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 8《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警察推倒我的視頻;三立民調:蔡英文不跌反升;馬說自己是習近平幕僚;馬習共識只是國共共識;王金平:儘量往好處想;我國國旗 央視播2次;努力抵抗微笑威脅;台灣掉進一中不表陷阱;習王書曰 馬臣接旨;馬:有向習提到中華民國


第35-45秒之間警察把我推倒。
鏈接: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ocal/11430163
------------


馬習會沒加分? 三立民調:蔡英文不跌反升
自由網

根據《三立》最新民調顯示,馬習會後2016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支持度是46.7%,比先前成長了5%之多。(歐新社)
2015-11-08  18: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據《三立》最新民調顯示,馬習會後2016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支持度是46.7%,而朱立倫支持度為19%,和蔡英文之間相差27.7%。至於宋楚瑜支持度則是11.4%,而未表態的則有22.9%。
蔡46.7%、朱19%、宋11.4%

假如互相比較《三立》在10月中做的民調,當時蔡英文支持度是41.6%,朱立倫為20.7%,宋楚瑜則是10.1%。當中可以發現,馬習會後蔡英文不但超過了45%,還比先前成長了5%之多,而朱立倫則小降1.7%,宋楚瑜則提高1.3%。

除此之外,在馬習會方面有33.6%的民眾認為這對藍營選情有幫助,但也有37.9%的人認為傷害很大,幾乎是五五波。而有34.9%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在馬習會上的表現,不過也有43.3%的人認為馬習會有助於兩岸和平發展。

據《三立》最新民調顯示,馬習會後2016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支持度是46.7%,而朱立倫支持度為19%,和蔡英文之間相差27.7%。至於宋楚瑜支持度則是11.4%,而未表態的則有22.9%。(圖擷自《三立新聞》)

有33.6%的民眾認為馬習會對藍營選情有幫助,但也有37.9%的人認為傷害很大,幾乎是五五波。(圖擷自《三立新聞》)

有34.9%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在馬習會上的表現。(圖擷自《三立新聞》)
-------------


林保華按:
這是真話,不是口誤。只是他連幕僚都夠不上,難道李蓮英也是慈禧的幕僚嗎?

馬英九疑似喝醉 竟口誤說自己是習近平幕僚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馬英九在馬習會後的晚宴上似乎是喝了酒,上飛機接受媒體訪問時,竟口誤說自己也是習近平幕僚之一。(路透)
2015-11-08  06: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昨天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會面,而會後晚宴馬英九似乎是喝了酒,上飛機後接受媒體訪問,竟口誤說自己也是習近平幕僚之一,但馬英九仍堅持他自己沒喝醉。

    總統馬英九在機上受訪,竟口誤說自己也是習近平幕僚之一。(記者劉信德攝)
 
「馬習會」會後在晚宴上,馬英九似乎是喝了酒,在上飛機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中方與會的幕僚,馬英九說:「有幾位他的幕僚,剛好一共有五個人屬虎。」記者詢問:「六個裡面有五個是虎?」馬英九則回:「包括我在內。」另名記者又問:「總統也是屬虎的?」馬則回說:「對對對,很巧。」

記者接著詢問:「那習近平是屬什麼?」馬英九想了一下後,回說:「可能是小龍。」之後有記者問馬英九:「所以他五個屬虎的隨員,都跟你同年?」馬英九則說:「沒有,有幾位...。」

針對馬英九的說法,有網友就開玩笑地說:「這應該不是口誤,而是酒後吐真言。」還有人說:「酒醉誤事啊!」
------------


林保華按:
看“藍皮台骨”的王金平怎麼說?

蘋論:馬習共識只是國共共識
2015年11月08日
台蘋

馬習會終於不圓滿落幕。雖然我們始終對馬習會樂觀其成,但我們的失望度高於滿意度,覺得馬浪費了這次難得的表態與表意機會。
從習、馬的對話,到後來雙方的記者會,可以歸納出我們感到失望的地方:1、本會最顯眼也最重要的議題是民族主義而非民主主義;2、一個中國遠遠凌駕於各自表述。3、雖無協議和共同聲明,但雙方都不斷強調「一中共識」,已形同共同聲明。
4、過去長時間雙方幕僚們的祕密作業,到底涵蓋哪些議題?形成了哪些默契?5、在明年5月20日馬下台前,會出現哪些令繼任者無法逆轉的政策來實現馬習會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感到焦慮的問題。
張志軍的記者會秉承習的意志,把一個中國理念貫穿整個會議,聲稱一中是兩岸的法理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中,不是一中一台),並恐嚇台灣若不存在一中基礎,兩岸關係必將「驚濤駭浪」,呼應習之前恐嚇台灣的用語,「(一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們的整個論述都落在大中國民族主義上。
避談民主令人失望

可憐的是馬總統像鸚鵡般學嘴學舌,從頭到尾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共識),偶爾趁隙插個小聲的「各自表述」。與中共玩中華民族主義必敗無疑,因為民族主義是非理性的唯血統論,他13億人口的血量,遠遠多過你台灣的血量。馬與習握手後表示,他握住的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中國民族主義是台灣弱項,愛因斯坦說,民族主義會造成民族的集體自我崇拜,台灣無意加入這種自我崇拜。台灣強項是民主,也是中共弱項,不表達台灣對民主的堅持,已失去作為台灣領導人的代表性,令人遺憾;這也是蔡英文表示維持現狀「跟馬最不一樣的是民主」的原因。
一中共識是習同意見馬的前提,我們不知此前馬透過幕僚是怎麼向習保證遵奉的,只確定馬對北京的主打是九二共識裡的「一中共識」;對台內部則主打「各自表述」,後者是不說給北京聽的。中國頗能諒解,因為他們也是這種「內外有別」的高手。

馬若在見習之前邀請在野領袖共商或邀請共同前往,表示「兩黨外交」的胸襟,即使遭到婉拒,也留下漂亮民主風範,並消解在野黨的疑慮。可惜馬沒有這樣的識見,讓馬習會僅成為國共共識,而國共共識當然不等於中台共識,因此其位階和正當性就必然低落,尤其是國民黨失去執政權後,國共共識還算不算數呢?
此外,馬習會兩造講的空話多於實質,多屬原則性的宣示。唯一具體的是馬提出撤彈要求,卻被習一句話:「不是針對台灣」打發。撤彈才是馬這次最具體的提議,才是台灣人民最關切的議題,雖然撤彈只具象徵性的意義,但卻是對台最具善意的表現。馬無功而返,浪費良機,十足可惜。
馬習會所得有限,卻很重要。希望下次兩岸領導人會晤,能從原則走向具體,實質上有利於兩岸的和平與生計。
--------------


林保華按:
這句話很奸哦。就是說明明是壞事,只能望好處想來安慰自己。

馬習會喪失台灣尊嚴? 王金平:儘量往好處想
自由網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到彰化縣輔選,受到民眾歡迎。(記者張聰秋攝)
2015-11-08  16:24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被媒體問到,總統馬英九在馬習會中喪失台灣尊嚴,傷害台灣的民主,王金平妙答,他要大家儘量往好處想。

立法院長王金平啟動其輔選行程,今天到彰化縣立委參選人林滄敏競選總部站台輔選,王金平表示,92共識的核心精神和價值就是一中各表,所以只要有談到92共識,應該就有一中各表的立場,但馬總統在會談中真正講的是什麼,他並不清楚,不過,總統說過,私底下已跟對方講過,既然有講,他希望大家就把馬習會談往好處想。

    彰化縣立委參選人林滄敏今天成立競選總部,場面熱絡。(記者張聰秋攝)

台上致詞時,王金平也主動提及馬習會,他說,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是一件好事,人見面三分情,見面日後推動兩岸合作交流會更好推動,過去台灣欠缺國際空間的發展,而台灣要在國際間發展,沒有「大陸」支持會很困難,台灣不參與國際組織,路走不出去,最後只有死路一條,經過這次馬習會,未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有「大陸」配合,路應該會好走些。
----------------


林保華按:
讓馬總統與習大大喝完馬祖老酒後可以自慰。

我國國旗 央視播2次
2015年11月08日
台蘋
中國央視(CCTV)昨報導馬習會時,竟1天內2度曝光中華民國國旗!上周四央視報導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時,特地將他胸口別的國旗徽章打上馬賽克。但央視昨不知是疏忽或改變作法,播出馬總統的會後記者會時,竟讓有我國國旗圖案及總統字樣的名牌出現;晚上6時許,CCTV13播出的專題節目《共同關注》介紹馬習會時,取用馬總統上周四在總統府開記者會的畫面,背景大大的國旗也未被馬賽克(箭頭處),情況罕見。
文╱大陸中心
圖╱翻攝網路
----------


林保華按:
微笑威脅遇上賣笑迎送,也就一拍即合。

焦點評論:努力抵抗微笑威脅(顏厥安)
2015年11月08日
台蘋

馬習會在一片驚愕中出場,也一如預期,在大幅傾向「中國觀點」下落幕。

首先要反省一些「視角」問題。看馬習會或所謂「兩岸」關係,應該要謹慎地避免太多「中國╱中華質」(Chineseness),這不是刻意要反中或排華,而是百年多的戰亂與專制,已經讓「中國質」承載了太多僵固封閉的國族邏輯(今年的閱兵╱抗戰史爭議可為一例),既失去了原本可以開啟的豐富性,也無力面對新世紀早已活力登場的多元異質。南海問題難道就只是九段線與軍艦通行嗎?海洋人民的艱辛與多元交融,該怎麼面對呢?同樣的,馬習會本就不能僅以國共或兩岸領導人這種歷史軸線來觀察而故做驚嘆,因為台灣人民早已走出中國國族殘繭,以「賤民的歡愉」勇敢開創新的尊嚴與民主認同。馬先生如果還作繭竊喜,看不到台灣人民帶出的真正價值,那這種被恩賜的歷史「訂位」,恐怕很快就會被取消保留。
馬先生像個央求者

由此看馬先生的「兩岸合作、振興中華」或習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好顯現了專制╱民主分歧下的文化亂搭。以台灣來看,甚至從中國搬來的《憲法》,都清楚地規定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增修條文規定了多元文化。在今日的中國,「中華文化╱民族」,已成為壓制、「同化」少數民族的同義語。如果真的要認真看待「中華」,透過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中提出的「交疊共識」觀念,可能有更大的潛力。
然而也許這正是眉角所在。「民主」的公民文化(當然包括對人權的尊重),是這一切政治共同體得以形成並穩定持續的必要背景基礎,沒有這一層基礎,任何的「數字共識」,都只是強者強迫弱者低頭順從的詔書。馬習兩位「先生」深諳此中關鍵,因此選定以「鞏固和平」的話術為主軸,以政治存在主義的邏輯,「暗示」著戰爭隨時發生的「可能性」,不斷地以「血濃於水」的微笑威脅,指示著大家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中國方面的微笑威脅也就罷了,馬英九的會前聲明與會後記者會說法,實在也太「先生」了。姑且不論在民主國家,「總統」頭銜不是個人資產,而是《憲法》義務,不能隨意放棄。身為總統,怎會在國內口稱《憲法》,台灣優先,面對中國就突然縮水為九二共識呢?誰又說一部民主《憲法》,不允許╱實踐台灣獨立呢?英國不是允許蘇格蘭公投,加拿大不是同意魁北克自決,台灣不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不過目前《憲法》名稱為中華民國嗎?
馬先生的最大問題,是表現的太像一位叨叨不休的「央求者」,不斷向習近平求東求西,但是在根本的原則問題上,除了鬼打牆的跳針說法外,實質上對中國所設下的國際政治框架全面投降。關門口頭的中華民國與各表,不具備客觀公共性,除了騙騙選民,反而讓台灣前途蒙上了中國專制壓迫之黯淡陰影。
民進黨只會發牢騷

這個框架投降,也成為蔡英文主席與民進黨的重大挑戰。為了穩住所謂中間選票,民進黨在過去幾天充分暴露了像旋轉木馬般的立場游移。公民團體建議的多種憲政制衡手段,民進黨瞻前顧後,一個都不敢使用。依照《憲法》立院可決議邀請總統進行國情報告,民進黨竟然決定要反對,平白放棄可以在體制內進行合理制衡的途徑,也讓人高度懷疑,是否要為未來的蔡總統先擋下可能的國會監督呢?蔡主席提出的三或四原則,說來說去都要「實踐」才有意義。除了國情報告,資料調閱、調查、質詢、預算,甚至制定總統職權行使法,都是憲政體制可用的手段。不然體制不想用,街頭不敢上,難道是全民最大黨只能用政論節目發牢騷嗎?
無論如何,中國已經以民族大義發出嚴峻訊息,也不清楚恍惚的民進黨是否要走上馬先生搭好的奈何橋,台灣人民與公民社會只能再度「自救」,努力想想該怎樣抵抗這種微笑威脅。

台大法律系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


焦點評論:努力抵抗微笑威脅(顏厥安)
2015年11月08日
台蘋

馬習會在一片驚愕中出場,也一如預期,在大幅傾向「中國觀點」下落幕。

首先要反省一些「視角」問題。看馬習會或所謂「兩岸」關係,應該要謹慎地避免太多「中國╱中華質」(Chineseness),這不是刻意要反中或排華,而是百年多的戰亂與專制,已經讓「中國質」承載了太多僵固封閉的國族邏輯(今年的閱兵╱抗戰史爭議可為一例),既失去了原本可以開啟的豐富性,也無力面對新世紀早已活力登場的多元異質。南海問題難道就只是九段線與軍艦通行嗎?海洋人民的艱辛與多元交融,該怎麼面對呢?同樣的,馬習會本就不能僅以國共或兩岸領導人這種歷史軸線來觀察而故做驚嘆,因為台灣人民早已走出中國國族殘繭,以「賤民的歡愉」勇敢開創新的尊嚴與民主認同。馬先生如果還作繭竊喜,看不到台灣人民帶出的真正價值,那這種被恩賜的歷史「訂位」,恐怕很快就會被取消保留。
馬先生像個央求者

由此看馬先生的「兩岸合作、振興中華」或習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好顯現了專制╱民主分歧下的文化亂搭。以台灣來看,甚至從中國搬來的《憲法》,都清楚地規定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增修條文規定了多元文化。在今日的中國,「中華文化╱民族」,已成為壓制、「同化」少數民族的同義語。如果真的要認真看待「中華」,透過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中提出的「交疊共識」觀念,可能有更大的潛力。
然而也許這正是眉角所在。「民主」的公民文化(當然包括對人權的尊重),是這一切政治共同體得以形成並穩定持續的必要背景基礎,沒有這一層基礎,任何的「數字共識」,都只是強者強迫弱者低頭順從的詔書。馬習兩位「先生」深諳此中關鍵,因此選定以「鞏固和平」的話術為主軸,以政治存在主義的邏輯,「暗示」著戰爭隨時發生的「可能性」,不斷地以「血濃於水」的微笑威脅,指示著大家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中國方面的微笑威脅也就罷了,馬英九的會前聲明與會後記者會說法,實在也太「先生」了。姑且不論在民主國家,「總統」頭銜不是個人資產,而是《憲法》義務,不能隨意放棄。身為總統,怎會在國內口稱《憲法》,台灣優先,面對中國就突然縮水為九二共識呢?誰又說一部民主《憲法》,不允許╱實踐台灣獨立呢?英國不是允許蘇格蘭公投,加拿大不是同意魁北克自決,台灣不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不過目前《憲法》名稱為中華民國嗎?
馬先生的最大問題,是表現的太像一位叨叨不休的「央求者」,不斷向習近平求東求西,但是在根本的原則問題上,除了鬼打牆的跳針說法外,實質上對中國所設下的國際政治框架全面投降。關門口頭的中華民國與各表,不具備客觀公共性,除了騙騙選民,反而讓台灣前途蒙上了中國專制壓迫之黯淡陰影。
民進黨只會發牢騷

這個框架投降,也成為蔡英文主席與民進黨的重大挑戰。為了穩住所謂中間選票,民進黨在過去幾天充分暴露了像旋轉木馬般的立場游移。公民團體建議的多種憲政制衡手段,民進黨瞻前顧後,一個都不敢使用。依照《憲法》立院可決議邀請總統進行國情報告,民進黨竟然決定要反對,平白放棄可以在體制內進行合理制衡的途徑,也讓人高度懷疑,是否要為未來的蔡總統先擋下可能的國會監督呢?蔡主席提出的三或四原則,說來說去都要「實踐」才有意義。除了國情報告,資料調閱、調查、質詢、預算,甚至制定總統職權行使法,都是憲政體制可用的手段。不然體制不想用,街頭不敢上,難道是全民最大黨只能用政論節目發牢騷嗎?
無論如何,中國已經以民族大義發出嚴峻訊息,也不清楚恍惚的民進黨是否要走上馬先生搭好的奈何橋,台灣人民與公民社會只能再度「自救」,努力想想該怎樣抵抗這種微笑威脅。

台大法律系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


台灣掉進一中不表陷阱(杭之)
2015年11月08日
台蘋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曝光並吸引全球新聞矚目的兩岸領導人會晤,終於在新加坡登場。
綜觀這場所謂「歷史性」的會面,老實說,熱切而難掩興奮之情的馬英九,似乎除了81秒鐘握手的鎂光燈及全球媒體的報導外,什麼也沒得到。而習近平主動拋出的這場大秀,則只給出一般性的、外交詞令似的承諾,而這是過去北京一再說過的,但他收穫的卻是,全球都在看的、對台灣下任總統的喊話,以及將兩岸關係政治性接觸的進程推上談判桌。
在閉門會前開放媒體採訪的時段中,習近平簡短的致辭(按媒體的報導,約600來字),老練但不顯嚴厲地表達了其一貫的堅定立場。也就是說:這七年來之所以「台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關係發展成果豐碩」,就是因為雙方共同努力,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的結果。而目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這很明顯是對將在70天後產生的新總統堅定而強硬的畫線。
「一個中國」認知不同

馬英九的致辭則顯得鬆散雜沓(按媒體的報導,約1200來字,習的兩倍),像是海基海協兩會代表的事務性商談。對他所提五點主張,習近平也只是高來高去的回應。從會後兩方的記者會看,完全看不到中外媒體事先所猜測的,習會不會送大禮,包括撤飛彈等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會後的記者會中,馬很得意的透露,說他會中拿出92年的資料,當著習近平的面念,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意,認知各有不同。換句話說,馬在習的面前再一次「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人家並沒有認同你的「認知各有不同」。而且北京當年是用「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意」繞開了這個爭議。但是,現在可是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會面,一個中國的政治含意還能「不涉及」嗎?關鍵就在這裡,只要兩邊都堅持一個中國就好了,至於你的認知如何,那是你的事,我的認知全世界都知道,甚至很多也都認同。這叫「一中不表」。在當前的現實政治裡,馬的自以為是其實是再一次替「一中不表」認證,因為你的「認知各有不同」只在台灣部分場合「有效」。
不可忽視歷史效應

在認知科學中,一種叫「沃爾夫假定」( Whorf hypothesis ) 的說法推進了「不同的語言導致不同的世界觀」的理論,也就是說,你一直用一種被設定內涵的語言,到最後,你不知不覺就那樣相信那個內涵了。這有點像中國古時候講「曾參殺人」的故事一樣。「一中不表」就有這樣的效用。馬這次再一次陷進這個陷阱而不自知。
儘管這次會面毫無新意,馬一無所得,表面上好像也沒像一些反對者罵的,賣了什麼,只是像配合習近平開了一次對台政策宣示會。但是,其歷史效應還是不可忽視。不可否認,兩岸領導人會面已是一個歷史事實,它將不可避免的規範著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軌道,也即兩岸關係之政治性處理已無可迴避。這是習這次主動促成馬習會面的基本用心。1993年辜汪新加坡一會,規範了其後迄今兩岸發展的軌道;2015馬習新加坡再會,未來的發展軌道將往何方發展?習在致辭最後提出來的願望是「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這難道還不清楚嗎?
只是,台灣人民,台灣即將受全民付託的新總統,準備好了在這個「既與的歷史事實」上,接這個招,乃至創造自己的歷史了嗎?

政論家、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


冷眼集》習王書曰 馬臣接旨
自由時報
2015-11-08

記者鄒景雯/特稿

蔣介石生前講過一段訓勉國民黨人的話:「本黨人才濟濟,一代接一代」。如今馬習一會,他若地下有知,相信必會同意:國民黨黨祚屆此,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馬英九總統(左)昨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會面。(法新社)

國際場合對應,看氣度,看姿態,所有觀看直播過程的台灣民眾,即使是「興奮指數」最高的深藍,除了以「見面就是好事」聊以自慰外,還能說什麼呢?

總結馬習會的成果,就八個字:習王書曰,馬臣接旨。中國透過國際鎂光燈,向世界再次宣達了一個中國原則,對於馬英九的所有提議,俱以一中為衡量指標,既回絕了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也嚴令台灣的國際空間,不論是區域經貿整合或是NGO,再次畫下不能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紅線;同時,還否決了「撤飛彈」的必要,連送禮給國民黨打打氣,都嫌多餘;甚至連設置「熱線」,亦未當場給個明確的應允,還要交辦研究。

身為現任的台灣民選總統,馬先生的國際記者會,不藉機向世界說明台灣民主存在的立場,居然在轉述會議中習近平的回覆,而且愈說愈瑣細,這交給一旁的官員,與張志軍對口不行嗎?國家元首的大原則與大方面,不這時加強表述、扳回一城,居然還成了幫中國立場「畫重點」的效果。這不是習王書曰,馬臣接旨,是什麼?

馬臣這接的旨,非同小可,馬與一個專制國家的權力者同聲「反台獨」,唱和「血濃於水」,這是公然以特定的民族價值,霸凌台灣最珍貴且已形成共識的民主價值,同時意圖剝奪台灣人民的選擇權。馬英九在國內,面對異議,堅壁清野,到了國外,遇到「中華民國」被一筆勾銷,竟是囁嚅如小媳婦侍奉惡婆婆,大氣不敢呼一下。甚至有意與對岸聯手對台灣的下任總統與政府進行約制。這表現,國人看得難過,馬先生旁邊這六名政府官員不感羞赧嗎?

逐一清點之後,馬英九「給」了對岸「一個中國」的許諾,但到底「拿」到了什麼?總不能說,握了八十一秒的手,與習大大同席與宴喝了馬酒吧?!

這真是一個歷史的時刻,大家見證了馬習會給二○○八年以來的馬政府,做出喪權辱國的歷史總結。
----------


林保華按:
公開不說,是枕邊細語嗎?

馬:有向習提到中華民國
自詡站穩總統立場「兩人握手都用力」
2015年11月08日
「馬習會」閉門會議結束後,馬總統神情愉快(左圖,香港《蘋果日報》),親自對外說明會談內容。杭大鵬攝

馬習會之馬總統記者會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舉行記者會,值得注意的是,馬在記者會上的座位前名牌,不但出現中華民國國旗,還寫有「總統」兩字。而馬也在記者會最後說,他在與習近平的會面中有提到中華民國,沒有忽略立場,站穩中華民國總統該有的立場。
馬總統結束與習近平的會面,心情看似相當愉快,他在會後記者會中簡單發表談話後,共開放14個媒體提問,提問的媒體包括台灣、大陸、香港、日本、美國等國家。記者會主持人、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在開場介紹時,也提到馬「總統」,中華民國的主權在這場記者會上完全展現。
總統記者會會場的桌牌有中華民國國旗,並註明「總統」。杭大鵬攝
【馬總統發言全文】

首先有些記者朋友採訪當中遭遇不方便,在此表達歉意。剛剛跟習先生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兩岸關係發表意見,會議氣氛融洽,習先生相當務實坦率,希望這樣精神反映到將來兩岸關係處理上。
我們第1個談到的,當然就是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台海和平的現狀,我當面告訴習先生,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共識,內容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含意認知有所不同,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我方的表述,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因為那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然後我也強調永續和平和繁榮,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目標,我們會繼續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維持和平現狀。
增加雙方友善感受

第2個就是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我們特別向習先生說,台灣的民眾感受特別深刻的,就是有關安全與尊嚴,所以我們希望習先生跟大陸方面能夠了解,因此我們希望不論是在政治、軍事、涉外、社會、文化、法律,各個領域的爭議,都希望能夠有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來增加雙方心理層面友善的感受。
我特別提到,我們民眾參加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活動,往往遭遇到一些挫折,同時我們政府去參加區域經濟整合,參加國際活動也受到一些干擾,我們希望在這些部分一定要減少敵意跟對立。
「習稱飛彈非對台」

尤其是在我們這些民間團體方面,我特別跟習先生說,這些團體都是社會的菁英、專家,那麼他們對這些議題,以及所受到的待遇,反應比較強烈,希望他們能夠降低。
那麼習先生答覆說,將來對這些問題,希望就個別的情況來做適當的處理,那我也提到,在台灣蠻多的民眾關心大陸對台灣軍事的部署,包括大家熟悉的基地和飛彈,他表示他們這些部署,基本上並不是針對台灣的。
那麼另外第3個題目,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因為我們強調,台灣跟大陸社會制度、經濟體系不一樣,需要雙方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深度交流,我們特別強調我們希望能夠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這個議題上我們認為不應該有先後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應該誰先加入誰後加入問題,習先生對這個也表示他對這些問題也願意來討論,同時也很樂於歡迎我們參加,包括亞投行、一帶一路,這些他們推動的一些計劃。
建立兩岸熱線機制

第4增設兩岸熱線處理機要問題,他說兩方可以指定陸委會主委和國台辦主任建立熱線,針對緊急問題、重要問題熱線,我還提出希望文教交流方面,大陸讓更多專科畢業生來台灣念書,台灣科技大學有缺額,台灣來自境外學生今年一定超過10萬,我們會把台灣成為亞太高等教育中心,他說他也願意了解。
第5談到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兩岸歷史有許多問題不是一蹴可幾,如果貿然處理往往增加困擾,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是主流民意,未來兩岸發展也看民心向背,兩岸要在誠心誠意善意的基礎上發展,希望兩岸化干戈為玉帛,不要有戰爭。大概情況是這樣。
馬習會閉門會議結束後,我方代表團昨在香格里拉飯店召開記者會。香港《蘋果日報》
【記者會Q&A全文】

Q:媒體都稱呼這次會面是歷史一幕,從總統一開始提出的五點建議,看起來習主席都有具體回應,但是這些回應最重要是後面要怎麼實現落實,我知道總統您的任期即將屆滿,總統對於下一任總統有什麼期許,這熱線為什麼只設在國台辦與陸委會?
A:你的問題問得很好,今天是海峽兩岸領導人來聚會,我們不太可能處理過度技術性的問題,我們處理的都是原則性、重大問題,雙方達成的意見也是宣示性的,例如九二共識,這是1992年以來第一次兩岸領導人彼此在談這個問題,我們談為什麼是「一中各表」,我們對於中華民國表述的方式不會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這是九二共識兩岸雙方講了這麼多年,第一次在兩岸領導人前面還原真相。熱線的問題,現在海基會、陸委會副主委間都有熱線,從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這邊先建立,再看運作情況要不要調整。
籲習支持國際參與

Q: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灣都是講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是習近平、張志軍只有提到九二共識,沒有談到一中各表,你是否失望?今天的會議有達到對等尊嚴嗎?
A:1992年兩邊都談到「一個中國」原則,雙方賦予的含意各自不同,所以可用口頭聲明的方式,各自表達。後來報紙寫「表述」,以後就都用表述了。這在當年的報紙都可以查得很清楚。而剛有人問到落實,大部分習先生都有指示相關單位去討論研究,所以會根據這個部分,由陸委會繼續追蹤,看怎麼落實。我特別強調,如果不是由領導人拍板,往往基層會猶豫、延宕,我也都講了,講得非常坦白。
Q:總統在一開始有表達兩岸降低敵意,並提到台灣民眾關心飛彈部署的問題,總統是否有向對方具體提出「撤除飛彈」?
A:我前面有提到,他們回應這部署是整體性的,不是針對台灣人民,這是兩岸領導人第一次談這個問題,我至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告訴他台灣人民有疑慮,請他能夠重視。
Q:會議中有沒有談到台灣的國際參與?
A:我提到了兩個層次,一是關於民間NGO參與國際組織遇到困難,我特別提到台灣民眾想要參觀聯合國,想用護照去換參觀證都得不到,這會讓民眾有很多抱怨。雖然這是小事,但用這小事來說明,如果沒處理好,會造成許多民眾不滿,遠大於事情的比例。
另外就是,參加國際區域經濟整合,我特別講到,那是屬於政府層次,不希望有誰先誰後的問題。因為兩邊都參加,對大家都有好處,像一起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對大家就有好處,也希望將來能夠這樣,這我都提到了,我提到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所以也讓他知道,我們很關心這問題。不要以誰先誰後來看問題,應該要一起參加。
領導人會面應常態

Q:去年媒體專訪談到兩個地區領導人碰面應該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概念穩固下來成為「超穩定架構」?今天有達到這目標了嗎?
A:我覺得有幫助,今天第一是氣氛很好,第二是今天的會面雙方都非常肯定,認為這是一個歷史難得的機遇,這態度非常健康正面,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也許有一些解釋上的問題,但是基本上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不管未來中華民國總統是誰,都能夠像今天這樣的方式,用九二共識推動,相信我們所締造的現狀,可以維持,並且繼續往前邁進。
Q:習先生在會談中針對一些具體的事,有當場交代相關部門跟進,關於經貿合作和國際組織,張志軍也提到亞投行希望台灣以特殊身分加入。這件事情,習先生是否有當場交代具體措施?您有交代相關部門繼續跟進嗎?是否有具體時間表?
A:有,他說會以適當的方式讓台灣參加,很具體。其他像是非政府組織NGO,只要不會形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印象他們都願意考慮。他談的是個案,但我們說不論是哪個申請案,或是哪一類活動,到時候我們都會整理出來,他今天既然說了,我們就來落實,這是我們陸委會與相關部會回去後要做的功課。
Q:這次您跟習先生在新加坡會面是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篇章,上了一個新平台,您的印象中未來新平台、新篇章是一幅什麼圖景?
A:我兩天前記者會上說過,這不是為了哪一個個人、哪一個政黨,是為了台灣在未來能夠繼續與大陸互動,將來兩岸的領導人應該還有機會仿照現在的情況來進行。換句話說,我的目的是為了兩岸領導人會面變成一個常態的平台,踏出第一步。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兩岸領導人還沒會面是蠻奇怪的事情,所以這時候能夠見面,把相關問題統統盤點一下,很坦率地交換意見,這種機會我覺得應該是屬於一種經常性的活動。
會中未邀請習訪台

Q:撤除飛彈、一中各表,您與習先生會面時有提出來,但是他似乎沒有接受,你覺得習先生的回應有符合您設定的要求目標嗎?
A:我們這次對這個議題,主要的成果是把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我們的看法,做一個很詳細、最貼近事實的鋪陳讓他了解。習先生也說,他知道我在這個議題上有幾十年經驗。這麼多年來我都在講,當九二共識在8年前有一點偏離原來的軌道時,我到處呼籲雙方回到九二共識。當時大陸抓到一個中國,台灣抓住各自表述,結果兩邊差距越來越大,本來是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完全沒有發揮,一直到7年多前我上任後才把它拉回來。
九二共識當然不像簽訂協定、條約一樣,但容許各自有解釋、發展的空間,這不是壞事。兩岸關係60幾年的隔絕,能夠在這時候坐在這裡談,這非常不容易,我們一步步找出求同存異,以前認為不可能的,現在可能了;以前認為做不到,現在做到了,而且還不斷往前發展。我上任時沒人想到我們有機會在8年當中與大陸領導人碰面,原來我們希望在APEC,他們有問題;現在在第三地,雙方展現彈性與務實態度,這非常重要。有了這樣的態度以後,以後討論問題就比較好討論。

Q:會談中有沒有期望習先生訪問台灣?
A:什麼?我啊?還沒有,也不是為什麼,一步步來嘛,你是要我補問嗎?
Q:1992年的九二共識是兩岸授權團體談的,這次23年後是兩岸領導人首次就此問題來談,若兩岸領導人來談,表示彼此還有蠻大共識,為何不改為「一五共識」?
A:我覺得九二共識是還不錯的安排,這7年來很清楚,我們不能每年來一個共識,每年換一個年份,又不像紅酒,我們應該維持原來的共識,透過實踐賦予新的意義,這才是最好的做法。就像我們的《憲法》不能天天都修,可以透過解釋。我認為可以透過「與時俱進」,現在我們的九二共識和23年前完全一樣嗎?你看實踐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嘛!事實上它可以引領兩岸的和平與繁榮,這是成功的共識,也許中間有小落差,沒關係,透過協商把它彌補起來,基本上可行。
盼貨貿有具體成果

Q:你說這次是替兩岸關係搭橋鋪路,是否卸任前還會有「馬習二會」?
A:你走得蠻快的,哈哈,我先把這次會開完,把開會狀況檢討一下。很多人問如何追蹤落實,希望有一些成果出來,儘管國家領導人不能談很細的問題,但難免會接觸到有一些問題,看有沒有進展,如果有就是成功,至於要不要邀他來,或者如何,下一步「一步一步來」,兩岸關係循序漸進。馬習會談兩年,為什麼現在談成,就是「與時俱進,水到渠成」。
Q:大家都很關心,您見到習先生與他握手時心情?為何還把西裝解開?
A:我為什麼要解開釦子,因為手舉起來的時候會拉得很緊,沒有別的意思,那會產生誤會嗎?我的感覺蠻好啊,我們兩個都很用力。

Q:您在任內推動許多利於兩岸發展政策,您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推動兩岸領導人會面,但您的任期還有很長時間,兩岸領導人會面應該不會是您最後一步,您覺得還可以做哪些政策?
A:你剛講的,就是我這次要開馬習會的目的,例如「貨貿協議」或「互設辦事機構」、「陸客中轉」等,我們都希望能有具體結果。就是因為我的任期剩6個月,習先生任期還有7年多,台灣與大陸關係不會太快結束,需要我們打好基礎。我們7年來一直在打基礎,也創造兩岸「超穩定結構」的可能,但這需要細心呵護。我們這7年來也很辛苦,但也走出來,各位想想看全世界有這樣兩岸關係嗎?這是非常複雜的關係,有內政、外交、軍事,各項議題慢慢兜攏,打造出這樣的局面,真的要珍惜。雖然一定有一些小問題,就要想辦法克服,不要因為小問題影響大方向,這是我深刻感受,我感覺習先生也有這樣的用心。我們要看大不要看小,希望在這個大方向大格局對台灣、大陸都有利。
九二共識解決問題

Q:請教總統是否會關切馬習會成果,如果下一任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否會影響?
A:我們今天雙方有很明顯的共識,就是這7年來雙方關係能如此突飛猛進,讓兩岸關係成為66年來最穩定的和平狀態,主要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所以習先生跟我都有這樣的看法。這7年來的發展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怎麼做到今天。當然大家對九二共識的看法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滿意,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它能夠促成我們7年來的成果,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功效。我知道有些外國朋友聽到九二共識覺得很含糊,甚至有人笑這是很含混的傑作。但不管它含不含混,它能解決問題最重要,就像我們來之前,我在台灣記者會上就有人問是否會提到中華民國。我今天就講啦,我特別講到,我們為什麼不能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就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不容許。我一個字一個字都講了,一點都沒有忽略到在這些立場上,我站穩一個中華民國總統應該有的立場。
--------------


林保華按:
看看開放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徬徨與抉擇》,可以了解當時中共如何逼迫作者周榆瑞去做線人。

 拒做京線人 經港赴印度
南都前編輯尋庇護
港蘋
■被迫做線人的李姓前編輯。

廣東南方報業集團旗下南都網一位姓李前編輯,因不堪忍受國安人員強迫做線人,長期蒐集公司內部、NGO組織,甚至香港民運人士等各類情報。為擺脫國安人員的魔掌,他最終在上周經香港轉抵印度,擬向美國政府尋求政治庇護。李唯一的願望就是脫離大陸,前往美國開始新生活。
李先生曾任職南都網深圳新聞頻道編輯,上周五經香港轉飛印度首都新德里,打算在當地取得美國簽證後,再申請政治庇護。他近日向自由亞洲電台自爆被國安逼做線人的經過,李自稱畢業於印度尼赫魯大學,2012年5月畢業回國後,就被河南的國安人員扣查,此後成為國安的一名線人:「他們找到我,就說按照你的這種情況,我們有可能把你抓起來。」
 ■李姓前編輯稱曾就讀印度尼赫魯大學。
國安逼蒐集港民運人士情報

他透露,當年11月到印度取回畢業證書,經友人介紹結識一名台灣官方人員,對方希望李能寫幾篇有關大陸的評論文章,不料又被國安人員發現,指他危害國家安全,威脅他「配合政府工作」。
自此以後,河南國安如影隨形不時找他,要他交出情報:「他們時不時給我打電話,問我民主圈的活動。」他說,國安人員對學者、律師、街運人士,甚至工人罷工維權,還對香港的民運,國外NGO組織都感興趣。「他們希望我長期的主動向他們匯報,他們說這樣才不會追究我的責任。」由於李的態度搪塞,前年六月回鄉時曾被國安軟禁在賓館一星期。李以取保候審的名義,交了5,000元人民幣獲釋。他不堪國安人員威逼,過着人格分裂的生活,三個月前就部署出走行動。
自由亞洲電台
網民有話說

•風向不對,趕緊跑?
•建議徹底清查南都。
•傳媒人被國安奴役,不意外。
•不講義氣!
•得把整個南都都搬過去啊!
•說真話,是不是無間道,其實是到美國做間諜。
•既然都部署離開中國,為甚麼要去印度呢?
資料來源:軍事網站飛揚軍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