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所見過的貪官看中共吃人機器 林保華
北京最近似乎在大張旗鼓反腐敗,一串串貪官被拉出來,有的在審
查,有的已判以重刑。具有懸疑性的遠華集團走私案據稱也要開庭
了。但我的感覺並非是“人心大快”,而是勾出一大堆引人思考的問
題。在這一大串已定性或涉嫌的名單中,有幾個我是見過的,依時間
順序是:王炬、金德琴、朱悅甯、朱小華。
1986年6月25日,《信報》發表了當時是香港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張
五常教授的文章《出售土地,一舉三得》,鼓吹大陸以出售土地來解
決經濟改革中的財政困難,並為“走資”開辟道路。現在看看稀鬆平
常,在當時卻是石破天驚。原因是:當時的憲法規定城市土地歸國家
所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
法轉讓土地。”但是,當時深圳市政府卻邀請張教授去講演出賣國家
土地的問題。記得當時主持會議的就是王炬,職務似乎是深圳市政府
的基建辦公室主任。當時中共黨內改革派同保守派鬥爭還相當激烈,
政策常有反復,所以舉辦和主持這個講座還需要有些勇於擔當的精
神。所以我把他列為改革開放中開拓型的幹部。加以王炬這個名字好
記,所以保留印象至今,他在官場上的一路升遷也歷歷在目。那以後
經過一年多的准備,1987年12月1日,深圳第1次,也是中共治下的中
國大陸第1次拍賣官地。當然,因為缺少制度上的制衡,現在出賣國
家土地成為地方小金庫的重要來源和貪官謀財的重要管道,這是後
話。
1985年3月,法新社報導,中國銀行行長金德琴被解除職務。在中共
的字典裏,就是犯錯誤的意思。但是犯什麼錯誤,當然是黨和國家的
機密。在當時改革派和保守派激烈鬥爭的時候,稍微開放一點的主張
可能都是“錯誤”而被趕下臺。其後香港嘉華銀行破產,在港府接管
了多家破產的銀行後,北京為了穩住香港人的信心,也來接管嘉華銀
行。不久,中共派了金德琴來負責嘉華銀行的工作。在當時,他是國
內難得的金融人才。出任中國銀行行長前,他是中國銀行倫敦支行的
行長,在金融市場中因為善於炒作為中國政府賺了一些當時極為寶貴
的外匯。在香港,他果然有一手,扭轉了嘉華銀行虧損的業務。1988
年,楊培新教授從北京來香港大學訪問,金德琴請他吃飯,我見了他
一面,印象不錯。中國經濟的發展,銀行的作用日漸重要,銀行領導
人同高級職員涉及經濟問題的也越來越多。但是他所涉及的金額那樣
多,是我所想像不到的。我也注意到沒有對他判死刑是顧及到他早年
對中國金融事業的貢獻。
朱悅寧涉嫌貪汙被扣查,是上個月剛傳出來的消息。但是他的中旅董
事長等重要職務在這以前已經被解除了。第1次見到他是87年12月深
圳賣地那個現場上。因為他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我們是校友,
所以我特地去同他打了招呼。那時,他是深圳市副市長。以後深圳和
香港的人大校友成立深港人大校友會,推他做會長,自是有人在朝,
名堂響亮,搞活動也方便一些。但因為“6.4”和我被禁止入境等原
因,在深圳的校友會活動我沒法參加,所以也沒有再見到他。此後他
退出政壇出任中旅董事長,該是很好的“後路”了。當時中旅似乎搞
得還不錯。但這次可能難逃一劫了。
朱小華是“後起之秀”,所以見到他也是後期的事了,大概是95、96
年間。那時還是香港新華社經濟部副部長的朱小華,應香港大學經濟
金融學院之邀,同院裏的老師們談中國的一些金融情況。當時他是朱
鎔基派到香港見見世面以便日後加以重用的人,因此他的談吐同新華
社那些官僚大大不同。第一,他有料,雖然並沒有顯赫的學歷;第
二,他敢講,不象有些人只打官腔。聽講的同事們對他印象都不錯。
不久之後他調回國內擔任一些重要職務,成為朱鎔基的重要助手。97
北京收回香港前夕,朱小華接邱晴出任光大集團董事長。當時香港炒
風四起,營造大好形勢,朱小華的新職自然也被視為利好消息,所以
光大的有關公司也炒得飛起。但我對朱小華不免有些失望,因為他也
免不掉中資官員的通病,不能老老實實做些實際的工作。為什麼他一
定要卷到花裏胡哨的炒風裏面?而且光大旗下的股票炒風最烈,市盈
利非常高。當然現在他也出事了。
通過上述的例子,我有一些感想:
(一)上述官員雖然有的還在審查之中,但我深信中共稍有地位的官
員,只要對他立案審查經濟問題,不怕查不到,只是問題的大
小而已。對他們來說,“冤假錯案”的可能性小,問題只在判
刑輕重及是否公平對待而已。
(二)中共黨內的一些人才,本來是改革的大將或尖兵,但因為制度
上的缺陷,把他們引向貪官之路,使國之良材變成民之蠹蟲。
雖然他們個人要負責,但制度也要負上很大部份的責任。全國
的高官中有幾個是乾淨的?享有特權,不受制約,各取所需,
難免就成為貪官。
(三)不進行政治體制上的改革,北京的反腐敗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因為權力得不到制衡。據說朱鎔基是清官,對下屬要求也嚴,
但作為親信的朱小華到了一定的地位以後也出了亂子,更不要
說別人了。以此類推,朱鎔基派去接管軍隊企業的,能夠“乾
淨”下去嗎?那些紀檢幹部在掌握了整治貪官的大權後,會有
先天的免疫力嗎?也許餓狼比飽狼更加貪婪。
(四)中共這部官僚機器實際上是一部腐蝕人的機器、吃人的機器。
在貪官橫行之下,要麼,同流合污,要麼,被逼退出官場,沒
有第三條道路可走。從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幹部比老幹部更快腐
敗,老幹部複出後更加貪婪,而且發明“一家兩制”(何清漣
語,即老子做官,子女憑借權勢下海撈錢),鄧家、陳家勢
衰,江家、李家取而代之。以後是胡家?
(五)中共的當權派把反腐敗當作權力鬥爭的手段,首先打擊權力核
心的反對派或沒有後臺的貪官;“站隊”正確者,因為“穩
定”的需要,可以大貪、特貪;不但不能根治腐敗,在某種程
度上還起鼓勵作用。
(六)北京目前發出號令要大力提拔年輕幹部。且慢,先改革政治制
度再說,否則只會把年輕優秀的幹部往腐敗的大染缸裏推。這
不是提拔、而是陷害他們。越是能幹的越容易出大問題。十年
樹木,百年樹人,北京諸公別只想自己的“穩定”,還是多考
慮中華民族的未來吧。
信報 2000.9.16
-----------------------------
附件:
網路流傳╱控郭侵吞國銀 前中國銀行行長金德琴:反遭誣陷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前中國政協委員郭炎傳出有意參與認購中信金私募案
,金額比率九.九%,金額高達二一○億元,一旦成真,將成為中信金最大個人
股東,引發外界關注。
郭與太子黨王軍 聯手扳倒金
耐人尋味的是,此際網路突然流傳一封前中國銀行行長金德琴今年三月上書中共
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申訴書,指控郭炎與中共太子黨成員王軍,涉嫌在一九九七
年企圖竊取中國國營控股嘉華銀行三百億港幣資產私分,經他制止不成,反聯手
誣陷的內情。
郭炎現職為香港同星投資(USI)董事長,去年九月他因與即將組閣的行政院
長吳敦義,在香港鏞記酒家前被拍到相約用餐的畫面,而成為台灣政商界注目焦
點,自從馬政府上台後,他即積極部署來台進行各項投資,由於郭炎與中共太子
黨過從甚密,他參股中信金的資金,一直被質疑有中資背景。
金德琴,現年八十九歲,曾任中國銀行行長、香港嘉華銀行董事長。金德琴在申
訴書中指出,一九八六年六月,他由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報請中共中央借
調為中信公司副董事長,接管中信公司收購的瀕臨破產的香港嘉華銀行,金出任
董事長。經過一番整頓,銀行轉虧為盈,資產劇增。
因中信公司投入的三.五億港幣資本太少,一九九○年香港政府要求嘉華銀行增
加資本適足率。
金德琴指出,由於榮毅仁已明確決定中信公司對嘉華銀行不再增資了,故而金德
琴以本人名義出具借據,在一九九○、一九九一年先後向中國銀行借款三千萬美
元,解決了嘉華銀行資本不足問題。嘉華銀行增加了資本,業務不斷擴大,至一
九九六年底資產規模達三百億港幣,與一九八六年六月的資產相比增長近一百倍
。
一九九七年,中國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安排郭炎出任嘉華銀行董事長,金德琴認
為當時王、郭兩人企圖密謀竊取嘉華銀行三百億港幣資產私分,因而向國務院檢
舉,並於當年十月廿日由國務院辦公廳下達正式文件,阻止郭炎與王軍的行為。
金德琴指出,王、郭兩人為報復他,夥同中央紀律委員及檢察官,誣指他在代表
中信公司辦理向國家貸款三千萬美元、用於嘉華銀行增資過程中侵吞公款。金德
琴最後遭中國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定讞;但金認為,此案根本是件冤假錯案,希望
中共中央給他平反。
金身陷貪污案 雙方各說各話
金德琴貪污案真相如何,兩造各說各話,但此一申訴書直指郭炎構陷,出現的時
機十分敏感,到底有否更深的政治意涵,值得觀察。
------------
中國太子黨撐腰? 郭炎淘金 吃定國企
記者歐祥義/特稿 前中國政協委員郭炎在台灣本來沒沒無聞,卻因去年九月吳敦義在就任行政院長前夕突然跑到香港,其中一個重要行程是在郭炎安排下去「算命」,郭炎是何許人也,於是引發台灣社會關注。 郭炎在部分媒體的敘述下,似乎成了台灣金融業的老前輩,一些現在位居要津的金融業大頭,是他的弟子,而後他遠走中國,厚植人脈與黨政關係,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然而,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郭炎的真實面目卻大不相同。 低接減增資 賣高價套取利潤 據稱郭炎在中國起家的過程頗具爭議性,主要是由於他擅長低價接手虧損企業,經過令人眼花撩亂的減資、拆股、增資等財務操作,再高價轉賣給中國國營企業套取利潤,轉手間上百億元的資金,由公庫轉進私人口袋;郭炎如今向金管會表明將參股中信金,如果他將這招用在台灣金融市場上,勢必將造成市場劇烈波動。 根據海外媒體報導,郭炎在西元兩千年以同星投資(USI)為主體,以一.○八億港幣入主虧損累累的東南亞木業,之間經過減資、拆股,再由中國國營企業中信集團的子公司Keentech以高價參與增資認股,還有由中國中信集團提供的貸款轉成股權;四年後,郭炎將六成的東南亞木業(於二○○二年更名為中信資源控股公司)股權,轉給中國中信集團,連同剩餘股份的價值,郭炎從這家原本虧損的企業,獲利十八.三億多港幣,換算當時匯率,約新台幣九十多億元。 裡應外合 疑有利益共享結構 仔細分析郭炎套利的手法,有很大的套利來源,是來自中國國營企業,也就是中國內部須有人跟他配合,願意用不合理的高價,來購買郭炎手上虧損企業的股票;當然,從公營企業套出來的利潤,也不可能由郭炎獨享,這是一個利益共享的結構,郭炎應只是一個浮在檯面上的角色,看似光鮮亮麗、口袋飽飽的金融鉅子,實際上背後應有中共太子黨在為他撐腰及供應資金。 照目前辜家中信金控的私募計畫,郭炎預計認購二一○億元,持股將佔增資後中信金股權的九.九%,成為中信金最大單一股東,如果將來兩岸金融管理更進一步開放,郭炎要結合其它股東與辜家翻臉,也不是不可能。 認股中信金 恐複製套利模式 國內有人疑慮,認為郭炎係代表中國資金的馬前卒。但以郭炎過去的作風,私人沒有錢可賺的事,他不會做;以十六.七九元參與中信金私募,也許是未來兩岸金融單位可以互相參股時,他想以更高價轉賣給有意參股台灣金融事業的中國國營銀行,到時又是一筆豐厚的利潤。 據了解,郭炎曾私底下透露對參股中信金私募的意圖,他說「如果中國四大行庫真的對我的股份有興趣,那最好,我五十元賣給它」。如果中國國營行庫真的用每股五十元向郭炎買下中信金股權,郭炎獲利將可達四二○億元,足以再自己成立一家小型金控了。 自由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