已成香港權力核心
(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港蘋 
 
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在公開場合,被問到西環在立法會選舉中配票,更涉及恐嚇勸退候選人。王部長面不紅氣不喘的說了以下一番話:「很多國家的官方媒體、甚至官方發言人都有評價香港的選舉,有些甚至介入香港的選舉……」他還反問:「中央政府如果不關心香港的選舉,我覺得反而是不正常。對嗎?」
昔日還是遮遮掩掩,今天已經一絲不掛。對介入香港選舉,中聯辦直認不諱,記憶所及還是第一次。「一國兩制」已邁向新里程,並非名存實亡,而是名實俱滅。
中聯辦不僅僅要介入立法會選舉,對即將產生的立法會主席人選,更「關心」得無微不至。謝偉俊、葉劉淑儀、李慧琼已公開承認,中聯辦有向他們摸底,被摸的議員相信還有更多。葉劉坦承:「佢哋有同我傾過下。」「正如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所言,中聯辦關心好合理,立法會這麼重要機構,誰做主席對下屆政府發展很重要……」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更為中聯辦「摸底」護航:「立法會議員喺考慮過程中有大大小小、有不同嘅人去做各種lobbying(游說)和推介,呢啲都係政治活動中正常現象……」
無論王振民、葉劉淑儀,還是譚志源,都故意歪曲中聯辦的角色,只是聯絡不是管理,更不是就香港內部事務指手劃腳,發號施令。中聯辦把手伸得越來越長,介入立法會選舉和運作,是赤裸裸地違反了《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內地不得干預香港事務的規定。
中聯辦要「關心」的又豈止立法會,特區政府的日常操作,也管得越來越明目張膽。一些法例,甚至是毫無約束力的議案,通過或否決,中聯辦一聲令下,建制議員齊齊歸隊。
儼如另立中央的土皇帝

近日「花生指數」和銷量都急速飆升的《成報》,把中聯辦與梁振英形容為拉幫結派的利益團夥。天無二日,究竟這個團夥誰是老大誰話事?很明顯,說了算的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
張曉明穩做老大,因為手執配票神器。今屆立法會選舉,工聯會揸兜乞票,儼如丐幫,但丐幫不敵契家黨,土共工聯會鄧家彪,敗在表現慘不忍睹的中聯辦契女容海恩手下。超區議席為確保周浩鼎穩贏,就要放棄王國興。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遮天蔽日神神秘秘到中聯辦「謝票」,可見受西環恩典的契家黨,已超越傳統土共左派。受中聯辦恩典照顧,契家黨排第一,傳統左派民建聯次之,鄭耀棠陳婉嫻鄧家彪王國興不服氣也沒有用,工聯會雖然根正苗紅,但當有政治需要,也會第一個被犧牲掉。
受中聯辦直接控制的契家黨根植地區直選,盤踞功能組別,遍佈十八區議會,滲透各法定諮詢架構。行政機關當中的局長副局政助常秘,無論是政治任命還是公務員系統,也有大批契家黨人。左報早已是中聯辦喉舌,主流媒體老總也經常收到中聯辦指示為重大新聞定調。香港的行政機關、立法會議、宣傳機器,已由中聯辦,說白了就是張曉明一把抓。以中聯辦為首的契家黨,已成為香港沒有第二、只有第一的權力核心。
中聯辦的權力大得無法控制,不受制衡,犯了重大錯誤也可逃避責任和輿論監督,儼如另立中央的土皇帝。人們要問的是,這就是習近平主席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嗎?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
----------


林保華按:
獨立不是一切,但是不獨立就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周永康:港獨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
到英國升學的周永康(圖)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提到獨立不一定能夠完全解決香港社會的問題,個人傾向支持港人「自決」。(BBC中文網片段截圖)
圖1之1 - 到英國升學的周永康(圖)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提到獨立不一定 . . . . . . (BBC中文網片段截圖)

【明報專訊】佔領運動兩周年之際,當年領導運動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已身在英國升學。周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被問到蘇格蘭曾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香港是否可以參考?周沉思了一會兒後表示,獨立也不一定能夠完全解決香港社會的問題,他個人傾向支持港人「自決」,決定獨立或是繼續一國兩制。

不放棄社運 與英政團聯繫

周永康有意循學術發展,將會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一年制的城市設計與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並有意在畢業後到美國修讀博士。

周表示,雖然暫別香港,但不代表會放棄社運,會把握機會在英國積極與當地政黨和政團聯繫,向他們講解香港民主運動情况,「英國亦曾經是管治香港的政府,有份創立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有責任繼續監督、促使中英聯合聲明真的在香港實踐」。他又說,不會恐懼被指「勾結外國勢力」。

回顧雨傘運動兩年,周永康認為最大影響是令更多人參與政治,認為未來各泛民黨派要更團結,才有望與北京角力。
------------


林保華按:
人們關心的還是中共如何內鬥。因為“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

六中全會10月下旬召開

【明報專訊】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定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重點審議《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份治黨準則,另有4名落馬中央委員的位置需要增補。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新華社報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稿在黨內外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會議決定,六中全會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

通過兩份文件 規範黨內高層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主要是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組成人員進行整飭規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自2003年試行以來,料將於六中全會通過施行。該條例的重點監督對象,是中共黨內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

除了研究從嚴治黨,自去年10月中共五中全會後,包括福建原省長蘇樹林、遼寧原書記王珉、空軍原政委田修思和天津原市長黃興國等4名中央委員因落馬造成的空缺,將有4名中央候補委員遞補。依據排名,將遞補成為中央委員的分別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寧夏自治區主席咸輝、中央紀委駐財政部紀檢組組長莫建成和寧夏副書記崔波。

明報記者
-----------


林保華按:
馬英九應該學學新加坡,不要對共產黨奴性十足。

星大使筆戰《環時》

【明報專訊】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前日致函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時報》,指摘該報關於第17屆不結盟運動(NAM)首腦會議關於「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一事毫無依據。《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昨日堅稱報道「信息源嚴肅、可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日則不點名批評新加坡。

環時:星「不結盟峰會」妄提南海仲裁

第17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本月18日在委內瑞拉落幕後,《環球時報》刊文指,在磋商過程中,有不少國家明確反對強化涉南海內容,「新加坡代表表現得氣急敗壞,對反對其企圖的國家的立場冷嘲熱諷,甚至在爭論中出言不遜」。對此,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前日致函《環球時報》指,有關內容「不符事實和毫無依據的」,與《環球時報》揑造的說詞相反,新加坡代表團從未在此次峰會上提及南海或仲裁結果,而是始終秉承原則性立場,發言支持東盟的共同立場以及捍衛不結盟運動的原則和慣例。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昨日公開回信,不同意羅的指控,並稱報道是引述參加了會議的知情人士,「信息源嚴肅、可靠,記者的採訪扎實、認真,文章寫的就是真實情况」,又稱羅不是大會親歷者。

昨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稱「事實很清楚」,不點名稱「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容,不過這並沒有得到不結盟運動絕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同,也沒有反映包括中方在內的南海問題相關方的共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