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州探「資」        施也敏  1987-10-19

按:本文是21年前我跟隨張五常教授訪問溫州後所寫的“遊記”。因為不想我們的考
察研究工作受中共的政治干擾,所以在第二段編出若干虛構的情節。這些,
都可以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若干記錄。今後還會掃描出一些舊文刊出。

林保華
2008-10-7

 


    「溫州模式」成了中共十三大前輿論的熱點,有人說它是資本主義,有
人認為它是開放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作者身歷其境,為讀者提供溫州最新
訊息。


          能不憶江南?
 
    到杭州出差,有幾天的假期,本來想去上海玩玩,見見老同學。但在省
裹某某廳工作的一個同學突然對我說,他有要事去溫州一趟,問我有沒有興
趣一起去。由於事情來得太突然,稍微愕了一下,想起文革時期工洪文說過
,看資本主義在溫州,看社會主義在上海;又看到「溫州模式」在全國引起
相當的爭論,能夠有機會看看實在難得,何況有省裡工作的朋友做嚮導,是
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遂欣然答應。

    八點鐘,「麵包車」正式出發,不久就開到錢塘江大橋。遙望六和塔,
想起三十年代江青和唐納在此舉行婚禮,以及為此而在文革中產生的許多冤
案,不禁一陣悵然。

    駛過錢塘江大橋後,我們進入了蕭山縣,是一片江南風光。江南的秋天
,雖非風和日麗,卻也秋高氣爽。屈指一算,離開這個魚米之鄉也有十幾個
年頭了。觸景生情,想起白居易那首《憶江南》來: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車子過了蕭山到諸暨,再到義烏。我們在義烏匆匆吃了頓飯,再辦點事
,便繼續朝溫州進發。

          浙山浙水朝暮情

    出義烏不久,到了東陽,東陽是產金華火腿的地方。朋友問我有沒有興
趣買隻火腿,想到溫州之行「任重道遠」,而火腿不但無助於趕路,反而增
加包袱,只好婉言謝絕了。

    過了永康,下午四五點鐘經過縉雲,山開始多起來了。在江南,有山也
就有水,到了麗水,更是山明水秀之地,不愧一個「麗」字。在暮色中,看
青山綠水,不禁又想起白居易那首「長恨歌」中的一句:「蜀山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當然,浙山不如蜀山雄峻,浙水之清與蜀水之碧亦不
能同日而語,但關鍵恐怕還在當事人朝朝暮暮的情懷。

    入夜,車子在麗水----溫州的路上奔馳。公路不好,但一部部大型貨車
穿梭往來,真擔心司機稍一分神,會出交通意外,因為一路上已見到幾宗交
通意外。

    路過甌江大橋後,車子於十時左右抵達溫州。三十多年來不是飛機就是
火車,哪裹有乘這樣長時間的汽車而又在不平坦的公路上顛簸的?但是為了
探一下溫州這個「賀本主義」的「險境」,看來「活受罪」一下還是值得的

          溫州的個體商販

    第二天一早起身,眼前的經濟現實已代替了昨日的詩情畫意了。  
 
    對「溫州模式」的最大爭議,當然就是如何評價那些「個體戶」。個體
戶在全國每個角落都有,但溫州的個體戶之所以最引起爭議,相信是因為他
們經營的行業比較全面,規模也比較大,已經不是簡單的小商小販,或者夫
妻老婆店,而是形成了私營「企業」,並且不但是經營工業、商業,還有金
融業。列寧所分析的帝國主義五大特徵中,有一條是工業寡頭和金融寡頭的
結合。因為對某些「憂資」的「杞人」來說,也許從「資風」起於青萍之末
,從而發揮想像力,看到了中國走向賀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道路的雛形了。也
因為「溫州模式」是如此的重要和成為爭論焦點,所以趙紫陽和其他中共領
導人都親臨考察過:也有更多的學者跑來調查研究。

    如果從溫州的夜市看,雖然看到個體戶的繁榮,但並沒有最突出「走資
」現象。在五馬街,一家家的服裝和化妝品攤檔,猶似香港的通菜街(女人
街)和廟街(男人街),並未形成店舖。附近有許多小吃,例如海鮮檔、牛
肉麵、豆腐花之類,也是個人或小家庭的經營方式。即使是妙果寺的商場,
雖有商店式的鋪位,但情況也如福建泉州的石獅鎮一樣,不足以說明「溫州
模式」何以會聞名全國。

          專業市場潛力驚人

    但類似的市場,在溫州規模都比較大,並以專業市場的形式出現。最著
名的是永嘉縣橋頭鎮的鈕扣市場,樂清縣的柳市電器市場等。使這類專業市
場內外交流的功臣是購銷人員。溫州地區總人口是六百三十六萬人(市區五
十三萬人),其中就有購銷員十四萬人。這些購銷員遠征全國各地,並且在
一些大城市的百貨公司或商場內設立鋪位,推銷本身產品。例如橋頭鎮就有
兩百人在武漢設點經銷鈕扣和服裝。柳市在上海也設有兩百家門市部;該鎮
人口兩萬六千人,但它的市場銷售額去年達三億元,上繳國家稅項連三千萬
元。平均每人交稅一千一百五十多元。到柳市親眼看一下,所.謂「柳市一
條街」,鋪頭全賣電器零件,路邊的攤檔也全賣電器零件,而鋪頭裡面,則
是小型的工場作坊。

    除了鈕扣是溫州的馳名產品外,皮鞋也是。傳聞今年四月中旬,當時的
電子工業部部長李鐵映來溫州視察時(在視察期間北京宣佈他接替趙紫陽擔
任國務院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還為太太在溫州買了一雙皮鞋。

    「溫州模式」的另一個突出點是鄉鎮企業的發展。在朋友的引導下,去
「觀望」了幾間私營工廠,已採用機器生產。當然,不是先進的機器設備,
而是較舊式的,因此各方面的生產條件較差一些。

    在走馬觀廠時,見到了蒼南縣全鄉壓延薄膜廠董事長葉文貴,他是全國
最好的一百名私人企業家之一(亦有人認為馳應在前十名以內),由於企業
家的進取心,他又另外辦了兩家工廠,現在合共有合同制職工一百五十七人
,臨時工七十五人。由於報上介紹過他的事蹟,遠至內蒙,亦有人寫信要到
他的工廠工作。

          失落一代出人頭地

    葉文貴今年不到四十歲,文革時中學畢業,到黑龍江插隊,現在不但回
到了自己的故鄉,而且創辦了全國聞名的企業。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安
慰,因為自己過去從事過教學工作,眼看一批批中學畢業生被趕入農村,心
裏很不是滋味。對毛澤東的這項「最高指示」,自己無力,也不敢公開反對
,只有「潔身自愛」去工廠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避開動員學生上山下
鄉的工作,以求心靈上的平安。但這些青年人以後的前途,都是我思想中不
斷縈迴的問題,因為這不但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民族的前途。
幸喜這失落的一代還有一些人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做出成績,也可說是為他們
這一代出了一口氣。

          商、住兩用的「農民城」

    由於《人民日報》正好在那幾天也以專訪形式介紹了溫州龍港酒家主人
方崇鈿,所以我對此也感到了與趣。承蒙同學安排,得以參觀一下那家龍港
酒家。

    龍港酒家高七層,座落在蒼南縣龍港鎮的「農民城」裏。所謂農民城,
是附近的農民自己集資修建的住宅區,樓高四層,差不多同一個格式,猶如
香港的廉租屋區。但是一戶農民所擁有的,並非樓上或樓下的一層,而是從
樓上到樓下的一套四層。而樓下的大門,都是用木板一塊塊排起的鋪位式的
大門,因此底層可以作為商住鋪位,也可以作為工場作坊,樓上三層則是住
人。

    方崇鈿四十二歲,當過兵,當過教師,後來養過蜜蜂,曬過鹽,種過地
。開放改革以後,他辦家庭工廠,搞編織袋,老婆也開了兩家店。他這個龍
港酒家投資五十多萬,一二樓是酒家,樓上有兩三層是旅店,最高兩層是他
準備給兒子娶媳婦的新房和他自己的臥室。我去看時,他們的住房剛剛弄好
,傢具則尚未配齊。這個酒家請來據說是溫州地區最好的廚師,人工是一千
四百元一個月!

          向錢看者先得錢

    江浙人叫金錢為「銅鈿」,這位老方,取名「崇鈿」,真是名不虛傳,
終於在黨的「先富」政策下第一批因為崇拜銅鈿而賺到銅鈿了。

    在這些個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相應的金融機構為他們服務。所以溫
州也出現了民間的金融機構,除老式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外,也有新辦的、由
個體或集體集資經辦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他們推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浮動利率
制度,吸引了存戶,也放款給個體戶。當然,除此之外,據說也還有地下錢
莊,便於個體戶逃稅。
 
    看看這些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實際上也是資本家),不禁想起毛澤東在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反駁那些斥農民運動為「痞子運動」者。中共
領導革命是以農民革命起家,領導建設是否也以農民起家才是正路呢?巧合
的是,對目前中國農村先富的一群,黨內的保守派也將他們視作「痞子」而
加以貶斥和打擊。

    中共三十年來沒有能力讓農民富裕起來,現在稍微寬鬆一下,萬元戶、
十萬元戶,甚至個別的百萬元戶趁勢而起,也不需要政府的什麼資助。只要
黨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就可以。為什麼有些人就看不過眼呢?自己富不起來,
也不准別人富,甚至到吃大戶、打劫,這種人是領導,還是土匪?

    當然,這些專業市場,這些企業,並非沒有弊病,例如溫州以往也出現
假貨,有些皮鞋的鞋底以硬紙板來充皮革,這是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
免的現象,政府既然向老百姓和公私企業收稅,就有責任設立機構、制定法
規來防止和堵截這種現象的發生,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也保護正當的企業,而
不是見到一點問題就無限擴大,一棍子打死。同樣,由於私人企業類似「資
本主義萌芽」的原始積累階段,生產環境、工人福利也可能稍差,政府的責
任也在於立例保護工人,但沒有理由對這些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提高人民
物質生活水平,實際上也是減低了政府負擔的私營企業橫加指責或胡亂打擊
。五十年代初,劉少奇曾說中國的資本主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有「
剝削有功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今天,這個觀點還是正確的。

    在溫州逗留兩三日,從「民情」來看,可以肯定說,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是比較富裕的,這從飲食業的繁榮、從姑娘們的穿戴打扮、從農村新房的建
造都可看出。五十萬溫州的市區人口,據說就有三十萬輛單車。「的士」有
五六百部(連司機坐四個人)。這是溫州人的衣食住行。

    臨海的溫州,海鮮豐富,除了魚蝦、大蟹(稱之為「蝤蠓」),我還平
生第一次吃到「龜爪」(并非真正的龜爪)和「跳魚」,可謂大快朵頤。所
幸天氣未涼,否則真擔心鬧肚子。

          溫州姑娘帶領潮流

    本來想像中,溫州這個地方比較「土」,溫州市雖是十四個開放城市之
一,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鐵路和飛機),所以外商卻步,最好的華僑飯店
,在香港人看來,裝修水準還是非常低的。但是溫州姑娘的打扮卻是非常入
時。有人說,溫州姑娘的打扮帶領全國的潮流,這句話可能太過誇大,但亦
反映了某種事實。據了解,溫州的時裝,大多還是從外地,特別是福建的泉
州地區販來的,不過可能他們跟得快、穿得快而成潮流。七分打扮還須三分
人才,溫州姑娘的「原粧」,絕對不比蘇杭和揚州一帶的美女遜色。這個結
論也是此行的一個觀感上的收穫。

          紅白喜事蔚為壯觀

    大概也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紅白喜事也頗為鋪張。在郊區的公路
上,可見到長蛇陣的隊伍中有古裝扮相,有的是迎親,有的是送葬,拉起一
兩百人的隊伍,甚為「壯觀」。但物質和時間上的浪費亦很可觀。能動員起
幾百人參與婚喪喜事,相信是非富則貴之輩了。

    在一些山坡上,還有一個個墓塚(這些墓塚形似椅子,故稱為「椅子墳
」),對大自然的景致形成破壞。因為選擇墓塚之處,必是風水極佳地區,
而風水和風景又往往有極大的關係呢。據聞當局對此已採敢措施,對已有墓
塚的山坡,自然不能破四舊式地挖墳,唯期以「綠化」來遮掩那些使人皺眉
頭的墓塚,而新立之墓塚,則統一安排,將之集中在一起。有朋友談及此種
「民族傳統」,就是「全盤西化」也化不了也。

          溫州「走資史」源遠流長    「」

    離開了溫州以後,雖然一路上伴著明媚的山水,但腦子裡卻一直在盤旋
著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溫州,而不是其他地方,有這些突出的表現?

    看來,這也可從主客觀條件來看。

    從客觀條件來看,溫州地區背山面海,臨海地區頗富,但山區則窮困。
因為窮困,所以就要想出很多生意經來擺脫,而臨海則給他們一個比較好的
出路。據說,從前清時代,到民國,溫州都是一個商品經濟相當活躍的地區
。當然中共建立政權以後,溫州的商品經濟被扼殺了。文革期間,溫州武鬥
熾烈,大批人傷亡,整條街被燒,溫州人的商業意識最先從武鬥中覺醒,便
搞起「生意」來了。於是就在文革期間,他們已經拋棄社會主義的武鬥而從
事「走資」生意。到了毛澤東去世以後,中央政策開放,推行改革路線,他
們便如虎添翼,大展鴻圖,走在全國前面。

    當然,在溫州振興期間,困難很多,除了具體地發展經濟的困難外,更
有政治上的困難,那就是「資本主義」帽子常常鋪天蓋地套來。文革期間王
洪文給他們戴資本主義帽子,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也仍然有人繼承極
左的衣缽給他們戴上資本主義的帽子。據說去年胡喬木還親臨溫州,但由於
舟車勞頓,他老人家無從深入資本主義險境,只是坐在上面開座談會。大概
眼不見為凈吧,所以事後也沒有聽到他有什麼高論。其他高高在上的老頭們
,對這個偏僻地區難以插手,山高皇帝遠,才使溫州人減少管制和壓力,得
以施展他們的本領。

          交通統戰犧牲溫州

    但是溫州進一步如何發展,也是一個問題,不能總是停留在資本主義萌
芽的「工場」階段,必須打開一個更大的出路。

    從技術上來說,提高技術設備的水平是關鍵,而更直接的是整治交通,
否則經濟發展,好極有限。現在靠海運和公路,而公路還比較差。十月初因
為撞死一個姑娘,肇事的司機逃跑,姑娘的媽媽要求賠償而攔阻交通(因為
常常發生撞死撞傷當地農民的事件而得不到賠償,所以此舉必然得到當地鄉
親的支持),以致杭州到溫州的公路停止十幾個小時。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
動脈,溫州又是靠商業流通起家,怎麼可以沒有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據說
有關方面也多次討論修建金華(浙贛鐵路線上)到溫州的鐵路,但經費一直
存在問題。本來省裡答應撥一部分,後來因為包玉剛要發展他的故鄉寧波,
於是當局因為統戰的需要而犧牲溫州了。可以想像,如果有了鐵路(據說明
年還建成一個機場),溫州人將如虎添翼。
《爭鳴》雜誌 1987年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