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殺黑頭 1989.6.26
自從六四大屠殺和其後的大搜捕,好多個朋友向我問起這種白色恐怖和
文革時期有何相同或不同之處。
剛被問起時,「相同」處比較容易回答,因為矛頭都是針對知識分子,
這是中共歷來政治運動的特點,而且一搞運動,對知識分子就是從精神上到
白頭殺黑頭 1989.6.26
自從六四大屠殺和其後的大搜捕,好多個朋友向我問起這種白色恐怖和
文革時期有何相同或不同之處。
剛被問起時,「相同」處比較容易回答,因為矛頭都是針對知識分子,
這是中共歷來政治運動的特點,而且一搞運動,對知識分子就是從精神上到
老黨棍群像 1989.6.15
六月九日鄧小平、楊尚昆、彭真、王震、薄一波、李先念等一批八十歲
以上的老黨棍,率領姚依林、萬里、李鵬、喬石等「接班人」,在接見戒嚴
部隊軍級以上幹部時亮相,以示「領導層」的團結。但由於這是大屠殺以後
的第五、六天才出來亮相,說明在這五、六天當中,這批人進行了一場骯髒
廣東是革命基地 凌鋒 1989-6-9
清朝末年﹐同盟會領導的革命運動﹐廣東是主要基地之一﹐黃花崗之役
就在廣州。到了二十年代﹐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廣東更是一個基
地。孫中山在廣州成立革命政府﹐成立黃埔軍校﹐後來北伐戰爭就是從廣東
進發的。
災難日子 1989.6.9
六月四日一早,就有電話來。其實沒有電話,我也醒了。因為睡一下,
不知道北京形勢又會有甚麼大變化,睡不好。
早上的新聞比較多了,消息也更令人震驚,除了死亡人數更多以外,軍
隊的鎮壓方法更使人吃驚,例如坦克車和裝甲車竟朝學生身上壓過去。特別
聯省自治救中國 凌鋒 1989-6-8
北京的法西斯獨裁政權集野蠻獸性的大成。雖然中國人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甚至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物極必反﹐中國政制的發展﹐將不單是鄧李楊的下台﹐而是中國將會在民主政制上有一個大的進步。因為一黨專政的醜惡本質更加暴露無遺。
現在問題是如何促使鄧李楊政權的下台。
由於這是中共最高層權力和利益的鬥爭﹐因此衝突主要在北京﹐地方省市的領導人﹐為了本省的利益﹐也為個人的前途﹐應該避免捲入這場鬥爭之中﹐以免遭到無畏的犧牲和損失。這一點上﹐廣東的做法頗有參考價值。
在五一九李鵬和楊尚昆的講話之後﹐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召開幹部大會﹐制定了三條精神﹕一是學習李鵬和楊尚昆的講話﹐二是主張和衷共濟﹐三是穩定廣東大局。
北京市委在鎮壓中的「導向」角色 凌鋒 1989.6.7
六月三日深夜到四日凌晨的屠城事件,除了幕前的李鵬、楊尚昆和幕後
的鄧小平要負責之外,北京市委一小撮人所起的惡劣作用也絕對不可放過。
以北京市市委書記李錫銘和北京市市長陳希同為代表的北京市委,在這
屠城「烈士」知多少 凌鋒 1989.7.21
北京當局為了要給六四大屠殺尋找根據,不惜把所謂「反革命暴亂」大
加渲染,例如七月十七日的《人民日報》社論就說:「北京發生的這場動亂
和暴亂,持續時間之久、波及範圍之廣、危害之烈、陰謀之毒、手段之殘暴
元兇出來了! 凌鋒 1989.6.11
像黑社會的堂口清理門戶一樣,中共黨內經過激烈的鬥爭和討價還價的
權力再分配以後,各個派系基本上達致了妥協,堂主鄧小平終於出來亮相了
。陪同這位堂主的,除一兩個「新銳」外,就是那一批叔父級人馬,以此顯
示堂口的「團結」,亦發揮威懾力量,避免下面再為爭奪地盤而自相衝突。
四通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失蹤 林保華 1989.6.6
接到北京朋友的消息,四通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曹思源,於六月三日中
午從家裏出去買菜後就一去不復返了。從北京這兩天的大鎮壓情況來看,他
可能已遭當局的綁架。這是從北京傳來的中國知識分子中第一宗的失蹤消息
。
北京大屠殺 凌鋒 1989.6.5
六月三日深夜到六月四日凌晨,中共血洗天安門。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
最可恥的慘剝。
鄧小平、楊尚昆、李鵬和北京市委的一小撮人,口口聲聲改革開放,但
是對要求民主、自由,而且手無寸鐵的學生和群眾,竟然出動正規軍、裝甲
大屠殺之夜 2009.6.8
可悲的六月三日。
雖然感覺到中共「清場」日子愈來愈近,但總存有一點幻想不會那麼壞
吧?所以六月三日清晨解放軍徒手進城受阻以後,希望可以再緩和幾天。豈
料下午軍警又發射催淚彈,才覺得問題愈來愈嚴重了。
按:
六四屠殺的前夕,我挑幾篇當年寫的評論文章,讓大家了解它的前因後果。
這是第一部分,評論六四前學生民主運動的文章,寫於四、五月間。部落格
內還有其他有關文章,分別放在“中國民運”與“改革開放”欄目內。
林保華 2009.6.1
得罪了老鄧 1989.5.29
北京正在面臨一場光明和黑暗的決鬥。對學生運動的不同態度使黨內分裂成兩派,亦可以說黨內原來的兩派必然對學生運動持不同態度,從而使「意見分歧」,可能激化為「組織分裂」。
鄧小平是改革經濟、保守政治,在形勢的發展下,他必然要做出抉擇。而由於鄧小平是個利慾薰心的共產黨人,最後他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利益而犧牲改革,也就不奇怪了。
鄧小平妄指學生動亂,製造了新動亂,又支持李鵬和楊尚昆鎮壓學生和頒佈戒嚴令,並且派軍隊開進北京城。這些做法表明鄧小平不顧國際形象,決心嚇跑外資了。人老了以後,思想僵化,一意孤行,會做出使人意想不到的事。這就是鄧小平目前所走的路。
趙紫陽儘管有缺點,雖然他的兒子也涉及官倒,但在關鍵時刻他保護學生,學生也應該支持他。學生們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爭取到勝利。
學運和黨內鬥爭 1989.5.29
學生運動終於觸發了中共的黨內鬥爭。
從表面上,現在是趙紫陽和李鵬對壘,這是由於對學生運動的態度不同
而形成約兩派。
五月十九日李鵬在北京市黨政軍幹部大會上的講話,就已經把矛頭指向
誰是真正反黨集團 1989.5.27
在各種利好利淡的消息基本出齊了以後,北京的政局似是大局已定。鄧
小平使用了中共黨內鬥爭的歷來手段,以「反黨集團」來清除不同意見者。
「反糞集團」成員據稱有四個人,但是其體那四個人,現在聽來有幾個版本
:一,趙紫陽、胡啟立、田紀雲、閻明復;二,趙紫陽、胡啟立、田紀雲、
刺刀下的會議 凌鋒 1989.5.26
中共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據說是今日才在北京召開。五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兩天的會議叫什麼會議?也許是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擴大」了哪些人進去,不清楚。可以預料的是,那是一次「政治交易會」。「政治交易會」不能完成交易,或者完成了之後仍需獲得進一步的支持,才需要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如果政治局擴大會議沒有辦法完成的話,也許要開十三屆四中全會或者是黨的全國特別代表大會了。
但是不論開什麼會,要記住的是北京市周圍佈滿了軍隊,因此那些與會者能不能頂住這個威懾力量,關係到會議的成果,關係到中國的民主和法治的進程。 為了保持這個威懾力量,李鵬和楊尚昆暫時不會成為犧牲品。因為如若否定了戒嚴令,軍隊一開走,鄧小平就難以得償所願了。
為了發揮這個威懾力量,李鵬和楊尚昆正在使出混身解數製造輿論。一方面是李鵬通過王忍之、袁木、何東昌這一群小丑來控制傳媒,散佈危言聳聽的輿論,全國「統一思想」;另一方面是楊尚昆通過他的楊家將在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是楊尚昆弟弟)、總參謀部(總長是楊尚昆女婿?)等發表支持李鵬和楊尚昆的所謂慰問信,再由總政治部控制的《解放軍報》發表的其他文章,自然也是維護楊家將的。在這情況下,那些輿論並不能代表整個官方和軍方的統一意見,即使六個軍區已發表聲明支持中央,並且不同程度地派軍隊到北京去,但是是否表明願意為李鵬和楊尚昆開槍,也有待事實證明。但是需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說明事情並未完全了結。
這次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除了身在外地的政治局委員要赴京參加,據聞各省市的負責人也要去開會。至今為止,雖然全國各省市都已表態支持李鵬,但是是否真心實意,實在難說,因此會議本身也是利用軍隊的壓力來促進「統一」。
兵臨城下,政局多變 凌鋒 1989.5.26
五月二十三日,似乎是「四大喜事」同時而來。一是北京召開政治局擴
大會議,李鵬提出呈辭;二是恢復電視人造衛星的轉播,似是否定了北京市
的戒嚴令;三是外地開來的解放軍有撤走的跡象:四是人大委員長萬里提前
回國,有以法治來解決這次學潮的徵兆。
痛心疾首 凌鋒 1989.5.23
五月二十一日《文匯報》的社評以「痛心疾首」四字刊出,這種開天窗
式的社評,顯然是該報表示對當局的強烈不滿。而如果沒有報社同人的上下
一致,眾志成城,也難以作出這個驚天動地的決定。
《文匯報》是中共在香港的喉舌,該報敢以如此抗命,表示了民主和自
學運的焦點 1989.5.17
五月十四日下午,中共中央一些負責人開始和學生對話。從電視所見的
幾個鏡頭來看,雖然對話沒有結果,但確實是在認真對話,不像先前之所謂
「對話」。
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實質問題,例如否定《人民日報》四月二十六日指