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人 林保華
目前分類:人物接觸 (53)
- Aug 03 Sat 2019 09:21
文化週報》絕代文俠林保華——年過八旬繼續為港台民主奔走 ◎李劼
- Sep 26 Wed 2018 08:58
《林保華專欄》天鵝之死—悼楊偉中
《林保華專欄》天鵝之死—悼楊偉中
2018-09-26 06:00
自由時報
出席楊偉中的追思會,看到偉中朋友張正傑拿著大提琴上台,我第一個就想到應該會演奏聖桑的《天鵝之死》,果不其然。我的想法就是,楊偉中是國民黨裡的天鵝,他與癩蝦蟆是不相容的,短時間的歷史誤會,最後還是要回歸正常。
那天夜裡一位香港朋友來訪,我們談到凌晨三點。內子打開手機要打電話給他叫計程車時,突然看到偉中離世的新聞而大叫,我還懷疑是不是又有人在製造假新聞了?因此匆匆送走客人後立即查看,不幸這並非我們所期望的假新聞。
- Jul 31 Mon 2017 23:48
60年前清華大學第一號右派學生馮國將即將來台
60年前清華大學第一號右派學生馮國將即將來台
林保華按:
今年是中共反右60週年。當時清華大學學生最大右派馮國將即將在8月中旬來台灣。1957年我在北京已經看到他被批鬥的大名,因為標註“印尼僑生”而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但是30年後才在香港認識。他經歷了20年的勞改與死裡逃生的磨難,最後在美國得到政治庇護。對今年89歲的他來說,這次也許是他最後的出國旅行,所以我們將安排他的演講會,讓台灣人進一步了解共產黨的惡質。下面的附件是10年前他在美國演講的摘要內容,傳奇經歷,引人入勝。
馮國將:死刑黑名單裡的「右派份子」
- Jul 12 Wed 2017 06:17
〈林保華專欄〉「中國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憶劉曉波
〈林保華專欄〉「中國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憶劉曉波
2017-07-12 06:00
自由時報
劉曉波肝癌末期保外就醫的新聞與瘦骨嶙峋、形容枯槁的照片問世,震我心肺!這擺明是一場謀殺!否則曉波即使是表面上的健康情況,早應該給予治療。將曉波「密封」,不准外界探視,原來隱藏了這樣的殺機。中共等他病入膏肓才拋出,只是要逃避謀殺責任。
劉曉波不止是中國的人權鬥士,還是國際公認而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卓越人權鬥士。他比習近平年輕兩歲,他一直拒絕出國,二○一九年他出獄後,習近平將面臨怎樣的困境?因此,如此處理對習近平來說,或許可以一勞永逸。
- Oct 16 Sun 2016 12:03
朱嘉明的講座
朱嘉明的講座
昨天(10月15日)出席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的講座,由朱嘉明主講《從美國關閉黃金窗口看失控的貨幣--當代人類生存的最大課題》。
改革四君子之一的朱嘉明,認識他15年了,在波士頓認識,然後到紐約我們家裡看過我們,並且長談。他長期在外,後來不容易才允許回國,所以言詞謹慎。在台灣我們也見過。那時習近平剛剛上台,朱嘉明也在聯經出版了《中國改革的歧路》,直言不諱的批判中國新型的國家資本主義。他的觀點,應該與四君子之一的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雷同,因為王也曾疾言厲色批判國企的黑暗。可是幾年下來,貪是反了,但是專制獨裁的機制不但沒改,還變本加厲。
這次嘉明談貨幣,專業性太強,但幾乎沒有涉及中國的貨幣政策。到後面的提問,才涉及一點,包括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批評彭淮南太保守,失去台幣大貶值的機會,讓台灣經濟活躍起來。有人問當年的四君子上書,龍應台也問他作為四君子之一,怎樣回頭看當年的想法與目前的現實。他談了對當年中國經濟的看法,但是說到現在就謹慎多了,並且說這是這次講座最敏感的問題,因為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會後不少人要與他談話,我只能用最簡單語言,交換對香港聯繫匯率的看法,至於對中國政局的看法,我的問句不到30字,他的回應不到10個字。
- Feb 24 Wed 2016 09:24
史明的跨世紀人生與巨著
【林保華專欄】史明的跨世紀人生與巨著
自由時報
2016-02-24 06:00
去年耶誕節下午,去醫院探訪再度病危的史明學長。只見他半躺在病床上已經睡著,被窩上面還有一些本子。到他醒來我走近與他交談,順便拿起本子看了一下,才知道他在病中還在校對他的回憶錄。當年自己所嚮往的,就是這樣有超強生命力而又捨身忘我的革命家。如今這本《史明回憶錄》已經出版。
由年輕朋友為他記錄的《史明口述史》,簡略的回顧了他的一生。然而有些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他好好的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為何會到中國從事抗日地下工作?他這位體制外武裝鬥爭的革命家,為何也會贊成體制內的改革?書中有了答案。
- Feb 23 Tue 2016 15:46
北大教授后悔了:当年选择归国太幼稚
林保華:
梁英明老師是我爸媽在印尼梭羅任教時的學生,也是我在雅加達讀高中時我的歷史老師。他在1955年6月5日搭船回國,我則是同年的6月19日。
當時的輪船公司設計荷蘭渣華輪船公司,他們的是《芝渣連加》好,我們搭的是《芝萬宜》號。20年前該公司在香港的年報記者會會上,我還詢問這兩艘船的下落,公司回答說在新加坡作為貨輪用了。梁是當年巴中回國同學會會長,在他建議下擔任副秘書長。當年他考進北大歷史系,我第一志願北大中文系沒有考上,到第二年才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後來了解,梁在印尼時就已經是中共黨員了。梁老師才華橫溢,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文革後期還被拉進四人幫寫作班子“梁效”。1980年代我們在香港見到過幾次,他的觀念已經有非常大的轉變,所以很談得來。他在美國看《中報》,居然看出每天評論中國事務專欄的“王山”就是我。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我還帶他去看“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電影試映。其後就完全沒有聯絡了。不過我一直很想念他,在台北市的秋水堂買過他的近著《東南亞史》。我正在寫的回憶錄中有他的一個角色,還上網查過他的近況。最近中國在“華僑”問題上再度大做文章,又在南海製造緊張局勢,自然讓那些東南亞國家想起1950~1960年代中國利用當地華人搞“世界革命”的記憶。這是當年這些國家發生“排華”的重要原因之一,結果是當地華人成為中共的替罪羊,尤其印尼不少左傾華人被殺被整。華人不應該忘記這段慘痛歷史而盲目吹捧所謂“中國夢”。就連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也擔心。
我的相關文章鏈接:
- Feb 01 Mon 2016 16:35
許行來台
已經移居加拿大的香港老朋友許行兄嫂來台,與他們吃中飯並暢談一個下午。許行兄是評論界的前輩,1950年就從上海到香港,他熟悉中共,評論深刻,當年都被中共列為“托派”。他在香港曾經出版政論雜誌《觀察家》,也是《解放》(《開放》前身)的創辦人之一。今年90歲,還多次來香港、台灣,並且沒有中止他的評論事業,繼續出版新書。
與許行兄一起到重慶南路的金石堂,只見《史明回憶錄》已經上架,整整一排,非常壯觀,店員說現在“史明熱”。去年聖誕節到醫院探望他時,他老人家已經睡著,但是胸前的被窩上還放著他親自校對的書稿,老人家病中也沒有停止工作,讓我非常感動。由於新書很重,許行兄不便攜帶,我向他推薦史明的口述史,輕便易帶,以了解台灣這位偉人。
- Jan 25 Mon 2016 12:37
黃石華老先生來電:
今天中午11點半,這樣寒冷的天氣,接到香港崇正總會永遠名譽會長,也是全球客家崇正會聯合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黃石華老先生的長途電話,向我祝賀蔡英文總統的當選。其實早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他已經表達對小英當選總統的願望,因為這將是第一個出任總統的客家妹。黃老先生曾經是馬英九老爸馬鶴凌擔任頭頭的統派團體的金主,常常來台灣,與吳伯雄、王金平相當熟悉,只是近年來年事已高,不變出行。我與他在香港相識20多年,我參與過客家團體的多次活動。我們遷來台灣不久,某次在青年會忽然見到他老人家,從此又恢復了聯繫。90出頭的年紀,還叫計程車到我們家,使我們感動不已。與台灣的客家人一樣,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觀念也逐漸轉變中。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 Dec 08 Mon 2014 23:20
悼念曹思源
悼念曹思源
林保華
看到曹思源病逝的消息,感到突然,因為他比我年輕;而且因為多年沒有
什麼聯絡,不知道他身患絕症。
第一次見到曹思源,是一九八八年春天,那時他與四通集團總裁萬潤南訪
- Mar 05 Fri 2010 03:41
司徒華堅強樂觀面對癌症
- Feb 28 Sun 2010 16:49
探訪史明前輩
探訪史明前輩 林保華
年初三,陰雨不斷,我們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一位團員開了車帶了我與楊
月清,到新莊拜訪史明前輩。這是年前在綠色逗陣聽友會的活動中看到史明
前輩時,親口對他說要去探訪他。那天是他在日本一度病危,回到台灣後第
一次見到他。不久後在台灣公投聯盟舉辦的尾牙宴上,又看到他冒雨參加,
- Sep 05 Sat 2009 15:08
達賴喇嘛對台灣信眾的內部演講
達賴喇嘛對台灣信眾的內部演講
2009.9.3 11:00 am
臺北市 福華飯店
華人佛教徒是長輩,我是晚輩,因此在此向大家致意。
我第一次(1997年)來台灣,台灣正在蓬勃發展,民主、人民努力,非
- Dec 06 Tue 2005 16:34
悼賓雁﹐哀中國
《紀元專欄》悼賓雁﹐哀中國 林保華
賓雁走了。想到他的一生﹐就像中國歷史上的屈原。不止同是“文化人
”﹐更是理念與經歷。屈原忠君愛國﹐賓雁忠黨愛國。當然﹐這個黨是他入
黨時所以為的那個黨。賓雁去世後﹐我再翻開屈原的“離騷”來讀﹐摘下下
面幾句﹕
- Jul 13 Tue 2004 16:25
懷念小凱
《紀元專欄》懷念小凱 林保華
在外遊途中得知小凱病逝的消息﹐因為上網不便﹐沒有立刻寫一篇悼念
文章。回家後也沒有時間上網﹐《北京之春》有關香港問題的文章又緊追著
要﹐趕到凌晨才寫完。第二天上網已經7月13日﹐才知道14日要給他開追悼
會﹐因此翻尋舊資料﹐匆匆寫出此文﹐以誌哀思。
- Oct 01 Tue 2002 21:50
司馬璐和戈陽的傳奇浪漫婚姻
有緣千里終相會
-----司馬璐和戈陽的傳奇浪漫婚姻 林保華
青少年時代就已經青梅竹馬從事革命活動的司馬璐和戈陽﹐以
後走了不同的道路﹐半個世紀後在紐約相會﹐再逃過死神的召喚﹐
終於走進婚禮的殿堂。
- Feb 21 Tue 1995 11:29
人大老師來港1995.2.21(2010.2.14上網)
人大老師來港 凌鋒 1995.2.21(2010.2.14上網)
狗年的“迎送生涯”很早就來臨了。
最早來的一批是母校中國人民大學的老師,他們是應香港中文大學的邀
請來香港的。一見面,五位老師中有三個是原來認識的。他們是上一任校長
黃達、深圳大學第一任副校長方生,現在的人大經濟系主任魏傑。新認識的
- Jun 18 Sat 1994 17:40
和古華相聚香港湘園
和古華相聚湘園 凌鋒 1994.6.18
長篇小說《芙蓉鎮》的作者古華從溫哥華來香港。和他及幾個文友相聚
於灣仔的湘園。
有一段時間沒有去湘園,發現更換了管理階層了。新來的李總經理(原
來的一個也姓李)是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也是全國工商聯的執行委員。
- Jul 13 Tue 1993 21:06
人行副行長朱小華 1993.7.13
人行副行長朱小華 1993.7.13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層進行重大改組,新任副行長中有一匹「黑馬」
,是原香港新華社經濟部副部長朱小華。
有幸和朱小華見過一面。那是今年六月二十二日,他應邀到香港大學經
濟學院講中國目前的金融問題,饒餘慶教授、王于慚教授都來聽講,並且和
- Oct 02 Wed 1991 17:05
書法
書法 1991.10.2
黃苗子先生最近在香港。那天,他到香港大學遇張五常教授,張五常乘機向他請教書法。
張五常有多種多樣的業餘愛好,包括攝影(曾經是「專業人士」),收集田黃雞血、壽山石,也愛國畫。但是他最近以來又迷上了書法,專門買了一個可以調高調低,並在面上鋪有一層毛毯的枱子,專練書法之用。他練了兩個星期之後,已經可以向外人展示他的書法成績了。其實根據我所知道的,少年時候,他不但嗜愛古文,可以背誦好多散文詩詞,而且也曾經練過書法,此時「童心」再起,可說有點駕輕就熟了。他的書法,也已開始贈送友人。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名師指點,張五常的書法又上一層樓。
據黃苗子先生所云,書法不在於字好字壞,而是要宇字有勁,特別是最後一個筆劃要保持力度。另外字的大小不一樣也不很重要,重要是整體看要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