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 10 1《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馬英九下台共產黨不來;習近平投資馬;三腳貓;五府千歲;治不了向錢看;自貿區政治風險;新版毛語錄

 

 

馬英九下台 共產黨不來;馬英九在台上 台灣就完蛋

林保華

 

今天是中共的國慶,剛剛應邀出席908台灣國在凱道舉行的“馬英九下台 共產黨不來”的記者會。在介紹與會來賓時,我喊的口號是“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下面是我的講話主要內容:

今天的活動是“馬英九下台 共產黨不來”,我再加一句:“馬英九在台上 台灣就完蛋。”我過去是中國人,現在做台灣人。馬英九應該是台灣人,卻去做中國人。馬英九,你一個人要去做中國人,就滾你馬的蛋,但是不要把台灣都拖下水。你簽署服貿協議,就是要搞垮台灣最基層的經濟,幾百萬人的生計將受到影響,包括在場台灣警察的許多親戚朋友,很多人將失業,你們能接受這個情況嗎?

代表大財團的馬友友王雪紅、徐旭東,共產黨都要吃掉他們,那麼共產黨一來,還有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活路嗎?

馬英九搞非法監聽,推行白色恐怖,就是要台灣人不敢出來反抗。馬英九可以在“九一一”一天之內搞掉立法院長王金平,哪天與習近平在外面簽署賣國協定,一天之內把台灣賣掉。因此馬英九不下台,繼續賣國的話,將導致“官逼民反”。一旦馬英九簽署賣國協議,我希望台灣的軍隊,台灣的警察,要掉轉槍口,對著賣國賊。

馬英九以所謂“清廉”來欺世盜名,實際上他貪污特別費,連前最高法院院長楊仁壽都承認是法官包庇;馬英九每年存款的增加,比自己的薪資收入還多,不是貪污是什麼?但是馬英九打擊貪污犯,打得都是台灣籍的貪污犯,難道外省權貴就不會貪污?你們相信嗎?看看中國的大貪污犯,為什麼就沒有台灣籍的?

台灣是寶島,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之一,我們絕不容許馬英九把台灣賣掉,必須堅決捍衛我們這個國家。

2013.10.1

 

 

(林保華按:總的精神是對的。但是習近平不急,馬英九急,因此習近平讓王郁琦出席APEC,來安撫馬英九拳拳之心。而習近平也不會完全不急,因為中共的權力鬥爭,如果對台統戰有所突破,習就會爭取到毛左義和團的支持。當馬英九匍匐稱臣的時候,習近平絕不會拒之門外,這點絕不可以失去我們的警覺心。)

 

北京不急於回收對馬投資(林中斌)

後馬政局觀察系列四之二

20131001    台蘋

 

20119月金溥聰在華府提「和平協議」。引來不少批評,有人猜測這是馬總統授意,但他否認。同年10月,馬自己又提了一次。國人反彈激烈,於是馬趕緊設了很多前提,沖淡其可能性。之後,馬對兩岸前景的發言開始萎縮。2012年馬連任之初,表示要爭取「歷史定位」。某國民黨元老告訴我,這就是「和平協議」。馬的配套有:派王郁琦掌陸委會、林中森掌海基會,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對於兩岸未來,馬一向抱企圖心。但民調不斷下滑,他謹慎退卻。

 

內部衝突拖累選舉

今年6月馬派吳伯雄去國共論壇,馬在吳去之前講「兩岸交流互動越多越好,層次越高越好」、「大陸還是我們《憲法》上的國土」,希望能鋪陳比較和善的氣氛。結果,吳伯雄在北京提「一中架構」,將台灣的地位稍做妥協,但習近平沒有對應妥協。從6月初至今,兩岸政治進展,似乎停滯。

不少人認為:中共在馬身上投資這麼多,一定急於在馬這一任回收。但我始終不如此想。其實,中共應認為:他們對台工作大方向正確,進展不斷。他們開始跟民進黨接觸,例如蔡英文在她自己的辦公室裡接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民進黨的縣市長往大陸行走絡繹於途,這些以前絕無可能。616中共政協主席俞正聲說:歡迎曾經主張台獨人士到大陸走走。他並未把「放棄台獨」當作與民進黨人交流的前提。同日,民進黨洪智坤在北京表示:「堅持台獨立場不變。」整體來說,中共對台灣工作更有自信。

中共對台灣放狠話的都是外圍的人。北京的作法有兩套,中央掌管全局,非常冷靜,而外圍有些人放狠話。如果你只是聽外圍的人講話,把這些當成中南海的思維,你一定會誤判。其實,中南海了解馬英九的困局,很清楚馬不能再往前邁進是因為台灣內部的衝突,而擔心拖累國民黨下一次的選舉。

有兩點要注意。一、兩岸對局中,千萬勿把台灣與中共比重相當;雙方一大,一小,我們差遠了。主動是由他們推的,若想由我們主動牽引他們跟進,太難了。我20051219在台北大學兩岸關係展望會就講過:我們是尾巴他們是狗,狗搖尾巴很容易,尾巴可能搖狗嗎?這情形不會改變。

二、習近平目前對台工作,重實質進展,而無說法進展。習在福建17年、浙江5年,遠超過毛鄧江胡歷任領導。他對台工作自有定見創見。但當今若談突破,時機不宜。關鍵在於,習目前第一優先是反貪,第二優先是經濟體質的改革,第三優先是經由美國解除周圍鄰居由美撐腰對中的圍堵。方法是「經美制日」「經美制菲」等。

 

與習見面仍有變數

馬英九有無可能明年在APEC與習近平見面?這個問題都在各自內部。習近平要處理反貪與經濟發展,馬英九的內政危機不斷。但馬派王郁琦去參加這屆的APEC,顯然朝這方向作準備。

無論就兩岸互動或馬的歷史定位來看,馬英九的根本工作還在於提升他的內政效率。否則以馬現在的支持度,即便兩岸有政治接觸,他都很難爭取對台灣最大的利益。在兩岸議題上,馬不像鋌而走險的人。就算他是,現在的國民黨接班群也不容許他冒進。因為這會嚴重影響國民黨下一次選舉。(陳嘉宏採訪整理)

 

國防部前副部長及陸委會前第一副主委

 

 

抗告遭駁 監聽出醜 馬一敗塗地

20131001   台蘋

 

【綜合報導】馬英九總統鍘立法院長王金平政治風暴,馬一敗塗地!繼台北地院上月做出假處分,同意王繼續行使黨員權利後,台灣高等法院昨再駁回國民黨的抗告案,馬昨指示律師團再抗告,轉戰最高法院。但法界分析國民黨難翻盤,王幾乎可穩坐立院龍頭寶座至任期屆滿。多名藍委昨晚和馬英九餐敘時則砲聲隆隆,希望馬不要再抗告,也有人要求日來捅出非法監聽紕漏的檢察總長黃世銘下台,「訴訟到此結束。」馬首度坦承,會檢討處理王金平案是否過當。

 

馬英九昨晚餐敘時表示,希望外界不要模糊關說案焦點,與王的訴訟在進行中無法緩下來,他不能在司法關說案的立場上和稀泥,如此會讓民眾認為總統沒是非,未來還是會繼續訴訟程序。此外,他對外界對特偵組的監聽有質疑很難過,認為外界都忽略關說違法的重要本質,查到王金平關說的證據並非監聽國會而來,但過程手段錯誤,讓外界只看到手段失序,導致原本大是大非的價值被顛倒。

 

藍委轟馬荒腔走板

但不少立委勸馬王和解。有立委當面表示,立法院長涉入司法關說案雖然不對,但馬的處理「荒腔走板」,希望馬不要再抗告,「有個台階下,專心拼經濟」;也有立委認為特偵組監聽已模糊關說案焦點,要求黃世銘下台,別再繼續訴訟了。據了解,總統府內部昨緊急開會討論,研判未來只能繼續走官司這條路,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上月6日,特偵組舉行記者會指控王金平涉嫌替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關說司法案,引爆政壇風暴。上月11日,國民黨考紀會開鍘撤銷王金平黨籍,王金平隨即提出「確認國民黨黨籍存在」本訴及「繼續行使黨員權利」假處分,2天後,台北地院裁准王的假處分,讓王可繼續行使立委職權及保留立法院長職務。

 

「王的損害難回復」

上月16日,國民黨提出抗告,高院審判長魏麗娟率領的合議庭,從上月18日接案後,一度開庭勸雙方和解,但確認雙方無和解意願後,合議庭昨以六大理由駁回國民黨的抗告。

六大理由的重點包括,王金平提出的「確認國民黨黨籍存在」本訴,無法預知何時才能判決確定,但在判決確定前,王因無法行使的國民黨黨員權利,將使他喪失不分區立委的資格,確實會面臨立委資格難以回復的重大急迫危險,符合假處分必要。此外,如果不做出假處分確保王金平的黨員權利,即使將來王金平本訴勝訴定讞,他的立委任期已屆滿,所受的損害將無法回復。高院指出,國民黨若不服裁定,可向最高法院提再抗告。

 

律師:藍勝算很低

律師陳佑仲昨指,國民黨再抗告後,最高法院可能做出駁回、自為裁定或發回更裁3種結果,一旦最高法院駁回或自為裁定,假處分案就確定,全案將回到北院,開始審理王金平提出的「確認國民黨黨籍存在」本訴。

律師楊晴翔認為,國民黨雖可向最高法院提出再抗告,但須是高院駁回國民黨抗告案所使用的法律有明顯錯誤,才有機會翻盤,但如今地院一審和高院二審共6名法官,對抗告案一致認定確有假處分必要,「國民黨在最高院三審的勝算很低。」律師丁榮聰表示,王金平提起的本訴約須2年才定讞,到時馬、王任期已結束,勝負對兩人影響不大,但期間的紛擾會造成國會空轉、耗費司法資源,倒楣的是百姓。

王金平昨在官邸與律師開會研商近8小時,昨晚離開時說:「謝謝大家關心,一切按法律程序走。」國民黨發言人殷瑋表示:「尊重司法。日內會提出再抗告。」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說,假處分所定「暫時狀態」未解除前,總統會尊重司法,維持對王院長的稱呼,現階段會以「訴訟照打、政務照推」為原則,確保政府運作順暢。

 

7成民眾反對抗告

抗告案遭駁回,網友一片叫好。buddar直言:「高院也希望馬快拼經濟,別再亂搞。」至於國民黨欲再抗告,網友busin譏:「還嫌臉不夠腫嗎?」針對國民黨將提再抗告,《蘋果》昨語音民調顯示,有高達70.83%受訪民眾不支持再抗告,僅21.03%支持。

 

抗告案駁回理由摘要

.黨員加入政黨屬《憲法》保障人民有結社自由,黨權假處分是「私權」保障領域,普通法院(民事庭)有權審理。

.王金平黨員資格,須本訴「確認國民黨黨籍存在」訴訟確定後才能釐清,訴訟確定前,法院有必要先做出假處分,保障王的權益。

.「確認黨籍存在」訴訟無法確知何時才能確定,最後若王勝訴,其立委任期已屆滿,王的損害將無法回復。

.「確認黨籍存在」訴訟確定後,國民黨再根據判決認定的事實,做出合法、合理、合情,符合民主法治程序、黨員期待的處分,黨譽損害即可回復。

.國民黨認為黨譽損害「無法以金錢估算彌補」,卻無法具體說明王金平提供的938萬元擔保金,為何無法彌補黨譽損失。

.抗告案的本訴是要釐清王金平是否喪失黨員資格,與釋字331號大法官解釋「不分區立委喪失黨員資格,就喪失立委資格」的意旨,並無不符。

資料來源:高等法院裁定書

 

 

(林保華按:公然干預司法,膽大妄為!)

 

黃世銘又爆 9/6後與馬仍有通話

20131001    台蘋

日來因非法監聽等飽受各界質疑的檢察總長黃世銘,昨晚結束他在立院長達8個半小時的備詢後,向《蘋果》記者自爆,他除了83191面見馬總統外,在96特偵組開完記者會後,馬總統也曾打電話給他,但他不願進一步說明談話內容及通話次數。府方昨晚坦承,96後總統「的確有數次打電話給檢察總長黃世銘」。

馬王政治風暴,黃世銘向馬總統是否違憲越級報告,備受批評,並被譏為「東廠」,而他與馬總統見過幾次面,黃世銘則從99承認向總統報告「只有這一件」,到925在立院被柯建銘質詢時,再爆見馬2次,昨又自爆與馬通聯。黃和馬總統的互動次數愈爆愈多,在野黨立委昨一片譁然。

 

府承認馬數次致電

府方昨表示,96後總統的確有打電話給檢察總長黃世銘數次,主要是因為總統得知外界對於查關說案的過程有疑慮,所以打電話請問黃總長相關情形,以及要求他主動對外說明清楚。

綠委李俊俋痛批離譜至極,總統不宜與檢察總長聯絡,若聯絡只為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事,代表黃世銘是打手,馬英九、黃世銘都應下台負責。綠委陳其邁也批,馬英九謊言不斷,公然干預司法、違法濫權,應該接受北檢調查,北檢應儘速偵辦,辦個大案給大家看看。

綜合報導

 

 

(林保華按:本文精彩之處,在於揭露馬英九不斷轉換身份的投機、變臉面孔,豈止是兩面派,而是兩面三刀之徒。國家交給這樣子的總統,是滅頂之災。也希望蘋果日報有一個中心價值,不要變來變去。

 

辣蘋果:三腳貓的鬥爭(余艾苔)

20131001    台蘋

馬英九在王金平與柯建銘關說案中幾度轉換角色,一會兒是義正辭嚴的總統,痛罵王金平關說是台灣民主恥辱的一天;一會兒又變身黨主席,語帶哽咽要考紀委員一定要撤銷王金平黨籍;如今碰到特偵組可能違法監聽,馬又切割說,黃世銘若違法,他絕不護短。

民眾若不察,會以為這是三個不同的人講的話,但這都是馬英九,他不停變臉,想化身正義使者,忘了自己是這場九月政爭的發動者,不管情勢如何發展,他很難置身事外。

 

監聽錯電話可笑

馬英九一定很納悶,為何挺他的人那麼少?司法關說確屬大是大非該譴責,但關說案發展至今,已演變成違法監聽的大醜聞,堪稱菁英中菁英的特偵組,監聽技巧竟然那麼粗糙,不僅掛錯線,更誤認立院總機是柯建銘助理手機,這種烏龍太令人捧腹了,在這波門爭中特偵組被稱做「東廠」,但看這種三腳貓功夫,說他們是「東廠」,算是抬舉了。

既然取證過程有瑕疵,結果還能做為呈堂證供嗎?換言之,關說案指控還是正義嗎?如今王金平穩坐院長寶座,特偵組的黃世銘卻岌岌可危,面臨下台風暴,馬英九賠了夫人又折兵,這種鬥爭功力,真的差太遠了。

 

 

蘋論:羅瑩雪失言

2013年10月01日    台蘋

新上任的法務部長羅瑩雪轎子還沒坐穩,就發言失當。前幾天受訪時說:特偵組「沒有監聽國會的主觀犯意」;還說特偵組監聽立院是「行政疏失」。法務部的監聽案調查小組還沒上路,部長已有定見做出裁決,要這小組做啥?民主國家碰到這種大案,一定是由國會組成調查團,才能較公正地進行,由行政系統自己調查自己,左手辦右手,像洪仲丘案那樣由國防部軍法處辦自己人,哪有正義可言?所以才修法把一般性軍人違法事件交由民間司法機構審判。重大行政違法百分之百應由國會組織調查團,而非由法務部右手辦左手。

停職才能防滅證

羅瑩雪的未審先判,球員兼裁判,已足夠讓人質疑她的大腦是否有洞;對於立委要求黃世銘停職接受調查,羅部長說:停不停職不是重點,停職也需要有法律依據。看看美、歐、日的政界人物,犯下如此大罪首先就停職,避免證據被毀,連中國抓貪腐都先停職看管,台灣人情味真濃,賴素如涉嫌貪污案已不去市議會上班,竟還領300多萬元,這是什麼國家?所以停職當然是重點,以免當事人可以自由進出辦公室毀滅證據,或與同事做些安排。 

雖然昨國民黨的抗告案再度失敗,但絕不表示王金平與柯建銘沒有關說之事實。問題是馬不認為不分區立委是獨立的,不能以黨紀消滅不分區立委的立委資格,否則將如黃維幸所提出的警告,總統也是政黨提名當選,該黨的幾名考紀委可以表決通過撤銷總統的黨籍,就理所當然地開除千百萬選民選出的總統嗎?即使總統違法亂紀,可罷免、可彈劾,但不可由黨來動手。 

如今這個糾纏《憲法》、私法、黨紀、人脈、行政與立法關係的死結如何解開?可以先透過司法獨立審判關說案和非法監聽案,緩解社會緊張,然後再提大法官釋憲,最後通過修憲一勞永逸解決結構性困局。 

解散國會恐難行

此外,陳長文建議解散國會打開僵局,雖是良策,但可行性不高。依法必須先由立院通過倒閣,政院才能請總統宣布解散國會。民進黨沒有倒閣意願,要把僵局拖到明年和後年的選舉;藍委也怕解散國會後重選,在這種氣氛下藍委可能多人落選。因此目前為止,此題無解。

 

《蘋果》民調:國民黨將提再抗告,您支不支持?

20131001    更多專欄文章

 

有效樣本:528

調查日期:930

調查機構:《蘋果日報》

調查方式:電腦語音輔助訪問

抽樣方法:以全國住宅電話為抽樣母體編冊隨機抽樣

 

不支持          70.83%

支持            21.03%

不知道/沒意見    8.14%

 

 

焦點評論:監聽法制 漏洞百出(林鈺雄)

20131001    台蘋

 

監聽風暴擴大,抗議民眾丟鞋砸黃世銘等人的照片。

檢察總長黃世銘在立法院「擠牙膏戰役」一敗塗地之後,監聽風暴越演越烈。但立委諸公磨刀霍霍之際,可能作夢也沒想到,當初的立法敗筆,正是今日濫權監聽的始作俑者。

 

先比較一下統計數據。2012年度台灣地方法院總計核發41,237監聽票次(其中包含24,154續監票次),此一數字,比起2011年度成長約略一成。同性質之監聽票次(亦即不計算國安監聽),2011年度德國法院總計核發21,118監聽票次(其中包含3,089續監票次)。

簡言之,換算回人口比(德國人口約為台灣的4倍),台灣法院核發監聽票次是德國法院的8倍;若以續監票次比較,更高達德國的30倍!以上還未考慮我國一張票掛多條線(平均掛約3線)的慣行實務,若以實際掛線數來比較,懸殊更為驚人。看來,國力不同,連人民基本權利都會連帶縮水。

可是,我國自從釋字第631號解釋及2007年中《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法之後,同年底起監聽票核發已經改採法官保留原則,也就是檢察官僅有聲請權,唯有法院始能准許監聽及續監,特偵組也是以法院依法核票作為護身符。既然我國及德國皆同由法院把關,為何監聽實務統計卻呈現如此天壤之別?我們的監聽法制出了什麼問題?

 

淪為檢警橡皮圖章

70年代,德國也曾犯相同的錯誤,當時,德國《刑事訴訟法》的重大干預處分雖然皆採事前法官保留原則,但實證統計發現,檢警取巧規避或擴權執行的違法亂紀事件,屢見不鮮。問題在於法官核發令狀(如搜索票、監聽票)之際,由於時間急迫、資訊片面,難以發揮實質的控制效果,反而淪為檢警的橡皮圖章。在我國特偵組監聽林秀濤檢察官(以關說事證來聲請貪瀆監聽票?)及立院總機(連門號持有人都搞不清楚?)部分,法官照單全收的缺失,同樣暴露無遺。

之後,德國從立法到實務,改為事前、事後雙管齊下,除了加強事前法官保留的審查密度之外,同時發展全面性的法院事後審查,賦予受干預當事人事後得向法院請求救濟或確認處分違法的權利。諸如「一案吃到飽」、「小案灌水成大案」、「聲東擊西(偵辦A案件卻聲請B案票)」等事前核票時難以察覺的亂象,藉由從容不迫的事後審查,法院得以抽絲剝繭;檢警若有違法濫權情事,在確認違法之訴的公告裁判書中,自然無所遁形。

相較之下,我國事後救濟僅有《刑事訴訟法》的抗告和準抗告途徑,更離譜的是,條文文字還漏未規範通訊監察。筆者雖再三呼籲應匡正此項立法漏洞,但多年來聽者藐藐。於是,儘管《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洋洋灑灑明定了事前法官保留、列舉重罪原則及比例原則,但到底具體個案中這些法定門檻被遵守了沒有?卻是在非所問、無人審查!

 

從制度面防濫監聽

欠缺事後法院審查,僅是現行監聽法制漏洞的冰山一角。其他諸如另案監聽之限制、通聯紀錄之法律保留、國會通訊監察監督委員會或監察使(Ombudsman)之設置,都是我國法相較於歐洲法及德國法的權利保護漏洞。這些隱疾,在此次監聽風暴果然也一一發作。

立委諸公們,個案公審檢察總長,適可而止;當事人對簿立院(而非法院),更應三思。亡羊補牢,彌補通訊監察的立法漏洞,才是防範濫權監聽、維護基本人權的制度出路!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林保華按:夫復何言!)

 司馬觀點:五府千歲(江春男)

20131001    台蘋

以前國民黨論資排輩,黨內暮氣沉沉,充斥老人政治,年輕人難以出頭,而民進黨起身於街頭運動,充滿朝氣活力。曾幾何時,情況逐漸倒轉過來,國民黨的老人一個一個退出政壇,民進黨卻出現許多不老騎士,繼續在政壇奔馳,這種現象實在有趣。

 

綠營充斥不老騎士

有人說,民進黨轉型最大的問題,不在兩岸政策,而是年紀越大的身體越好,許多元老充滿使命感,仍以天下為己任,而中生代不是身體不行,就是安於現況,企圖心不足,當年的浪漫闖蕩,不見蹤影。 

有人開玩笑說,這那裡是不老騎士,應該叫五府千歲才對。聽到這句話,許多民進黨人都笑不出來,一片沉默。 

其實年齡大,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心態老,思想老,形象老,與社會脫節,與現實脫節,與年輕人無法溝通,對未來沒願景,喜歡回憶往事,活在過去的光輝中,喜歡倚老賣老,不信任年輕人,這些老人通病,令人敬而遠之。 

世界上有許多政治家,年紀很大仍受到人民敬愛,這些是人中之龍。但是政治年輕化是世界潮流,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比一代年輕,因為政治極耗體力智力心力,英國首相外相財相都四十出頭,中國領導人都有年齡限制,有其道理。 

 

不退位新人難出頭

黨外運動所培養出來的民進黨大老,有他們的貢獻和歷史地位,但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政治,老人不退位,新人出不來。不過,民進黨的中生代受到派系綁架,缺少獨立創業精神,民進黨的老人有捨我其誰的氣概。應該怪中生代不爭氣。

不過,如果國民黨推出形象清新的五都候選人,而民進黨卻努力推銷五府千歲,兩黨的興衰,不言可喻。

 

 

台南市府玩弄兩面手法(徐世榮)

20131001    台蘋

就在苗栗大埔事件招致嚴厲譴責之際,民進黨執政的台南市竟然也出現類似情況。台南市政府及交通部為了鐵路地下化,計劃將鐵軌東移,進行土地徵收,拆遷407戶。市府上周舉辦拆遷戶安置座談會,自救會前往抗議,不幸發生暴力推擠,會長額頭受傷縫了五針,卻仍招致不理性之批評。

鐵路地下化工程至少包括了三項計劃的擬定或變更,分別為:興辦事業計劃、都市計劃及土地徵收計劃,除都市計劃由地方政府擬定之外,其餘皆由中央政府掌控。興辦事業計劃的重點在於工程技術,都市計劃在於土地使用配置,土地徵收計劃則是著重於徵收必備要件。長期以來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功能不彰,錯誤地以都市計劃之通過作為徵收所需公益性及必要性之擔保,僅進行形式審查,致使我國土地徵收案件幾乎都是通過的。因此,在法令未修改之前,自救會的唯一希望乃是在於都市計劃。

非常遺憾地,都市計劃所追尋的公共利益乃是由少數人所組成的委員會來專斷。以台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會為例,成員共23人,其中9位為教授學者,其他大多數皆為市府行政官員及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市長本人並為主任委員。在這種利益沒有迴避的體制下,市府右手提出計劃書,左手進行審查,試問,這會不過嗎?其雖舉辦說明會,大抵也只是做個樣子,都市計劃乃成為首長利益交換及剝削人民的工具,台灣各地皆然。目前,政府赤字嚴重,都市計劃也成為解決財政困窘的利器。但是,這卻是剝奪了許多善良老百姓的財產權及生存權。

 

座談嚴格限定議題

今年四月,《都市更新條例》三條文被宣布違憲,使得這個剝削體制的改變稍露曙光。大法官指出都更部分條文不符合《憲法》要求之正當行政程序,應規定由主管機關以公開方式舉辦聽證……始無違於《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及居住自由之意旨。」在土地徵收制度未改之前,試問,影響範圍、層面皆較都市更新更大之都市計劃,卻未舉行聽證會,如此之作法合憲嗎?

在偏頗制度之外,市府也玩弄二面手法,一方面舉辦座談會,作態傾聽民意,另一方面卻嚴格設定議題,限制人民只能在市府決定的遊戲規則內發言。今年二月,我受邀參與「鐵路地下化工程論壇」,提出土地徵收問題,皆被主持人制止,表示會議僅能談工程技術。如今市府再度舉辦座談會,卻只談「拆遷安置」,並阻擋利害關係人與會,霸道行徑讓人瞠目結舌。

自救會要求論辯土地徵收之要件,擁有權力的市府卻只願意談工程及拆遷,看得見的衝突自然無可避免,自救會因此承擔許多罵名。惟當市府在指責自救會時,又有誰看見制度及議程的暴力呢?近日大家皆言「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市府有做到嗎?誰才是真正的施暴者呢?

 

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及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林保華按:神經病!)

 

台共黨上海辦黨慶 大陸喝停

 

【明報專訊】由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堂弟陳天福創辦的「台灣民主共產黨」,原定今日在上海舉辦4周年黨慶,但925被大陸當局叫停。現為該黨總書記的陳天福稱,「有很多不能說的原因」。

 

陳水扁堂弟創黨 叫停原因「不能說」

 

陳天福早前接受中央社訪問,不願透露具體被叫停原因,以及被什麼單位叫停,「你也知道,在這邊(指大陸),政治上比較複雜」。

 

陳天福表示,台民共原本在上海預訂場地,並預計有200人參加,不料最後有近1300名黨員報名,參加黨慶。現在被叫停,陳天福向黨員道歉。

 

成立於2009年的「台灣民主共產黨」,是台灣現時以「共產」之名登記註冊的4個政黨之一。該黨過去3年都在台灣辦黨慶,今年計畫趁「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日,在上海舉辦黨慶與黨員大會,卻遭大陸當局叫停。

 

 

蘋論︰向後看向左轉 治不了向錢看

 

今日是中共建政64周年,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政後的第一個建政紀念日。作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強調反貪工作關乎人心向背、關乎中共生死存亡,但在重建官民關係時卻師從中共第一代領袖毛澤東,重施黨內整風故技,同時整肅意識形態,形成政治上向後看、向左轉的態勢,不只打碎了自由派的憲政夢,也令中國越來越偏離民主、法治的軌道。

習近平上台伊始就頒佈了整頓官場作風的約法八章,並高舉老虎、烏蠅一齊打的反貪大旗,贏盡民間輿論歡呼。但隨着被網民實名舉報的貪官越來越多,當局並沒有把網民舉報納入體制,反而大舉整肅網絡。中共此時推出黨內整風運動,是為了平息民怨,但缺乏制度、民意制衡,豈能逆轉官場向錢看的趨勢?豈能阻遏官場物慾、肉慾橫流?

習近平主政後屢次公開引用毛澤東詩句、語錄,在贏得毛左派的掌聲後,今年4月又開始部署在中共黨內重振三大作風。中共所謂三大作風,包括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形成於1940年代的延安整風時期,歷史上本來就不乏自欺欺人之作,最高領導人曾幾何時容得下他人的批評?中共建政後更逐步墮落成理論聯繫實惠、密切聯繫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

在習近平主導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別在4月、6月、8月決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批評與自我批評、系統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可笑的是,群眾路線實踐淪為省委書記們的親民騷,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下田幫農民除草、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與村民比賽𢘛麵,這與民眾期望中共高官聆聽民意有何關係?除多少次草、𢘛多少斤麵,也比不上解決一個上訪者的冤案更得民心。

習近平上月親自督導河北省委常委召開生活會,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但所謂工作急於求成、求變心切、愛批評人等言辭,是自我批評還是自我表揚?省委書記在總書記眼皮下接受的批評,只是不痛不癢、隔靴搔癢。這類高官生活會,擺出只談公事、不談風月的架勢,只要一天不涉及他們包養情婦問題、不涉及妻兒親友以權謀私問題,就是忽悠不了民眾的政治騷。

至於要高官們讀書學馬列,有幾位政治局常委倒也向部下推薦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包括習近平推薦《苦難輝煌》、李克強推薦《第三次工業革命》、王岐山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汪洋推薦《世界是平的》等。但是,要高官讀政治書難,要他們讀禁書、看禁戲易,高官今夏雲集北戴河時,據說就放映了法國情慾片《偷戀隔籬媽》(Dans la Maison,內地譯《登堂入室》)。

中共官場的貪腐已是病入膏肓的制度性絕症,但主政者不從政治制度改革着手,不從權力產生方式的改變着手,不從建立輿論監督和獨立的反貪機制着手,反而試圖重振不合時宜的三大作風,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無異於諱疾忌醫。

在中共建政64周年之際,輿論除呼籲習近平、李克強走向民主、法治之路,尤應關注北京的「習夢撕」鎮壓行動,即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口號後,至今已至少拘捕了106名異議人士、維權人士。當局對憲政的圍剿,對公民政治實踐者的圍剿,無異於鏟除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中國夢」的根基。

 

李平

 

 

習李雙飛

雲上風

September 30, 2013 06:00 AM | 623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國「十.一黃金周」前夕,當局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出訪行程。預定稍後會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出訪行程。習李二人前後腳出門,雙雙飛走,不算多見。

按中國外交當局宣布,習近平會在102日出門,一直到108日,訪問印尼、馬來西亞兩國。訪問兩國,都算是國事訪問,而其中夾了個重點多邊行程,是107日在印尼出席今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領袖高峰會議。

 

這是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度出訪東南亞國家,也是他首次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的會議。有了這兩個首次,外交層面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特別是兩個國家,算是東盟中與中國友好之國。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出訪,將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之位後第四次出訪。國家主席如此頻密出訪,並不多見,一般慣例,都是任內每年安排兩次出訪,特殊原因才增加安排。現在安排得頻密,當然也有特殊原因。

 

有意思的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預定在109日出席在汶萊舉行的東協「10+3」領導人會議。李克強除在這次會議上與東協和日韓,論及過擴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還將對汶萊等國進行訪問。

 

李克強就任總理後,今年5月首度出訪是到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國四國,那次行程叫作「跨行亞歐之旅」,其實是一場南征北戰,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比如瑞士的簽自由貿易協議。

 

習李兩人幾乎前後腳出訪,地點都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又都伴有出席國際性和地區性的峰會的行程,既可理解為強化多邊外交,又可解釋為主攻周邊外交,兩人這回之雙飛,也是今年中共外交最後一次大戰役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北京觀察 習李雙飛

 

 

滬自貿區低調揭牌 高層怕政治風險

特派員李春/香港30日電

September 30, 2013 07:00 AM | 458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催生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出乎外界預料未出席掛牌儀式,除商務部長高虎城外,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的「一行三會」也只派了副手參加。

精心準備了大半年,15分鐘就把掛牌儀式結束了,顯然是官方特別降低了調門,而這樣降低調門,除了國務院自己承諾今年要省錢辦活動外,應當還有別的原因。

 

就在前幾天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市委常委學習會」,主題是「聽取關於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專題輔導報告」。這個「學習會」,其實是中共上海市委的自貿區戰前動員會。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會中特別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個漸進過程,必須建立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上海市長楊雄也強調,要在穩步實施中合力推進,樹立「底線思維」,既要積極主動,又要防範風險。

 

上海市這麼強調風險,不是因上海人膽小或特別小心謹慎,而是中南海的高層,定下的建設框框中,就有這麼一條。

 

中共高層為上海自貿區定下的建設框框,是16個字「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逐步完善。」一看就知道,風險可控占了一條,而且排在第二位。意思是什麼都可以試,但要保證不出事。

 

有了這「可控」要求的一條,也就有韓正和楊雄,對防範風險有一番「管控」的要求。

 

上海自貿區的風險在哪裡呢?上海的官媒把注意力放在金融上,認定自貿區的重頭戲是推進金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而金融改革一定有新的風險隱患。具體解釋,無論是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還是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放寬市場准入,都意味著金融業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其中,利率市場化改革從國際上的成功經驗看,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風險最大的階段。

 

金融改革當然有風險,但犯不著上海領導人著急,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上面還有中央銀行、銀監會等。上海領導層怕的,還是政治風險。其中一個政治風險,最大的一個字叫「抓」,「抓」意味著什麼都管,現在什麼都不讓管,叫「負面清單」,從上到下心裡都沒譜。

 

北京中央擔心的是另一層的政治風險,那就是目前對上海自貿區,無限提高,提到與當年鄧小平建深圳特區一個等級了,與新一輪改革成敗掛在一起,抬越高,就怕摔得愈重。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滬自貿區低調揭牌 高層怕政治風險

 

 

新版毛語錄售2000 A4宣紙印刷

 

【明報專訊】內地傳媒報道,新版毛澤東語錄或於今年12月發售,與文革年代的小型「紅寶書」不同,新版「毛語錄」為A4紙大小的大開本,最貴的24萬字版本由宣紙印刷,售價逾2000元人民幣。主編此書的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說,仍在等待官方審批。

 

不稱「毛主席」用全名

 

《南方都市報》引述陳宇透露,新版語錄將以24萬字、12萬字、6萬字3個版本發行,正式書名未定,但不會叫《毛主席語錄》,會使用「毛澤東」這樣的稱呼,以示客觀。

 

報道又指出,新版語錄內容不同於1960年版《毛主席語錄》,1960年版的語錄摘自毛澤東4本選集,新版語錄來自1960年代至今出版的58本毛澤東著作,會提及「文革」。

 

「為避免誤會,新版語錄的版式不模仿『紅寶書』的樣式」。陳宇說,新版為大開本,24萬字的版本A4紙大小,宣紙印刷,售價高於2000元,而不是「文革」時為放入口袋而做成的手掌大小《毛主席語錄》,後者被民間稱為「紅寶書」。

 

主編稱自發無政治目的

 

陳宇說,新版語錄由他和20人團隊費時兩年完成,「這些人有學生、企業家、大學教授、老大媽,從18歲到70多歲。」陳宇說,我就問他們毛澤東著作中的哪句話對你的人生有啟迪,然後從中選出20句話。他強調,此次再版語錄是民間和學界的自發行為,沒有政治目的,但目前還在等待官方審批。

 

毛澤東語錄最早出現在1961年的《解放軍報》上,當時為便於軍隊學習毛澤東思想,軍報從毛澤東選集中摘取片段刊登,1964年後,《解放軍報》將語錄結集出版。

 

「文革」期間,《毛主席語錄》在國內外以50多種文字,發行50多億冊,成為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出版物。

 

 

白頭徐才厚現身國慶晚宴

 

【明報專訊】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昨日出席國務院國慶招待晚會,與另兩名前副主席郭伯雄、遲浩田以及前政治局委員王樂泉同。從央視畫面可見,他頭髮花白,比退休前略為消瘦。此前有傳聞指他身患癌症,但消息未能證實。徐才厚早前被指涉及解放軍總後勤部原副部長谷俊山貪污受賄案,被指為谷俊山的「保護傘」、是軍中「大老虎」等等,這是他在相關傳聞後首次公開亮相。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徐才厚缺席,當時有指他已「不便出席」而「被請假」。

 

明報記者

 

 

牛軍﹕十字路口上的中日關係

 

【明報專訊】去年9月釣魚島爭端終於導致中日關係大幅倒退,迄今未出現實質性緩解的徵兆,兩國要恢復到去年夏天之前的狀態幾無可能。中日如今站在十字路口,或進或退、何去何從,無人能把握。

 

實際上釣魚島爭端不過是個「引信」,當前中日關係嚴重惡化是一些結構性的因素長期衝擊的結果。最顯而易見的是中日關係還深陷「歷史」之中,歷史問題深刻地影響雙方的思考和理解。

 

政治分裂 經濟相依

 

回顧上個世紀的中日歷史,直到19458月二戰結束的50年裏,中日關係的主要內容就是日本持續不斷地侵略和中國反抗日本的侵略戰爭。二戰後,中日因冷戰籠罩而繼續處於敵對。1972年中日關係實現正常化,兩國關係逐步進入20世紀最好的時期,在政治、外交、經貿、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獲巨大的發展。總而言之,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中日關係並不是友好的,消極因素明顯多於積極因素。

 

中日關係長期不穩定也是因為東亞地區長期存在一個悖論,即地緣政治的分裂與地緣經濟的一體化同時進行。這一方面是地區安全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各國經濟發展迅速,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中日已經互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這未能消除,甚至沒能減少兩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分歧、猜疑。只要東亞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背道而馳的局面沒有根本的改變,中日關係就會繼續動盪。

 

對「安全模式」存分歧

 

東亞現在同時存在3種安全模式,即「多極相互制約」、「霸權模式」和「多邊安全模式」。問題是各有關國家更依賴、更信賴以及更願意追求哪一種模式?這方面中日既有基本重疊的利益,也有嚴重的分歧。持續加劇的島嶼爭端將使中日更難選擇有利於共同安全的模式。

 

中日猜疑美國得利

 

冷戰後期曾經形成一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與制約的中美日「三邊關係」,現在它正走向衰落,原本相對平穩的「三邊關係」正向美日與中國對立演化,變成類似相互對立的兩個勢力。

 

中美日三國,美國無疑是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目前在「三邊關係」中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即中美關係和日美關係分別好於中日關係。這固然是因為其實力超群,但也應承認,中日的戰略性競爭與相互不信任等,是美國的均勢戰略得以在東亞落實的重要條件。

 

中日將繼續在十字路口徘徊,危機四伏是未來的主要特點。雖然中日改善關係的內在動力還存在,但缺少領導人的戰略遠見、共識和勇氣,根本無法引導中日關係擺脫困境。

 

牛軍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駐敘使館遭炮擊

 

【明報專訊】敘利亞時間930上午約11時,敘國反對派用多枚迫擊炮彈襲擊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地區,其中一枚炮彈落入中國大使館院內,主建築外牆和部分門窗受損(圖),一名當地僱員受輕傷。使館另一名當地僱員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傷者當時正負責清潔,送院無生命危險。使館周圍安全形勢已恢復正常。而中國大使館人員未來幾天將休國慶假期。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稱,中方感到震驚,予以強烈譴責。中方強烈敦促敘利亞有關各方嚴格遵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切實保障各國駐敘外交機構和人員安全。

 

(綜合報道)

 

 

牛大勇﹕論史不棄偏見 無異信口開河

——也說〈也說韓戰〉

 

【明報專訊】今年是朝鮮戰爭開戰63年,停戰60周年。朝鮮半島局勢至今時張時弛,是東亞乃至世界上隨時可能炸響的核爆點之一。人們當然有必要反思和總結朝鮮戰爭的歷史教訓。

 

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有3個世人矚目的時點:625北朝大舉進攻南韓,915美軍在仁川登陸扭轉戰局,1019中國出兵參戰。內幕撲朔迷離,史事可圈可議。但學者論史,只能盡量拋棄主觀偏見,依據史實說話。脫離史實而議論,皆不可取。

 

從史實的時空論朝鮮戰爭

 

《蘋果日報》副刊81213日連發陶傑先生〈也說韓戰〉、〈韓戰的意義〉兩文(簡稱「陶文」)。拜讀之下,感覺他對史實或有誤會,立論隨之偏頗,值得提出商榷。

 

陶文開篇即說朝鮮戰爭開啟了美蘇冷戰,這可是個創見!人們過去都以為嚴格意義上的冷戰,開啟於1947年,是美蘇兩大國間一系列政策互動的結果。可是若把美蘇冷戰的開啟延遲到1950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那就不得不問了:這開啟的是冷戰還是熱戰?這以前的邱吉爾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日丹諾夫報告、馬歇爾計劃、國際共產黨情報局成立、柏林危機和兩大陣營的形成,又該算什麼事?

 

內地過去確實避談這場戰爭的發動真相,現在卻在這個真相的探討上走在國際學術前沿。但一直把625開始的戰爭稱為「朝鮮戰爭」,而把10月下旬中國出兵從鴨綠江畔推向三八線的戰爭稱為「抗美援朝」。這種概念,其義自明。陶文在同一篇文章中,把發生在「朝鮮半島」這地域的戰爭稱為「韓戰」,不僅時空概念自相矛盾,且有把戰火蔓延整個半島的這場戰爭歸結為南韓單方的戰爭之嫌。再者,把一場朝韓內戰的發動方稱為「侵略者」,同樣彆扭。試問人們可曾對美國、蘇俄,以至中國歷次內戰的發動方冠以「侵略者」之名?

 

中美自報傷亡數字看勝負

 

陶文接說這場戰爭未分勝負。若單純從軍事意義上講,代表美軍簽訂停戰協議的克拉克上將確曾自嘲:「美國上將在一個沒有打勝的停戰書上簽字,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軍隊則是從鴨綠江邊把美韓軍隊打回到三八線附近的,請問:按照世界戰爭史的普世標準,這算勝還是負?

 

戰爭各方所公布的傷亡數字相差很大。但了解戰場因素和心理的人都承認,對於己方的傷亡統計,應更接近實際,對於對方傷亡的統計,則會帶有較多的估測成分。這是戰場常識。中國軍隊對這場戰爭中自己傷亡人數的統計是:陣亡11.4萬人,在醫院中因傷致死2.16萬人,病死者1.3萬人。共確認死亡14.86萬人。此外,失蹤4000人,傷患38.3萬人次。美國軍隊統計自己的傷亡人數是:陣亡3.3萬人,因事故和傷病死亡2.06萬人,共確認死亡5.36萬人。此外,負傷10.3萬人,失蹤3000多人,還自稱9500人被俘後,只有3700人被遣返。另據美軍戰後公布過的數字,聯合國軍和南韓軍隊共傷亡46萬人,失蹤10萬人以上。由於這些軍隊的主要作戰對手是中國軍隊,所以大部分也當列為中國軍隊的戰果。

 

這裏有3個問題。一是中國軍隊的統計是否符合實際?大概頗有懷疑。但事實上,實報戰果是這支軍隊一向能以弱勝強的傳統因素之一。

 

戰爭代價慘痛難斷「正義」

 

二是對美軍的統計,似未質疑,但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對付的是「聯合國軍」,其他國家和韓國軍隊的傷亡人數,為什麼竟會被那些自以為「未被洗腦」者一貫地忽略不計呢?

 

三是曾在戰爭中潰不成軍、檔案全失的軍隊,自然難有真憑實據準確地統計自己部隊的傷亡數字。它公布的「消滅」對方多少人,更是虛估。而陶文所說中國軍隊「死亡百萬」,遠超美軍的想像力,若無史料依據,豈非信口開河?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如此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對於自信代表正義,為了和平而戰的各方來說,都是慘痛的代價。人類自當以和平方法而非戰爭來解決紛爭。但是,當別人把戰火燒到自家門口,答案可能就很不同了。熟悉近代中國歷史的人,當然知道按這些不同答案去做的不同結果。熟悉現代世界歷史的人,當然也知道現在哪一個國家最喜歡也最多次地去別國打仗。這個國家無論去哪裏打仗,都應被認作「正義的一方」嗎?

 

牛大勇

作者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國高中生來美留學 7年增365

大陸新聞組/北京30日電

September 30, 2013 06:10 AM | 1954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國官方調查研究指出,中國已是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之一,連續四年成為美國留學生總數最多的國家。根據調查,中國高中生赴美留學在七年時間內增加365倍。

南方都市報30日報導,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共同發布「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生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留學生正有年紀低齡化,而且加劇的趨勢,同時因為金融危機以及現實因素考慮,中國在未來幾年可能會面對留學人才回流高潮。

 

報導指出,藍皮書指出,國際留學生主要來自亞洲國家。2011年,52.7%的國際留學生來自亞洲,23.1%的國際留學生來自歐洲,11.6%的國際留學生來自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占6.1%,北美洲占2.7%,大洋洲占0.9%

 

從國別來看,中國、印度和韓國這三個國家則是國際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其中,中國以20%以上的年增長率,已經連續四年成為美國留學生總數最多的國家。藍皮書以2010年為例,當年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占到國際留學生總量的17%,是美國、英國、法國、澳洲、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留學生接收國的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藍皮書指出,2011年到2012學年,中國留學美國的本科生增長率為31%,占中國留美學生的38.4%,留美本科生已經接近赴美讀研究生人數,即45.6%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對北京市五所中學出國留學情況的抽樣調查,近三年,高中生出國留學的人數和留學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比率都有所上升,出國留學人數從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385人,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在高中生赴美人數上,從2005年到2006年的65人,到2012年到2013年的23795人,七年內爆增365倍,極為驚人。

 

在此同時,留學生年齡明顯出現偏低趨勢,出國留學的學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成績優秀,是班上的尖子生。有68.25%的學生出國前成績在班中排名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2%的學生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為50%以後。低齡留學生優質化,反映出中國國青少年人才流失的嚴峻趨勢。

 

藍皮書並指,近年來,中國留學人員呈現加速回中國的態勢。1978年到2012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累計為1091300人。近五年回中國的留學人員達到近80萬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別是2012年,留學人員返回中國數量達到272900人,同比增長46.56%。對此現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形象地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回國潮」。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中國高中生來美留學 7年增365

 

 

教育選擇 內地生奔香港

■特派員李春/報導

September 30, 2013 06:00 AM | 529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也到台灣招生。(記者曾吉松/攝影)

 

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也到台灣招生。(記者曾吉松/攝影)

香港人看中國教育,色調是極為灰色的,除了因近年的國民教育之戰,認定北邊教育有「洗腦」之嫌外,主要是從內地學生對香港教育的兩頭衝擊,令香港人認為,中國教育是失敗的。

所謂內地學生對香港教育的兩頭衝擊,一頭在香港出現的「跨境學童」奇景之上。

 

在香港通往深圳的多個陸路口岸,近年先後設立了「跨境學童專用通道」,每天都有上萬小學生,甚至是幼稚園的學生,早上手拉手過關,到香港來上學,下午再過關回到深圳的家裡。

 

這些學童,有的是港人在深圳的子女,因未能移居香港而被迫居住在深圳,有的則是近年出現的「雙非」子女,即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的港生子女。

 

香港「跨境學童」的問題,上世紀90年零星出現,到2005年後加劇,當時每天約有6000名跨境學童,據香港教育局提供的數據,在20122013年度,已有約16000名「跨境學童」在香港就讀。

 

「跨境學童」們山長水遠地到香港來讀書,對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否有正面的肯定不說,但對中國內地的教育制度,則一定是一種用腳投票的方式。香港人看到「跨境學童」一天天增加,怎會對內地教育制度有好感?

 

★高考狀元 搶讀港校

 

再說另一頭,即內地生到香港上大學的熱潮。香港最新數字說,2013年香港的八間大學,錄取了1590名內地生。其中包括大批內地省市的「高考狀元」等尖子。

 

香港的大學們在內地影響力日增,大批內地學生在香港唸書,在內地已成潮流,而在香港挑起了新的社會矛盾。香港一年有28000人考獲大學資格,但大學的學位只有11000個,大約2.4人爭一個學位,他們就把火頭轉向一天比一天多的內地生身上,認定是內地生搶走了學位。

 

內地生大批到香港上大學,跟「跨境學童」不是一回事,但對香港人看內地教育制度,效果是一樣。他們不見得會了解內地的大學教育,但會有一種直接的觀感,那就是內地的教育出了問題,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學生要跑到香港搶學位。

 

香港人以前考不上大學,會考慮轉到內地去升學,即使當年港英政府不承認中國學歷,都有不少港人把子女送回內地。而在最新的措施下,香港人赴內地升學,不用參加當地的高考,而可以免試入學,就算是北大、清華之類名校,也照樣免試。

 

但據說免試入學的大優惠,沒有掀起港人赴內地升學的熱潮,反而是港生沒有學位,轉到台灣去升學的一年年增加。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香港市場上,內地的學歷就算認可,也不吃香,因為雇主不大喜歡,令其回港不大容易找到工作。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教育選擇 內地生奔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