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不是要統一﹐而是要投共 林保華
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訪問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何俊仁說﹐民主派過
去經常到台灣,包括民進黨方面也多有認識。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後,則希望
能晉見馬英九,或副總統、國民黨主席等高層,但請求提出後沒有下文。他
還表示,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也會見民主派人士,他不理解當總統之後,
馬英九不是要統一﹐而是要投共 林保華
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訪問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何俊仁說﹐民主派過
去經常到台灣,包括民進黨方面也多有認識。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後,則希望
能晉見馬英九,或副總統、國民黨主席等高層,但請求提出後沒有下文。他
還表示,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也會見民主派人士,他不理解當總統之後,
Renaming the hall could unify us
By Paul Lin 林保華
Thursday, Jul 02, 2009, Page 8
When President Ma Ying-jeou (馬英九) took office, he said citizen’s forums would be held to discuss whether National Taiwan Democracy Memorial Hall (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 would have its name changed back to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中正紀念堂).
《林保華專欄》渣滓洞、白公館vs.反共紀念館
馬英九剛當選總統時,雖然宣稱「民主紀念館」是否改回「中正紀念堂」,要舉辦公民論壇討論,但是如今卻只是開幾個閉門會議,匆匆忙忙就要改回原名了。
中正紀念堂被綠營民眾稱為「中正廟」,原因當然是因為它是個人崇拜的產物。台灣已經是一個民主國家,把一個獨裁者,而且對二二八負有主要責任的蔣中正當作偶像來崇拜,自然不合時宜,所以民進黨執政時期,把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而廣場上的「大中至正」牌匾也改為「自由廣場」。但是看來馬英九對「民主」與「自由」都沒有好感而要改回原名。
台灣現在面臨的急迫問題很多,尤其是經濟與民生,還有主權的流失,偏偏馬英九把「民主」、「自由」當作眼中釘,非得要在七月解決這個問題。軍令如山倒,主管部門的教育部豈敢延忽?而馬英九這樣做,當然也是為了討好他的外省權貴,因為沒有蔣中正,就沒有他們的特權利益。
為了台灣內部的團結,不妨雙方各讓一步,找一個可以妥協的中間名稱,因此我在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大會的致詞中,建議改名為「反共紀念館」。我有如下的理由:
第一,蔣中正在台灣是個有爭議性人物,但是他在「反共」這個問題上,不論藍綠,應該都不會否認。既然有這個共識,何妨就叫做「反共紀念館」?並且作為藍綠團結的開始。
綠營反共組「救國團」諷馬
蔡英文入團「要祭蔣告馬叛變」
2009年06月28日蘋果日報
點閱(515)
【顏振凱、黃敬平、陳明旺╱台北報導】在前總統蔣介石任內創立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出現「山寨版」。昨在「打倒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歌聲中,政論家林保華、台北大學教授李筱峰等發起的「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等綠營巨頭前往祝賀,蔡還和團員高舉寫有「報告蔣總統,英九叛變了」字眼的蔣戎裝照,諷馬英九總統「媚共親中」。
An ironic group to fight the CCP
By Paul Lin 林保華
Sunday, Jun 28, 2009, Page 8
‘The pan-green camp is embroiled in infighting, and the man on the street probably says that both sides in this party dispute are wrong. This h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an-green camp’s reputation and therefore benefits the KMT.’
《凌鋒專欄》趁早遷“都”論
馬英九競選總統所開的支票﹐大部份都跳票﹐唯有“三都十五縣”的支
票﹐不但可以實現﹐甚至可以超支。所謂“超支”﹐就是門戶大開﹐歡迎大
家都來申請﹐結果有七宗申請﹐各個地方都希望能夠升格為“都”。當然﹐
最後結果如何﹐只能看馬總統如何算計﹐也就是對他的統治﹐對國民黨的年
反共救國﹐抱成一團 林保華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非常感謝你們來參加我們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成立大會﹐也
非常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大會。在台灣這樣多的政黨和團體中﹐我們人數不多﹐
目前只有三十幾個團員﹐手裡的經費﹐也只有幾萬元台幣。因此我們喊出“反共救
《林保華專論》國家囚徒
上個星期到土城看守所探訪被非法拘押的陳水扁前總統﹐談話中﹐他表
示想看根據趙紫陽錄音講話出版的“國家囚徒”。趙紫陽是前中共總書記﹐
一九八九年因為反對調動軍隊鎮壓學生運動而被撤掉總書記職務﹐而且被扣
上分裂黨中央的罪名軟禁至二○○五年去世為止。軟禁期間﹐他避開當局的
林保華專欄/ 反共是最大公約數---歡迎參加這個救國團
我們幾個朋友要成立一個反共組織,是去年陳雲林來台前夕由李筱峰教授提出來的,後來定名為「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除了有反諷的意味,也還因為我們把發展目標定為台灣的青年人。因為筱峰的謙讓,遂由我這個與中共打過六十多年交道的人打頭陣。以往,我最怕加入團體,因為涉及難以處理的人際關係與辦公室政治,然而此時此地,我們的生存環境已經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為台灣,為大家,也為自己,還有甚麼推辭的餘地?但是我們也知道能力有限,尤其趕不上網路世界的飛快發展,因此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出來接手。沒有年輕人,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好這些工作。
我們與「中國反共青年救國團」名稱似乎類似,但是二○○○年他們去掉「反共」兩字後,我們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團體,最根本的就是我們保存了「反共」的靈魂。
蔣中正曾經提出「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口號,我相當讚賞。首先要反共,台灣人民才可以保住自決權,才可能建國。至於建甚麼國,那是我們能夠保住台灣這塊土地以後,根據民主程序探討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要建甚麼國,現在就吵得天翻地覆,中了中共反間之計而削弱我們的反共力量。也就是說,在目前台灣處在危機的狀態下,反共是我們的最大公約數,我們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反共統一戰線。
馬英九的投共,馬英九的無能,並不會保證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可以把他趕下台而建立人民的政權,因為我們內部有太多不必要的爭論而消耗自己的力量。馬英九的威望雖然下墜,但是民進黨的威望並沒有因此上升。綠營內部的相互指責,要問民眾這兩邊哪一邊才正確,最可能的回答是兩邊都不好,也就是綠營的整體形象受到損壞。這不是說內部的問題不需要討論解決,而是必須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對內部矛盾,要心平氣和的討論,不要動不動套上敵人的帽子而縮小我們自己的隊伍。
同樣,我也痛心於台灣內部藍綠之間競爭變成惡鬥,結果是便宜了共產黨。為私利而出賣台灣的人畢竟是少數,台灣大多數人,甚至藍營中的大多數人,不可能因為他們的頭子投共而給他們帶來好處。例如資金蜂擁流到中國,中國勞工、中國學生來與台灣人競爭,藍營的普通民眾也會受害。問題是我們要加倍努力,讓他們認識這點。
探訪拘押在土城的陳前總統 林保華
自從陳前總統的海外存款疑案曝光以後﹐由於問題比較複雜﹐連陳前總
統本人都搞不大清楚總體情況﹐所以期望司法能夠釐清這個案子﹐根據台灣
的現有法律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事與願違﹐雖然特偵組好像傾全力來偵辦
(因為其他案子一概停辦)﹐實際情況卻是一拖再拖﹐到現在已經過了大半
《林保華專論》“不”就是“是”論
馬英九拿來標榜兩岸關係的“不統﹑不獨﹑不武”﹐同其他他的競選口
號一樣﹐在當選後出現新的解釋。他在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時說﹕“不
統,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按照他這個解釋﹐“不獨﹐不是排除獨立這
個選項”﹔“不武﹐不是排除武力這個選項”。所謂“選項”﹐自然是出自
重回香港「六四」燭光晚會 林保華
種種棘手問題皆源於「六四」
「六四」屠殺到今天已經二十周年了。
一直記得香港支聯會提出的那句口號:「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因為回憶起那血與淚的日子,就有揪心的痛。
現實的日子已經千頭萬緒,再加上沉痛的歷史包袱,活著,難道不累嗎?但是,想想歷史的真相二十年了還不能解開,想想那些死難的學生、平民,二十年還沒有得到昭雪,我們的心境還能平靜嗎?
東西南北中﹐腐敗在廣東﹖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了﹐初期有一個順口溜是﹕“東西南北中﹐
發財到廣東”﹐但是這一兩年似乎變成﹕“東西南北中﹐腐敗在廣東。”主
要是有關腐敗的大新聞﹐都與廣東有關。這個情況也可以理解﹐所謂“發財
到廣東”﹐不止是以前指的是平民百姓﹐要發財可以到廣東﹐因為那裡有特
《林保華專論》民進黨應該成立影子政府
馬英九政府上台以來﹐問題一大堆﹐從兩岸關係﹑政治﹑經濟﹑財政﹑
司法﹑外交﹑軍事﹑國安﹑媒體﹑文化﹑教育﹑人權﹑民生﹑自肥﹑綁樁﹑
圖利財團﹑官員作風等等﹐無所沒有。民進黨作為在野黨有監督的責任﹐但
是這樣多問題同時出現﹐使民進黨現有的各個部門窮於應付﹐無法面面俱到
六四20周年的省思 林保華
一﹐為甚麼發生六四屠殺
“六四”是1989年6月4日中國共產黨政府對該年所發生的民主運動的屠
殺與鎮壓。
1989年是甚麼年份﹖那是文革結束後﹐中國共產黨推行“改革開放”路
林保華專欄/匪諜就在馬身邊?
馬英九總統要兼任國民黨主席,為的是甚麼?當然就是為了一人獨裁,可以便宜行事。
表面上,他自己放出空氣說,二○一二年連任以後,兩岸才商談政治問題,即使人們認為兼任主席是為了胡馬會,時間也放在二○一二年胡錦濤卸任共產黨主席的時候,但是請大家注意,這只是煙幕。同樣的煙幕是說,馬英九這樣積極求統,連中國方面都還沒有準備好。這些都是國共合作來騙台灣人的,企圖麻痺台灣人的心理,使之不覺得台灣已經處在存亡之秋,等到台灣人警覺到這點時,已經生米煮成了熟飯。
首先,有馬英九這樣的人把台灣送給胡錦濤,胡錦濤怎麼會說自己沒有準備好而拒絕接受呢?馬英九做為台灣的「最高統治者」,將來再幫胡錦濤統治台灣,只要把「中華民國」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胡錦濤就成為完成統一台灣大業的中國偉大領袖而載入史冊,胡錦濤難道是白癡而來不及準備嗎?
其次,馬英九的主席寶座還沒有坐上,但是他的「統一」步伐已經迫不及待,給胡錦濤一個「我辦事,你放心」的信號。一些地方政府機關把中國月曆或香港月曆當作台灣月曆在使用;更關鍵的是政策上的改變,例如今年三月考選部修正完成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二級考試要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那是方便台灣公務員向中國的「幹部」平穩過渡。由於輿論的反彈,才以「工作疏失」輕輕帶過。問題是國家認同問題只是「疏失」嗎?對這種疏失沒有懲處就是變相的鼓勵。
從“逃亡”說開去 林保華
彭明敏教授的新書“逃亡”﹐很有吸引力﹐所以一口氣把它看完。彭教
授的“自由的滋味”也在不久前重新出版﹐那是他對自己大半生的敘述。彭
教授曾在1963年被評上“十大傑出青年”﹐深受“層峰”的“賞識”﹐但是
並沒有因為名利而放棄他的理念﹐不久就因為與謝聰敏﹑魏廷朝發表“台灣
六四過去了﹐中國的災難並沒有過去
共產黨在六四吸取的教訓是“將動亂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因此每逢
六四前後﹐神經高度緊張﹐似乎六四就是“亂源”。今年六四二十周年﹐神
經當然更加緊張﹐以致以往對六四不願意多說話的禁忌也被打破﹐發表三篇
專文駁斥趙紫陽的錄音講話及海外的反應﹐說明中共已經有些“失常”了。
《凌鋒專欄》馬總統乃偉大“戰神”論
漢光廿五號電腦兵棋推演於六月上旬舉行,國土防衛一改過去以北部為
主的想定,模擬解放軍主力在屏東登陸,北部與中部登陸敵軍則是牽制作戰
;由於解放軍兵力雄厚,登陸鞏固灘頭堡後,北部港口被敵軍奪取,大量裝
備下卸,兩軍在內陸激戰,我軍最後才艱辛守住台灣。而台灣之所以能夠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