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在鎮壓中的「導向」角色 凌鋒 1989.6.7
六月三日深夜到四日凌晨的屠城事件,除了幕前的李鵬、楊尚昆和幕後
的鄧小平要負責之外,北京市委一小撮人所起的惡劣作用也絕對不可放過。
以北京市市委書記李錫銘和北京市市長陳希同為代表的北京市委,在這
十年中一直扮演了「左」的角色,不論在清除精神污染還是反對資產階級自
由化中,他們都是積極的推行者,《北京日報》則是他們的忠實喉舌。
今年二月,在北京三十三名知識分子聯名上書中央要求釋放政治犯後,
李錫銘就在對黨幹部做的報告中,說知識分子準備利用五四運動七十周年、
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和建國四十周年之際鬧事,並且宣稱這是有計劃、有組
織的陰謀活動。以後,北京市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們就有組織有計劃的
全部納入這個陰謀軌道之中,即使本來是小事,也會用激化矛盾的方法,使
它變成大事,便於上綱上線。
一月定調,步伐一致
在四月二十三日趙紫陽啟程去北韓以後,李錫銘、陳希同就沿用上述的
方式,同政治局匯報這是一次「動亂」,他們所引用的資料,都是選擇了極
個別的例子,擴大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為悼念胡耀邦而引發出來的學生
運動定性。正是根據這個匯報,政治局由李鵬、楊尚昆和李鐵映在四月二十
六日向鄧小平匯報,再加上鄧小平的指示,就成了《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
《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基調。當天下午的萬人大會上,李錫銘也是
沿用了二月份已訂出的基調。從最近在香港刊出的李錫銘五月二十日的一個
報告,就可看出從三月份開始,他們是如何根據「動亂」的精神細心地搜集
材料、整理材料。當然,有些資料是他們憑空捏造或肆意渲染的,例如強調
悼胡期間有人打出「火燒中南海」的橫額,就是為把學生打成「殺人放火」
的暴徒而造輿論。
在對付學運中,李錫銘和陳希同與李鵬的步調完全一致。例如四二七大
遊行後,李鵬推出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搞假惺惺的對話,李錫銘和陳希同也如
法炮製,李錫銘大談他的兒女是小幹部,陳希同則說明自己不是陳雲的兒子
。
五月十九日李鵬在中央和北京市黨政軍幹部會議上講話,「本來,五月
初以前,經過大量的工作.形勢已趨於平穩,但進入五月以後,又更加動亂
起來。」含沙射影抨擊趙紫陽五月三日和四日基本肯定學生運動的講話,而
李錫銘在五月二十日的講話中也說,五四以後,由於盛傳中央領導因為對學
潮有兩種認識,「少數惟恐天下不亂的人看到有機可乘,重新活躍起來,時
局驟然逆轉……」
五月十九日凌晨趙紫陽去天安門廣場,動感情地勸說學生停止絕食後,
當晚學生決定停止絕食。眼看事情就要平復下來,李鵬、楊尚昆、李錫銘、
陳希同惟恐達不到倒趙的目的,便使出了殺手鐧,由李鵬宣布學生運動為動
亂,楊尚昆宣布從外地調動軍隊到北京。次日,李鵬沒有經過任何手續就頒
布在北京部分地區進行戒嚴,然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根據實
際需要採取全體戒嚴措施。」也就是說,在首都北京的重要地區的生殺予奪
大權,李鵬下放給李錫銘和陳希同全權執行。
全體執行,戒嚴命令
由於事先勾結好了,所以陳希同以市長身分立即下達三條命令,除了強
化鎮壓群眾的專政職能外,就是針對外國人和外國及港澳台記者。他們顯然
是打算用封鎖新聞的辦法來掩蓋軍事鎮壓,而將和平與理智的學生運動推到
槍口下,使之成為嚴重事件,目的就是藉此打擊中共黨內作為改革代表人物
的趙紫陽。只有事情鬧得越大,加給趙紫陽「自由化」的罪名才能越大。
在整個戒嚴期間,對學生的各種報道、宣傳命令、都由戒嚴部隊指揮部
或北京市政府出面,語句都很不友善,甚至肆意歪曲事實,以刺激學生的情
緒,迫使學生繼續留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抗爭。
在大屠殺以前,為了進一步實行新聞封鎖來掩蓋他們的罪行,由北京市
政府出面,宣布更加嚴峻的禁止採訪命令。顯然,李錫銘和陳希同知道下一
步會做什麼。在六月三日晚上大屠殺開始以後的緊急會議上,除了軍頭之外
,李錫銘也有參加。可以說,北京市的領導人自始至終都參與了這次大屠殺
。
在大屠殺之後,中共領導人沒有一個敢公開發表講話,只敢用「戒嚴部
隊指揮部」,「中共中央、國務院」,或者《解放軍報》社論等形式來鼓吹
這次「功績」,偏偏就是陳希同多次出來,一會兒警告市民不能上街,還厚
顏無恥要市民不要聽信「謠言」。而李錫銘、陳希同、徐惟誠(負責宣傳的
市委副書記)等人還簽署公告,為大屠殺辯解,並且對學生運動肆意進行歪
曲,以說明「黑手論」之正確。這也算是「堅持基本原則」了。
北京市的領導人在這次血腥事件中,為何捲得那樣深,甚至起了「導向
」的作用?從這幾個領導人的背景或可看出。李錫銘原是北京石景山發電廠
的負責人,長期在當時市長彭真的領導下,文革時的一九七五年,他受提拔
擔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和李鵬多年同事;陳希同是彭真當北京市長期間的
副手劉仁(市委第二書記)的秘書;徐惟誠是文革後期「黃帥罵老師」樣板
的炮製者。也就是說,文革的得益者和對改革開放持保守態度的力量的結合
,組成了當前北京市的主要領導集團。他們對改革開放會抱什麼態度也就可
想而知了。中共十三大,李錫銘升任政治局委員.七屆一次人大會議陳希同
升任國務委員,這大概是彭真辭去人大委員長的代價之一。五月二十六日,
人大委員長萬里仍然在上海靠邊時,彭真就出面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
長中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的會議,以「統一思想」表演了「彭委員長
復辟」的一場好戲。這一切不都發人深思嗎?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