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0 11《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宋楚瑜出使及其政治前途;兩岸關係 打入冷宮;新四不主義:蔡英文的答卷;誰的國慶 什麼樣的國慶; 陸氓喊三不 籲小英勿走邪路;美國務院回應了;六成人撐曾俊華做特首 梁包尾;美智庫:習近平可能延遲挑選繼任人選


宋楚瑜出使及其政治前途
 [林保華]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小英總統指派宋楚瑜出使APEC,有三大理由:

第一,小英宣示的大聯合政府中,特使是有相當層級的榮譽職務,顯示小英的誠意,有助藍綠的進一步和解。

第二,中國很難發表反對意見,除非中國要把自己對台灣的往來對象局限於深藍的急統人士,那將孤立自己。

第三,這項任命綠營內部反彈聲浪不大,因為主要是榮譽職務而沒有常任的權力,如果表現不當,下次就可以換人。
出席APEC是一項國際活動,與中國有沒有互動,只是其中一個內容。當然,中國是一個大國,有互動比沒有互動好;當然,要不卑不亢的互動。然而中國多次在國際場合抵制日本,日本一樣在走自己的路,沒有因為中國的抵制削弱其國際影響力或者滅亡,反而顯露習近平的醜態。而以宋楚瑜的歷練,宋楚瑜是可以勝任這項工作的,如果他能與更多的國家接觸,顯示他也是「大外高手」,對展示台灣的主權有利,那麼以後自然繼續非他莫屬,也取得綠營的信任。

不過宋楚瑜在獲任以後的談話中,有兩個缺失:第一,他自爆有自己的管道與北京溝通。這種事情可做不可說,是中共最忌諱的。尤其事前不可以說,事前說了不但帶有要挾成分,一旦接觸失敗,自己也丟臉。第二,他自爆與小英每月見面一次;這種說法對小英不好,似乎小英重視他而不重視綠營自己人。

宋楚瑜的這兩個自爆,旨在要抬高自己的身價,而非往大局著想。只能說明他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政客,還想做「更大」的事情。然而這樣急於表現自己,北京與小英方面會放心給予更大的重任嗎?其實就在上次宋習會以後,他回到台灣所講的話,有些是講過頭了,北京不會太高興。講「三中一青」可以,但是許多批評國民黨的話,難道不會被老共認為他在破壞國共關係嗎?偏偏他一直在講他如何了解共產黨。從1960年代的《紅旗飄飄》(中共出版的自吹自擂的回憶錄)來了解中共,只是一個笑話。

小英的「謙卑謙卑再謙卑」,對老宋其實是很有用的,尤其在國際場合,不要因為取得一些成就就忘乎所以,那失分的不僅是老宋自己,也會損害到台灣的形象。在親民黨的政治人物中,他更應該向台北市議員的黃珊珊學習:少說多做。
October 11,2016 15:36
No.526 極光電子報
--------


林保華按:
台灣獨立建國之路不會平坦,大家多想想以實際操作來應對中國的壓力,少談空洞的政治口號。外交的打擊還在其次,最務實的是經濟打擊與軍事打擊,最後的關鍵時刻,則必須具備有利的國際環境配合,也就是美日的軍事經濟配合。

蘋論:兩岸關係 打入冷宮
2016年10月11日
台蘋

蔡英文總統昨天的國慶演說,並沒有突破520就職演說的範疇,國內政策部分依然強調南向、改革、社會住宅、青年就業、加薪(提高最低工資)、5加2的產業發展計劃、擴大投資方案。兩岸關係方面仍然重複520的演說,並無意外,呼籲中國尊重台灣存在的現實等。
陸瘋購併搶台訂單

但是中國對付台灣的手段僅僅是禁止陸客來台嗎?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它的對外工具箱內的工具日益增多,且是以對抗美、日、歐為主要對象,行有餘力再小擺布一下台灣。如果我們認為它對付台灣的手段還是觀光、以商圍政那就太跟不上形勢了。
中國現在挾其龐大資金,在全世界購買知名品牌和各種製造業大廠,買來以後就可切斷原先與台灣的購買鏈,不再向台灣購買零件,訂單都下給中國境內的廠商,例如買下德國、日本等國知名的櫥具、機械、電器廠商,撤銷原來從台灣購買零件的訂單,既達到扶植中國國內廠商的目的,又產生政治效益,迫使台灣低頭,否則就讓台灣廠商拿不到訂單窒息而死。不幸的是歐巴馬力推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遭到美國兩大黨的聯手反對,即將胎死腹中。這是高品質、高效能的互惠待遇,由美國主導,對台灣大大有利,但歐巴馬卸任在即,是否繼續推進仍在未定之天。
以前中國以低於成本價搶奪台灣的訂單,但外國廠商還會在台灣精密專長的技術部分給台灣訂單;然而中國的廠商(嚴格來說中國沒有大型的私人企業,都是國營)現在直接購併歐美日的知名企業,釜底抽薪,從根本斬斷與台灣的供應鏈,滿足政治目的。中國的目的是要台灣企業在死亡的威脅下,給予政府極大的壓力,要蔡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得逞後再故伎重施,壓迫蔡承認一個中國,最後走向統一。
若認九二難逃一中

台灣善門難開,答應了九二共識就躲不掉一中同表;答應了一中同表,就躲不開終極統一。這是蔡英文抵死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原因。
蔡在演說中要中國接受台灣存在的現實,是癡人說夢,但卻搶到話語的主動權,讓中國處於被動。未來3年多兩岸政治將是冷和的局面,不是重頭戲,台灣最關鍵的問題還是經濟和分配。蔡當局可以把兩岸關係打入冷宮,專心處理經濟問題。
------------


焦點評論:新四不主義:蔡英文的答卷(游盈隆)
2016年10月11日
台蘋

蔡英文總統昨天發表了上任以來第一次國慶演說《堅定向前,讓國家因改革而偉大》。這場向全民報告的演說內容,基本上延續了520就職演說的基調,加上近5個月的施政經驗、成果與感想,以及對海峽彼岸當局的喊話,堪稱四平八穩,冷靜理智。

而備受國際關注的蔡英文總統兩岸政策也揭曉了。延續520就職演說基調,主張「維持台灣民主及台海和平的現狀」、尊重1992兩岸兩會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再一次表達她處理兩岸事務的四個基本原則,但就是不提「九二共識」。除此之外,蔡英文特別強調了「新四不主義」:「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蔡英文言詞剴切,不卑不亢,但中國當局吞得下去嗎?
民調降低非因兩岸

蔡英文總統這次雙十講話,神情相當肅穆,執政壓力全寫在臉上,完全不像520風光上任、就職演說時的氣定神閒。持平而論,蔡英文與林全領導的新政府上台近5個月,不能說一事無成,講得出口的施政表現,還是可以講出一些;但回顧蔡英文520上台之初,台灣人民有高達7成給與肯定和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在宣示兩岸關係的處理和各項改革的承諾,包括司法改革、年金改革和不當黨產的改革等等。
然而,上台近5個月後,人民對新政府的評價快速下降,蔡總統的聲望迅速下滑,主要原因來自內閣用人爭議、經濟無明顯改善、以及改革不符人民期望,並非兩岸關係的處理。蔡英文國慶演說和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的處理原則前後一貫,獲得多數台灣人民的力挺是可預期的。
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執政,民進黨籍的陳水扁總統提出「四不一沒有」,後來甚至在2001年元旦講話中提出震驚國內外的「兩岸統合論」,極力表達善意,但中共反應始終冷淡,以致於輕易錯失了改善兩岸關係的歷史契機。
中13億民意說無理

如今,在台灣新民意的支持下,蔡英文總統的「新四不主義」能不能讓中共當局接受,重新調整對台政策的核心思維,是眾所關切的事情。
最近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也從民意的角度講了話,他說:「不要低估大陸13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為這樣的說法,一方面表示無法理解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總統必須遵循主流民意施政,另一方面則是不了解民意只有在自由的社會才是真實的,在專制極權統治下,民意只是統治者的工具。企圖拿中國13億所謂「民意」來壓制或對抗台灣2300萬真實民意,基本上是一種幾近無賴、不講理的說法。
偉大的卡爾馬克思曾說過:「歷史事件會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兩岸關係曾經歷了第一次民進黨執政8年,那無疑是一場悲劇。民進黨在蔡英文領導下第二次執政,兩岸關係會重蹈當年的覆轍,變成一場鬧劇嗎?如果是,那完全不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更非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所期盼的。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


蘋中信:誰的國慶 什麼樣的國慶(杭之)
2016年10月11日
台蘋

一進入10月,對岸就在放長假,慶祝國慶。等他們假放完了,台灣這邊也開始要慶祝雙十國慶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都是這樣,沒有什麼稀奇。但是,這沒有什麼稀奇的背後,卻是難解的歷史糾纏。兩個國慶,誰的國慶?什麼樣的國慶?
105年前,武昌槍響,建立共和,成立中華民國。再過6年,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毛澤東後來說:10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其後32年,也就是距今67年前的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蔣介石掌控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到剛脫離半世紀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一頁糾纏的歷史於焉展開。
要台承認國內關係

這個糾纏迄今超過一甲子。早先是國共爭正統,誰代表中國?後來,現實的政治力作了階段性的了結,那就是聯大的2758號決議。然而,在該決議中失去中國代表權而被「驅逐出去」的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因而消失,甚且在動盪的民主化歷程中脫胎換骨,創造了與對岸不一樣的歷史經驗。但這在現實政治世界中並沒法因此脫出這歷史形成的糾纏。
從蔣經國晚年,歷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任政府,以迄當前的蔡政府,兩岸之歷史糾纏的本質產生了複雜的變化。上世紀七○年代後期開始的兩岸互動,最早國共都還執著於「正統之爭」,然而,台灣民主化之後的內部情勢及後冷戰世界形勢產生的新現實,使得這「正統之爭」滑向「主權之爭」。兩岸三方對一些敏感問題各有著歧異的解讀與立場。這糾纏最後匯聚在所謂「九二共識」上。
從馬政府轉換到蔡政府,這個夾雜著符號意涵與現實政治意涵的問題如何處理,已變成一個可能但還未完全成形的風暴眼。半年多以來,北京的壓力一招接一招,蔡政府的回應也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各有各以為的善意,也各有各的堅持與強硬。看起來,這個僵持會再持續一些日子。
由於蔡政府一直沒有對「九二共識」有所著墨,被北京定調為「沒答完的考卷」,北京智庫學者更釋出信息,至少要對所謂「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給個說法。這意謂著北京已經有意無意地把兩岸關係的政治意涵推向檯面,要台灣明確承認這不是「國與國關係」,甚至是「國內關係」。如果北京真要將兩岸關係的政治意涵放到檯面,有個問題立刻會躍上檯面,那就是:台灣有沒有主權?以北京的立場來說,當然是沒有。但,台灣有哪個政治人物敢接受這個立場?很清楚,當前台灣主流民意很難接受「台灣沒有主權」這個立場。這一來,兩岸關係的張力只會更拉緊不會更緩和。
難不處理一中問題

歷史的存在是主觀的意志、客觀的現實力,以及非理性所能完全解釋的歷史偶然,錯綜形成。因此歷史的糾結只能從歷史的脈絡中尋求紓解那個「結」。各類放大、強調主觀意志的「歷史目的論」恐都會在時間的大流中成為枉然。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東亞歷史發展,應有足夠的痕跡告訴我們,不管你願不願意,台灣很難不面對如何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北京則很難不答「台灣有沒有主權」的考卷!

政論家、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



林保華按:
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回應雙十演說「新四不」 陸喊三不 籲小英勿走邪路
中時電子報作者陳柏廷╱北京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0月11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陳柏廷╱北京報導】

針對蔡總統國慶演說內容,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昨表示,「九二共識」是檢驗台灣當局領導人善意的試金石,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就可平等協商;煽動兩岸對抗,則是「走不通的邪路」。

推動九二共識不改變

蔡英文520就職時,大陸國台辦提出「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外界便矚目小英上台的第二份重要文件國慶談話,將如何論述。在蔡總統談話結束後,昨下午國台辦正式回應。

安峰山指出,「『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符合兩岸關係法理和現實,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台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

謀台海和平不放棄

安峰山說,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就可平等協商、良性互動,兩岸同胞就能贏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光明前景;否認「九二共識」,煽動兩岸對抗,切割兩岸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繫,是一條「走不通的邪路」。

近期蔡總統從接受外媒專訪,到昨日國慶談話都一再提到「新四不」─承諾不會改變、善意不會改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老路;國台辦昨以「三不」回應。「我們重申,推動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改善和發展的真誠善意不會改變;為台海謀和平、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的莊嚴承諾不會放棄;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

他說,「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祖國大陸的繁榮進步做基礎,有13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作後盾,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

堅決反台獨不動搖

南京大學台研所所長劉相平指出,蔡英文「新四不」,恐只有「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是真的;蔡心中的維持現狀,各界心知肚明,就是想推動「一中一台」。

廈大台研院長劉國深直言,在兩岸沒有一中原則下,講中華民國是「兩國論」;兩岸不應「國來國去」,在沒釐清兩岸關係前,習近平如何跟蔡英文坐下談。

廈大台研院政研所張文生說,蔡沒承認兩岸同屬一中這個「九二共識」核心意涵;「什麼是善意,不是蔡英文說了算。沒了一個中國,大陸體會不到善意。」
----------


蔡英文國慶談兩岸 美國務院回應了

2016-10-11 05:17聯合報 記者張加╱即時報導

總統蔡英文。 聯合報系記者林伯東/攝影

蔡英文總統10日發表國慶演說,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兩岸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深遠的利益,重要的是,台海兩岸朝向持續和平與穩定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國務院東亞局發言人瑞奇艾倫(Anna E. Richey-Allen)透過電子郵件回覆本報記者表示,美國仍信守以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這有助於維持台海與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瑞奇艾倫指出,兩岸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深遠的利益,重要的是,台海兩岸朝向持續和平與穩定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瑞奇艾倫表示,美國歡迎台海兩岸採取步驟以降低緊張及改善兩岸關係,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性對話;她並指出,美國持續敦促雙方具彈性、耐心和創意。
--------------


林保華按:
與我的看法一致。葉劉太奸,與梁振英正好是狼狽。

明報民調 支持淨值一正一負44點 六成人撐曾俊華做特首 梁包尾
圖2之1

【明報專訊】特首選舉明年3月舉行,《明報》委託港大民研計劃從10月初起做特首選舉民調,要求受訪者就特首熱門人選表態,人選包括特首梁振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長曾俊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民調顯示,曾俊華支持度一馬當先,支持率59.9%,以44.5百分點的支持度淨值(支持率減反對率)遠超其餘4人,特首梁振英支持率18%,支持度淨值為負44.7,居於尾位。

明報記者

次席曾鈺成 林鄭葉劉列三四

《明報》民調在10月3日至6日間訪問了1014人,在5名被視為熱門特首人選中,受訪者被逐一問及「如果聽日投票選特首,喺未考慮其他候選人之前,你有幾支持或者反對以下人士出任下一屆特首?」(調查方法詳見另稿)結果顯示,曾俊華的支持度拋離其他人,支持率59.9%,反對率15.4%,支持度淨值為44.5百分點,答「一半半」的則為16.8%。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緊隨其後,支持度淨值為18.3百分點。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分別排三、四位,支持度淨值是10.1及負25.7百分點。現任特首梁振英排尾席,支持率18%,反對率62.7%,支持度淨值為負44.7百分點,答「一半半」的則為13.3%。

其他報道:三星要求全球停售停換Note7

《明報》就得出民調結果向以上5人提問,特首辦、政務司長及財政司長辦公室均稱不評論;曾鈺成就指他跟林鄭月娥早前的說法一樣,對民調沒興趣回應。

葉劉﹕政經地位較低 落後正常

葉劉淑儀回覆稱,民調具參考價值,她的支持度現遜於兩名司長及曾鈺成是合理的。不過,她指現時未有人正式表態參選,談論民調支持度與選舉是「太早了」,又稱選舉民調往往可以有很大轉變,如參選港島區立法會的王維基,一早公布參選時民調領先,結果臨尾輸掉。葉太又指現時曾俊華、曾鈺成宣傳較多,更有人提出「雙曾配」,受訪者或以為他們勝算會較高,所以表態時願揀勝算較高者。她指自己在政經地位上,低於司長及立法會主席,支持度落後是正常的,一旦選戰展開,各候選人要提出政綱、辯論及表態,屆時大眾觀感便可能不同,「仍有大把時間,我一點也不擔心」。至於參選與否,葉太說不用心急,「遲些便會知道」。

今次民調以曾俊華領先,葉太說曾俊華過往甚少在敏感事件上表態,又反問過去10年,香港的土地問題、貧富懸殊問題,曾司長做了些什麼工作?葉太說,選特首不止是看民調,還要看能力。

蔡子強﹕對梁振英葉劉打擊大

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曾俊華民調遙遙領先是意料中事,亦與其他民調趨勢脗合。但他認為,梁振英民調數字大幅落後,相信將對其本人以及「梁粉」支持者有很大打擊。他又指出,第二個受打擊的是葉劉淑儀,因她曾希望塑造自己為梁振英以外的另一選擇,但在今次民調中與梁同屬負支持度之列。

蔡子強相信,候選人民望在今屆選舉中是決定性因素之一,因被譽為「北京最信任的港人」、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在早前訪問中亦開出此條件。他相信,梁振英要在半年內逆轉民望屬難事,因市民已觀望其4年表現,對他「愛恨分明」,形象已「蓋棺定論」,不可能通過一兩件事重塑。相反,他認為其他人的民望仍有變動空間,因市民未必對他們有太多了解。

宋小莊﹕民意非關鍵準則

全國港澳研究會研究會成員、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宋小莊認為,中央雖會參考民意,但在複雜議題上,民意不可能是決定性、關鍵準則。他並指出,特首選舉是間接選舉,選委代表38個界別,選民基礎較小,相信選委的決定與大眾民意可能有差距,要「打個折扣」。他認為,距離特首選舉尚有一段時間,民意會隨候選人與市民互動而改變,存在不確定性。但他承認,梁振英民望偏低,若尋求連任需要改進,令更多市民接受。
--------------


美智庫:習近平可能延遲挑選繼任人選

發稿時間:2016/10/08 15:00
最新更新:2016/10/08 15:00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7日專電)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FR)分析,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延遲選擇接班人期程,也就是傾向打破過去外界所說以往在第2任任期開始前,即挑定繼任人選的慣例。

中共18屆六中全會24日起將在北京召開。一般預料,本次會議是決定明年中共19大人事布局和權力再分配的關鍵一役。

外交關係協會在綜合整理「解析亞洲」(Asia Unbound)部落格文章提及,習近平是自毛澤東以來,中共最有權勢的領導人,透過顛覆以往做法,習近平意在進一步樹立威望,延續任期結束後的影響力。

文章分析,習的做法可能攪亂黨內領導高層的危機,增添外界擔憂他可能尋求第3任的可能性。

文章還說,習上任後推動的反貪腐運動已讓他在黨內取得空前無比的地位,外界謠傳他一直有意以其反貪腐左右手王岐山取代現任總理李克強。

一般相信,明年春天人大開會前,官方不太可能做出任何決定,不過隨著黨內競爭加劇,內部派系紛爭勢必更加尖銳。1051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