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17《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更多中國資訊請瀏覽《共產中國》網站:http://redchina.ning.com

 

李登輝籲脫古改新;綻放台灣櫻花;李克強邁步;習買24架蘇愷35;港記促京拘暴徒;馬江蜜月結束

 

(林保華按:李登輝前總統的重要講話,稱讚蔣經國終結中國五千年來以皇帝、家族為中心的專制制度,呼籲“脫古改新”而不要“託古改制

”。以台灣的民主向中國封建專制的政治文化宣戰,才可以衝破台灣的民主瓶頸,也才可以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可惜,台灣媒體漠視或有意忽略這個講話,目前只有自由時報、中央社與英文的台北時報報導,尤其台北時報作為頭版頭條,更值得一讚。)

 

李:面對反對意見 領導者應謙卑

 

 前總統李登輝昨日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專題演講,他表示領導者應以冷靜、謙卑的態度面對反對聲音,堅持台灣主體性,堅定民主信念,台灣終將走向完全民主的國家。(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一場演講中表示,決定團體成敗最重要因素,就是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領導者應該以謙卑、冷靜的態度,面對反對意見和人民,而不是「每天都在那邊鬥爭」,這樣無法解決任何國家問題;他也指出,台灣要邁向完全的民主國家,應徹底解決國家認同的分歧。

 

每天鬥爭 無法解決國家問題

 

台灣民主基金會為慶祝成立屆滿十年,將一連舉辦八場「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昨天舉行的首場論壇,邀請「民主先生」李登輝發表演說。

 

李登輝在演說中表示,當年他擔任副總統時,蔣經國總統有兩句話,成為他推動民主改革的力量,一次是蔣經國找「台灣人的大老」到總統府茶敘時,會中說了一句「我是台灣人」;後來他在另外一個場合,又說了一句「以後中華民國總統不必由蔣家人接任」。

 

李登輝說,蔣經國這兩句話,打破了中國五千年來以「皇帝」為中心的專制制度,與他思想一致,後來他推動改革,就是走這兩條路。

 

李登輝說,台灣在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下,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寧靜革命」,在民主化的調和下,逐漸消弭族群矛盾。但是,台灣要邁向完全的民主國家,仍需徹底解決國家認同的分歧。

 

李登輝指出,根據各種調查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民自認是「台灣人」,與五十年前相比,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已經起了截然不同的「質變」。過去由於教育因素,許多台灣人民不由自主地自認是「中國人」;現在,越來越多人覺悟到,那根本是不符歷史和現實的虛構。

 

李登輝說明,台灣四百年歷史中,曾有過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等六個不同外來政權治理台灣,如果中國現在可以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難道過去佔領過台灣的國家,也都有資格說,「台灣是荷蘭的一部分」、或「日本的一部分」嗎?

 

強化認同 邁向完全民主國家

 

李登輝說,台灣就是台灣,所有移民國家的民眾,都有權利成立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台灣的民主發展若要進一步深化,就應該釐清歷史,建構超越矛盾對立的新時代台灣人觀念,強化人民對台灣的認同。

 

李登輝也提醒,台灣未來民主發展能否具體落實,與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息息相關,台灣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堅定的民主信念、堅持台灣主體性,才能讓人對台灣民主的深化有所期待。

自由時報

 

 

深化民主 李登輝:強化認同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2013.03.16 02:48 pm

 

前總統李登輝分享 台灣民主歷程 / 徐書賢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台灣民主要進一步地深化,首要之務是強化人民對台灣的認同,徹底解決在國家認同上的分歧。

 

李登輝上午應台灣民主基金會邀請,出席「見證台灣民主系列論壇」演講。

 

李登輝說回顧台灣轉型過程,雖是革命性的,但是在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基礎上逐步完成,所以被稱為「寧靜革命」,雖然改革過程中出現社會緊張、甚至衝突,但最終仍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寧靜革命」。

 

李登輝建議台灣的領導人,謙卑冷靜和在野領袖對話,繼續堅定民主信念,才能為台灣人創造幸福。

 

台灣要邁向完全民主國家,李登輝認為,應先解決仍存在的國家認同分歧,台灣未來民主發展,如果要朝進一步的深化,首要之務則是強化人民對台灣的認同。他說,不管過去歷史如何,台灣就是台灣,這是國家認同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李登輝說,台灣未來民主發展能否具體落實,與是否有一位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是息息相關的。他說,領導者的堅持、意志力,以及堅守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才能讓台灣民主的深化有所期待,且領導者要有一顆從公的心,不以個人、政黨或組織少數人利益為考量。

 

他認為,台灣需要的領導者,除了必需堅持台灣主體性外,也必需具有堅定的民主信念,台灣在經歷兩次的政黨輪替之後,相信人民以後在選擇領導者時,一定會有更成熟的判斷,讓台灣民主更深化,具體落實民主的真諦。

 

身兼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全程陪同李登輝,演講後兩人又私下聊了超過40分鐘,王金平致詞時說,李登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已經記載在史冊上。

2013/03/16 中央社】@ http://udn.com/

 

 

Resolve divided national identity: Lee Teng-hui

 

MR DEMOCRACY’:The former president said that Taiwan is still haunted by its divided identity, which both the public and a strong leader must work to resolve

By Shih Hsiu-chuan  /  Staff reporter

 

Former president Lee Teng-hui speaks at a forum on Taiwanese democracy organized by the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in Taipei yesterday.

Photo: George Tsorng, Taipei Times

Taiwan needs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its divided national identity to become a full-fledged democracy, and that requires civic awareness and engagement from the public, as well as a humble national leader who is strongly committed to democracy, former president Lee Teng-hui (李登輝) said yesterday.

Lee made the remarks in a speech at a forum hosted by the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lectures to celebrate a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government-affiliated organization headed by Legislative Speaker Wang Jin-pyng (王金平).

Dubbed Mr Democracy by Newsweek magazine in 1996, Lee said he followed two paths to political reform when he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in the late 1980s under then-president Chiang Ching-kuo (蔣經國).

Lee said that Chiang said on two separate occasions that “I am Taiwanese” and that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not required to be a member of the Chiang family,” which struck Lee as important because that was a marked departure from China’s 5,000-year history of imperial rule.

Though I did not say anything at the time, I was of exactly the same mind as [Chiang] and that put me on the course of political reform” during his 12-year presidency, Lee said.

As influential political scientist Samuel Huntington wrote regarding challenges to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hird-wave democracies, Taiwan was involved in the “dis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he said.

On the road to building a full-fledged democracy, the problem of a divided national identity that continues to haunt Taiwan needs to be resolved thoroughly, Lee said.

Lee said the idea of “new-era Taiwanese” that he put forward in 2005, when political infighting followed Taiwan’s first handover of power in 2000 and China began to use a united front strategy to divide Taiwanese, aimed to boost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with Taiwan.

There wa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new’ Taiwanese or ‘old’ Taiwanese. Regardless of ethnicity, all 23 million people in Taiwan are ‘new-era Taiwanese,’” he said.

Many people in Taiwan who had considered themselves Chinese because that was how they were educated have now come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this was “a fictitious notion inconsistent with history and reality,” Lee said.

Over 400 years of Taiwan’s history, Taiwan was ruled by [China’s] Qing Dynasty, Japan, the Netherlands and Spain. If China’s claim that Taiwan is part of its territory made sense, why couldn’t the other regimes make the same claim? British people would never say that the US is part of the UK,” he said.

Taiwan is a society of immigrants, and people in such a society have the right to establish their own government and country, Lee said.

Taiwanese need to develop civic awareness and exert their free will to break out of ethnic boxes, to get rid of the “fictitious notion” that they are Chinese and break away from imperial mindsets so that they can build up identification with Taiwan to ward off anti-democracy elements and Chinese authoritarianism, he said.

Lee said the future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aiwan would also be close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country has a capable leader.

Taiwan needs a leader who insists on defending Taiwanese, who has strong convictions about democracy and who is impartial and not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any particular individual, party or minority, Lee said.

A national leader must also listen to the opinions of opponents and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a humble and calm attitude to resolve problems in people’s lives, Lee said.

“They don’t resolve people’s problems by engaging in political infighting every day,” he said.

 

 

《星期專論》綻放的台灣櫻花

◎盧世祥

 

日本櫻花季才剛展開,台灣人已經觀賞櫻花好幾回了。一月下旬起,從平地到山區,台灣陸續可以見到櫻花綻放,直到四月底,包括前天開鑼的阿里山櫻花季。對櫻花迷來說,台灣得天獨厚,由於地形與氣溫的差異,不但全國賞櫻期間較長,賞花去處也大增。以往賞櫻必須北往日本,如今台灣櫻花也很有看頭,還具發展成賞櫻大國的潛力。

 

櫻花淡雅脫俗 日本精神象徵

 

台灣近年櫻花普及,有深厚的人文與社會意義。有如馬偕博士一百二十年前在回憶錄「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osa )所言︰台灣的植物學對深思的學者,是一個極其有趣的探討對象;對傳教士來說,每一片葉子都是一種語言,每一朵花都是一個聲音。

 

薔薇科的櫻花被視為日本的表徵,對日本人而言,櫻花是春天的化身、花的代表。從一千年前的平安時代起,日本和歌與俳句中的花,單獨出現就指櫻花;「花見」或賞花,意指賞櫻。江戶時代十八世紀學者本居長宣著名的詩句︰「若問敷島大和魂 、朝日映漾山櫻花」,更把櫻花昇華為日本精神的象徵。尤其櫻花從含苞待放、短暫的絢爛到飄零入泥,香氣淡雅脫俗,常與武士道相提並論。

 

梅花政權排擠 櫻花美景黯淡

 

或因這一緣故,台灣的櫻花也與日本關係密切。日本人統治台灣之後,二十世紀初期在中北部山區先後發現台灣原生種的山櫻(寒緋櫻)、霧社櫻,幾經試種並引吉野櫻等日本品種推廣,到一九二○年代中期,阿里山、大屯山等地賞櫻已小有名氣。不過,戰後台灣在梅花族新外來政權「去日本化」過程,需要細心培育的櫻樹陷入自生自滅,甚至慘遭砍伐,形格勢禁,櫻花美景相對黯淡。

 

櫻花於台灣再現美麗身影,多處綻放,出現若干賞櫻「名所」,有栽植技術的進步,也因積極的推廣,最根本的是,它獨具特色的高潔之美。針對櫻花的特性,不少人從延長花期、增多花色、提高耐熱性等研發著手,在摸索失敗中開花結果。於是,台灣除原生種受到重視,也出現山櫻與日本大島櫻混種的河津櫻,栽種更多適合本土的日本品種,也從東南亞引進耐熱的雀丹櫻,為台灣增添春天的驚嘆。

 

台灣開花爺爺 櫻花綻放功臣

 

在推廣方面,有個人的執著,也需要民間團體的努力。有「台灣的開花爺爺」之稱的王海清,三十年來從育苗、種植到照顧,是櫻花在中台灣綻放的最大功臣。特別是長二十多公里、埔里到霧社公路兩旁的櫻花,全出自他個人出錢出力又出心的奉獻。有人笑他憨到「把錢撒在公路上」,他卻自得其樂,因為種櫻花是「回報這片土地最美麗的禮物」。同樣地,「養雞大王」黃崑虎主持「李登輝之友會」到「台灣之友會」,十年前由日本「育櫻會」每年提供一千株,從新竹開始,種植有台灣原生血統的河津櫻,深粉紅花得人喜愛,如今已造就從淡水到高雄幾個賞櫻好去處。

 

王海清與黃崑虎同屬「多桑」世代,都因讚賞櫻花之美而積極推廣。日本報導文學作家平野久美子五年前在「多桑的櫻花」(潘扶雄譯),把日本時代曾接受公學校(小學)教育,戰後未曾忘卻日語的「日本語族」,如今是父親或祖父輩的台灣人,定義為「多桑」。有如書名,多桑一輩許多人喜愛櫻花,要讓更多台灣人分享,以行動落實櫻花綻放台灣。

 

多桑世代修養 戰後教育欠缺

 

櫻花之外,「多桑」世代受訪時普遍懷念幼年所受「修身」或生活教育,這是注重群己關係,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基本修養。拜殖民政府推行國民教育之賜,台灣人二十世紀起普遍接受現代教育,禮儀、守時、整潔、守約、誠實、公義、犧牲等青少年時期養成的生活習慣與德行,明顯地表現在「多桑」世代,這是戰後文憑為重、升學主義盛行的教育所極度欠缺的。

 

台灣是移民社會,文化包含南島、漢、日本及西洋等要素,兼容並蓄,吸收各種要素的精華,融合成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多元並存,最是理想。櫻花是一例,最近世界棒球經典賽再起熱潮的棒球,也是日本時代所引進,並發展成台灣的國球。飲食文化也很明顯,早期漢人飲食之外,日本料理、西式餐點、戰後來自中國的各種菜系、近年新移民的泰越印菜色,造就了台灣飲食多元且膾炙人口。

 

梅花訂為國花 官方強行指定

 

另一方面,外來政權在文化上總要以自己的意志與偏見強加於台灣之上,貶抑本土,這當然違反民主與普世價值。以花而言,五十年前行政院把梅花訂為國花,就是惡例。所謂國花,一般是對文化別具意義,或因深受公眾喜愛而被選為國家象徵,官方指定或民間選出的程序差異,因此會有不同結果,而且未必唯一。

 

以日本為例,櫻花普受歡迎,但菊花才是官方所訂皇家或國家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未選定國花,牡丹、梅花、茉莉花、水仙花是民間偏愛的可能國花,而香港及澳門各有其代表性花卉。另一方面,印度等國有兩種以上國花,印尼、葡萄牙甚至有三種國花,顯示國花可以多元並容。就此而言,在有識之士的討論中,以福爾摩沙為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近年成為台灣特色的蘭花、台灣欒樹等,都可能比梅花更適合做為台灣的代表。

 

從而,徵求社會普遍民意,選出足以代表台灣的國花,也是轉型正義尚未完成的工作。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自由時報

 

 

擊退上海幫?團派強力卡位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35 AM | 1702  | 0  | 2  |  | 

 

本次全國兩會是從國家層面落實去年中共18大的人事安排,東方日報評論文章指出,表面上一批團派中堅進入全國人大和政協,成為國家領導人,但實際上他們已遠離權力中樞,團派式微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有媒體認為,團派勢力雖不及以往,但已成功擊退「上海幫」的狙擊。

本屆全國人大和政協的副職人事安排,有多位地方高層及中央部門高層獲得晉升,當中大部分是團派中人。譬如胡錦濤「人事管家」——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升任人大副委員長;胡錦濤「大總管」——統戰部部長令計劃、僑辦主任李海峰、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團派大將周強任最高法院院長,團派汪洋也將出任國務院副總理。

 

文章說,這些一度都是18大政治局委員的熱門人選,最後都進入全國人大和政協這兩個失意高官養老院。但也有媒體指出,去年18大前,江派人馬從軍隊核心層被清洗出局,目前,在兩會人事布局卡位戰中,胡習再完勝江派。

 

中共18大上,團派因令計劃兒子車禍事件牽連挫敗,除李克強成為政治局常委,李源潮、汪洋都功虧一簣。但有媒體認為:倒薄推手李源潮出任國家副主席,是1998年以來第一位不具政治局常委身分的國家副主席,而在18大,李源潮曾被以江澤民為首的保守派元老阻撓入常。路透引述消息稱,「李源潮成為副主席,而不是劉雲山。」這是習近平的決定,是習「可以對江澤民說不」的強勢表示。

 

文章指出,過去十年團派在全國不斷布局,在黨政系統中已形成極大勢力,地方勢力也相當龐大,一方面是得益於後備梯隊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團派大將李源潮把握中組部部長核心位置,方便給團派官員加官晉爵,從近年來團派中人不斷占據地方省長、省委書記等職可見一斑。以廣東省為例,汪洋主政廣東不到五年,但團省委書記幾乎一年一換,都出任省內主要城市的大員,如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茂名市委書記現副省長鄧海光等,都獲得重用提拔。

 

要打破團派梯隊優勢,文章指出,太子黨必須改變思路,來個釜底抽薪。早前中組部提出要注重從工農一線提拔幹部,其實就是人事大調整的訊號,如果下半年再加上在全黨推行純潔性教育,清理不合格黨員,地方人事更迭及重新站隊將成為新高潮。

 

 

老人內閣保平穩過渡

留任者逾半 環保央行首腦反對票多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今日閉幕,總理李克強將召開首場中外記者會。大會昨日表決李克強提名的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新任部長逾半已年過60歲,料做不滿5年任期就屆65歲退休,有分析認為是過渡性質。昨天,留任的環保、教育、住建部部長以及央行行長周小川都有較多反對票,有代表指,對他們的工作不滿意。

 

在昨日的全國人大全體會議上,張高麗、劉延東、汪洋和馬凱4人獲通過為副總理,當中共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料將出任常務副總理,他亦是4人中得票率最高者(見表),僅有12票反對和2票棄權,而劉延東、馬凱均有超過50票反對和棄權。楊晶、常萬全、郭聲琨、楊潔篪、王勇5人則當選國務委員,其中以前外長楊潔篪得票最低。

 

副總理中張高麗得票率最高

 

大會昨日還表決國務院各部委的「一把手」,當中多人年齡在6264歲,年齡最大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已滿65歲。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本報說,「在25位部委中,有16位是原來的一把手,其中相當多是過渡的,他們有的可能六十一二歲了,到65歲的時候一般也會交接的」。汪解釋說,換屆時一般正部級高官不到65歲的話,一般還會盡量保留原職。他認為,即使是「過渡」,以後部委的「一把手」也會按照習李體制架構和十八大制定的方針政策組成,屆時內閣架構會更優化,不會削弱。

 

對於連任的部長來說,本屆的得票數有如對他們過去政績的檢驗。今次有4人的反對票過百,包括教育部長袁貴仁、環保部長周生賢、住建部長姜偉新以及央行行長周小川。汪玉凱指出,周小川當選政協副主席又保留央行行長,「算是一個破例吧」,而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則說,周小川其實能力很強,但可能大家覺得他在任太久,「要換新面孔」,才投下反對票。

 

「周小川反對票多因破例留任」

 

雲南團代表李光成說,上述部門得票低說明有關工作未能盡如人意,「當然這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工作比較難做,但是我們代表的要求是很高的。」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食品集團總裁范現國則表示,投反對票,反映了大家對這些部門的一定的期望,「也可以說給他們一定的壓力,通過科學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把工作做好」。

 

昨日大會結束後,新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非常感謝中央和代表的重任,「我的確感到責任很大,壓力也很大」。卸任的商務部長陳德銘則說,「謝謝記者們對我5年來工作的支持和報道。今天是我作為商務部長的最後一天,我會站到最後一分鐘。我相信,我的後任們會繼續得到你們的支持。」

 

明報兩會採訪組李泉、麥俊、張聞文、楊歡、林迎 北京報道

 

 

差額選舉投票指引曝光

 

【明報專訊】內地微博近日熱傳一張全國人大選舉會場的圖片,該張相信是採訪兩會的記者於14日在人民大會堂樓上的記者區由上往下拍攝的圖片,顯示緊挨坐在一起的兩名人大代表研究投票問題,其中一個拿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的選票,另一個拿一張手寫的名單。

 

圖片質素極佳,放大後可清楚見到名單上的名字,並註明選擇原因。如監察部長馬、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原甘肅省委書記陸浩等人為「必填」,因他們將擔任人大專門委員會主委,與全國人大全體會議昨日表決通過的各專委會名單一致。

 

該張名單也列出了「建議差額人選(13人)」,今次人大常委選舉是8%差額,即淘汰13人。對比選舉結果,慘遭淘汰的前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等人,原來早已「黑榜」有名。由於紙上有「貴州團的常委候選人」字樣,網民猜測名單是貴州團向代表所落指示。

 

 

引領中國經濟 博士總理李克強邁步

特派記者林克倫、賴錦宏北京15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

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25 AM | 5613  | 0 | 4 | |

李克強是經濟學專業出身,為中國第一位「博士」國務

院總理。圖為李克強2011年參觀香港交易所。(中新社)

slideshow 中國全國人大15日通過毫無懸念的投票表決

,決定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讓這位57歲的經濟學博

士負責掌舵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總理人選的最終確

認,也意味著最高領導人權力過渡已基本結束。

預計任期十年的李克強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引領中國經

濟以更均衡的方式發展,讓內需以及中產階級的擴大在

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克強獲得了與會代表2949票中的2940票。其中有三票

反對,六票棄權。就像之前習近平的獲選一樣,李克強

當選國務院總理根本沒有任何懸念。

實際上,李克強、習近平以及其他最高領導人,四個月

前就已掌握了共產黨的領導權,而這裡才是中國權力真

正的所在地。

習近平在制定政策方面比李克強擁有更多權力。從過去

的情況來看,國務院總理是政府的臉面,特別在發生災

難,需要平穩民心的時候公開露面。

從官方的表面規定上來說,習、李兩人的任期為五年。

但實際上他們掌握權力的時間預計為十年。

李克強上任之時,正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逐步放

緩,迫切需要從投資及出口型經濟轉向內需消費型經濟

觀察家對李克強在擔任常務副總理期間,幫助中國經濟

走出全球金融危機,推進經濟結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予以肯定。但就像其前任溫家寶一樣,李克強將要面

對的可能依然是地方政府以及各部委帶來的阻力。

李克強現年57歲,是「文革」後恢復高考、著名的第一

批「77級」入學大學生。他也是中國第一位「博士」國

務院總理,博士論文探討三元經濟體制,曾獲得當年優

秀論文,而從李克強主推「城鎮化」看,農村發展是其

長年關注焦點;而受惠於夫人是英語教授,讓李的英文

造詣也不錯,在「文革一代」官員裡較罕見。

外界認為,李克強外語流利且喜吸收外國資訊,加上中

國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500大企業均落戶中國

,他的思維將較開放,更強調用解放思想來突破改革發

展的瓶頸,對外有利於維護今後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

對內的改革幅度也會較大。

 

 

77級」領導 背負文革知青夢

記者林克倫北京15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20 AM | 2682  | 1  | 3  |  | 77級」在中國是個絕對響亮字號,而李克強是其中之一,且還是全世界成長經歷最奇特的總理,解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社會矛盾、僅是未來十年的分內工作,李克強需以知青經驗證明文革「一代人」的存在,並代黨國贖罪。

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於1976年結束,隔年1977年恢復大學高考,對許多自願前往農村鍛鍊的「知識青年」來說,上大學是這輩子離開農村,翻身的唯一、也是最後機會,能考上者全都是菁英中的菁英,「77級」是個象徵。

 

農村子弟的李克強擠進首批「77級」大學生,還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全村有史第一位,這絕無任何僥倖;而放眼當今各國總理與首相,有誰在中學時期會需要因政治運動,自願前往窮苦農村鍛鍊,僅中國一家。

 

40多年過去了,李克強、習近平等因緣際會成為第五代領導人,這一代要解決的問題,全是「文革」十年的遺緒;沒有「文革」的政治狂熱,中國的政治社會可能穩定些,對198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可能更寬容些,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路線語氣可能更調和些。

 

文革的知青下鄉讓中國千萬青年男女走進農村、絕大多數不復返,而失學更讓這「一代人」難以因應市場經濟的衝擊,淪為社會階層的底層固化;薄熙來唱紅打黑的社會基礎,正來自現年60歲上下、被官方刻意抹去的那「一代人」的吶喊。

 

李克強的共青團色彩、習近平的「太子黨」成分,顏色不同但同為文革十年「一代人」;官方刻意強調兩人知青鍛鍊經驗,全力推動城鎮化、農村社會保障體制等政策,全因穩定核心力量在農村、在社會底層,若保不住、也穩不了。

 

習近平強調的「中國夢」,曾是當年知青們堅信、且願意編織的未來中國夢,身為道地的「共和國之子」,習李兩人背後代表著文革「一代人」,他們需證明這「一代人」的夢想未被遺忘,且現要補課實現、為當年黨國的錯誤贖罪。

 

 

英媒:李克強指數「比官版GDP可信」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00 AM | 4010 次 | 0  | 1  |  | 李克強是中國第一位擁有經濟學博士頭銜的總理,對經濟也有獨到見解。兩年前,英國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便曾推出「李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鐵路貨物運量、耗電量、銀行貸款發放量。指這比中國官方發布的GDP數字還真實。

香港文匯報報導,李克強主政遼寧期間,就GDP數字問題談自己的看法,認為更願意看另外三個指標:鐵路貨物運量、耗電量、銀行貸款發放量。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李克強每天都關注國內外石油、金融等股指期貨和指數,定期閱讀英文原版的經濟學雜誌。

 

2007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告訴到訪的美國駐華大使,他喜歡以三個指標追蹤遼寧經濟動向: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的結合,以此擠掉數字水分,觀點引起境外關注。

 

2010年末,《經濟學人》據此直接以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全名,編製「李克強指數」。文章以過去十年為時間軸,將「李克強指數」與官方GDP走勢對照,發現趨勢總體一致,但上下波動方面,前者表現比後者劇烈,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現實狀況。

 

《經濟學人》說,對所有懷疑中國經濟統計數字的人,「李克強指數」應令他們欣慰。評論者說,「李克強指數」包括的三項指標,都有報表可查無法做假。

 

201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李克強做了總結發言。香港大公報報導,與以往不同,他用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間,從國際經濟困局講到國內經濟的轉型升級,「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聽下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最令人稱奇的是,他的面前沒有一頁講稿。台下300多位省部級官員,專注地傾聽。

 

一位省委書記感慨地說:「中國找到了一位非常懂經濟的總理。」

 

 

 

4副總理出列 分工論分量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00 AM | 932  | 0  | 1  |  | 全國人大今天下午決定國務院各項人事,包括副總理、國務委員與各部委的領導,其中副總理人選在上月底落幕的中共18大二中全會已經敲定,就是張高麗、汪洋、劉延東與馬凱四人,出任副總理。

至於國務委員也已確定,由原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晶、外交部長楊潔篪、公安部長郭聲琨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常萬全五人,都從原職晉升為國務委員。楊晶兼任國務院秘書長人選。

 

另外,王毅為外交部部長,常萬全兼任國防部部長,袁貴仁為教育部部長,萬鋼為科學技術部部長,苗圩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王正偉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郭聲琨兼公安部部長,耿惠昌為國家安全部部長,黃樹賢為監察部部長,李立國為民政部部長,吳愛英(女)為司法部部長。

 

四位副總理的職務分割令人好奇,目前最盛行與主流的說法是,張高麗分管發展改革、財稅跟住房建設。汪洋分管工業與商業、還有交通、金融。唯一的女性副總理劉延東,分管科技、教育、文化及衛生等,馬凱分管農業。

 

張高麗是以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國家領導人身分,擔任第一常務副總理,仍將擔負與分管較多的重要政務,其中住房是李克強在第一副總理任內的主要負責項目,財稅與發展改革兩項,財政部、及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都將由其督導,是最重要的財經部會之二,由此可見,張高麗雖是江澤民人馬,但畢竟不可能被委以虛職,中國財經前景,張高麗已有其半壁天下。

 

 

國務院財經4要角敲定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00 AM | 388  | 0  | 2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天也正式通過各部委的部長或主任,並確定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商務部長高虎城、財政部長樓繼偉、發改委主任徐紹史。

多數名單都已在中共18大二中全會閉幕後陸續曝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財經四要角的人選,即發改委主任、財政部長、商務部以及人行行長。

 

發改委主任由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出任,此職曾一度傳出由李克強同學苗圩或李克強同是團派的韓長賦接手,但最後由甫卸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的嫡系徐紹史出位。

 

徐紹史195110月生,是浙江寧波人,經濟學碩士。20083月在11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土資源部部長。

 

樓繼偉接任財政部長,他屬於上海幫,由前總理朱鎔基拔擢的人才,出任過財政部副部長,此前的現職是中投董事長,等於是中國主權基金的操盤手。樓繼偉曾任中國國務院副秘書長、貴州省副省長等職。後來樓繼偉獲朱鎔基的賞識,在朱鎔基出任上海市市長後不久,樓繼偉被任命為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儘管樓繼偉的工作受到朱鎔基的賞識,但是他在財政部副部長的位置上,任職長達九年。

 

商務部部長則由高虎城接任,高虎城,19518月生,山西朔州人,1987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10月參加工作,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經濟社會學專業畢業。

 

2010年7月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傳中將買24架蘇愷35 習送軍隊大禮

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00 AM | 1956  | 0  | 1  |  | 「漢和防務評論」報導,中國將向俄羅斯購買24架蘇愷35Su-35)多用途先進戰機,採購將全面改變亞太地區的空中戰略趨勢。

「漢和」總編輯平可夫表示,採購將提升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這也是中國平衡與美日摩擦的政治交易。

 

他說,俄羅斯與中國近期簽署了購買蘇愷35戰機的確認協議(Clearance Agreement)。正式的採購合同將在今年底簽署。

 

平可夫指出,這項戰機採購案具有政治和軍事的重大意義。新任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已經在內部談話,多次強調和美國、日本關係的摩擦,因此選擇俄羅斯作為外交突破重點,決定全面強化和俄羅斯的政治和戰略夥伴關係。他說,採購蘇愷35戰機,明顯是政治決定優先。

 

平可夫表示,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曾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深受蘇聯文化影響,很可能使習近平比較喜歡俄羅斯,而不親近美國。蘇愷35戰機加入中國空軍後,將進一步全面改變亞太地區的空中戰略趨勢。

 

此外,習近平出任軍委主席僅一個月,就幾乎視察了主要的空軍部隊,包括鼎新戰術訓練中心,公開講話要重視空軍。蘇愷35戰機是他給軍隊的禮物。

 

平可夫說,中國軍隊進入了高度重視戰術、戰略空軍的時代,中央軍委首度有兩名軍委委員來自空軍,包括軍委副主席許其亮。

 

 

防北韓飛彈美新增攔截網

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25 AM | 3634  | 0  | 2  |  |

 

因應來自北韓強悍的威脅、挑釁,美國國防部長海格1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阿拉斯加增設14套飛彈攔截系統,增加數量接近目前美國西岸飛彈防禦系統的一半。

美國的決定顯示,北韓的嚴重威脅已讓美國不能不正視。

 

北韓最近指出將以核武攻擊美國和南韓。而南韓政府15日表示,北韓當天又朝日本海海域上空發射了兩枚飛彈。

 

海格15日於五角大廈指出,主要是北韓的能力在最近取得了進展,且北韓又進行一系列不負責任和魯莽的挑釁。

 

他說,「特別是北韓上個月宣布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去年4月閱兵展示了KN-08遠程彈道飛彈;又用大浦洞二型導彈,把衛星送上軌道。這些都顯示其發展遠程導彈技術的進步。」

 

他指出,為因應來自北韓核武,以及平壤近期發展彈道飛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必須提高維護本土安全的實力,跑在敵人之前,確保美軍有能力處理任何危機。

 

他表示,五角大廈根據情報,做出提高反飛彈裝備數量的決定,這樣做不是單純為回應眼前的狀況,而是無論敵人彈道飛彈發展進度如何,美方防衛設施都跑在任何可能的威脅之前。

 

海格表示,美國已經在加州和阿拉斯加州設置了30套飛彈攔截系統,其中26座位於葛瑞利堡,四座位於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旨在防禦來自太平洋的飛彈威脅,攔截飛彈可在空中阻攔攻擊,避免本土遭到襲擊。現在決定將於2017會計年度在阿拉斯加州再增設14套。

 

海格強調,美國目前的飛彈防衛,足以保障美國的安全,他請國人放心。

 

在強化亞太的軍事部署方面,美國將提供日本第二套追蹤導彈的X波段雷達,希望於數月後部署。

 

國防部政策次長米勒(James N. Miller)答覆本報提問時,並指出美國還將增加在東北亞的標準三型攔截導彈。

 

北韓目前雖尚無能力以攜帶核武的導彈攻擊美國本土,但是日本、南韓,以及美國在亞太的基地則首當其衝。

 

米勒指出,美國已將新的飛彈防衛計畫告知中國、日本和韓國。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溫內費爾德(James Winnefeld)於記者會表示,美國的決定應足以讓北韓知難而退。而如北韓冒進,「美國也已準備好了」。

 

 

國安局辦電玩賽 發掘中學生駭客

美聯社匹茲堡15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rch 16, 2013 06:00 AM | 660  | 0  | 1  |  |

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和國家安全局(NSA)為吸引高中生研究電腦入侵,培養國家下一代電腦鬥士的攻擊和防禦技術,在42656推出「烤麵包機大戰」(Toaster Wars)電腦遊戲競賽,全國612年級的學生,可以單獨或組隊免費上網參加競賽。

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教授布魯姆利說,這個遊戲設計得非常有趣並具挑戰性,他希望參賽者能發現電腦安全是一個卓越的事業選擇。

 

國家安全局的代表范恩斯說,美國日益需要大量具高度電腦技術的專業人員,來使美國維護今天的安全,並靈活應付未來的挑戰,戰勝敵人的新構想。國家安全局屬於國防部,負責破解密碼、監聽海外通訊,和保護美國免受電腦攻擊。

 

「烤麵包機大戰」遊戲的網站說,這個遊戲是「一個太空機器人墜入你家後院,你要用侵入的技巧去修復它,並且發掘它攜帶的秘密,你將學會如何找出它的安全弱點,和學會執行駭客技術」。

 

布魯姆利說,年輕駭客可能不想要坐在那兒保護一台伺服器不受外來的攻擊,所以「我們設計了攻擊和防禦,這可使年輕人更興奮,並獲得解決問題的直覺靈感」。

 

「烤麵包機大戰」主辦者承認,世界級的駭客技術並不是從上課學來的,個人要獲得這種技術也有一些法律上的問題,電腦安全是一個很難進入的領域,對它有興趣的人可能發現很難合法增進自己的技術。這個電腦遊戲競賽網站是www.picoctf.com。

 

 

黑衣遊行 促京拘打記者暴徒 

要求中聯辦保障安全 梁振英勿龜縮

 港蘋   

 

■過百記者和市民昨遊行至中聯辦,要求中央政府嚴懲毆打本港記者的暴徒。何柏佳攝

 【本報訊】過百名記者和市民昨參與記協發起的「捍衞新聞自由,嚴懲暴力黑手」遊行,批評內地政府「屈」遇襲記者阻街的說法荒謬,並發出三項嚴正要求,包括特首梁振英停止對記者遇襲一事採取「龜縮」立場、中央政府盡快將毆打本港記者的內地暴徒繩之於法,以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應與記協會面,保障本港記者人身安全。

記者:林俊謙 馬志剛

新聞工作者及來自民主黨、工黨、社民連、獨立媒體等成員近150人,昨日穿上黑衣,參與記協發起的「捍衞新聞自由,嚴懲暴力黑手」遊行,抗議本港多名記者本月8日在北京採訪社運人士楊匡探訪劉曉波妻子劉霞時,被多名便衣人士毆打一事,同時對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指遇襲記者要「入鄉隨俗」的謬論發出噓聲抗議。

 

「繞圈」被警察截停

示威人士在西區警署出發,原計劃包圍中聯辦遊行三圈,以抗議內地當局處理投訴時「繞圈」,卻在繞場一圈後,被在場警方截停。記協副主席任美貞其後在中聯辦正門,讀出給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公開信,要求內地當局懲處毆打記者暴徒,在一個月內交出調查報告,並與記協會面跟進事件。由於中聯辦拒絕派人接信,記協將信件拋入中聯辦閘內,再在門外鐵馬綁上黑絲帶後和平散去。

對於公安反指事件是因為傳媒阻塞通道引起,任美貞批評有關指控荒謬,批評內地公安由過去阻擋攝影機,到近日對記者施以箍頸、踢頭和圍毆,暴力情況越來越嚴重。

「拳頭在陽光下打人」

港台工會主席麥麗貞指出,港台記者在本月8日在北京採訪時,有攝影師亦被國保毆打,早前更有新聞部同事遭便衣人員掌摑,以及突然要求入房交出菲林。公民黨議員毛孟靜表示,上周一已去信梁振英,要求他跟進記者內地遇襲一事,但梁至今未有回覆,力促梁振英停止「龜縮」,為記者討回公道。

曾經專責採訪中國新聞的前記者呂秉權批評,內地國保毆打港人後,竟可至今逍遙法外,直斥:「溫總過去強調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現時卻係拳頭在陽光下打人」。參與遊行的港台主持曾志豪則批評,馬逢國的「入鄉隨俗」說法荒謬,「我哋無可能喺香港出發時係記者,上到內地就變成傷者」。 

 

 

辣蘋果:馬江蜜月期結束(余艾苔)

20130317    台蘋

明天是江宜樺任閣揆滿一個月,就在滿月前夕,傳出他與馬總統對核四是否直接停建有不同想法,迫使江宜樺上周五利用黨團大會全面澄清。自古伴君如伴虎,就算江宜樺被形容為「小馬英九」,還是有不能體察上意的時刻,這對江揆而言是警訊,也預告他與總統的蜜月期結束。

 

有功高震主危機

為彌補陳?內閣府院溝通不良,導致政策推動不力情形,江宜樺一上任就很重視溝通,除了對國會溝通外,總統府也下不少功夫,諸如要講的文稿一定先知會馬,以避免政策走調,但再怎麼小心,還是有失控的時候。

尤其核四公投如此重大政策,府院立場不容有讓外界做文章的空隙,一旦立場退卻,留下想像空間,馬英九推動的「穩健減核」可能遭反核派強力反撲。

但核四廠能否通過安全檢測充滿變數,身為閣揆不能不預設各種情況,以此觀之,江宜樺的停建也是選項,不能說全錯。

江宜樺羽翼未豐,之前媒體對江上任表現的稱讚,難保沒有功高震主的危險,畢竟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江宜樺千萬別得意忘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