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傳媒報道佛利民      林保華(香港「經濟日報」,1988.10.10)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中國
大陸譯為弗里德曼)訪問北京之行雖已結東,佛利民夫婦也已於九月二十九
日離開香港回到美國,但是觀察一下中共傳媒對佛利民在北京情況的一些報
道.或會有某些啟示。

    佛利民在北京的最重要活動.自然是九月十九日和趙紫陽的會見和彼此
的談話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在九月二十日的報道,放在第一版下半部分
的中間,將這則新聞放在「莊泳或奧運會游泳亞軍」的新聞下面,甚至是放
在對進口減免稅和保稅貨物「海關將徵監管手續費」的右下方。如果不是該
報編輯對經濟的不了解,就是有意低調處理這件事。趙紫陽身為中共中央總
書記,他會見客人的消息沒有理由放在如此不顯著的地位。何況雙方所談的
,正是當前中國社會上的議論焦點。而該報所用的電訊,為新華社的電訊,
不到三百字,主題是「趙紫陽會見弗里德曼」,副題是「稱改革要審時度勢
寬嚴適度」,突出政策的變化。

    而作為中國大陸知識界學術性報紙的「光明日報」,雖也採用新華社的
電訊,但位置放在該報的右上角,比「人民日報」海外版重視得多,新聞的
主題一樣是「趙紫陽會見弗里德曼」,副題則是:「他說,中國在經濟領域
裡今後主要抓價格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編者強調的是今後任務,也是這
次雙方談話的主題。

          兩篇報道的差異

    但是「人民日報」國內版的報道則是別具一格。它用「本報訊」,由該
報記者,曾派駐美國多年的張亮進行了約六百字的報道,篇幅比新華社的電
訊多一倍。位置放在第一版的右上方.從題目到內文都是直排,由於「人民
日報」和內地報紙都是橫排版,所以直排顯得特別令人注目。

    從報道內容上,它比新華社電訊來得全面。新華社電訊是說:「趙紫陽
在向各人介紹國內情況時說,中國在經濟領域裡今後主要抓價格改革和治理
通貨膨脹。」而張亮的報道則說,趙紫陽在會見佛利民一行時指出:「中國
今後的改革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價格改革;二是治理通貨膨脹;三是實行
公有制為主體的企業股分制。」

    從有關記錄看,趙紫陽所提出的今後任務是:價格改革、治理通貨膨脹
,企業股分制。新華社的報道中,較「人民日報」少了「實行以公有制為主
體的企業股分制」。是新華社記者記錄不全面,還是故意刪去股分制,則不
得而知了。因此這兩篇報道中所出現的差異耐人尋味。

    而「人民日報」國內板所用的標題也很特別。第一行副題是「趙紫陽會
見弗里德曼時說」,主標題則是「中國已大體具備推行股分制條件」。新華
社所缺的,反而是「人民日報」國內版所突出的主題。有關股分制的內容報
道說:「今後首先要兩權分離,或大量實行承包制;其次是實行以公有制為
主體的股份制,這對我們的國營企業是一個極大的改造。現在,中國已大體
上具備推行股分制的條件。」

    北京出版的「經濟日報」也報道趙紫陽會見佛利民的消息,放在報頭的
右側,也是引用新華社的電訊,但是內容又加以刪節。

    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在九月二十二日還刊出新華社記者李希光所
發出的一則電訊,報道佛利民九月十九日上午在科學會堂所作的報告內容,
文長七百多字。這則新聞寫得不錯,把佛利民那天講話的要點基本報道出來
了。包括緊縮貨幣是解決中國當前面臨的通貨膨脹問題的唯一辦法。在緊縮
的同時,還要放開價格的管制,佛利民有關外匯管制的弊病和放開外匯管制
的建議,也都有報道出來。

          改革艱難的傷感

    由於佛利民的這些主張和中共高層最近所採取的措施並不那樣一致,所
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將之公布已不簡單,「人民日報」海外版把它放在
第三版(經濟版)的右上角,而且是直排的內文和題目。

    當然,在一切有關的報道中.佛利民的私有化主張均沒有見到。因為價
格、通脹、外匯等問題,部可算是學術問顎,而「私有化」則難免淪為政治
問題了。看來,中國改革的難題,將來都會集結在政治問題上而尋求突破。
這點鄧小平也早已見到,不過終究它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壁壘。

    這一點上,香港的左派也看得清楚,「文匯報」曾為此發表一篇比較中
肯的社論。但有的評論則站在僵化的立場,說甚麼「有人或明或暗地推波助
瀾企圖把中國拉入資本主義陣營」。

    對中國來說,目前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為人民群眾造福。將具體的
討論題目加上「主義」的帽子,仍是以往「以階級鬥爭為綱」,強調兩個階
級、兩條道路鬥爭的做法。中國的老百姓已經吃夠了這種苦頭了,希望別來
這一套了。

    話要說回來,趙紫陽以兩小時之長會見佛利民一行後,把他們送出會見
廳,再送出等侯廳。顯示趙紫陽相當重視佛利民對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看法
。趙紫陽稱佛利民為「大教授」,佛利民也稱趙紫陽有「教授氣質」,說明
他們所討論的,都是共同關心的經濟問題.實際上也是全國人民所共同關心
的經濟問題。

  中國的經濟改革非常艱難.趙紫陽清楚地看到各種問題,但也不易解決這
些問題。在這次會見後,一位不在場的記者朋友不無感慨地總結說:趙紫陽
的傷感。我聽了之後,也不禁傷感。

(林保華按:我陪同佛利民到北京并參與這次會見,為免橫生枝節,所以文
中沒有現身。“經濟日報”是國務院辦的,聽命於李鵬,所以對此最為冷淡
。鑒于當時趙紫陽處境已經不佳,我下筆時沒有提及此事。2008.10.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