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台東      林保華

走出台東機場﹐第一感覺是藍天白雲﹑神清氣塽。對台灣來說﹐台東有點像中國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是台灣“邊陲”。其實﹐從台北起飛五十分鐘就到了﹐怎麼感覺上好像到了天涯海角﹖那就是行銷的問題﹐如果強調那五十分鐘﹐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遊客的到來﹖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即使到小野柳那個風景區﹐雖然是星期天﹐欣賞原住民唱歌跳舞的遊客也不到十個人﹐真是悽涼。問旁邊的兩位遊客﹐還都是台東本地人﹐看來只有我們夫婦兩個是“外地遊客”。

我和太太第一次來台東是一九九六年離開香港去美國前夕﹐那時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再到台灣﹐台北﹑台中﹑台南都去過﹐就是台東沒有來過﹐所以走南迴線到台東。在知本住了一晚﹐叫了一部計程車沿美麗的東海岸走了一遭。這次則是應東社的邀請﹐與台東的朋友聚會﹐除了認識多年的余文儀社長﹐還認識了一批台東的朋友﹐例如東社秘書長洪銓政﹑副社長顧秀賢﹐以及台東大學的劉炯錫等學者。

雖然那天是冬至﹐因為艷陽高照﹐完全沒有冬天的味道﹐觀看東岸的美景﹐與其他景點比較﹐有“原始”與“野生”的感覺﹐因為周圍沒有怎麼開發﹐也沒有人潮湧現。正是這樣﹐才更吸引人。只是那個“小野柳”的名稱﹐余社長頗為不滿﹐我也有同感﹔那是台北人為台東的命名﹐失去台東的自主性。

第二個吸引我的是﹐台東有許多原住民地區﹐使我這個長期的城市人﹐有回到大自然與回到歷史的感覺。那裡有南島社區大學﹐還有南島文化節﹐一說起南島﹐自然讓我想到小時候長大的印尼﹐因此也格外親切。不過中華路﹑南京路等名稱﹐與南島格格不入。晚上去參觀南島文化節﹐與原住民聊天﹐聽他們介紹住家﹑服飾﹐饒有興味﹐怪不得一些與原住民有交往的朋友﹐一直鍾情於這些部落文化與服飾。

第三﹐根據余社長與參觀的介紹﹐了解台東的地下﹐原來是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結合地。這個地底構造﹐說明即使從地理常識來說﹐台灣也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從台東可以看到中央山脈﹐它也會阻擋中國吹來的污染。這個中央山脈﹐不也說明它是台灣這個國家實體的中央嗎﹖

十二年前在台東吃到釋迦﹐今年卻沒有看到﹐但是溫泉則照泡不誤。

在東社開會﹐地方寬敞﹐設備齊全﹐真羨慕我們住在台北的人。那是余社長熱心為公益的奉獻。台東是藍營的根據地﹐但是縣長鄺麗貞雖然因為游說而逃過被彈劾的命運﹐然而從台東落後﹑冷落的情況來看﹐綠營應該齊心合力拿下政權﹐把台東建設成為台灣的旅遊寶地﹐為台東民眾造福﹐而不是傍著陳雲林﹐或把台灣人帶到歐洲去消費。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第37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