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 3 8《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轉型正義就是政治鬥爭;背後的心態才可怕;黨政協調 蔡將設8政策小組;再解讀習近平在兩會的對台政策談話;中央不允港高鐵爛尾  兩岸多次商京台鐵路;中宣部21禁令 禁報 美女繙譯 霧霾;香港「三分天下」後的政局預測;警方不尋常安排藏玄機;由和理非走向「勇武」;李波事件的後續發展更可怕


轉型正義就是政治鬥爭
[林保華]

台灣變天,這次是真正的變天,因為國民黨在國會成為真正的少數派。因此第一階段寧靜革命所沒有完成的轉型正義,有可能正式啟動。對在台灣真正超過半個世紀的國民黨來說,轉型正義當然要觸動黨國權貴們的巨大利益結構,他們如果不反抗才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他們叫喊這是「政治鬥爭」。

奇怪的是,我們綠營中的一些朋友,趕忙出來解釋這不是政治鬥爭,似乎政治鬥爭是負面的東西,我們有所虧欠似的。那我們看看什麼叫做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是民主國家對過去政府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簡而言之,由政府檢討過去因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罪行所引發之各種違反國際法或人權保障之行為,追究加害者之犯罪行為,取回犯罪行為所得之財產權利。此外亦考慮『制度性犯罪』的價值判斷與法律評價,此以紐倫堡大審、去納粹化與前東德秘密警察罪行為例。轉型正義之目的為鞏固和保障基本人權之普世價值,以督促政府停止、調查、懲處、矯正、和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 轉型正義是「遲來的正義」,也可能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但這涉及「制度性犯罪」之評價。 ...」(http://zh.wikipedia.org/zh-tw/轉型正義)

看看這個內容,哪一個與政治沒有關係?就台灣的現實情況來說,主要應該包括以下的主要內容:

第一,清查過去白色恐怖的真相。除了被害者,還有加害者。民主社會的確要多元包容,但是不能背離我們的普世價值。在釐清真相以後,再根據具體情況(包括加害者的態度)來決定寬容的程度。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釐清真相是必須的,以寬容來增強團結也是碧桃的。

第二,即使不是白色恐怖時期,也因為「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出現「辦綠不辦藍」,或者對綠嚴辦、對藍寬容,尤其是政治力的介入,逾越了司法獨立的界限,也必須加以清查,恢復司法公正及它的公信力。

第三,經濟分配的不正義。官商勾結必然導致分配的兩極分化;某些群體的特權與分配方式的不公,也是分配的不正義。這些表面上看是經濟與民生的問題,但是政府對官商勾結的縱容,以及政府制定分配政策的不公,都是政治問題,不從政治上著手,一樣無法轉型正義。

因此轉型正義是一場政治鬥爭是毋庸置疑的,針對國民黨也是必然的,因為大半個世紀以來,壓迫剝削人民的就是國民黨,享受特權利益的是國民黨。當然,這裡指的是國民黨的權貴。如果司法轉型有相當的難度,必要時也應該採取必要的政治手段,當然越少越好。

這種追究不應涉及一般的國民黨員及其支持者,因為他們即使得到好處,也只是小恩小惠,沒有必要在這個方面花工夫。就連中共也說要關注台灣的「三中一青」,就是知道過去的「讓利」都給國民黨權貴們拿走了,這主要是本世紀的事。至於上個世紀,國民黨權貴則是自己利用權力自肥中飽,包括黨產、婦聯會、救國團、18趴等等。

當然,雖然這是一場政治鬥爭,但是不能庸俗化到黨與黨的惡鬥,派與派的惡鬥,也就是把利益轉換到其他黨派身上。因為這就不叫轉型正義了。只要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矛頭對著那一小撮的黨國權貴,我們就可以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如果有污點證人戴罪立功,也應該給予鼓勵與獎賞。

新黨主席郁慕明已經做了逃到中國的打算,因為他對自己撈了多少「統戰紅利」最心知肚明。至於一般的人員,完全不必有這種恐懼,但也不應該跟隨權貴糊塗下去,例如最近發生的標購白色恐怖文獻,憲兵居然去搜索,這是誰作出的決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當然要追查。但是總的方面相信蔡英文政府會理性處理轉型正義問題,無論如何,台灣人民的團結與利益是最重要的,不可為一些小事情而傷害這個大局。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March 8,2016 14:36
No.495 極光電子報
-----------


蘋論:背後的心態才可怕
2016年03月08日
台蘋

憲兵搜索魏先生家一案,透露了許多官方的觀念與行事背後的思維,這也再度警醒我們實踐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把人民當死老百姓
政府在這個案件上有五項難以原諒的過失:一、政府不可以謀騙人民入罪,就像道路前面有監視器,必須在前方多少公尺處立牌預告,不能把人民當敵人欺騙,這在現代國家已是常識。憲兵先用釣魚法騙出魏先生(假扮民眾向魏購買普洱茶),是把魏當敵人的作法,叫做「兵不厭詐」,又叫「兵者,詭道也」。顯示台灣政府心態上還是一個把自己和民眾對立起來的落後前現代政府。
二、採取恐嚇威脅的手段迫使魏就範,包括說出「若不配合就會很難看」這種黑道的口氣,使政府的莊嚴形象慘遭蹂躪,也讓馬總統當局的低落聲望在下台前再遭重擊。軍方的背後心態就是:官本位的地位意識凌駕於死老百姓。
威權態度無視法治

三、憲兵強行把魏押上廂型車,在沒有搜索票的情況下進入魏家。這不是現代國家對付平民的態度,而是威權國家的態度,背後的思維是我說你犯法你就犯法,搜索票根本不重要,反映出對法治的輕蔑與羞辱。
四、事後竟然拿1萬5000元要魏封口,這也是黑道的作風,背後的思維是付錢可以解決所有的事,包括違法的事。本來憲兵對魏說錢是對國家有功的獎金,昨天又改口,背後心態是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翻來覆去又怎樣?
五、魏男聲稱,在交出購買的文件之後,就被憲兵帶回偵訊,完成偵訊後憲兵才拿出「自願受搜索同意書」讓他補簽,表示搜索受到魏的同意。這是警方「自白書主義」的濫觴,十足可恥。
不只道歉還要反省
所有現代民主國家都有《政府檔案法》,規定多少年後所有機密檔案必須解密;台灣有《國家機密保護法》,但該文件已超過50年,應已不是機密,軍方也已完成對該文件的密等審認,結果是「視同解密」,但軍方為何大張旗鼓,有不可告人的內幕嗎?
做錯事道歉改過就好,但要反省背後的意識與心態。軍方若只口頭致歉,心態不改,將來還會再犯類似錯誤。轉型正義的核心精神就是靈魂(心態)的自我革命。
--------------


黨政協調 蔡將設8政策小組
綠版兩岸監督條例 最快月底審議
2016年03月08日  台蘋
蔡英文昨敲定「黨政協調會議」運作模式。圖為蔡英文昨出席「新女力青年論壇」。陳卓邦攝

【陳雅芃、黃揚明╱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昨主持首次的「黨政協調會議」,確定會議運作方式與原則,會中決議立法院黨團將成立八個政策小組,未來各政策小組設一位召集人,擔任行政、立法部門間的協調工作。民進黨內政委員會召委陳其邁也說,他在會中提及,若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能在本周內提出,下周五一讀付委,最快本月底就可排入委員會議程審議。

為因應執政準備,蔡英文上周三中執會前,就和黨內人士敲定,從本周起正式啟動「黨政協調會議」。蔡英文昨親自主持首次的「黨政協調會議」,包括政權交接小組共同召集人吳釗燮、林錫耀、林全,以及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政策會執行長段宜康、陸委會前主委邱太三、陳其邁、黨團三長都與會。
討論轉型正義立法

知情人士指出,「黨政協調會議」歷時約兩小時,有討論轉型正義框架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等法案;未來「黨政協調會議」原則上是每周一中午召開,讓黨中央與黨團定期針對政策、法案,交換意見。
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黃重諺會後轉述指出,在立法院內政、外交及國防、經濟、財政、教育及文化、交通、司法及法制、社福及衛環等八個委員會,將各設一個政策小組,每個政策小組各設一名召集人。
黃重諺說,黨籍立委除了是現在所屬委員會政策小組成員外,也可選擇參與另一個政策小組。
各召集人採資深制

陳其邁說,各政策小組召集人將採資深制,以各小組擔任立委資歷最久的前兩名協調一人擔任。
民進黨團書記長陳亭妃昨說,政策小組未來將負責黨團與黨部、行政部門之間的政策溝通;希望由立委將各類政策的基層民意直接反映給黨中央,以求「黨政同步」。
「會與馬政府不同」

綠委羅致政說,納入黨團政策小組是很合理的模式,但必須實際運作、磨合之後,才知道這樣的模式能否有效。綠委李俊俋說,執政後政策小組與行政部門間的溝通更重要,相信會與馬政府的黨政一把抓、一人領導風格完全不同。
蔡英文昨也出席「新女力青年論壇」與年輕女性代表對談,蔡表示,她在五月二十日就職後,要打造台灣成為多元、平等、性別友善的國家。
黨政協調會議內容重點

●「黨政協調會議」成員
5月20日前,會議成員以黨、黨團、政權交接小組成員為主;5月20日後則加入行政系統的成員
●黨團成立8個政策小組
未來除在國會設8個政策小組外,各小組設一位召集人,擔任行政、立法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兩岸監督條例」黨版立法時程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黨版能在本周內提出,最快本月底就可排入議程審議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


林保華按:
要蔡英文再進一步,誘降之意彰彰明甚。

邵宗海:再解讀習近平在兩會的對台政策談話

【明報專訊】2016年3月5日北京兩會期間,習近平曾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場合,就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特別是對台政策的奠定,發表了重要看法。

壓縮替代九二共識戰略空間

這次談話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接近台灣5.20總統就職之前,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一次可以發表對台政策的場合。習近平依然毫不讓步的提醒:說明北京「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而且習近平再度強調:北京「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綜合來看他的「立場重申」與「原則堅持」,不僅是間接否定了前些日子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反映「憲法一中」可能會被北京接受的暗示,而且給予蔡英文企圖捨棄「九二共識」、希望在未來追求另一種模糊說法,來替代「九二共識」的戰略運作空間完全壓縮。

在全國政協的會場,準備出席政協小組討論的大陸海協會會長,也是全國政協委員陳德銘,6日受訪時表示:現在是兩岸關係的重要關鍵時期,習近平把問題準確的、清晰的、明確的再闡述了一遍,這還是必要的。或再深入的來說,作者認為:解讀北京對台政策時的基本觀點,就是中共領導人在重要場合說過的話,都應是政策底線。所以,舉凡蔡英文曾經提說過的「維持現狀」,或是採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看法,應該在習近平本次清楚表達之後,將不會被北京在5.20之後獲得認可。

台灣的想像空間

不過,談話中另一個特色,對台灣來說應該是可以有想像的空間。這是習近平講話的另一部分,他特別提醒說:「『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

在這裏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說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與蔡英文所說的「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在意義上雖尚有相當的一段距離,但如果蔡英文此後仍然要堅持這種說法,她只要能再進一步的說明: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內涵,或目前兩岸現狀的架構下,她是認同確處於「兩岸同屬一中」說法;這樣,就能符合習近平說過「認同其核心意涵」的精神,就算她不提「九二共識」一詞,北京應該進一步就會接受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內涵。

當然有意思的是,有媒體問及習近平「堅持九二共識」的談話,是否衝着蔡英文而來?陳德銘是說:其實也不是針對某個人,就當作是讓兩岸民眾都能清楚大陸方面的政治底線。如果說,作者從3月5日到6日在大陸,看到北京中央台《新聞聯播》節目一直不停的在播報習近平「堅持九二共識」的談話,那是不是也可以解讀:習近平實際是在尋求大陸民眾對他「堅持九二共識」的mandate,希望在下一步,當蔡英文於5.20就職之日不接受「九二共識」時,會採行更強硬的手法。

作者是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


林保華按:
什麼時候“兩岸多次商京台鐵路”?馬英九還隱藏了他的“賣台大業”?

工程院士:中央不允港高鐵爛尾 今年鐵路投資8000億 兩岸多次商京台鐵路

王夢恕談香港高鐵建設時,稱中央不會允許香港高鐵爛尾。(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白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談到香港高鐵建設時,他認為中央不會允許香港高鐵爛尾,「沒有錢也可以,我們給他錢」,又稱今年全國鐵路投資是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高鐵香港段「沒有多少錢」。他又說,寫入「十三五」規劃的京台高鐵已與台灣有關部門和技術專家洽談過,3月稍後會在成都開會。

斥港管理不善 中央可出錢包底

王夢恕講起香港高鐵頗為激動,認為香港段建造難度低,卻拖得時間長、成本高,是管理班子不力。「以前劉部長(指原鐵道部長劉志軍)的時候,高鐵穿過哪個省,其實都遇到一些阻力的,當時哪個局辦事不力,就把哪個撤掉。」王夢恕稱,中央不會允許香港段爛尾,「絕對要修通,修不修通不是由香港說了算的」。他認為可以考慮由內地出錢、派人建設,「沒有多少錢,中央今年一年的鐵路建設預算是8000億」。

指利商業往來 增就業機會

記者問如何解決一地兩檢問題,他笑說「以後都不用檢了,都是一個國家了。」他舉例說,以前進入深圳要邊防證,當時也有下車檢查、車上檢查幾種方案,但因為後來人流太大,二線關最後取消。他指出,高鐵建成可便利兩地商務往來,促進居民互相旅遊,「香港高鐵一開通就會開北京的班次,很多省市想開都還沒有呢」。

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完成8000億元以上鐵路投資。王夢恕說,每建1000公里鐵路僅修路工就可吸納2至3萬人就業,還未計對煤炭、鋼材、水泥、建材等行業的拉動。

「十三五」規劃中還稱要建設北京到台灣跨海高鐵,王夢恕說,是以隧道形式,與京台高速公路是一起的,到時會採取「汽車搭火車」的方案。因為汽車隧道每10公里要有通風位,而跨海大橋又因風力太大而難以建設。

他透露,有和台方交通和建築部門的人員和土木工程專家洽談過超過10次,本月在成都還有一次會議,但主要是談技術,不是談政治,「來的這些(台灣)人都不會反對建的。」

現時被劃為對台合作「特區」的福建平潭,就是未來隧道的接駁點。王夢恕說,兩岸現有高鐵軌道標準相同,台灣高鐵用的是大陸其中一套標準,可以兼容,方便接駁。

京台高鐵 台稱技術難度高

台灣交通部昨日回應稱,應先由陸委會和對岸溝通,再由雙方做可行性研究,「工程面研究都可做,但不一定可行。」而且技術難度高,「付款、營運都是問題,沒那麼容易。」台灣陸委會亦稱,跨海高鐵更涉及國安、民意反應及兩岸互動等複雜問題,並非大陸一方之說法即可規劃。

《聯合晚報》引述台灣一位常被大陸方面諮詢專業意見的人士表示,他曾到平潭看過,但京台高鐵沒有政治的可能,純屬意淫。台灣海基會顧問李孟洲也認為,實現的可能性非常低,牽涉兩岸政府之間政治互信,美國也不見得會同意。

(北京報道)

明報兩會報道組﹕武君、楊康琪、陳子凌、何曉勤、陳奕勤、龐皎明、林迎、鄭海龍
------------


林保華按:
美女翻譯也姓黨,是領導人的附屬品,豈容你等指手畫腳?當年毛澤東的女翻譯,從章含之到毛的外甥女王海容都是毛澤東接見外賓後的“餘興節目”,現在中共學毛澤東,續拜毛神,這一條當然是必學之道。

 中宣部21禁令 禁報 美女繙譯 霧霾
港蘋
■霧霾亦成被禁話題。
 
中共宣傳部在兩會期間對內地傳媒禁令多,近日網上本屆兩會中宣部下發的21條禁令,貫徹報喜不報憂的「傳統」,禁報公民權利、宗教等敏感議題;樓、股、匯市等負面新聞一陸禁報。最離譜是連美女繙譯也不准報。
「一切行動聽指揮」

21條中要求唱好的是有關習近平參加政協聯組會的報道,重點做好反響報道;穩增長欄做好相關典型報道。涉及腐敗新聞、涉台灣和北韓等新聞都要用新華社的通稿。有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浙江拆除十字架等及敏感問題當然在中宣部不准報道禁令中。
至於民生熱門議題,如霧霾問題、殯葬改革、醫患糾紛等都被禁報。
兩會期間各地訪民蜂擁北京告狀,當局一早增派警力,將訪民趕出京城,北京全市在兩會期間高度戒備,但中宣部禁令也包括禁報兩會安保,以防暴露中共以高壓手段維穩。中宣部對出席兩會的代表也祭出「保護令」,要求內媒不能報代表委員個人財富問題、不能報代表委員國籍問題,也不能拿提案議案開玩笑,甚至連醜聞纏身的釋永信參加政協會也在禁報之列。
最後一條禁令是要求各媒體加強在京記者管理,「一切行動聽指揮」。
《蘋果》記者
------------


林保華按:
大可用《遼寧號》航空母艦運載中國奶粉外銷或無償援助非洲,一定會提升國人的信心。

斥到國外搶購奶粉是奶業恥辱 
農業部長卸責被轟無恥
港蘋
 ■中國奶粉品質成疑,導致中國市民湧到世界各地搶購奶粉,圖為中國客在日本選購奶粉。 資料圖片

【兩會聚焦】
「國人國外搶購奶粉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昨在人大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的嬰幼兒奶粉保證安全,現在主要問題是市場缺乏信心。韓的言論隨即引來內地網民炮轟,稱官方將責任推給出國搶購奶粉的消費者,並非知恥,實為無恥!

「大批國人在國外搶購奶粉,你買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韓長賦在人大記者會上,提到大家關心的牛奶問題,將重點放在消費者信心不足,卻將此前三聚氰胺奶等重大食品安全災難輕描淡寫成:「我們的奶業曾經出現過問題,偶爾在局部地區還出一點負面資訊,所以市場對牛奶缺乏信心。當然情況在變化,但大家還是缺乏信心。」
官樣文章吹噓奶粉安全

韓長賦部長是在被官媒記者問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具體措施時,將「提升牛奶」提上枱面的,卻仍是中國特色的官樣文章。韓先是讚揚了近年中國奶業長足發展,乳製品佔有量從2000年的時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現在的近30公斤,質量也明顯提升,基本上沒有擠奶姑娘了。他又強調嬰幼兒奶粉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然後封閉的冷鏈運輸,「保證安全!」,乳製品營養和衞生指標也都符合國家標準,有的是和世界標準接軌,但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對牛奶缺乏信心。對此他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品質,要恢復國人對民族乳業的信心。」
■農業部長韓長賦批評國人到外國搶購奶粉是奶業恥辱。  ■中國海軍曾被拍到在澳洲購買一箱箱奶粉。資料圖片  ■荷蘭青年今年初曾向華人潑奶粉,以示不滿。資料圖片
網民︰聽完差點要嘔奶

「聽完我都差點要嘔奶了!」韓部長一番講話引來國人怒轟官員推卸監管之責,「品質不行還怪消費者把錢往外送!」、「真正恥辱是國內奶粉有問題你們不敢報!」微博留言群情洶湧,有人點出「讓國民失去信心的又何止奶業!」。
被問到《農產品品質安全法》與《食品安全法》銜接時,韓長賦稱農產品進市場、進工廠之前由農業部門負責監管,進了市場工廠就由其他部門負責。未來會強化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對不講良心的生產主體嚴格懲處。對與土地污染、高毒農藥等問題,韓也是同一套路避重就輕,首先讚揚中國用有限耕地養活了十幾億人「了不起」,聯合國糧農組織幹事都感謝中國。又稱現在土地重度污染只是1%左右,「包括湖南局部地區大米鎘超標問題,我們都在治理。」
央視網/新浪微博

網民有話說:

•說得好像事不關己一樣,不要臉,呸!
•韓部長:你孫子在家喝哪牌子奶粉啊?
•還不是你們這些狗官造成的。
•覺得恥辱咋不辭職謝罪,無恥!
•部長,我不信你家人都喝國產奶粉。
•憑甚麼讓我們相信嬰兒奶粉的品質?難道是你的一句話?
•知恥就是好事。怕就怕只把責任怪在消費者身上不反思自己。
•得了吧,以前的信任被你們餵了豬,再信你們休想。
新浪微博
--------


林保華:
從梁天琦的得票情況看,有些中年人已經轉向支持“勇武”,哪怕有泛民中人一直諷刺“勇武”有名無實,這次可是“實至名歸”。有一位香港的中年專業人士在臉書與我聯絡,在台灣見面,他身家不菲,坦誠他不敢去佔領地區,但是絕對支持本土勇武,甚至不排斥怪力亂神,因為用正常手段老共不會理睬。我們即使見完面,他還不肯留下姓名。只要有秘密投票,他們絕對會投給勇武派。如果中共動了殺機,他們自己應該明白自己所說過的:“一個人倒下去,千萬個人站起來。”國際也會關注,甚至採取制裁行動。因為美國被中共騙了70年,現在已經換了方式對付中國,不像以前一直存有幻想。這點可以看看過去親中的五角大樓智囊白邦瑞所著《百年馬拉松》。

方德豪:香港「三分天下」後的政局預測

【明報專訊】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2月28日結束,公民黨楊岳橋以37%的得票率獲勝,另一非建制參選者、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也獲得15%的得票率。由這次選舉可見,過往30年「建制撼泛民」的二元格局出現細胞裂變:泛民內的「本土派」已不再視自己是「傳統泛民」一員;建制、傳統泛民、本土派「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確立。

筆者想指出對未來香港政局的幾點預測:一是「傳統泛民」必須謀求轉型,否則會遭遇徹底邊緣化的危機;二是「本土派」有頗大機會再出現整合,其政治論述亦有極大發展空間;三是為免「本土派」坐大,北京以至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後極有誘因出台「強力措施」。

「本土派」和「傳統泛民」分家,一早有迹可尋。「本土派」大多指摘「傳統泛民」30年來奉行「和理非非」、「又傾又砌」路線,未能為香港爭取實現民主;當年他們贊同香港「民主回歸」中國,更屬「送羊入虎口」。經歷2014年雨傘運動後,不少年輕人更相信,既然連公民抗命也未能令香港邁向民主,香港人需要走更激烈的抗爭路線。

而「本土泛民分家」最基本的原因,相信仍是香港的身分認同問題。自梁振英執政以來,認同「香港為獨立民族」的人增加不少。這部分是梁振英未能向北京反映及協調中港矛盾的關係,另外也有部分是和中國近年自信不足,不斷高唱「一國重於兩制」,激發出香港人(特別是新一代)的危機感有關。

「本土派」冒起,「傳統泛民」可謂是首當其衝。「傳統泛民」30年來苦口婆心向中國爭取香港民主不果,可謂非戰之罪,因為他們一直面對的對手,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中國政府。1989年前,泛民曾參與起草香港《基本法》,並成功爭取把「終極普選」納入其中;奈何中國人大常委會竟於2014年8月31日作出一個「8.31決定」,封殺了香港有真正普選的機會。由這一刻開始,北京已親手把香港新一代推上了「本土之路」!

「傳統泛民」有遭徹底邊緣化危機

「傳統泛民」目前選項有二:一是按兵不動,二是轉型走本土路線。如果「傳統泛民」按兵不動,好處是他們今年仍可得到大概一半選民支持。根據政府統計處的人口資料,2015年全港20至29歲人口不足100萬,佔總香港人口亦只有13%。筆者估計,他們以及較他們更年輕的香港人,將會是「本土派」的票倉。但其餘的人口,佔香港總人口八成多,他們之中相信有五成多至六成是「傳統泛民」的支持者。換言之,若「傳統泛民」採取按兵不動政策,相信仍有近五成選民支持。

不過,「傳統泛民」亦不得不考慮:按照之前的假設(全港30歲以下人口是「本土派」的票倉),再過10年,支持本土派的選民應會超過四分之一;屆時「傳統泛民」的支持度或只剩四成或更低。至2045年,「本土派」支持者更有機會佔過半人口,按兵不動的「傳統泛民」有機會遭遇徹底邊緣化的危機(見表)!

「傳統泛民」的「尷尬位」是:「本土派」路線在年輕人中間支持度甚高;但香港中年或以上的選民,相信仍是俗稱的「大中華膠」居多。「傳統泛民」支持者和「本土派」支持者,理論上是互相排斥的。因此,在這條歧路上,「傳統泛民」很難吃兩家茶禮。

在野政黨或出現更複雜合縱連橫

以近兩年的觀察,「傳統泛民」發展有以下兆頭:民主黨、公民黨、人民力量的新一代多以「本土化」的包裝示於人前;但在本土議題上,他們大多是走模糊策略,多談生活事例(例如反對簡體字、反對「普教中」),避談2047年後的「香港前途」,未知這是否為了和中國博弈留下迴旋空間。而工黨、民協、街工則留守「傳統泛民」路線。

隨着本港人口結構的改變,日後香港的在野政黨有可能出現更多更複雜的合縱連橫。例如:「本土派」有頗大機會再出現整合,「本土化」後的「傳統泛民」甚至有機會和「本土派」組成策略聯盟(就如台灣1980年代在野力量組成民主進步黨)。

那邊廂,旗幟鮮明的「原教旨本土派」(表明香港應獨立建國的人)因為立場清晰,相信將能於今年稍後的立法會選舉中得利。北京當年為了保送建制派進入議會,設計出比例代表制,並配以多議席單票的奇怪投票制度。這個怪胎如今終於令北京自食其果:假設選前北京沒有其他「強力措施」,「原教旨本土派」極可能以一成多的票數昂然進入議事堂!

北京有誘因移植更多內地人來港

但筆者認為,「原教旨本土派」仍有甚多盲點,例如他們對於實現理想,究竟有沒有一套清晰可行的論述?另外,估計北京亦會對「原教旨本土派」施加打壓,輕則禁止他們參選議會,重則北京會「以自己的方式」把他們一一拘捕判刑!若在外國,「分離主義者」多會躲入深山或在城市打游擊巷戰;現時口口聲聲以「勇武」自居的「原教旨本土派」是否已作好這準備?

與此同時,相信北京因素也會在香港未來局勢發展中起極關鍵角色。例如,北京深信「香港人心不回歸」,甚至出現「極端分離主義勢頭」(雖然他們不明白,這是梁振英和北京自己逼出來的),他們有頗大誘因會移植更多內地人來港。不過,北京如果貿然採取強硬措施,恐怕只會令香港局面和當年的新疆或西藏一樣,再次證明他們沒有能力提升執政能力,由極權國家轉型為文明國度。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


林保華按:
香港警務處可能已經有中國公安顧問進駐。

 警方不尋常安排藏玄機
(自由撰稿人 鍾祖康)
港蘋 
■本民前黃台仰早前因參與旺角騷亂被拘捕,卻發現在其匿藏期間,警方未有通緝他。資料圖片
 

在年初一旺角騷亂後,香港警方竟然一直沒有通緝涉嫌參與騷亂的黃台仰,令許多人感到費解,連一些曾任職警察的讀者也說,對此感到大惑不解。
的確,自梁振英上任以來,經常有抗爭者被警方通緝,包括佔中女義工陳玉峰、旺角騷亂案的林淳軒等,連一些只是在網上發帖叫人參加示威的網友也被捕。可見,警方這次抓人是絕不手軟的。所以,被稱為總指揮的黃台仰,於騷亂後一度不知所終,卻竟然不在警方的通緝名單之中,就絕對不合理了!
黃台仰未被通緝的咄咄怪事,其後在法庭上也獲間接印證。當黃台仰被帶上法庭被控以暴動罪時,裁判官竟准黃保釋,惹來控方和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的不滿,而法官說讓黃保釋的理由,正正就是因為警方自己沒有通緝過黃。
直到黃台仰披露,家人於旺角衝突後,收到操普通話的「巨大勢力」來電恐嚇,會像綁架李波那樣將黃台仰綁架回中國後,我才對警方不通緝黃台仰之啞謎有所頓悟!
那是因為,警方極有可能由於得知中國當局正在恐嚇黃台仰將之綁架回中國,為了配合中國當局這個行動,而拒絕按慣例通緝黃台仰,因為一旦通緝黃台仰,則到時黃台仰在法庭上就會說是因為被中國當局恐嚇綁架而匿藏,這將會令香港和北京當局十分尷尬。
更加尷尬的情況是,一旦中國當局將被香港警方通緝的黃台仰綁架回中國,那就更加麻煩了。於是,警方假裝甚麽都不知道,放手讓中國當局處理。警方(相信梁振英也會牽涉其中)這樣貼貼服服地配合中方,不僅是為了自保和討主子歡心,也可能根本樂於看到香港某些搞事分子被綁架往中國。
說香港警方配合中國當局綁架香港的搞事分子,聽起來無疑是聳人聽聞,但細想一下就會明白事屬正常。一來是因為香港懲治機關已被梁振英牢牢操控,已經深度墮落,二來當然是因為李波事件。因為李波事件引爆的震撼,絕對是中國政府意料之外。中國當局吸取了李波事件的教訓,要確保做到下一次再綁架時或恐嚇綁架時,不會再那麽粗枝大葉,做得更細緻,自然有必要跟有關方面特別是香港警方有充份默契,以免左手打右手,萬一綁架了一個香港警方的通緝犯,你說怎麼辦呢?

鍾祖康
自由撰稿人
------------


 由和理非走向「勇武」
港蘋
2010年 反高鐵五區苦行

【本報訊】旺角騷亂事發一個月,政府拒調查民憤源頭,各派社運參與者回溯近年街頭抗爭,思索香港緣何從「和理非」路線走向勇武抗爭。80後反高鐵主將陳景輝認為,社運宗派內鬥促成暴力鬥爭抬頭;90後學民思潮周庭深信,非暴力與勇武抗爭可並肩而行爭取自決;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不諱言,歷史早已預告,民怨未能藉非暴力抗爭宣洩,必然更趨暴力;青年新政梁頌恆批評政府無視港中矛盾,抗爭者惟有在街頭解決。
記者:王家文 白 琳
反高鐵「快樂」苦行

反高鐵運動是很多年輕人的政治啟蒙。五區苦行、斷食120小時,最後萬人包圍立法會,當年強調的快樂抗爭,跟今天以武制暴大相逕庭。過去6年,社會運動激烈化,反高鐵大聯盟成員陳景輝認為,社運界出現前所未有的宗派鬥爭,公民社會內耗,把分歧化為共同視野,才是社運的出路。
反高鐵運動始於2008年底,2010年1月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前夕,80後青年手握種子,以26步一跪的方式在五區苦行;另一邊廂有團體揭破高鐵弊病、功能組別利益輸送等。
[陳景輝] 陳景輝
陳景輝:暴力抗爭非出路

當年的快樂抗爭凝聚萬人包圍立法會,其後保衞新界東北、反國教等運動,一直恪守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但這種方式逐漸被唾棄;至雨傘運動中後期,勇武派開始抬頭。
「勇武抗爭有一個真實感,即係落場去同警察砌,打到頭破血流。相比起非暴力抗爭要組織大量群眾,係有好直接戰鬥嘅感覺」。陳稱鼓吹勇武背後,是加速及壓縮政治對決,但他不認為暴力抗爭是出路,「因為暴力鬥爭引伸好多麻煩問題,例如有人死,而嗰種死係基於仇恨」。
--------------


 倘示威者再擲磚縱火 警出動催淚彈橡膠彈不留手
港蘋
 ■一個月前發生的旺角騷亂中,有警員連開兩槍示警。

【騷亂一個月】
【本報訊】旺角騷亂發生了一個月,警方初步檢討認為,去年開始實施的應變大部隊有不足之處,決定在內部檢討委員會未有結果前,一旦再發生類似騷亂,會恢復使用以往三層防暴架構,並會使用相應武力對付擲磚動武的示威者,不再忌諱使用催淚彈,甚至橡膠子彈等武器。
記者:謝明明 歐陽聯發

警方早前檢討佔領運動後,決定在各總區設立應變大部隊,由機動部隊、刑事偵緝人員、快速搜證隊、傳媒聯絡隊及公眾聯絡員等組成,以往處理公眾集會核心成員的衝鋒隊不會參與。各區若發生大型示威活動,將由相關總區的應變大部隊處理,免影響其他總區的維持治安工作。
[■有示威者在旺角騷亂中向警員擲磚,警方初步決定倘發生同類騷亂,將使用相應武力對付示威者。] ■有示威者在旺角騷亂中向警員擲磚,警方初步決定倘發生同類騷亂,將使用相應武力對付示威者。
警方將檢討防護通訊裝備

不過,旺角騷亂中,應變大部隊未能迅速控制騷亂場面,消息指,由於有激進分子揚言抗爭無底線,警方決定改變部署,一旦再發生類似情況,警隊內部檢討未有結果前,會暫時恢復以往三層防暴架構,即由第一梯隊的機動部隊、由各區抽調作為第二梯隊的衝鋒隊,以及曾接受過防暴訓練的第三梯隊的各區軍裝人員出動平亂。
消息又指,前年9.28事件中警方使用催淚彈備受各界嚴厲譴責,令警隊管理層對使用催淚彈有所忌諱,但旺角騷亂後,警方策略再調整,「如果示威者再擲磚頭同縱火等嚴重暴力,警方一定會放催淚彈,甚至橡膠子彈,唔再避忌姑息」。
在旺角騷亂中,警方被指進退失遽,前線人員史無前例向管理層發出20大控訴,警隊其後破天荒邀請4個職員協會參與檢討委員會。有前線人員表示對相關安排暫且「收貨」,「我哋觀望緊檢討結果,希望部門唔好耍我哋,再打擊士氣,如果唔係,我哋實反枱」。
有前線人員則關注防護及通訊裝備,「好多夥計因為隨身保護裝備不足而受傷,就算有防護裝備,但穿着費時,要其他夥計幫手着先得,拖慢效率」。據悉,警隊管理層亦察覺相關問題,將是檢討委員會的討論重點。
警方發言人稱,警方有嚴謹的武力使用守則,詳情不便透露;對於警務處上周發招標公告,計劃訂購6,050個防暴頭盔,供群眾控制行動及暴動時使用,警方表示會因應需要購入合適的物品及裝備,屬恒常採購。
除了警方外,傳媒內部亦有檢討事件,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表示,傳媒成為施襲目標與近年傳媒自我審查有關,「有傳媒將所有示威者嘅大頭影晒,然後登晒出嚟,叫全城緝兇,令示威者憤怒,予人感覺企喺政府、警察嗰邊」。她批評相關新聞處理手法,破壞記者的第四監察權及公正性。
記協籲勿向新聞工作者發洩

不過,岑呼籲示威者不要將憤怒發洩於前線新聞工作者身上,亦呼籲傳媒機構管理層應檢討新聞自我審查問題。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鍾林枝稱,該會正撰寫採訪衝突事故的指引,冀提高前線新聞工作者的防護意識。
此外,警方上周五在機場警區拘捕、涉嫌參與旺角騷亂的青年,昨被押解上九龍城法院提堂。報稱技術員的21歲被告林傲軒,被控暴動罪,控罪指他於2月9日凌晨在砵蘭街朗豪坊外與其他人參與暴動。被告暫時毋須答辯,控方申請將案件押後至4月28日,被告獲准以3,000元保釋候訊,但須禁足旺角指定範圍。
控方庭外透露,警方翻查當晚片段,發現拍下被告向警方防線投擲物件,但不知有否造成警員受傷。事後警方曾於街頭截查被告,但當時未作拘捕,至日前才到被告工作地方拘捕他。
案件編號:KCCC853/1
------------


林保華:
中國已經可以以任何理由在香港進行綁架,然後強迫被害人說是自願被綁。回香港後說出事實就會再被綁架,即使移民外國,中國政府也會緊追不捨,到外國執法,例如對令完成。如果不是名氣夠大,美國政府也無法提供保護。要對付這種國際土匪,只有全球民主力量去推翻它,否則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潘小濤:李波事件的後續發展更可怕

【明報專訊】銅鑼灣書店五子失蹤事件有新進展。除李波上電視「認罪懺悔」,被扣逾4個月的呂波及張志平先後獲釋並悄悄返港,到警署「銷案」及表明不需港府及警方協助,《明報》更引述消息指張志平拒絕落口供,亦不肯提供資料,「態度似有難言之隱」。兩人異乎尋常的低調,卻留下不少未解之謎,益添港人不安,心生各種恐懼。

第一種是「被失蹤」的恐懼。李波傍晚7時多收工,約好太太回家吃飯,但兩個多小時後在深圳致電回家。這是報平安嗎?非也,恐怖電話!事情被公開及鬧大後,李波寫信回家解釋自己失蹤,並要求各方別關注他;但各種迹象顯示他被人越境綁架,再「用自己的方式」偷運到深圳。

這個活生生例子告訴大家,「一國兩制」是何等脆弱,《基本法》也可隨時是廢紙,端視乎中國當局是否克制,而任何人都有可能外出時「被失蹤」。香港不就跟中國一樣了嗎?

第二種恐懼是「被做戲」。李波在電視鏡頭前娓娓道來自己自願返大陸協助公安調查、偷渡返大陸的原因,並表明放棄居英權。片段中的李波表現自然、說話流暢,全沒「人質」該有的惶恐不安,跟他出事前接受《壹週刊》訪問時有點口吃也不同。這就讓人聯想到,這兩個多月他在努力磨練「演技」嗎?將劇本熟讀吃透,做到滴水不漏才安排友好傳媒拍攝?表現太完美反而更可怕,一個人質竟可被改造成優秀演員,這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壓力呀!

第三種恐懼是「被噤聲」。呂波和張志平返回香港,按理應站出來感激市民的關心,並為自己鳴冤;但他們都很低調,並拒絕港警協助,然後躲起來。很多中國名人或異見人士獲釋後銷聲匿迹,除小部分是被嚴密監視而無法露面,其餘多是受到警告不能接觸傳媒,否則將受更嚴厲懲罰。顯然,呂波及張志平都明白到香港的自由很脆弱,無論警方還是特區政府都不能真正保護他們,唯一可做的就是避免再觸怒中共,更何况他們的妻子還在中國呢!

這些恐懼正是我們的最大憂慮——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