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殺驢﹐台商危機之秋 林保華
台灣百貨業鉅子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與北京聯華合營的“新光天地”四月
十五日剛剛在北京開張﹐預計將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百貨業﹐八月底卻傳出其
台灣少東吳昕達被扣押不能返回台灣的事件﹐引起整個台灣社會的震驚。雖
然事件曝光後﹐吳昕達已經在八月三十一日獲釋返台﹐但它所引發的風波不
卸磨殺驢﹐台商危機之秋 林保華
台灣百貨業鉅子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與北京聯華合營的“新光天地”四月
十五日剛剛在北京開張﹐預計將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百貨業﹐八月底卻傳出其
台灣少東吳昕達被扣押不能返回台灣的事件﹐引起整個台灣社會的震驚。雖
然事件曝光後﹐吳昕達已經在八月三十一日獲釋返台﹐但它所引發的風波不
從兩岸經驗探索中國“聯省民主”道路 林保華
中國能不能走上民主的道路﹐人言人殊。一般說來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民主是普世價值﹐是世界潮流﹐中國也不例外。另一種也不敢說不要民主﹐但是尋找各種托詞﹐特別是強調國情特殊﹐民主要慢慢來﹐等於不必來﹔或者只適宜於所謂“社會主義民主”﹐也就是一黨專政。但是從東亞地區逐步實現了民主化。哪怕不是那樣完美,也是揚棄了威權體制﹐特別是台灣的民主運動歷程﹐以及中國大陸自身的經驗﹐都可以作為中國未來民主化的借鑒。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從中國敗退到台灣以後﹐痛定思痛﹐穩住了陣腳﹐並且在多種壓力下﹐終於開啟了台灣民主化的道路﹐使台灣不但創造了經濟奇跡﹐晉身亞洲四小龍之一﹐也創造了政治奇跡﹐實現了從威權體制到民主體制的轉型﹐並且完成了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台灣邁上民主道路﹐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路程﹐堅持不懈。
其中有兩條經驗可供中國大陸參考﹕
第一﹐一九四六年“國民代表大會”在南京開幕﹐不管蔣中正是真心還是假意﹐都是要表示中國已經從“訓政”進入“憲政”時期。但是﹐由於當時中共的“解放戰爭”﹐不但國民政府“憲政”只能停在表面功夫﹐到了台灣﹐也因為要抵禦中共的南侵和“反攻大陸”﹐繼續維持威權體制﹐甚至保留“動員勘亂臨時條款”而對異議人士採取高壓手段,到蔣經國晚年才有所鬆動。然而﹐即使沒有中共的革命﹐以中國幅員之廣大﹐利益關係的錯綜複雜﹐派系之間的相互傾軋﹐官員的貪汙腐敗﹐民眾教育程度的低下﹐不但發展經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民主化也是有相當的難度。到了台灣後﹐在“小國寡民”的情況下﹐雖然也要面對中共的侵犯﹐但是隔了一個“天塹”和國際形勢的變遷而相對穩定;內部的利益關係也比較簡單﹐減少了改革的內部阻力﹐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比較容易推行了。因此﹐如果中國的政經改革﹐特別是一直難以起步的政治改革也能夠劃成小塊塊進行﹐也就是以省﹑市﹑自治區或更小的區域為單位﹐可能是打開目前政改僵局的突破口。
「反中志士」凌鋒
阿修伯
《海峽評論》129期 2001年9月號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的最老牌雜誌《中國之春》二○○一年七月號的封面刊著:「反中志士中的佼佼者凌鋒」的放大玉照。「反中」居然會成為「志士」,而給予這個「尊稱」者及接受這個「尊稱」者竟都是中國人,事情就有一點怪異了。
在海外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曾受到中共政權的欺凌迫害,有切身之痛,因此鼓吹中國民主(包括自由和人權)活動,反對中共的獨裁專制,他們通常被稱為民運人士,受到阿修伯的尊敬與同情支持。近些年這些民運人士漸漸分化質變,甚至傳出許多爭權奪利內鬥醜聞。
溫故知新:從921大地震看現在88水災。
救災玩政治,中共喪天良 艾克思 1999.10.1
臺灣大地震,北京表面關切,但借此大肆打壓和矮化臺灣,
引起海內外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感。這是自上而下的戰略部署,
甚至不惜阻撓外國的救災事宜。中共這種喪失天良、沒有人性的
政治作怪,香港對地震反應遲鈍
林保華
“九二一”臺灣大地震,香港的反應十分微妙。
官方及某些政客,乃至某些媒體,不久前,甚至臺灣地震當日,還對
臺灣文攻武嚇,充當中共的傳聲筒,在“民族大義”旗號下,將臺灣
北京“地震外交”表明救災欠誠意
凌鋒 1999.9.28
在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後幾天,就出現了“地震外交”這個新名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泉九月二十四日對香港媒體表示,臺
灣拒絕大陸派員去臺灣救災“不大好”,是在搞“地震外交”。巴黎的“費
北京“地震外交”表明救災欠誠意 凌鋒 1999.9.28
在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後幾天,就出現了“地震外交”這個新名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泉九月二十四日對香港媒體表示,臺
灣拒絕大陸派員去臺灣救災“不大好”,是在搞“地震外交”。巴黎的“費
加羅報”也在九月二十四日的一篇評論中說,北京利用臺灣世紀性的地震大
北京趁人之危打壓臺灣
林保華 1999.9.25
臺灣大地震,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慘重,除了全國團結,奮力救災,好
多國家也表示關心,伸出友誼之手。其中日本、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
的救援人員已經以第一時間趕到臺灣,并投入救援工作。好些國家也表示了
北京趁人之危打壓臺灣 林保華
臺灣大地震,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慘重,除了全國團結,奮力救災,好
多國家也表示關心,伸出友誼之手。其中日本、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
的救援人員已經以第一時間趕到臺灣,并投入救援工作。好些國家也表示了
關心和願意援助之意。這些無私的人道主義精神十分令人感佩。
三腳鄧先折小鄧,中國結就此了結 林保華 1995.5.11
鄧麗君猝然離開我們而去,中港台的老中青“三腳鄧”(鄧小平、鄧蓮
如、鄧麗君)居然先折了小鄧,在感情上實在難以接受。誰也沒有想到,有
關今年閏八月的種種災難性預測,居然變成事實的時候會落在鄧麗君身上!
事實就是如此殘酷。各個傳媒早已嚴陣以待的老鄧特輯一直沒有上陣的
六條八點 凌鋒 1995.4.13(2010.2.14上網)
今年除夕江澤民向臺灣提出了八點建議之後,李登輝於四月八日作出了
六點回應。雖然六小於八,但是看來李登輝仍然固守他的原則。
當然也不能說六條八點沒有共同點,如第一點的追求中國統一,第二點
、第三點均然。但是第一點的“兩岸分治現實”中共不承認,第四、五條之
千島湖15周年即將到來,特發表15年前1篇舊文。 林保華
千島奇冤,江南一舟!
----從千島湖慘劇談兩岸關係 林保華
台灣和香港,成了中共強權下的難兄難弟。差不多在同一個時候。香港
記者席揚被中共當局判十二年徒刑(三月二十八日判決,四月一日電話通知
台灣的共產黨 1994.3.10
凌鋒(新報《界內界外》專欄)
報載台灣有人要成立共產黨,使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眾所周知,要表現自己是愛黨愛國分子,參加黨就是最大的表現了。
何況入了黨以後又可以晉身為“黨的領導”,真是何樂而不為?
偷渡潮威脅台灣 1991.4.12
台灣現在面臨大陸居民的偷渡潮(大陸不承認是「偷渡」,而是叫「私
渡」)。海上巡邏隊連日來已經抓獲數百人,據說尚有成百船隻伺機南下,
大有重演四十多年前「百萬雄師下江南」的壯舉。台灣當局自然不曾把這種
現象當作是「民事偷渡」,因為他們都搞不清楚船上人員是投奔自由的老百
林保華按:
這是18年前我寫的一篇文章,至今仍禁得起檢驗。
中共霸權與流氓本性沒有變,中國黨的愚蠢與奴才本性也沒有變。
2008-8-1
××××××××××××××××××××××××××××××××××××××××××××××××××××××××
台灣的親共思潮 凌鋒 星島日報 1990-7-9
如果說香港已經成了中共眼裏的「反共基地」的話,那麼台灣雖然還談
不上是「擁共基地」,但可能已經是「親共基地」了。
這裏所說的「親共基地」,主要指的是台灣人已不視中共為「匪」,同
時因為對中共有所求而「親」之。當然,因此而說成是「基地」并不太合適
一心兩點和一條兩點 凌鋒 1989.12.25
某西洋文豪曾經聲稱:政治如同女人生殖器那樣骯髒。政治確實是骯髒
,但女人生殖器是否骯髒,恐怕見仁見智。
但是因為如此,一提到政治,人們也就很容易地往生殖器那方面去想。
因此雖然本土的大成至聖先師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教誨,但
國共談判 臺灣會亂 林保華 1990-12-17
中共中央於十二月六日至十二日召開了全國對臺工作會議。新華社在報道會議精神時,口氣比較和緩,沒有提到使用武力手段,并且對臺北當局進行“一分為二”的評價,有歡迎、有反對。
這個會議所表達出來的精神,在臺灣已引起一些反應。《聯合報》社論主張當局主動舉辦大陸問題研討會或聽證會,以擴大朝野的視野。《中國時報》社論要求當局審慎評估與中共進行談判的可行性。而臺灣民進黨副秘書長陳漢卿則表示,民進黨參與對中共談判,將有必要,民進黨中央黨部還就新聞局長邵玉銘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或民間的談判計畫,斥這為“睜眼說瞎話”!并反對國民黨代表“民間”發言。
新華社所報道的有關談判內容是:“會議重申,實現國家統一,更寄希望於臺灣當局,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國共兩黨應當儘早接觸談判。談判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結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談判可以在高層進行,也可以先從較低的層次開始。可以先談統一問題,也可以先談如何促進兩岸雙向交流,實現直接‘三通’。許多問題,只要談起來,總是可以解決的。 ”
從北京的口氣,是不計一切,先談起來再說。之所以如此,因為談判本身就是一種宣傳的手段,是一種鬥爭的方式。
台灣的選舉和中共的恐懼 凌鋒 1989.11.28
台灣迎接十二月三日的選舉活動正在愈來愈白熱化。香港傳媒記者已經
奔赴台灣採訪,香港的一些議員,也要前去觀摩。
處於「民主初級階段」
對比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從政治上的民主來說,台灣已經走在前面
溫婉從容 1989.5.13
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郭婉容率領代表團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的年會,成為海峽兩岸的大新聞。因為這是台灣的國府大員第一次踏足中國大陸,在眾目睽睽下,如何靈活運用「國策」,應付記者,還要經受中共和台灣本土反對派的兩面壓力……但這些難題,在郭婉容面前都迎刀而解了。
顧名思義郭婉容確實是「溫婉從容」,以這種大家風度不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而且贏得了海內外的好評。但是,「溫婉從容」祇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她的實質還是個強人,只是表現為「柔中有剛,棉裏藏針」。因此好多難題她都輕易帶過,而原則問題,例如稱號問題,她則堅持了原則,但又不輕易「鬧翻」;對楊尚昆的講話保持了禮貌而又不是「俯首稱臣」。
郭婉容在北京的表現,既是財經大員,又更像是外交大員。這種外交風度,不是靠「惡補」可以得到的,而是和教育水準、文化修養及周圍環境分不開的。這種氣質是薰掏出來,而非「鍛鍊」出來。
反觀大陸政壇人物中的女性,幾乎沒有能夠上枱面的。當年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隨劉少奇出來力就被驚為天人,可就是她,也逃避不了厄運。就如周恩來夫人鄧穎超,雖是當年的女中豪傑,後來滾到階級鬥爭裏,明珠也會變垃圾。在人們眼前出現的中共女幹部,差不多都是「馬列老太太」的款式。怪不得連中共約老幹部看到她們都吃不消,需要在外面另覓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