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專欄)蔡英文的反併吞外交
2018-09-05 06:00
自由時報
雖然中國多次挖走台灣邦交國,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然而近日立法院長蘇嘉全在華府拜會美國眾院議長萊恩,是兩國國會議長十年後的再次會晤。而今年七月下旬,蘇嘉全院長也訪問法國國民議會,這是歷史上首次。
九月三日,蔡總統在歐洲議會發表錄影演說,表示中國正在改變兩岸穩定,希望和有共同理念的歐洲夥伴一起努力。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同一天,台灣陽明海運貨櫃輪進入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港時,港口播放中華民國國歌,全球罕見。
歐盟有二十八個國家,基本上是民主與經濟發達國家,與台灣有共同的價值觀。台灣這些外交成就不容小覷。民進黨執政後,蔡總統即派謝志偉出任駐德代表;吳志中則進入外交部出任政務次長,在熟悉外交業務後於吳釗燮擔任外長後再出任駐法代表。德、法是歐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謝、吳兩位曾經在這兩國分別拿到博士學位,熟悉國情而拚外交。
謝代表在扁時代已經派駐過德國,這次更加得心應手。上個月他回國述職,我們短時間相聚,他說起他的經驗:在說中國要吞併民主的台灣時,這些國家很同情台灣,願意與台灣站在一起;可是如果說中國反對台灣獨立,要統一台灣時,這些國家就覺得統獨是你們自己的事,與他們無關。因此謝志偉特別強調要我們多宣傳台灣的民主價值。
這些都說明,蔡英文執政以後,就結束了馬英九的外交休兵,連同台美與台日關係的提升、新南向政策與民間外交等等,在外交上早已開展反對中國併吞的行動,所以中國才會對她如此恨之入骨,極盡打壓凌辱之能事。中國當然也不會忘記對台灣與綠營內部進行分化瓦解,這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不能想像在外交戰線如此抗壓的總統,會被污衊成是背叛台灣價值,與馬英九一樣須被教訓的賣國貨色。
當然,台灣的官式稱號是「中華民國」,漢堡演奏的國歌還是「三民主義」,然而目前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對外標誌還是這些。在國外響應太陽花學運的台灣留學生拿出來的還是中華民國國旗,我們心目中的未來台灣國歌,外人也只會當作一般的台灣歌曲。制憲改掉這些,台獨絕對贊成,華獨會有保留,統派則必反對,國際環境也還不允許。唯有大家繼續努力,將來才能改成恰如其分的國號。在這以前只能先保留現有的「國」,好過甚麼也沒有吊在半空中。
事物的變化都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東歐國家也是經歷了波茲南事件、布達佩斯屠殺、布拉格之春,最後在柏林圍牆倒塌後才先後實現獨立。台灣的寧靜革命免於流血,正在期待新的全球民主浪潮到來。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