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識正書簡」風波    林保華

    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當選台灣中華民國總統後,由於“國共合作”的引導
,台灣與中國“統一”的步伐越邁越快,不但是政治、經濟走向統一,在文
化氛圍上也製造統一,例如馬英九親自拜祭孔子、黃帝等等。雖然馬英九多
做少說,但是面對人民的疑慮與反彈,有時還要出來否認一番,聲稱到現在
還沒有流失任何主權。由於主權的流失眼睛是看不到的,因此他的詭辯有時
還能蒙騙一些人。但是最近關於簡體字與繁體字(正體字)的講話,更是「
圖窮『書』見」,把他的內心世界都「書」出來了。

          馬盼兩岸識正書簡達協議

    馬英九在六月九日接見「駐美中華總會館暨北加州中華會館負責人回國
訪問團」時,提出「識正書簡」的建議,他說,有很多僑校,台灣來的中文
學校就教正體字,中國來的就教簡體字,正體字代表中華文化原來特色,非
常重要,但中國因採用簡體字,有些正體字看不懂,希望將來兩岸在這方面
能達成一個協議,他建議採用「識正書簡」。

    雖然統派媒體對此只是簡略報導,但是這個新聞已經像一顆炸彈那樣爆
炸。因為馬英九出任總統以前一直讚揚繁體字代表中華文化,現在為了討好
中共及加速統一步伐,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當然引起社會上強烈反彈,這
種反彈連統派媒體都意識到而低調處理這個新聞,但是馬英九仍然執意要說
,是因為太愚蠢了,還是利令智昏?

    首先發難的當然是綠營方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責馬英九是「失格總
統」、「讓渡主權」,立委管碧玲更譴責馬英九賣國;連國民黨立委也提出
批評。於是馬官員群起出來滅火,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一馬當先為馬英九解圍
,說「識正書簡」是向對岸說的,總統府也發布聲明稿表示,馬提出此概念
,目的是希望大陸民眾逐漸認識代表中華文化特色的正體字,因此印刷體應
盡量使用繁體字,在書寫上可寫簡體字。

    六月十九日,馬英九出席「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開幕典禮
時,親自再做澄清,強調自己對漢字是一往情深,他是向中國建議「識正書
簡」,卻被台灣人誤會,以為他在提倡簡體字;他更引用中國作家王干說法
,「簡化字是正體字的山寨版,非主流、簡陋但經濟實用」。從主張「書簡
」到簡體字變成「山寨版」,馬臉也變得太快了。

          馬再提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

    「識正書簡」這四個字并非中國成語,因此是馬英九及其團隊經過深思
熟慮想出來的政策性宣示。因此這絕不是「失言」風波,而是再次「露出馬
腳」。明明是說兩岸應該就此達成「協議」,國台辦官員也給予正面回應表
示彼此應該就此進行討論,怎麼就會變成向對岸說的,希望對岸如何如何?
且看「識正書簡」這四個字,中國本來就已經「書簡」五十多年了,還需要
馬總統去指導他們,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同樣,台灣本來就是「識正」,
還要馬英九說甚麼廢話?實際上,他的要求就是,中國要「識正」,台灣須
「書簡」,雙方各讓一步,簽訂協議。然而「書簡」比「識正」牽動更大,
因為「識正」可以不必「書正」,但是「書簡」必須「識簡」,因而是台灣
向中國接軌。

    也就在這個典禮上,馬英九主張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再次引發爭
議。以中國作為獨裁國家而台灣是民主國家,政治觀念南轅北轍,例如對自
由、民主、人權、法治的認識完全不同,怎麼可能編出中華大辭典?就如對
「中華民國」一詞,中共認為此國早已滅亡,馬英九接受嗎?但是針對馬的
提議,國民黨立刻向正在台灣訪問的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轉達,希望在七月
兩岸文化經貿論壇的機會討論此事,鄭已允諾帶回北京研究。這種文化問題
也是由國共兩黨越俎代庖,不是黨文化是甚麼?

    馬英九對「書同文」「辭同義」的執著,正是表現他對「統一」的急切
心理,已經到了「口不擇言」、「饑不擇食」的地步。這到底為了甚麼?

    平情而論,漢字的歷史的確是不斷演變的歷史,但是演變也得有演變的
規律與道理,除了簡化,還得兼顧文字的象形或涵義,甚至是字體的美觀。
然而中共建國後漢字中的簡體與繁體的爭論,不但是政治問題,例如涉及台
灣的國家主權與文化主權問題,也涉及中共的政治文化,乃至漢字的深層文
化及技術問題。

          簡體字難脫種種政治考量

    自從中共建國後的一九五六年推出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後,對漢字簡化
問題,以及以後的「拉丁化」都存在許多爭議,有的在推出後又收回。然而
這些爭議因為涉及政治問題,當然無法充分展開討論,即使到八0年代改革
開放後,中國內地也多次以「污染」為名禁止民眾書寫繁體字,例如廈門市
就曾經為此發表相關文件,可見中共是如何把政治介入到單純的文字領域。

    實際上中共在推行簡體字時,在化繁為簡時就在有意無意間有許多政治
上的考量。最明顯的是,繁體變為簡體時,以「愛」「親」「產」「廠」四
字為例,就有「愛無心」、「親不見」、「產不生」、「廠空空」之說,這
與中共價值觀中,反對博愛,大義滅親,以及發展經濟中的政治掛帥,導致
大饑荒與國有工廠連年虧損不是一脈相承嗎?這是中華文化還是馬列文化?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政治考量是那個「?」字,本來已經簡化為「鬥」,
後來再簡化為「斗」,就不倫不類了。在香港或台灣,人們很少用這個字,
根本就沒有簡化的必要。但是中國就不同,因為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
,不是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就是與人鬥爭,其樂無窮,階級鬥爭要年年講
、月月講、天天講,不鬥行嗎?而作為共產黨階級鬥爭依靠對象的廣大工農
兵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這個「鬥」字,不簡行嗎?而農民買賣糧食,經常
見到的就是這個「斗」字,雖然去聲與上聲讀音很不同,也因為階級鬥爭的
需要而可以混用。

    在漢字簡化過程,有一個原則必須堅守,那就是不能將兩個意思不同然
而讀法相同的文字合而為一,否則就根本混淆這個字的本意了。例如「麵」
就不應該簡化為「面」,因為意思完全不同。在涉及姓氏問題也是如此,例
如「範」簡化為「范」,「範」是罕見的姓氏;「蕭」簡化為「肖」,這兩
個姓氏都有,但是讀法不同,一個去聲,一個陰平。把這些姓氏混淆,不是
要他們數典忘祖嗎?中共以前宣揚馬列,現在則鼓吹宗族主義、血濃於水,
要人們改姓,豈是大丈夫所為,簡直豈有此理。

          中國須對簡體字整體檢討

    我不是反對任何簡體字。例如「體」簡化為「体」,「體」字的確太繁
需要簡化,而「体」字雖然去了「骨」,但是換上「人」與「本」,也有那
個意思。然而中共頒布簡體字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了,以中共的「偉大、光
榮、正確」,文盲當然已經大大減少,尤其是電腦的日漸普及,根本只要「
識」而不需要「書」,因此簡體字的必要性也日益減弱。馬英九這時突然提
到書簡問題,簡直就是逆時代的潮流。

    因此台灣不但不需要「書簡」,甚至中國對過去的簡體字,也必須做出
整體檢討,重新訂出簡化方案。這樣才是真正的保存與發揚中華文化,而不
是共產黨那樣歪曲中華文化,糟蹋中華文化。馬英九現在就迫不及待要與共
產黨「書同文」,簡直就是助紂為虐。

《爭鳴》月刊  2009年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