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8《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台灣前途不會比香港樂觀;明報換紅老總?中國正失去香港?習近平大戰互聯網;王毅訪非截安倍;拜鬼
《林保華專欄》台灣的前途不會比香港樂觀
英國把三十年前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的文件稍稍提早解密,想來也是與近來香港政制改革問題提到日程上有關。從媒體的報導來看,談判期間,英國雖然力圖給香港多留些民主與人權,但面對中國的咄咄逼人,始終處於被動地位,除了小國與大國很難抗衡,也是英國「中國通」對鴉片戰爭與殖民主義的負罪感。當年香港泛民主派支持中國收回香港,許多也是基於反殖民主義的情結。
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中國的年輕學者,正在為鴉片戰爭與殖民主義平反,如果沒有當年的這些,就沒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中國還停留在封閉的留辮、纏足社會,豈不更糟?而現今的中國社會,更遠不如殖民地的香港;即使目前香港已經倒退,中國人對香港還是趨之若鶩。
如今中國收回香港十六年了,泛民中興起本土派,以致分裂為「左膠」與「右膠」。右膠主張香港優先,左膠又叫「大中華膠」,顧名思義。為何稱「膠」,太有黏性而難以自拔?
這次我在香港比較長時間,就是想多了解這些。老朋友中多數是「大中華膠」,但是有的老朋友覺得今是昨非而宣揚本土主義;新朋友中,尤其年紀比較輕的,多本土派,他們有好幾位的父輩像我一樣,當年因為愛國從海外回到中國,再倒流到香港,愛國主義對他們已經破功。
在了解他們的觀念,以及對環境的觀察,應該說,我基本上站在「右膠」的立場。但是,也與右膠的朋友一樣,不贊成右膠中的極端派。尤其有的極端派團體的背景人們並不太清楚或有懷疑。我也願意以「中膠」的身份,不想見到左右兩膠激烈衝突,到底他們同屬「泛民」,彼此間不必像敵人那樣,但是思想必須與時俱進。
香港的情況也讓我憂慮台灣的未來。台灣是統派與獨派之分,彼此內部也有極端派。無疑,台灣贊成主權獨立的占絕大多數,這與香港不同;但是對普世價值的主張,馬英九又不如英國人。如果台灣人沒有採取有效行動制止馬英九的賣國行為,台灣的前途不會比香港樂觀。
與香港朋友談到香港人的「瘋台灣」,我告訴他們,台灣物價的確比香港低,香港賺錢,台灣生活,很好。但是台灣的「大中華膠」比香港嚴重許多,馬英九對中國人的關心遠超香港政府,包括政策的制定、縱放涉嫌的中國犯罪份子、與中國談判一面倒,更不知利益迴避為何物。而中華文化對台灣的深刻影響,嚴重阻礙台灣人的是非觀念與抗爭意志。這點讓我對台灣前途很不樂觀。而台灣的加速淪陷,是中國加快廢除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原因。(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林保華按:昨晚的台灣國家聯盟募款餐會,我到主桌向李總統致意,他說:明天陽光要來;我沒聽清楚,問:楊光?他說《陽光時務》,我明白了,是來採訪的。他說,陳平;我說,是太子黨,不錯的太子黨。我在自由時報介紹過香港《陽光時務》,李總統看過,才會與我談它。後來中國政局向左轉,這本訪問過李總統的紙版雜誌也停刊了。很可惜,因為所有中國與香港的媒體,都不敢訪問李總統,有這樣的膽識,可成大器。我更關注的是,老闆本人親自採訪李總統,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政局也有了變化?或者至少《陽光時務》這本雜誌有新的部署?)
手護台灣10週年 李登輝疾呼綠營團結
台灣國家聯盟昨天晚上舉辦「手護台灣十週年紀念募款餐會」,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右起)、李登輝前總統、台灣國家聯盟總召姚嘉文、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及台聯黨主席黃昆輝等人都到場致意。(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今年是二二八牽手護台灣運動十週年,二○○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的手護台灣運動,全台各地共有兩百萬人手牽手,宣示守護家園、反對中國併吞的訴求撼動人心。當初發起這項運動的李登輝前總統昨回顧當年的運動,直說「很有意思,讓台灣人站起來」。面對綠營如何贏得二○一六總統大選,李登輝強調,團結比較重要!
回顧當年 李:很有意思
包括李登輝、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副總統呂秀蓮、台灣國家聯盟總召姚嘉文等綠營領導菁英及本土社團幹部,昨晚出席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手護台灣十週年紀念募款餐會」。李登輝與蘇貞昌、蔡英文除同台並共同舉杯向與會人士致意,蘇貞昌還與小英彼此輕碰酒杯致意,聯盟藉此營造綠營大團結景象。
李登輝當初發起這項運動,被視為是促使陳水扁當年順利連任總統的一大助力,外界目前則關切綠營如何贏回政權?李登輝說,當初推動這個運動,最認真的就是現任立委李應元,「我當時只是去喊而已」,還有已過世的前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他們「在那邊弄出來,我感覺很有意思」。當時從基隆到屏東各地的參與民眾都手牽手,很成功,未來總統大選團結比較重要。
募款餐會 蘇蔡舉杯互敬
蘇貞昌感謝李登輝十年前發起這項運動,也強調,如果選出不好的領導人,國家會沒希望,民進黨希望與大家一起守護台灣。民進黨執政六縣市地方施政成果都名列前茅,希望能發揮「手護台灣」的精神,使人民在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做出正確的抉擇。
蔡英文說,十年前的「手護台灣」運動,她負責基隆路段,整個路段集結很多人,讓她感受到台灣人堅定的意志與熱情;十年後卻看到台灣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政治與經濟等方面都出問題,在當前的關鍵時刻,期盼能有一個台灣進步的聯盟,把社會正面的力量集結起來,帶領國家向前走。
黃昆輝說,當年這場運動,全台各地手牽手逾五百公里、超過兩百萬人參加,展現守護台灣的可貴情操,希望大家發揮二二八手護台灣的精神,團結阻擋兩岸服貿協議過關。
自由時報
辣蘋果:誰說2016還早(余艾苔)
2014年01月08日 台蘋
總統府前副祕書長羅智強首度主持政論節目,談的就是二○一六鹿死誰手?結果朱立倫與蔡英文平分秋色。不少人認為現在談二○一六未免太早,就連朱立倫昨天被問到時也說這是兩年後的事,不過朱的說法只對了一半。
如果今年三月農曆年以後,朱立倫確定不連任新北市長,那他的司馬昭之心不就很清楚了嗎?他不選新北市,遙望的當然就是總統大選,不然怎麼可能會讓自己政治生涯有任何空白?
3月後成轉折點
至於蔡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三月她決定要參選黨主席,並在主席這一役殲滅蘇貞昌的力量,民進黨的兩個太陽,就會變成一個太陽,對蔡競逐二○一六便如虎添翼。
所以三月以後是政壇的重要轉折點,兩名藍綠陣營最被看好的總統級人選,都會在此刻透露出他們的未來動向,而一旦做出了決定,外界就會以總統規格來檢視他們。
大選號角已吹起
小英選過二○一二,已經被X光機檢驗一遍了,但是朱立倫選的都是地方層級的縣市長,檢驗標準自然不能與總統同日而語,針對此,朱立倫想來也要有心理準備。
二○一六的號角已悄悄吹起,只不過暫時被掩蓋在二○一四的七合一選舉迷霧中罷了。
(林保華按:郭正亮交了這樣一個藍營“朋友”,也只能自認晦氣了。)
王彥晨﹕2014年的台灣
【明報專訊】2014年的台灣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選舉,二是兩岸。這兩件事不但牽動政治精英,也關係升斗小民。
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呼之欲出,2014台灣的「七合一」選舉,其中台北市反而是最簡單的命題:連選則連勝,連非得選,所以,台北市應仍是國民黨執政。
雖然近期連勝文的負面新聞已陸續引爆,但未傷其筋骨;綠營柯文哲還在是否加入民進黨打轉,被譏為「祖母綠」的呂秀蓮和律師顧立雄,也都不是連勝文對手,可惜,大局並非「天龍國」台北所能完全定義,國民黨除了台北,其地方執政危機顯而易見。
負面新聞未損連勝文勝算
民進黨踩在地方勝選的基石上而爭取2016政黨再輪替,愈來愈見可能性。選舉結果也不可避免地左右兩岸關係大局,明(9)日民進黨將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無疑是今年兩岸關係的一項指標因素。相對於地方選舉勝敗,這套可能約制未來一段時期民進黨與北京互動的綱領性文件,也許才是2016年大選的伏筆。
最新透露出的玄機是「凍獨」與否。有趣的是,凍結台獨黨綱竟是由向非關注兩岸議題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再由黨主席蘇貞昌雲淡風輕地否決,引起外界議論紛紛。
對中政策報告和「七合一」選舉,不會直接相關,但有間接影響;綠營一名曾任立委的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明白地對筆者說,他雖為柯P(柯文哲是醫學院教授)抬轎,但連勝文一旦宣布要選,柯P是選不上的。
耶魯博士自視甚高,顧盼自雄,但翻臉如翻書,詞鋒犀利不留情面,自詡敢說敢當直言無隱,在民進黨內公開主張與大陸交流,立論雖不能稱獨樹一幟,但親美麗島系的背景,其論調在黨內絕不討喜。
前政客紛游走兩岸「做騷」
筆者近日和他一番深談過程中有所體認:選舉已經是精算後的事業,非僅是庶民參與的政治甄拔過程。前一分鐘還正就大陸人民幣國際化話題互動氣氛融洽的他,下一分鐘當我話題談到選舉時,耶魯博士竟直斥:你沒有做功課耶,與政治人物的交往哪有這麼簡單!對選舉所提的問題太外行,沒有記者會這樣問!
耶魯博士所言其實不錯,台灣的選舉早就是自認政治精英的一群人在翻雲覆雨,但因為民選,所以精英無論出身,都須屈服於選票,要參選的人就必廣結善緣、四處請託;像耶魯博士這樣的政客,也難怪落選的命運,但他們精於算計,老於權謀,兩岸關係成為新舞台,只是很難讓人相信,這些「前」政客,有的戴上媒體的職銜,也有「學者」的身分,穿梭北京,游走海峽,所為是「大公」而非「牟私」?
「政治精英」玩弄選民於股掌之間
在他們眼中,政治多麼「專業」,多麼「深奧」,多麼「高級」!哪裏是外行人能「亂問」!太沒有sense!政治人物豈會隨便與你「交往」。耶魯博士的反應正說明政治人物的「驕傲」。
2014的台灣,又是選舉年,但像筆者這樣浸淫新聞20年的老記者都在如此政治精英眼中不夠格談選舉,一般選民又將被這些政客如何操弄於股掌之間呢!凍不凍獨,對中政策云云,又會不會最終只是政客的玩具?感慨油然而生。
作者為台灣資深傳媒人
(林保華:新聞自由涉及普世價值,香港人不會熟視無睹。最近我到香港時,李怡的一位粉絲林玉儀為他編集出版了《香港思潮----本土意識的興起與爭議》。可惜我事後才知道,沒有參加發佈會,是銅鑼灣書店的老闆送了我一本;毛孟靜議員也買了50本送人。他從大中華膠轉變為本土主義者,是非常典型的一位人物。)
蘋論︰所恨芳林寥落甚,春蘭秋菊不同時
港蘋
昨天香港最大的新聞,一是傳媒大亨邵逸夫爵士的去世,另一就是《明報》撤換總編輯,由一個馬來西亞人空降當老總。這兩件事表面看似無關,實際上卻象徵着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時代的開始。
許多人都盛讚邵逸夫對香港的貢獻,包括真誠的與抽水的在內。無綫前總經理何定鈞說,邵逸夫幾乎所有事都會放手予管理層處理,亦沒有干預新聞運作。這句話對我們從事傳媒工作數十年的人來說,感受尤深。在邵逸夫時代的無綫新聞,是香港新聞界的龍頭。在黃應士主持下,無綫新聞可以說是新聞自由的楷模,它告訴香港所有新聞工作者,何謂新聞價值,甚麼是新聞自由。前無綫記者呂秉權說,他們在大陸採訪遇到公安找麻煩,他們會把他們老闆是邵逸夫亮出來,通常這位聞名大陸的大慈善家的名字,都會受到尊重。
九七後,六叔因年老淡出無綫管理層,其後更轉讓出股權。而無綫電視在一台獨大之下也就因循甚而倒退。在中共從統戰進而直接插手干預,和政商界紛紛靠攏的形勢下,新聞自由遂在自我審查中趨於陷落。ATV成為中央第十台,TVB淪為CCTVB。回歸前曾經最有公信力和最能發揮監督政經社功能的報紙《明報》、《信報》相繼在賣盤後失去了英雄本色。《明報》在去年特首選舉中,明顯為梁振英抬轎,《信報》在689的律師信威脅下「道歉」,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在被圍攻之下,道出「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
接着,是香港電視不獲發牌事件,導致TVB、《信報》和最近的《明報》都失去新聞自由的操守。TVB先在節目「東張西望」中置入為政府宣傳的偏頗內容,更以封殺壹傳媒的採訪,示範如何扼殺及踐踏言論自由。而《信報》,就因抽起「獨眼香江」版一篇批評無綫新聞報道偏頗的文章,導致全組人、包括副總編輯游清源及三名記者集體辭職。《明報》這次換總編輯,據聞也與連續頭版報道港視新聞特別是揭露行會機密文件有關。總括來說,三樁事件都關乎對港視新聞的處理,是哪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要節制三個香港最重要的傳媒?誰是扼殺香港新聞自由的頭號兇手?呼之欲出。
TVB、《信報》、《明報》過去能堅持獨立傳媒的角色,能開創言論自由的社會風氣,固然來自英國維護新聞自由的傳統,但也與這三個媒體的老闆只經營傳媒事業不涉其他有關。若有其他生意,特別是有在大陸的生意,就不得不屈從於政治、經濟利益及經營環境的考慮。《明報》撤換總編,之所以引起員工和社會的疑慮,就因為報紙老闆有其他生意,而且更大的生意在中國大陸。即使不是出於本意,但受利益牽扯,也不能不對報紙的輿論方向有所影響。從大馬調來的總編輯,與從英國聘來的大學校長不一樣。後者沒有其他利益的考慮,可以完全由自己的價值判斷去辦學;前者必須考慮老闆在大陸的生意。
《信報》、《明報》在股權易手後,仍能維持一定新聞操守的原因,是一批中低層員工對新聞自由的堅持,而擔任總編輯的香港人也要顧及員工情緒和報紙的銷量、影響力,即使受到包括老闆在內的各方壓力,要盡責就仍須適當頂一頂。換了一個與香港無聯繫、只盡忠老闆的總編輯,只要老闆覺得自己的其他生意比報紙的聲譽、影響力甚至銷量、盈虧更重要,那麼新聞自由絕對不會被置放在第一位,甚至會將報紙作為公關的私器。而一旦最有公信力的傳媒相繼淪陷,社會上的其他自由也不容易維繫了。
納粹德國所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達豪(Dachau)集中營,是納粹用來剿殺被稱為「人民禍害」的種族和「國家敵人」的地方,那裏的入口處,刻着一位詩人的警世名言:「當一個政權開始燒書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燒人!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在出口處又有一名言:「當世人忘掉這些事的時候,就意味着,這些事還會發生。」
魯迅詩:所恨芳林寥落甚,春蘭秋菊不同時。巨人歸去,終結了一個讓人懷念的自由的時代;黑手伸來,開始了一個扼殺自由和創意的芳林寥落的時代。達豪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香港傳媒的相繼陷落,都是近事,你會選擇忘掉嗎?(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西環集中營:整頓《明報》自毀陣地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
資料圖片
《明報》突然「整頓」高層,前總編輯劉進圖遭撤職,盛傳會換上由大馬來港的新老總,事件在官場、政圈議論紛紛。有官場中人直言今次《明報》「大地震」若一如某些傳媒報道,源於北京施壓,那就等同殺雞取卵、自毀輿論陣地,完全短視。
有官場指,《明報》雖然有批評北京及特區政府,但以他認識的《明報》高層,均想做北京、特區政府「諍友」多於反對派,不時為特區施政提供「正面輿論」。猶記得當年董建華及羅范椒芬推教改,面對教協反對,當時仍是《明報》主筆的劉進圖就力撐;而《明報》在一般中產、知識分子眼中,亦非那些凡事唱好的親北京報紙,政府透過《明報》為爭議政策解畫,較易爭取中間市民認同,所以對政府及建制派而言,《明報》絕對是打輿論戰、爭取中產及知識分子支持的好陣地。
反對聲音被毀
有建制中人感嘆,若真有京官要求《明報》老闆將該報變成一份如左報般「聽話」報紙,表面上似乎減少對北京或特首梁振英反對聲音,但實際上等同毀了一個肯撐政府及建制、又有中產及知識分子支持的輿論平台,絕對是弊多於利,「多一份冇人睇嘅左報、或少一份有人睇嘅小罵大幫忙中間報紙,邊樣影響政府大啲?」難怪有人問北京何以施壓「整頓」《明報》?是中央收緊對港政策一環,還是「一男子」向阿爺獻計所致?
季陶
(林保華按:共產黨的“喉舌論”推廣到東南亞,影響各國。在印尼也有華文的《星洲日報》;不要忘記,香港的《亞洲周刊》,張曉卿也有50%股權,政治取態已經夠親中了,會不會進一步惡化,拭目以待。)
換總編背後政治
中共 巫統 各取所需?(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明報》空降馬來西亞人替換現任總編,被指與其老闆張曉卿的大馬背景有關。新華社
日前,傳出《明報》撤換總編輯消息,各方議論紛紛。空降馬來西亞人的安排,與明報老闆張曉卿的大馬背景當然有關,並且衍生馬中、港中政治關係的微妙局面。
馬來西亞的「拿督」的身份地位與香港的「太平紳士」相近,而「拿督」制度還有三個級別,分別係「拿督」(Dato)、「拿督斯里」(Dato Sri),和最高級的「丹斯里拿督」(Tan Sri),相當於97年前香港的「太平紳士」、「OBE太平紳士」、「MBE太平紳士」。
而張曉卿擁有的拿督身份是最高級別的「丹斯里拿督」。無獨有偶,馬來西亞拿督的政治取態普遍都是偏向巫統為首的國民陣線陣營,即有如本港的商賈大多都是親建制派。可先見到張曉卿在馬來西亞的政治背景和勢力所在。
張氏在馬來西亞的商界地位頗高,其王國集中於其「老家」砂勞越州。現時業務主要是由其弟張泰興主理,經營木材、棕櫚油、地產項目等生意。張氏家族更與有「山寨王」之稱的砂州首席部長泰益瑪目(Pehin Sri Dr. Haji Abdul Taib bin Mahmud)有着密切關係。
張氏不單是大商賈,更可說是當地的傳媒大亨,名下擁有多份中文報章,包括由著名大馬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由星島集團創辦人胡文虎兄弟創辦的《光明日報》、《中國報》,以及唯一同步在東、西馬發行並且業務管理與本港《明報》合併在一起的《星洲日報》。
這幾份報章的政治取態,當然也是傾向國陣,類似香港的中共喉舌報;在抹黑反對派,尤其是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更是不遺餘力,正好配合《前鋒報》、《世界報》等馬來文的報章全力圍剿在野的人民聯盟。
至於馬來西亞複雜的傳媒政治關係與《明報》易帥一事有何關連,就要誠如筆者在去年10月10日《中共亞洲棋局變化香港在APEC失去尊嚴》一文提及,馬來西亞去年5月大選之後,執政的巫統和首相納吉更向中共靠攏以撈取利益,以便能在大馬國內進行更多的政治利益分莊。而且納吉在去年年底驚險地勝出巫統改選,需要尋求更多「水源」向支持者派發利益「找數」。但要同中共作交易的話,除了金錢利益之外更可能需要採取政治操作,巫統政權配合中共的政治戰略之餘,同時表達誠意。
將以上多個論據組合起來,令人對今次撤換《明報》總編輯的消息有所聯想,會否是中共與馬來西亞合謀的政治操作?背後的目的是否中共、巫統各取所需?香港和馬來西亞的政局有着不少的關連,港人今次所見《明報》易帥事件,相信是中共鉗制香港傳媒手段的繼續,只是所涉及的元素或者比以往更加複雜。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
(林保華按:明報如果夾硬來,銷量肯定大跌。但是也不可能在“民意”面前退縮。張曉卿的政治手段顯然大不如當年的查博士,好像用設立“常務副總編輯”來架空總編輯,那裡會這樣亂來?)
空降新總編傳是大馬紅色傳媒人
明報九成編採聯署 促高層交代
港蘋
■約30名《明報》員工昨穿上黑衣,到《明報》大門外宣讀聯署聲明,要求管理層交代。曾顯華攝
【本報訊】《明報》突撤換總編輯劉進圖,令編採員工打破沉默,昨午踏出新聞室,不為採訪、不為下班;一身黑衣、九成員工聯署,只求管理層解釋因由、承諾方針不變、總編輯要擋下自我審查「無形之手」。有消息指大馬傳媒人鍾天祥將「空降」任《明報》老總,有大馬傳媒人指鍾有染紅傳媒前科,提醒港傳媒人團結。
記者:張嘉雯 姚國雄 林社炳
馬來西亞公民媒體《當今大馬》報道,居於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華人鍾天祥或接替劉進圖,出任《明報》總編輯一職。鍾天祥09年任《南洋商報》總編輯期間,曾與本港左派報章《文匯報》簽訂協議,在《南洋商報》刊出「文匯報專版」,又曾率領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代表團,拜訪內地官媒新華社。
鍾天祥現時以特約撰稿人身份在《亞洲週刊》撰文;本報昨就任命消息向《明報》求證,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促老總頂住無形之手
《明報》30多名編採人員昨在《明報》大樓下宣讀聯署聲明,對管理層的決定「深表震驚」及「難以理解」,要求日內召開員工大會,向員工解釋撤換總編輯的原因並回應提問,亦要求管理層承諾編採方針不變。《明報》編輯部員工總數約為270人,截止昨晚9時為止,共收到243個簽名,信件將交予世界華文媒體行政總裁張裘昌。不少巿民向前線員工表達支持,送上咖啡及打氣信件。
《明報》員工關注組成員冼韻姬指,不想看見有「無形之手」伸延入編輯室,一旦「無形之手」出現,希望總編輯能「頂住」。
節目主持李慧玲翻查資料,指鍾天祥曾與其他人聯合撰文,論「新加坡、台灣與澳門的國民教育」,提到國民教育在各國並非新鮮事,可供香港借鏡。
《明報》管理層昨發表聲明,指已安排與「編輯部管理層同事」本周內開會,直接溝通和解釋,回答員工關注,又指《明報》是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的成員,世華集團委派各地的編務或業務主管時,用人唯才,不拘限國籍。《明報》員工關注回應指,堅持公司應在日內召開員工大會,不應閉門會見部份管理層,否則不能釋除員工疑慮。有員工留言表示「憤怒」。
《當今大馬》創辦人、大馬電視執行長楊凱斌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曾多次與鍾天祥交手,《南洋商報》本是馬來西亞最有影響力的中文報章之一,2001年遭執政黨馬華公會強行收購,引發90名評論人「罷寫」、讀者罷買,結果《南洋商報》易手後銷量一沉不起,馬華公會最終在2006年脫售股權予張曉卿,鍾天祥獲委為南洋報業任執行董事。
楊凱斌指,當年因為反對行動不夠強大和激烈,不少前線人員被溫情政策安撫,逐一擊破,結果落得失敗收場,他認為香港傳媒,包括專欄作者、知識份子等一定要採取積極和堅決行動,讀者亦要加強監察角色。
香港記者協會對事件表示極度憂慮和關注,若該報因港視報導撤換總編,是「一宗極度嚴重的自我審查醜聞」。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亦對事件感意外和憂慮。
傳聞新老總鍾天祥小檔案
1957年:
出生
1980年:
畢業於韓江新聞學院,同年加入《星洲日報》當記者,其後取得中國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亦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1988年:
任職香港《亞洲週刊》駐吉隆坡特派員
1995年:
新加坡《聯合早報》國際新聞副主任,其間曾代表該報,開拓印尼業務,出任雅加達辦事處主任
2006年:
出任南洋報業控股執行董事及《南洋商報》總編輯,至2009年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林保華按:這個標題太刺激了,嚇到老共,更加要瘋狂控制香港了。不過文中沒有點明的也是,反中的以年輕人居多,最值得中共深思。)
美傳媒:中國正失去香港?
2014-1-7 13:26:15
今年元旦,全港有逾6萬人參與「佔領中環」發起的民間公投,逾9成參與者投票反對普選提名篩選機制,向北京介入說不;香港抗拒中國政治干預的社會情緒,使美國駐華記者艾明德好奇,中國是否正失去香港?
美國通訊社彭博的駐上海記者艾明德(Adam Minter),昨在彭博撰寫評論文章Is China Losing Hong Kong?指,經濟發展有差距的中港兩地,在社會議題上出現分歧很正常,但中央政府堅持要控制香港將來的選舉,毫無疑問是中港裂痕日深、兩方失去信任的催化劑。
中央政府曾以為只有耐心等待,香港新一代的思維模式將會改變,對政制的看法亦會趨近中方;但回歸近20年,中央政府亦未等來她想看到的改變,在港的親中派仍屬少數。艾明德指出,中國在港政策失敗,後果將影響與台灣及亞洲鄰國的關係;他認為,這場賭博為何失敗,是中央領導人需要反思,並以行動作出彌補的。
(林保華按:第一張就是來香港參展過的謝至德的作品。是否也應該出書讓更多人看到,並且可以留念?)
隔牆有耳:戀殖展覽 緬懷港英治下
港蘋
攝影師:謝至德
攝影師:秦偉
當老左們高呼愛國愛港嘅同時,象徵殖民年代嘅龍獅旗喺回歸16年後,卻越嚟越多港人迷戀。近年戀殖情懷高漲,就連香港文化博物館亦推出「好久不見了,維多利亞」展覽,展示17組當代藝術藏品、嚟自Bob Davis、沈嘉豪、周俊輝等藝術家。
八方睇過展覽策展語,發現充滿對殖民年代嘅留戀,以及對香港前途嘅憂慮,「今天的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嗎﹖」、「你離開後,一切還是會依舊嗎﹖真是馬照跑嗎﹖」若果想緬懷一下港英治下,無強國人入侵嘅安寧、以及皇后碼頭等殖民icon,不妨抽時間捧吓呢個展覽場,展期由1月10日至3月31日。
(林保華按:看來,只要習近平繼續大戰互聯網,各種改革的動作都需打上問號。)
中國滑稽戲
習近平大戰互聯網
(北京資深媒體人 高瑜)
■習近平上台後,國內的輿論管制開始蔓延至互聯網。美聯社
習近平執政一年,從他上台之初的新「南巡」講話、到去年4月中辦反對西方憲政、否定普世價值「九號文件」、8月19日習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講話(即「8.19講話」)、11月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決定》、12月26日拜謁毛澤東靈堂並發表高調悼毛120誕辰講話,習一步一曲地完成了在黨內承接道統的重任,這是他在中共黨內領袖地位的半壁江山。
「輿論鬥爭」曾是毛澤東確立個人權威的半壁江山,成為專制政體「真理部」的代名詞。鄧小平在文革後復出為挽救政權修正了毛的錯誤,為資本主義正名,經濟與資本主義接軌,雖確立「四項基本原則」,但不得不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及意識形態治國。
習近平以紅色血緣接班,有打通毛、鄧之雄心,既要繼續鄧「改革開放」,又要重拾毛的半壁江山;一年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停留在《決定》上,但輿論嚴冬已來,互聯網更變成階級鬥爭主戰場,自由派網絡大V凋零,打謠、刪貼、封號使6萬用戶的微博日漸死水一潭。
習近平的「輿論鬥爭」每走一步,都引發左右兩派激烈爭論,公知們分道揚鑣。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傳達習「8.19」講話時這樣說:「互聯網的能量在變大,是我們黨的心腹之患。導向不能變,陣地不能丟,要敢抓敢管,敢於亮劍。」國信辦主任兼外宣辦、國新辦副主任魯煒召集門戶網站大佬開會,講了三句話:「網絡是黨之大患、國之大患、亡黨亡國」;「你們跟着我好處大大的」;「你們有甚麼好招,都講出來。」這些觀點這些話,當然不是他們自己發明的,只能拾習牙慧。
IT巨商柳傳志發表「在商言商」的謬論,向當局表忠後,習近平率六常委視察中關村,柳旗下的聯想獲得17億巨額貸款。去年末,不時質疑政府的地產大亨任志強有一個五、六十人的企業家聚會,下午開會,上午被俞正聲找去。俞講了三句話,一是「你們再也不要支持王功權了」;第二句是「王功權是甚麼性質的問題呢?是拿錢支持反黨集團(王功權曾拿出260萬支持許志永的公盟)。第三句是「無論王功權的企業本身有沒有毛病,這次我們都要把他搞下來」。俞正聲的話再次令企業家們不寒而慄,說明中共的「輿論鬥爭」不限於網絡和知識界,而是遍及各行各業的重大政治鬥爭。
「九號文件」內部傳達後,包括中共紅二代都反應激烈,紅二代一位公認的智囊說:「怎麼能反對憲政呢?毛澤東當年是延安憲政研究會的會長啊!怎麼能反對普世價值呢?普世價值是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不能人家說我吃飯不吃屎,你非說我就吃屎不吃飯。」一批贊成普世價值的紅二代還認為,「九號文件」是劉雲山搞的,是對習近平的綁架。
紅二代太子黨「通天」。很快一段「上旨」傳達下來,使他們對「九號文件」不再質疑:「有人評論我們的政改是按普世價值評論的,認為按普世價值搞政改才是政改,否則就不是,我們根本不認普世價值那一套,有些東西不能改,就是不能改。」
三中全會關於改革的《決定》公佈後,高尚全、吳敬璉等一批主流經濟學家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主要因「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這句話,理論界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個根本性突破。政治評論家李偉東批評:「這令人產生一種80年代的幻覺。」
《決定》第38條「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絡違法犯罪防範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證明,三中全會與「九號文件」,「8.19講話」一脈相承。
2014年,「輿論鬥爭」將再一次把中國引向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個國家之路。政治評論家李偉東在《走不通的「紅色帝國之路」》中認為,這是21世紀的法西斯崛起之路,是一條必然失敗之路。
習近平倡導的「輿論鬥爭」,使我們彷彿看到一出齣滑稽大戲正在極權中國上演:穿着西服的唐吉訶德開着航空母艦,在大戰今日的風車--互聯網。
高瑜
北京資深媒體人
(林保華按:活活一個獨裁者的口氣。)
擬設互聯網安全小組使陰招 親任組長
習近平︰管不好提頭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下半年下令對互聯網「亮劍」掀起全國網絡嚴打後,消息透露當局還擬成立「信息化和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導小組」,習親任組長,顯示他對網絡安全仍不放心。據悉,習曾對有關官員發話:「這事不幹也得幹。甭管甚麼陰招、損招,都給我使出來。管不好,提頭來見!」有學者指,近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汪永清、公安部長郭聲琨接連就此出聲,反映中共將用專政「鐵拳」投入這場輿論爭奪戰。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昨在網上透露,中共中央將成立「信息化和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導小組」,習近平任組長,總理李克強、意識形態大總管劉雲山任副組長;政治局常委三大巨頭親自上陣任小組負責人,顯示當局對互聯網信息安全的憂慮何等嚴重,實如心腹大患。據透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主任魯煒將出任小組辦公室主任。魯同時是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
針對反毛反共「敢抓敢管」
高瑜指,2014新年伊始,公安部長郭聲琨即在《人民日報》聲言,稱要「抵制西方反華意識形態滲透、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維護政治安全」;中央政法委書記汪永清也稱,面對涉及中共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等原則問題的政治挑釁,「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敢於亮劍,決不做騎牆派」。掌管專政工具的高官如此咬牙切齒,把手銬弄得噹噹響,顯示當局要用專政工具對付意識形態輿論鬥爭。
據悉,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習近平已多次在黨內會議上,就媒體特別是互聯網出現反毛反共、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現象多次發指示,稱不能容忍挑釁,籲各級官員要「敢抓敢管、敢於亮劍」;且每次習都「上綱上線」,稱如果不還擊勢將「亡黨亡國」。習還對主管有關工作的部下發狠話:「甭管有甚麼陰招、損招,都給我使出來。管不好,提頭來見!」
拘查網上活躍異見人士
習近平上台後,去年4月中辦發出《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俗稱九號文件),提出「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異議人士還在不斷向意識形態領域滲透」,指西方憲政民主觀念乃中共統治的「最大危機」。
8月19日習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殺氣騰騰下令「亮劍」,隨即掀開全國互聯網嚴打行動,大批網上活躍異見人士被以各種罪名拘查;其中常在網上批評政府、粉絲逾千萬的網絡大V薛蠻子被以「聚眾淫亂」遭拘捕;網上聲援支持公盟維權的富豪王功權被以「尋釁滋事」拘捕,不一而足;嚴打迄今未了。
Twitter/《蘋果》記者
習近平身兼多職
‧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
‧中央軍委主席
‧國家安全委員會(待成立)主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待成立)組長
‧中央信息化和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待成立)組長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林保華按:看“三頭六臂”怪物的未來洋相。)
盡論中國︰習近平為甚麼搶當組長?
港蘋
■互聯網已成為中共的心腹大敵,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監控。美聯社
集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三大黨政軍最高職務於一身的習近平,又搶着擔任一些常設的中央領導小組組長,目前公開的已涵蓋財經工作、對台工作、外事(國家安全)、深化改革、信息安全等領導小組,令外界關注總理李克強被削權、習李體制是否已分裂?
走回毛時代的集權
中共中央常設的領導小組,既有決策功能,更有協調執行的權力,在中共建政後不久就開始運作。按毛澤東的說法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去辦。」有海外研究中共黨史的學者認為,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定位是「幕後操縱與運作的角色」,毛澤東「藉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以削弱總理的權力」。這套以黨領政的機制,到文革時停止運作,讓位給中央文革領導小組。
自1980年代開始,中共重設多個中央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工作小組,其中領導小組自然是領導「層級高、任務重、戰略性強」的工作。目前,習近平親掌五個領導小組,劉雲山執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黨建領導小組,汪洋執掌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王岐山執掌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反而李克強與中央領導小組組長都擦身而過。
雖然官方吹捧習近平大權獨攬反映了他的政治擔當、是為完成三中全會規劃的改革大計,但從江朱、胡溫時代的分權走回毛澤東時代的集權,所引發的隱憂不會因此消除。
攬權君主 李克強被削權
港蘋
■李克強遭習近平削權。美聯社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要親自兼任互聯網安全領導小組長,連同官方已證實他要親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長等,反映習要做統攬大權、「天下歸一」的君主心態;總理李克強顯然有被「削權」之嫌。
有報道指,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眾常委出場時,先是習近平獨一人大步流星上場,就座接受眾人鼓掌後,其他六常委才魚貫而出落座,此與江、胡時代眾常委排隊出場、分頭就座大相徑庭,習頗有當年毛澤東「獨領風騷」霸主之勢。
據悉,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這樣。會議本應由李克強唱主角,最後一天聽發改委匯報,再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交國務院黨組向總書記匯報;但習越過程序直接聽發改委匯報,然後做總結講話,把李掠在一邊。習做完長篇講話後說:「今天是最後一次會議,就不要上國務院常務會議了,散會吧。」說完起身就要走,忽然又想起甚麼,轉臉問李:「克強,還有事嗎?」李只有應道「沒事」。據悉,不少與會者對習、李的關係與互動,大感意外。
德國之聲網/《蘋果》記者
習令新疆維穩 書記奉為「總指針」
【明報專訊】自從10月28日維族一家三口駕車襲擊天安門等連串涉及新疆的恐襲案件發生後,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月19日專門開會聽取了新疆工作匯報,研究和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新疆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首要任務」。
張春賢:思想向中央統一
據新疆亞心網昨日報道,新疆自治區分別於上月20日、本月2日、5日3度召開黨委常委擴大會議,通報、傳達學習、研究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的講話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員兼新疆區委書記張春賢指出,習近平的講話,方向性、思想性、指導性非常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疆一切工作的「總指針、總遵循」。
張春賢透露,習近平在講話中讚揚新疆幹部隊伍總體是好的,又說他們堅守邊疆、堅守基層很不容易,很辛苦,「自治區和兵團領導班子都很不容易,中央給予高度評價」。
張春賢提出思想認識5個「統一」,即統一到關於做好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上來,從事關黨和國家大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提升認識;統一到中央對新疆工作的估計上來,保持清醒頭腦、憂患意識、戰略定力;統一到黨中央確定的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上來,眼點和力點放在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上,作為第一位任務;統一到中央關於新疆維護社會穩定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牢牢把握反分裂鬥爭主動權;統一到中央對新疆各項重點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抓緊抓好部署和落實。
(林保華按:中國準備在非洲大撒金錢與日本鬥富。中國人的福祉不如中共領導人的惡氣重要。)
王毅訪非洲4國截安倍糊
反對「拉一派打一派」 專家指針對日本
【明報專訊】中日之間的「外交爭奪戰」從東盟悄然移師到非洲大陸。就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啟程出訪非洲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周一展開了對非洲4國的訪問。昨日王與首站埃塞俄比亞外長會談時指出,不贊成有些域外國家試圖在非洲拉一派、打一派,搞對抗,玩制衡,意有所指。有非洲問題專家指出,王毅的話可以理解為針對日本的表態,但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多年來相當有持續性,日本若要抗衡中國在非的影響力,並非「臨時抱佛腳」可為之。
安倍明訪非洲中東7日
王毅前日展開了為期6天的非洲4國之行,在首站訪問非盟所在地埃塞俄比亞期間,王毅在與埃國外長特沃德羅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會面時說:「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和合作,沒有任何私利,我們也不會與誰競爭,或者排擠誰。相反,我們主張國際社會各方都應在非洲良性互動,開展合作,共同幫助非洲,造福非洲。我們不贊成有些域外國家試圖在非洲拉一派、打一派,搞對抗,玩制衡。如果僅僅是出於一己私利,藉援助非洲來實現自己所謂的政治意圖,那麼這種合作就太狹隘了,也不能真正獲得非洲的民心。」
王毅此行還將訪問吉布提、加納、塞內加爾等國,其中吉布提是日本自衛隊首個海外基地所在國。中國把新年外長首訪安排在非洲已成慣例,迄今已是第24個年頭。安倍明天也將開始7日的非洲與中東之旅,訪問埃塞俄比亞等國。在王毅作此表態之前,國際媒體對於中日的同時訪非就有解讀指出,安倍此行目的是制衡中國在非的影響。
分析指短期難追中國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張宏明對本報表示,王毅的表態可以理解成針對日本首相非洲之行。張表示,今年日本加大了對非洲的援助,結合安倍去年在亞洲的做法,日本確實有抵消中國在非洲影響的意圖,但相信作用不大。他指出,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並非一朝一夕,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的持續援助,非洲人應該很清楚,安倍此時的作為是「臨急抱佛腳」。
張說,目前日本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非洲作為一個很大的票源,日在政治上有求於非洲,此外,日本也期望在非洲加強能源入口多元化。張說,這或許會對中國在非的資源和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但若要造成大影響,「投入就必須相當大」。
海洋局飛機入日防空區
共同社昨日引述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消息稱,當天發現1架中國國家海洋局「運-12」螺旋槳飛機進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飛至距釣魚島約140公里處。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的戰機緊急起飛應對,但中國飛機未進入日本領空。
明報記者
司馬觀點:中日同時拜鬼(江春男)
2014年01月08日 台蘋
習近平和安倍兩人都出身太子黨,都是強硬的民族主義者,習近平祭拜毛澤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兩人不約而同地拜鬼,兩國媒體的反應大異其趣,形成有趣的對照。
日媒同批陸媒噤聲
中國媒體一面倒,把安倍罵到臭頭,當然不在話下,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引發許多網民的譏諷,其中以「毛病養成惡習」,「毛病不除惡習難改」最為經典,有人諷刺「習近平不是習仲勛的兒子,而是毛澤東的孫子」,各種辛辣凌厲和幽默滑稽的評論,有些讓人笑到噴飯。
在缺乏新聞自由的社會,諷刺挖苦的能力越鍛鍊越強,中國政治笑話特多,和蘇共當家時代相似。相反的,日本人對安倍的拜鬼也有不少批評,但是正經八百無聊乏味,毫無幽默感可言。
左傾的《朝日新聞》特別指出政教分離的憲政原則,源自軍國主義和國家神道結合的痛苦經歷。右傾的《讀賣新聞》指出它導致中韓關係緊張,讓美國感到失望,無論如何都是外交上的誤算。
這兩家主流媒體的色彩不同,這次沒有站在愛國主義的立場一致對外,反而不約而同地批評自己國家的領導人,這是《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作夢都不敢的事,安倍靠選票上台,一失民心就會下台,和習近平大不相同。
其實,日本首相參拜神社,都強調祈禱和平,安慰亡靈,不是要祭拜戰犯,日本接受戰爭教訓,要永不再戰,但中共喉舌大都故意忽略這一事實。
拜毛代表政治傳承
話說回來,說習近平祭拜毛澤東,是要回到毛左路線,也是言過其實。習說毛是人不是神,「不能把他當神一樣頂禮膜拜」,意思很清楚,這種拜鬼代表政治傳承,代表政權的合法性,和安倍拜鬼的內涵不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